APP下载

基于QCA 方法的社区微更新项目公众持续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2022-11-17孙春玲姜韵浓

工程管理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效度意愿

孙春玲,姜韵浓

(天津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天津300384,E-mail:jiangyunnong@163.com)

社区微更新的目的在于通过针对社区中未被充分有效利用的小微空间及各种滞后的社区设施等进行复合渐进式更新,从而解决整个社区人居环境的“弊病”[1]。社区微更新需要居民保持长期反复且持续的参与行为,而持续参与意愿是保证居民全过程持续参与社区微更新的源动力[2]。受传统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社区治理模式的影响,社区公民参与型文化缺失[3],缺乏参与社区微更新项目的意识,居民参与仍以被动参与为主,多数居民对参与社区微更新项目缺乏足够重视,短期化及碎片化参与的现象十分严重。探究如何提升社区微更新项目中公众持续参与意愿,既有利于政府把控项目目标,做到实时纠偏,也有助于居民自身权益在项目中得到有效维护,这对顺利推动社区微更新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4]。

在相关研究中,李德智等[5]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居民参与认知对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杨建平等[6]运用结构方程的方法探究了个体责任意识对公众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但以往研究只是聚焦于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要素分别对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忽视了对多重因素协同作用的研究。组态理论认为单一因素是否会发生作用取决于与其他因素的组合[7]。该理论为解决多因素间的复杂交互关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QCA)是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用以研究多个前因变量的不同组合与结果变量的集合关系,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可以使用并分析处于0-1 之间的模糊数据,在实践应用中具有较强适用性[8]。因此,本文引入组态思想构建提升公众持续参与意愿的多因素协同组合模型,并采用fsQCA 方法探寻社区微更新项目中公众持续参与意愿的提升路径及其背后逻辑,促使公众形成稳定的参与意愿及持续的参与行为,为推动并扩大公众持续有效参与社区微更新项目提供可借鉴的有效激励路径,从而为提升公众持续参与意愿并推动社区微更新建设给出公众内生性的对策。

1 公众持续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确定与理论模型构建

1.1 影响因素确定

本文基于需求理论对公众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需求理论综合了需要层次理论、ERG 理论和双因素理论这三方面的内容。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和社交需求这样的高层次精神需求及安全需求、生理需求这样低层次的基本生活需求[9],可以较为完整地展示激发公众持续参与社区微更新项目的需求因素;公众持续参与意愿的提升往往是跨需求层次的且受多种优势需求所驱动,ERG 理论所提出的需求层次回归性和优势需求并存的思想正好与此情况相吻合[10]。双因素理论的核心是依据影响因素对行为意愿的作用差异将影响因素细化分类为来自工作本身的激励因素和来自外部环境的保健因素两类[11]。根据这两类因素采取针对性对策,才能充分发挥出激励作用。

为确定初选指标,本文综合分析了需求理论中所涉及的因素,最终确定了27 篇文献作为探寻社区微更新项目公众持续参与意愿因素的重要文献。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案例研究法对公众持续参与意愿影响因素进行补充识别,筛选出8个具有代表性且影响力较大的项目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和案例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需求理论进一步对影响公众持续参与意愿的部分进行提炼,从而形成概念化的因素指标,经过归纳整理后初步确立了公众持续参与意愿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案例结合文献所筛选出的因素仍然可能会出现表述不清、包含、重复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采用德尔菲法来对因素指标进行修正。德尔菲法是通过匿名的形式向专家展开多轮咨询,这种方法能够使专家进行独立判断,故最终结论较为客观可靠。本文在经过三轮专家咨询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经过修改后的因素指标也具有较高的可信性,从而确定了最终的公众持续参与意愿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

表1 持续参与意愿影响因素最终指标体系表

1.2 理论模型构建

本文最终得到工作责任感、工作认可、政府制度保障、家庭成员支持、社会组织支持这5 个影响因素。为了更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激发社区微更新项目公众持续参与意愿,本文借鉴双因素理论的划分方式,将工作责任感和工作认可这两个源于工作本身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将政府制度保障、家庭成员支持、社会组织支持这3 个来源于工作本身之外的外部环境的基础性保障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本文从组态思想出发,认为公众持续参与意愿的产生并不是由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取决于多重因素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理论上讲,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的条件因素组合有2n种(n 表示条件因素个数),运用fs-QCA3.0 软件对样本进行组态分析,可以得到激发公众持续参与意愿的不同因素组合。基于此,本文基于组态理论,并参照需求理论的内容,构建了工作责任感、工作认可、政府制度保障、家庭成员支持、社会组织支持五因素多重组合对公众持续参与意愿的协同作用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社区微更新项目公众持续参与意愿的理论模型

