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滑桩加固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2022-11-17赖柳军

西部交通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岩质抗滑桩安全系数

赖柳军

(柳城县交通运输局,广西 柳州 545200)

0 引言

抗滑桩作为一种常用的边坡加固方式,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朱泳、代凌辉等[1-2]基于强度折减法,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影响抗滑桩加固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并重点对抗滑桩的桩身受力、桩身变形进行了研究。王振军、马志勇[3-4]以抗滑桩加固边坡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影响其作用发挥的因素,研究表明抗滑桩的位置、桩身长度及桩身弹性模量等具有重要的影响,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唐迎春、李海波[5-6]通过建立土质阶梯型边坡抗滑桩计算模型,分析了抗滑桩位置、桩土力、附加荷载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推导得到了抗滑桩加固阶梯型边坡安全系数的表达式。曹文轩、王张军等[7-8]以抗滑桩加固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研究了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效果,重点分析了抗滑桩加固边坡的位移和安全系数,结果可为类似工程中抗滑桩设计提供参考。本文主要以某岩质边坡开挖支护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ABAQUS软件建模,重点分析了抗滑桩加固岩质边坡效果,进行参数影响分析,并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岩质边坡效果进行了验算,研究结果可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岩质边坡工程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

某边坡地处西南地区,有拟建道路通过,需要对一侧坡体做挖方处置,该地区岩质主要为强风化花岗岩,情况如图1所示。拟采用抗滑桩锚索支护方式,锚索与水平面夹角取30°,施加预应力,长度取24 m,其中锚固段长10 m,设计3排锚杆,每排间距取3.0 m,左右间距取3.5 m,注浆层厚度取130 mm,锚索由4根直径为15.2 mm的钢绞线组成。抗滑桩尺寸为:长3 m×宽2 m,长边和宽边分别位于侧面和正面。采用C30混凝土现浇施工方式。

图1 岩质边坡断面图

2 数值建模

图2所示为岩质边坡计算模型图,模型长、宽、高分别取100 m、20 m、60 m,除模型上边界外,其他边界均进行位移和边界约束。边坡采用C8D8网格建立,土体采用摩尔-库仑模型,桩体采用弹性模型。下页表1为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表2为抗滑桩的物理力学参数。

图2 数值模型图

表1 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表

表2 抗滑桩的力学参数表

3 抗滑桩加固岩质边坡分析

为探索影响抗滑桩加固效果的因素,本节主要分析抗滑桩位置、桩长以及桩水平间距的影响。

3.1.1 抗滑桩位置影响分析

为了分析抗滑桩不同位置的影响,如图3所示,共设置四种不同抗滑桩位置工况,采用强度折减法进行分析。

图3 抗滑桩四种工况示意图

如图4所示,给出了四种工况下抗滑桩加固边坡水平位移云图。由图4可知,抗滑桩不同位置时边坡水平位移存在差异,工况三效果最佳,其次是工况二,最差的是工况一。

(a)工况一

(b)工况二

(c)工况三

(d)工况四

为了更加直观地分析抗滑桩不同位置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测出不同抗滑桩位置下边坡最大水平位移监测值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工况一至工况四对应的边坡最大水平位移分别为48.31 mm、44.15 mm、38.46 mm、45.23 mm,即抗滑桩位于第三级边坡坡脚时,边坡的水平位移最小。

图6所示为岩质边坡不同抗滑桩位置下边坡安全系数。由图6可知,工况一至工况四对应的边坡安全系数分别为1.142、1.206、1.273、1.185,这与边坡位移所反映的规律一致,即当抗滑桩位于第三级边坡坡脚时,边坡的安全系数最大,加固效果最好,设计时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抗滑桩位置来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图5 不同抗滑桩位置下边坡最大水平位移曲线图

图6 不同抗滑桩位置下边坡安全系数曲线图

3.1.2 抗滑桩桩长影响分析

图7所示为边坡最大水平位移随抗滑桩桩长的变化曲线。由图7可知,随着抗滑桩桩长的增加,边坡最大水平位移逐渐减小,相比于抗滑桩桩长取12 m时,抗滑桩桩长取14 m、16 m、18 m、20 m时边坡最大水平位移分别减小了4.4%、8.2%、10.9%、11.9%。

