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母爱叩响“无声世界”
——记第四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曹有红

2022-11-17

江西教育 2022年37期
关键词:康复中心女儿家长

□本刊记者 甘 甜

在女儿出生前,曹有红没曾想过和特殊教育扯上关系。为了帮助自己的女儿和更多的听障孩子踏入有声世界,她创办了聋儿语训部,累计收训了来自江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河南6 个省20 多个地区的200多名听障、智障、自闭症儿童。通过康复训练,其中95%的听障儿童,能像健全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

第一声“妈妈”

2001年底,曹有红刚满周岁的女儿被确诊为双耳重度失聪。那一年,曹有红从钢材企业下岗,丈夫则在鹰潭市区的一家单位做临时工。

“拿到诊断书,就像天塌了下来。”面对这一现实,曹有红擦干眼泪,默默发誓:不管吃多少苦,都要教会女儿说话,让她能和别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从此,曹有红省吃俭用,带着女儿踏上了艰辛的康复之路。

她向亲朋好友借钱给女儿配上了助听器,尝试自己教女儿:让女儿辨听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她一只手摸着自己的喉部,另一只手摸着女儿的喉部,通过感受喉部的震动让女儿发出声音。每天清晨,只要一睁眼,曹有红就给女儿戴上助听器,开始与她说话,把自己感觉最标准的普通话,传导给她。原本寡言少语、不善言谈的她,对着女儿却变得有说不完的话。

一次偶然的机会,曹有红在网上结识了深圳的几位成功让小孩听力康复的家长。一天,远在深圳的施老师打来电话告诉曹有红,她们创办的康复中心要举办一个家长培训班,邀请了国内听力学专家和康复专家前来授课。

从没出过远门的曹有红,受经济条件制约,犹豫了很久。最终,她还是带着女儿坐上了南下的列车。“当时,鹰潭没有直达深圳的列车去深圳,要转好几次车。我一手提着行李,一手牵着女儿,一路是都在小跑。”曹有红至今还记得当时的一幕幕。

经过两个月的练习,女儿学会了“啊”的发音。整整一年后,女儿终于喊出了第一声“妈妈”。曹有红喜极而泣,拥抱着女儿,心里升腾起无限希望。接下来,曹有红不放过任何可以教女儿的机会,走到哪,教到哪;见什么,教什么。从简单的一个字开始,慢慢地增加到两个字、三个字。为了能随时随地教女儿,曹有红只要带女儿出门,就会在包里放上书、卡片、纸和笔。路上看见什么,她就对着书、卡片教,书上或卡片上没有的,就画在纸上,写上文字,一个字一个字地教。

通过多年不懈地努力,曹有红的女儿不但学会了说话,还参加了舞蹈、绘画等比赛并获奖。2018年,曹有红的女儿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

第一声“曹妈妈”

曹有红育女的故事不胫而走,许多和她情况相似的家长慕名前来或打来电话,希望她能帮帮他们的孩子。

曹有红深知教育听障孩子的艰辛。同意还是拒绝?她犹豫过。但当看到那些孩子一双双期盼的眼神,还有那些家长对自己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的信任,曹有红想到了当初自己也曾得到的帮助,2006 年,她创办了鹰潭市月湖区灿灿语训部(后注册为“鹰潭市特殊需要儿童康复中心”,以下简称“康复中心”)。

当时没有场地,公婆腾出房子给曹有红当教室,爱人拿出工资给她贴补,她既当老师又当妈妈:要教孩子们说话,还要洗衣做饭、把屎把尿。几经辗转,康复中心终于在鹰潭市郊有了自己的教学楼。

众人拾柴火焰高。曹有红的善举感动了很多人,电脑、打印机、座椅,都是她募捐而来的。办学条件虽然艰苦,但她坚持对贫困家庭实行弹性收费甚至费用全免,对于特困家庭不但免去全部费用,而且还自己捐助。有的家长主动提出要交一些学费,“能让这些家长放弃手头上的工作,专门在这儿陪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曹有红知道,这些家庭很多并不富裕,专门陪读更是少了经济来源,所以她坚持免费。