2 研究设计

2.1 量表设计及问卷收集

本文所涉及到的变量包括:政府制度保障、社会组织支持、家庭成员支持、工作认可、工作责任感及公众持续参与意愿。本文问卷设计采用5 级李克特量表,在问卷收集中主要以全国各地的参与社区微更新项目工作或研究的公众为研究对象进行数据收集,共发放问卷460 份,收回325 份,去除无效问卷,确定有效问卷272份,回收有效率为83.69%,样本数目符合QCA 研究方法的样本量要求。

对所获取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在受访的社会公众中,男性130 人,女性142 人,受访的男性与女性数目相差不大,人员性别分配合理。从受访者年龄方面来看,61 岁以上人数最多,占比为33.82%,受访者年龄大多集中在41 岁以上,占总调查人数72.42%。从受访者学历来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73.89%,近44.85%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受访人员的整体学历水平较高。从职业背景来看,退休人员数量最多,占比达到40.07%。从受访者参与社区微更新项目工作年限来看,工作年限为3 年以上人数占比为52.94%,对本文的问卷内容有较好的理解,因此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可信度。

2.2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运用SPSS 22.0 软件对量表中的5 个前因变量进行信度测试,结果显示这5 个前因变量的Cronbach α系数值分别为0.872、0.876、0.866、0.829 和0.852,均大于0.8,满足量表可信度要求。再用结构效度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用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来反映。收敛效度通过因子负载、平均萃取方差(AVE)值和组合信度(CR)值来进行判断。在公众持续参与意愿影响因素量表的收敛效度分析中,AVE值>0.5,CR 值>0.7,且各题项的因子负载值均大于0.4,说明该量表的收敛效度较好。公众持续参与意愿影响因素量表的信度及收敛效度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公众持续参与意愿影响因素量表的信度和收敛效度分析

区别效度通过比较因子间相关系数与各因子AVE 的算术平方根的大小来反映。由表3 可知各因子的AVE 算术平方根均大于其他因子标准化相关系数,因此公众持续参与意愿影响因素量表的区别效度较好。

表3 公众持续参与意愿影响因素量表的区别效度分析

使用SPSS 22.0 软件对公众持续参与意愿量表信度进行运算,结果显示该量表整体Cronbach α 值为0.876,大于0.8,满足量表可信度要求。由于公众持续参与意愿量表只有一个变量,故不测试区别效度,只对量表做收敛效度的测试,结果显示所有题项的因子负载均大于0.4,AVE=0.590>0.5,CR=0.878>0.7。因此该量表的收敛效度较好。公众持续参与意愿量表的信度及收敛效度分析结果如表4 所示。

表4 公众持续参与意愿量表的信度和收敛效度分析

3 定性比较分析

3.1 变量赋值及校准

本文应用fsQCA 方法探究影响公众持续参与意愿的多重因素组合关系,借助fs-QCA 3.0 软件实施校准运算。一般而言,数据校准需要确定完全隶属值、中间点和完全不隶属值这3 个临界点[12]。本文借鉴Coduras[13]的方法,以各题项得分均值作为该变量的初始赋值,根据数据均值最大值、均值平均值及均值最小值来确定完全隶属值、中间点和完全不隶属值。确定这3 个临界点之后,则利用fs-QCA 3.0 中的calibrate(x,n1,n2,n3)函数校正所有变量,将初始赋值转换为0-1 的模糊数。

3.2 必要条件分析

本文借助fs-QCA3.0 软件探究政府制度保障、社会组织支持、家庭成员支持、工作认可、工作责任感5 个前因变量对公众持续参与意愿解释的必要性。在必要性分析中,判别必要条件主要是通过前因变量的一致性和覆盖率来衡量。通过一致性可以反映这5 个前因变量对公众持续参与意愿必要条件的程度,通过覆盖率可以反映有多少样本可以解释这种必要条件的存在。为了确保实证结论的准确性,本文将一致性临界值设定为0.9[14]。表5 是必要条件分析结果,其中,“~”表示“非”。

