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队伍深改革优机制 打造国家级教学团队
——以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教学团队建设为例
2022-11-17曾青生李圣良王法强
□曾青生 虞 芬 殷 侠 李圣良 艾 迪 王法强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决策部署,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组建了软件技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并获批立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按照教育部对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提出的要求,针对教学团队“教师协同性不强、教学方法固化,不能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等问题,学院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以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创新团队为核心、对接物联网和VR 产业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通过积极探索模块化教学改革,建立健全保障激励机制,建成具有学院特色的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团队,辐射引领省内外相关专业教学团队共同发展。
一、聚焦“通领域、精方向”目标,着力重构结构化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学院对接专业群人才培养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按照“通领域、精方向”要求,着力重构一支结构化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1.建立“结构合理、分工协作”教学团队。学院整合和优化办学特色资源,联合联想集团等30 多家企业成立联想职业教育集团,吸引集团企业积极参与教学团队建设。从校内遴选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从企业聘请一批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建立优秀教师与产业导师相结合,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实训课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针对专业群多元人才培养方向,结合团队教师专业特长,建立专业群对应产业链中高端岗位8个教学子团队,构建了基于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模块化教学分工协同机制。
2.培育“以德立身、以德立教”团队精神。学院建立“经纬·思政”网络学院,落实每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组织团队教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教师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筑牢教书育人的思想根基。办好“经纬·师德”教育论坛,广泛开展“名师走企业”“名匠进校园”等活动,引导团队教师不断增强为人师表的师德素养。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协同推进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品质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引导团队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守师德、强师德。依托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九江舰”教育基地等,组织开展“红色走读”“船舶军工体验”等活动,引导团队教师在实践体验中立师德、养师德。
3.探索“综合培养、特长发展”的团队发展路径。学院坚持综合培养,着力提升团队教师“三项”专业能力。定期开展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教学评价等培训,不断增强教师的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发挥校内外“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作用,落实“职业院校教师每年累计不少于1个月的企业实践”制度,不断增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依托校内外物联网与云计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教融合发展中心等平台,组织开展各种科研和技术服务,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与技术应用能力。
注重特长发展,精心打造“三类”协作团队。学院专注“三教”改革,探索实施模块化教学等教法改革,组织参加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总结和推广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开发应用、教学评价、教学竞赛等经验,推动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研究水平,着力打造教学研究类协作团队。致力“赛教”融通,依托软件创新工作室、系列竞赛集训基地等平台,建立竞赛导师制度和学习成果认定、课程学分置换机制,组织指导学生竞赛并将竞赛成果融入教育教学,推动教师不断提升以赛促教能力,着力打造竞赛导师类协作团队。聚焦技术创新,对接江西省“2+6+N”重点产业,借助技能大师工作室、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以省级技能大师、优秀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技术能手为引领,带动青年教师不断提升科研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能力,着力打造科研和技术服务类协作团队。
二、聚焦“活课堂、扬特长”目标,积极探索“一体两翼”的专业教学改革
学院坚持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基于教学团队分工协作机制,深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探索和实施“以模块课程为主体、以分层教学和探究学习为两翼”的教学模式,全面打造开放型、活跃型的专业课堂。
1.模块化教学实现多线路学习。学院精准对接专业群产业链,遴选工程项目、设计课程模块。群内各专业依据培养目标选取课程模块组装课程,搭建“积木组合式”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专业学习主线思路,按照教学团队分工协作机制,由专业群多名教师协同完成模块化教学。依据岗位需求开设多元拓展方向,选取模块构造多条学习辅线思路,供学生自主选择,实现跨方向、跨专业自主学习,不断增强复合型技能、提升职业迁移能力。
2.探究式学习实现自主性实训。学院采取逆向工程的方式,开展启发式、探究性的实训活动,引导学生从易到难全面完成工程项目实践,先了解和掌握项目的结构和功能,再以填空方式分项完成工作任务,最后独立完成整个项目。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实现自主感知和自觉行动,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内化技术技能,使实训课堂无缝对接工程项目开发的全过程。
3.分层式教学实现个性化培养。学院对同一工程项目开发的基础版和进阶版,功能作用由简单到复杂,应用技术从单一到复合,适应教师随堂教学和学生课外学习的不同需求。教学研究、竞赛导师、技术服务协作团队,通过科研跟组、创新孵化、技能集训重点培育学生精英。打造全线基础课堂+专项线上拓展+类型工坊培育的递进式教学空间,着力培养达标型、专技型、精英型的不同层次人才,实现“人人有选择、个个成其才”的育人目标。
三、聚焦“走前列、作示范”目标,建立健全教学团队建设机制
学院把教学团队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校长牵头的工作专班,确立“走前列、作示范”的建设目标,制定三年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出台一系列保障、激励政策,全面推动教学团队建设上水平。
1.建立教学团队基础保障机制。学院配齐配强队伍,建立院内优秀教师选拔、企业产业教授选聘等制度,选派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担任团队负责人,遴选和聘请年富力强的优秀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团队专兼职成员。完善设施建设,院内建立产教融合发展基地、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等,院外与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中心,有力保障团队开展实训教学、技术创新服务。设立专项资金,纳入学院年度经费预算,专门用于团队配置技术设备、参加专业培训、出国访学交流等。
2.创新教学团队考核评价机制。学院坚持把师德作为第一标准,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的首要条件,引导教师守师德、强师德。突出教育教学创新实绩,将推动教育教学创新作为教师评价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节课、关爱每个学生。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聘用、考核等评价机制,注重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水平。优化教师聘用和职称评聘条件,把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资源开发、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建立教师在职提升制度,分批选派骨干教师攻读在职博士学位和职业教育硕士学位,鼓励教师获取心理咨询师、创新创业指导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完善优秀专业人才考核选拔制度,在教学名师和技术能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以及评优表彰、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中注重向教学团队倾斜,鼓励广大教师各尽其才、人人脱颖而出。
专业群教学团队打破学院院系单独组队的传统模式,重构“以学院骨干教师为主体,联合相关行业企业产业教授,以项目为驱动,以任务组队伍”的团队机制。团队教师聚焦“通领域”打破专业壁垒,聚焦“精方向”练就绝技绝活,结合专业特长分类发展,全方位多层面开展分工协作。教学团队创建以来,软件技术专业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专业群教学团队探索和实施“以模块化课程为主体、以分层教学和探究学习为两翼”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多样化教学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推动“活课堂”“扬特长”双线并进,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近三年,专业群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毕业生就业后月均收入高于全国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平均值。
专业群教学团队聚焦“走前列、作示范”目标,坚持“汇资源抓建设、凝成果大推广”原则,不断引领院内和省内外相关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近三年,教学团队采取交流研讨、现场观摩等方式,协同指导院内其他9 个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2021年船舶工程技术教学团队获批立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现代通信技术等8 个教学团队获批立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教学团队负责人和教师先后多次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专题研修班等省内外相关行业性重要会议上介绍经验,辐射带动省内外相关教学团队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