“以前经常有家长说,‘把孩子放曹老师这儿,比放在家里放心多了’。每次我就会纠正他们,‘学校代替不了家庭,学校再好也不能没有家庭’。”曹有红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此,她每月都会开展一次家长学校培训,家校共育,共同帮助孩子们成长。其间,不时有家长会住在曹有红家里、住在学校,就是为了节省一点住宿费。

曹有红认真钻研聋儿语训知识,参照先进的聋儿语训教育方法和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方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语训计划。为了提升专业能力,她不断地学习,取得了全国小儿四级听力师及评估师资质,并通过了大学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考试。

每天对着孩子,重复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曹有红明白,很多时候孩子无法给出一个回应,但当孩子对她喊出第一声“曹妈妈”的时候,她就觉得一切苦累和艰辛都是值得的。

寒来暑往,康复中心就是这些孩子的家,曹有红就是他们的妈妈。

成为几百个孩子的妈妈

如今,康复中心有30 多个学生和10余名老师。

曹有红的弟妹向容,本在广州当日语翻译,月薪5000 多元。为了帮助曹有红,2010 年9 月,向容却毅然来到康复中心当老师。

10 余年来,曹有红一家和全托的孩子吃在一桌、住在一屋。她说:“虽然很辛苦,但我很快乐!”曹有红的女儿很理解母亲,“等我长大了,一定会把母亲的伟大事业——康复中心继续做下去!把这份千金难买的无私的爱传承下去!”女儿的决心,让曹有红倍感欣慰。

不少学生是从周边县区家长慕名带着来的,不少老师是曾经的学生家长,在将自己的孩子送进普通学校后选择留在学校,有两名家长在学校已经坚持了十多年。

从孩子2 岁到如今16 岁,14年来,顾淑梅实现了由陪读家长到专任老师的转变。“是曹老师给了我孩子一个有声的世界。当我的孩子上小学后,我发现这里缺老师,因为陪读这些年有一定基础,便决定留下来帮助她。”顾淑梅已经52 岁,虽然康复中心的工作量大、学生情况复杂,但她从未想过离开。

“一开始曹老师就和我说,如果是为了赚钱,康复中心不适合我。但在康复中心,我能够收获别样的感动。”顾淑梅举例说,一个孩子从不会听声音,不会开口说话,到毕业后什么都会;每年毕业季,家长经常是抱着老师,舍不得离开……

最早为了让康复到一定程度的孩子磊磊有更好的语言和学习环境,曹有红建议他去上幼儿园。因为孩子有听力障碍,幼儿园却不收他。曹有红便找到幼儿园园长,诉说孩子走到今天的不易,告诉她孩子除了听不到,和其他孩子并没有区别,一样可爱、一样聪明,孩子不需要同情,只需要得到更多的鼓励和关爱。幼儿园园长被曹有红感动了,同意收下了磊磊。2021年,磊磊参加高考,以551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大学。

很多已经毕业的孩子家长,常常会给曹有红打来电话,既表达问候,也告知孩子的学习情况。有的家长还经常带着孩子回康复中心,看望曹有红和老师们,并送来锦旗。

每年寒暑假,康复中心都是最热闹的时刻。因为每到这个时候,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都会利用假期回来看看。有一年暑假,一名江苏家长带着孩子乐乐回来了,结果乐乐不愿跟妈妈回江苏,最后他们在学校住了10 多天,才把乐乐哄回去;安徽的家长常常给曹有红寄来自己做的暖鞋;甘肃的家长寄来自己纳的鞋垫、自己种的瓜子;一些家长每次来学校,一住就是几天,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抢着做这做那。

在曹有红的抽屉里,一直珍藏着不少学生毕业时送给她的书法、绘画作品,她时不时地拿出来看看。在她的办学途中遇到过不少困难,但家长和孩子的情谊却让她收获了太多感动,更让她感受到责任重大。

从一个孩子的妈妈变成几百个孩子的妈妈,曹有红从中收获了满满的快乐和幸福。◆

猜你喜欢

康复中心女儿家长
脑瘫儿童学前融合教育支援模式的构建和研究
大三的女儿
南昌市康复中心管理问题分析
海的女儿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女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