表5 公众持续参与意愿的单项前因条件必要性分析

如表5 所示,没有任何一个单个前因条件对激发高公众持续参与意愿的一致性达到0.9 及以上,且这些前因条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结果的发生。因此,不存在激发高公众持续参与意愿的绝对必要条件。因此本文将探讨不同前因条件的协同组合对高公众持续参与意愿产生的解释程度。

3.3 fsQCA 运算结果

必要条件分析之后,以此为基础进行真值表的构建。遵循QCA 方法的基本思想,变量组合数量会随变量数目增多以指数形式上升(2n)。本文选择了5 个条件变量,理论上应该存在32 种不同的变量组合。本文参考Fiss[15]的研究,将一致性基准值设为0.8,并认为PRI 一致性大于0.75,视为案例有效。由此运算得出真值表,共产生24 种组合形式,其中有6 种组合形式可激发高水平公众持续参与意愿。随后应用fs-QCA3.0 进行标准分析,从而得到复杂解、简化解和中间解。现有研究一般都使用中间解来说明问题[16]。本文在进行变量组合分析过程中使用中间解进行分析。

依据3 种解的运算结果,借鉴Fiss 等[8]的研究,选择中间解和简单解来区分组态中的核心条件和非核心条件。其中,核心条件是同时出现在简化解和中间解中,是必须存在的条件,用符号“●”表示;非核心条件是仅在中间解中出现,属于不太重要的条件变量,用符号“·”表示。当条件变量以“~”的形式出现,表示该变量缺乏,用“⊗”表示;当变量对结果没有影响时,用空格表示。最终输出的组态路径分析结果如表6 所示。

表6 公众持续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的组态路径分析

原始覆盖度是指此路径在所有结果显示的前因组合中所占的百分比;唯一覆盖度是指没有被其他组合路径覆盖的百分比;解的覆盖度测量了完整解对结果产生的解释程度;解的一致性表示此路径的解释隶属度在多大程度上是结果产生的子集,一般而言将一致性下限值设定为0.75。本文共得到3条路径,3 条路径的一致性均在0.90 左右,高于0.75,表明3 条路径均能较好地解释高公众持续参与意愿的发生;3 条路径的唯一覆盖度分别为0.044、0.053、0.024。此外,整体条件组合的解的一致性是0.866,高于0.75,表明整体解的一致性较好;整体条件组合的解的覆盖率为0.630,表明这些路径在63%的程度上可以解释社区微更新项目公众持续参与意愿是如何被激发的这一问题,故整体解的覆盖率良好。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3.4.1 组态分析与讨论

(1)路径1(GSG*SOS*FMS*WA)。GSG 表示高政府制度保障,SOS 表示高社会组织支持,FMS 表示较高家庭成员支持,WA 表示高工作认可。在外部环境方面,要保障居民参与社区微更新相关制度和政策等宏观支持的逐步完善,社会组织需要为居民提供更加专业化和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支持,同时外界环境对居民工作成果的认可会使居民的尊重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使参与居民形成工作认可需求与工作认可成就的良性循环。外部环境的持续改善能够为社区微更新居民持续参与意愿提升提供坚实保障基础。从居民内在因素出发,家庭内部成员的情感性关怀与工具性帮持可为居民的参与工作提供时间、成本、物质等支持以及帮助其分担家庭责任,使居民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参与工作。高政府制度保障、高社会组织支持、较高家庭成员支持和高工作认可这几个因素的同时存在可有效激发高水平的公众持续参与意愿。该路径能够解释约57.6807%的社区微更新项目中公众持续参与意愿提升原因,其中约4.4591%仅能被这一路径所解释。

(2)路径2(GSG*SOS*FMS*WR)。GSG 表示高政府制度保障,SOS 表示高社会组织支持,FMS 表示较高家庭成员支持,WR 表示高工作责任感。与路径1 相比,路径2 存在高工作责任感,工作责任感能够使居民在参与工作中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是提升居民持续参与意愿与参与效果的内在支撑。此外,外部环境中政府对居民参与的政策与制度支持、社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对居民参与的各种专业化支持,内在因素中家庭成员对居民参与的情感维系与过程帮持等支持均有助于提升公众持续参与意愿。由该路径可以看出高政府制度保障、高社会组织支持、较高家庭成员支持和高工作责任感这几个因素同时存在可有效激发高水平的公众持续参与意愿。该路径能够解释约58.5851%的社区微更新项目中公众持续参与意愿提升原因,其中约5.3635%仅能被这一路径所解释。