图7 边坡最大水平位移随抗滑桩桩长变化曲线图

为了直观分析抗滑桩桩长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图8绘出了边坡安全系数随抗滑桩桩长的变化曲线。由图8可知,随着抗滑桩桩长的增加,边坡安全系数逐渐增大,相比于抗滑桩桩长取12 m时,抗滑桩桩长取14 m、16 m、18 m、20 m时边坡安全系数分别增大了3.3%、6.6%、8.3%、9.1%。

图8 边坡安全系数随抗滑桩桩长变化曲线图

综上可知,通过增加抗滑桩桩长可以增大边坡的稳定性,但随着抗滑桩桩长的持续增加,当桩长超过18m时,继续增加桩长使得边坡安全系数增幅变得缓慢,同时会导致施工成本增加,因此应合理设计抗滑桩桩长。

3.1.3 抗滑桩水平间距影响分析

图9所示为边坡最大水平位移随抗滑桩水平间距的变化曲线。由图9可知,随着抗滑桩水平间距的增大,边坡最大水平位移逐渐增大,相比于抗滑桩水平间距取4 m时,抗滑桩水平间距取5 m、6 m、7 m、8 m时边坡最大水平位移分别增大了0.6%、1.9%、5.1%、9.1%。

图9 边坡最大水平位移随抗滑桩水平间距变化曲线图

为了直观分析抗滑桩水平间距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下页图10所示为边坡安全系数随抗滑桩水平间距的变化曲线。由图10可知,随着抗滑桩水平间距的增大,边坡安全系数逐渐减小,相比于抗滑桩水平间距取4 m时,抗滑桩水平间距取5 m、6 m、7 m、8 m时边坡安全系数分别减小了0.4%、1.4%、3.8%、8.0%。

综上可知,增大抗滑桩水平间距会导致边坡的稳定性下降,当桩间距较小时,边坡稳定性随抗滑桩桩间距增大变化不明显;当桩间距>6 m时,继续增大桩间距,边坡安全系数迅速降低,因此设计时应合理设计桩间距,以保证工程的经济性。

图10 边坡安全系数随抗滑桩水平间距变化曲线图

4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效果分析

单一的抗滑桩加固边坡能力有限,可以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形式加固边坡。由前文可知,抗滑桩在第三级边坡坡脚位置时,加固效果最佳,本节即以抗滑桩位于第三级边坡坡脚位置、桩长取18 m、桩间距取6 m为例。采用预应力锚索支护,锚索和注浆锚固段的力学参数如表3所示,锚杆施加预应力500 kN,布设形式如图11所示。

表3 锚索和注浆锚固段的力学参数表

由图11可知,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后边坡最大安全系数为1.54,相比于单一抗滑桩加固时,边坡安全系数增大了约21%。由此可知,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方法效果要优于单一抗滑桩加固方法。

5 结语

本文主要以某岩质边坡开挖支护为研究对象,采用ABAQUS建模,重点分析了抗滑桩加固岩质边坡效果并进行参数影响分析,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岩质边坡效果进行了验算,得到以下结论:

(1)抗滑桩位于第三级边坡坡脚时,边坡的安全系数最大,加固效果最好,设计时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抗滑桩位置来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2)通过增加抗滑桩桩长可以增大边坡的稳定性,但随着抗滑桩桩长的持续增加,当桩长>18 m时,继续增加桩长使得边坡安全系数增幅变得缓慢,同时会导致施工成本增加,因此应合理设计抗滑桩桩长。

(3)增大抗滑桩水平间距会导致边坡的稳定性下降,当桩间距较小时,边坡稳定性随抗滑桩桩间距增大变化不明显;当桩间距>6 m时,继续增大桩间距,边坡安全系数迅速降低,因此设计时应合理设计桩间距,以保证工程的经济性。

(4)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后边坡最大安全系数为1.54,相比于单一抗滑桩加固时,边坡安全系数增大了约21%,即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方法效果要优于单一抗滑桩加固方法。

猜你喜欢

岩质抗滑桩安全系数
方截面抗滑桩旋挖钻成孔工艺探析
富含氢氦的系外行星或很宜居
飞机结构设计中载荷安全系数的工程意义1)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考虑材料性能分散性的航空发动机结构安全系数确定方法
岩质边坡绿色高性能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抗滑桩设计关键要点
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设计分析
关于电梯悬挂钢丝绳安全系数计算的一些探讨
T形横截面抗滑桩截面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