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境创设①
2022-11-17王燕芳
王燕芳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1200)
随着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在“设计简单电路”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安排了一个简单电路(病房呼叫电路)和3个拓展电路(选答器电路、上下楼梯时的双控电路、交通信号灯模拟电路)的设计,笔者阅读与“设计简单电路”相关的课标、教材与教参,发现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甚少,搜集相关的中考试题,发现简单电路设计的试题大都来源于生活,但相互独立、缺乏关联。能否以一根教学主线将这些“零散”的电路知识与活动串联起来?笔者以“小明一家出游”为背景,创设真实情境,其中小明为主角,爸爸、妈妈、服务员等为配角,创作了一场融生活于物理的情景剧,其中涉及一条主线、三个场景、五种电路,展开一堂别开生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既是对教材编排进行补充完善的过程,也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更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再创造过程。
1 课堂实录
情境1:中考过后,小明一家人都想出去游玩。是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是去出国游世界?爸爸、妈妈和小明的意见不一致,争执不下,他们决定制作一个简易表决器来确定。
要求1:爸爸、妈妈和小明各执一只开关,谁先闭合开关,谁就优先决定。
所用器材:3只开关、3只标有“红、绿、蓝”的灯泡、电池和导线等。
问题1:“红、绿、蓝”灯泡怎么连接?爸爸、妈妈和小明所持的开关又怎么连接?
学生设计电路(图1),并展示作品(图2)。
图1
图2
要求2:爸爸和妈妈其中至少一人且小明也同意,就决定去。灯亮表示同意,爸爸、妈妈和小明各执一只开关。所用器材有:3只开关、1只灯泡、电池、导线等。
问题2:爸爸和妈妈所持的开关如何连接?小明所持的开关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两个及以上开关的连接类似于用电器的串联或并联,爸爸和妈妈所持的开关能够独立工作,则为并联,而小明所持的开关应接在干路上。
学生汇报设计的电路(图3),并展示作品(图4)。
图3
图4
情境2:到达目的地后他们感到饿了,一家人来到餐厅在编号为8的桌边坐下,小明迫不及待地按动了桌上的点餐器,远处忙碌的服务员就立即赶了过来。
问题3:服务员是怎么知道有人呼叫他的?服务员又是怎么知道是8号桌在呼叫他呢?各桌上的按钮相当于开关,这些开关是怎么连接的?
学生汇报设计的电路(图5),并展示作品(图6)。
图5
图6
情境3:一天的行程结束了,小明一家来到宾馆。
小明进入客房,插上房卡,发现进门的顶灯立即亮了,接着小明依次试着打开了照眀主灯、床头灯、落地灯。随后,好奇的小明又拔出了房卡,所有的灯又都不亮了。
问题4:在不同位置的照明灯是怎么连接的?不同位置的开关是怎么控制的?
学生汇报设计的电路(图7),并展示作品(图8)。
图7
图8
洗漱完毕,小明兴奋地跳上床,在床头按下了一只开关,他发现此时照眀主灯熄灭了。
问题5:用不同位置的两只开关如何同时控制同一盏灯?它们各是在干路上,还是在支路上?
教师介绍单刀双掷开关的作用与用法,学生汇报设计的电路(图9),并展示作品(图10)。
图9
图10
全体学生针对各小组的汇报和作品展示,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疑问,汇报人进行解答,大家交流意见、进行互评。
2 创设课堂情境,提升核心素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在一定的情境背景下,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会话活动而实现意义建构。在上述情景创设中,教师合理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策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编导了富有生活味的情景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师生、生生交流、合作和互动,创建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
2.1 真实情境是物理观念形成的有力保证
物理情景剧源于具体的生活情境,既可以是物理小实验、小制作的实施过程及展示,也可以是对物理史实的再现、魔术等的表演,引导学生从看物理、听物理到融入物理、思考并演绎物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笔者将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贯穿于物理情景剧中,以“小明的一家出游”为背景,以主人公小明的所见所闻为蓝本创作剧本,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如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法国科学家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的获奖感言:好奇心和求知欲一直是我生命里强大的驱动力。这种内在的学习驱动力远比外部强加的力量大得多,也有效得多。
在活动中分别设计了家中、餐厅和宾馆三个场景,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与和谐,感受到家的温暖。先是在家中设计了两类表决器,接着为餐厅设计了点餐呼叫电路,再为客房设计了两个电路:4个照明灯电路和照明主灯的双控电路,学生从中学到了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电路的通、断、短三种电路状态、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特点、开关的巧妙运用等。学生根据要求自主进行设计与创新,使得物理观念的形成得到了有力的保证。
2.2 问题情境是培养科学思维的有效手段
科学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本活动设置了5个问题情境,依托情境逐步展开。在问题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培养了学生的建构模型、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能力。本活动的重点是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对学生的建模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需要根据情境,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建构模型,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电路,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学生根据电路设计图,自主选择合理的器材,制作出实物电路模型。当然,在设计、制作中不可能一帆风顺,还需要根据发现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与改进。
2.3 教学情境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主阵地
在情境创设中,真实情境、问题情境、教学情境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本活动的教学情境在真实情境与问题情境中悄无声息地展开,贯穿于整个课堂,贯穿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针对教材中要求的一个电路设计和三个拓展电路设计,学生步步为营,有序进行探究。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提倡“用无意识导引有意识”“用情感伴随理性”,让学生在“进入情境→担当角色→理解角色→体验角色→表现角色→自己与角色同一”的体验中顿悟。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探讨、合作,设计、制作了五个电路,并对电路设计和制作成果进行了客观评价,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3 结语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掉后所剩下的东西。”这种“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师通过教学留给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唯有通过深度备课,变革教学理念,丰富学习情境,真真切切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才能把提升全体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