(3)路径3(~GSG*SOS*FMS*WA*WR)。~GSG 表示低政府制度保障,SOS 表示较高社会组织支持,FMS 表示高家庭成员支持,WA 表示高工作认可,WR 表示高工作责任感。路径3 与前两个路径相比,公众参与社区微更新项目的外部环境成熟度较低,政府各项制度体系建设相对不够完善,此时居民多为自发性的非正式参与,参与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所给予的保护和支持。同时,外部环境对居民工作的认可也可激发居民自身内在责任感,使居民对待参与工作更加积极热情。从内部环境而言,家庭成员所提供的情感鼓励与工具帮持有助于基于居民需求特性贯彻微更新人性化理念;而居民自身的工作责任感则是居民保持参与行为持续的核心支撑。由这条路径可以看出,即使缺乏完善的政府制度保障,但较高社会组织支持、高家庭成员支持、高工作认可和高工作责任感这几个因素的同时存在也同样可以激发公众的持续参与意愿。该路径能够解释约68.2311%的社区微更新项目中公众持续参与意愿提升原因,其中约2.4289%仅能被这一路径所解释。

3.4.2 单因素分析与讨论

对所得到的3 条组合路径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在社区微更新项目中,激发高水平公众持续参与意愿的因素表现出以下特点:

(1)激发高水平公众持续参与意愿的组合内部存在替代效应。通过对路径1 和路径2 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均包含政府制度保障、社会组织支持和家庭成员支持这3 个因素。而工作认可和工作责任感分别存在于两条路径中,两种因素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可理解为,当政府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社会组织提供了资源、技术、咨询服务等支持且有家人作为坚实后盾以便提供情感性关怀和工具性支持,不论居民保持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还是自身工作得到外界充分认可,均会提升其持续参与意愿。

(2)家庭成员支持和社会组织支持对提升公众持续参与意愿十分关键。通过对路径1、路径2和路径3 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虽然3 条路径所包含的影响因素不同,但却都包含了家庭成员支持和社会组织支持这两个要素。相比于其他影响因素,家庭成员支持和社会组织支持更有利于公众持续参与意愿的提升,这也说明激发高水平公众持续参与意愿,是以家庭成员支持和社会组织支持为核心条件,政府制度保障、工作认可、工作责任感为辅助的一个过程。

3.4.3 稳健性检验

对3 条组合路径分析之后,还需要对组合路径的稳健性进行验证。本文借鉴Fiss[15]的研究,将真值表中的原始一致性下限值设定为0.9,对社区微更新项目公众持续参与意愿的组合路径重新运算。组合路径的重新运算结果如表7 所示,其中,一致性、覆盖度、组合路径构成均没有发生变化,重新运算的结果同验证前保持一致。由此可知,本文通过运算分析得到的3 条组合路径很稳健。

表7 稳健性检验

3.4.4 研究启示

(1)应当重视提升社会组织和家庭成员对居民参与社区工作的支持。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从而促使社会组织加大对居民参与的支持力度。对于家庭层面,应当帮助居民实现参与工作同家庭成员间关系的平衡,并进行相关宣传使居民参与社区微更新项目能够得到家人的充分理解与支持,这样才有利于公众持续参与意愿的形成。

(2)在注重保障外在环境支持的同时,也要满足公众的被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社区工作中对居民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成果给予足够认可,并注重对居民工作责任感的培养,使公众在参与工作中获得足够的成就感,这样才能更有效激发公众的持续参与意愿。

4 结语

本文基于需求理论,利用组态思想,构建了社区微更新项目公众持续参与意愿理论模型,并运用fsQCA 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探寻出3 条激发高水平公众持续参与意愿的协同组合路径。针对所得到的组合路径,本文给出提升社区微更新项目公众持续参与意愿的相关建议。所得到的组合路径以及对路径结果的分析讨论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效度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被看重感指数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构念效度
外语形成性评估的效度验证框架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复杂图形测验对区分阿尔茨海默病与非痴呆的诊断效度
老年人受家庭成员侵害维权体制改革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