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2022-11-17河南省农业遥感监测中心韩建征
河南省农业遥感监测中心 韩建征
一、创建现状
(一)重视程度高,速度快
河南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决议明确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一批产业优势突出、要素高度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融合、辐射带动有力、利益联结紧密、农民增收明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河南省、市、县三级政府高度重视,相继启动创建工作,仅2 年多时间,全省已创建国家级产业园8 个、省级产业园80 个、市级产业园206 个、县级产业园98 个,构建起产业园建设体系。其中,国家级产业园3 个、省级产业园15 个已通过认定。
(二)园区布局合理,种类全
从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分布上来看,2017—2019 年农林牧渔总产值在11 亿元以上的125个县(市、区)中,84 个县(市、区)均建有省级产业园。省级以上特色农业产业园中,粮食作物园区25个、油料作物园区5 个、果蔬园区33 个、茶叶园区4 个、畜禽园区14 个、中药材园区5 个、花木园区1 个、数字农业园区1 个。
(三)主导产业有特色,规模大
2019 年以来,河南省相继培育了正阳花生、温县铁棍山药、延津小麦、泌阳夏南牛、灵宝苹果、内乡生猪、清丰食用菌、兰考蜜瓜、孟津西瓜等全国知名品牌。8个国家级产业园主导产业产值平均86 亿元,位居全国前列。首批创建的30 个省级产业园主导产业平均产值45 亿元。
(四)投资力度大,效益高
河南省8 个国家级和前两批60 个省级产业园中已开工建设项目1 100 个,建设完成项目700 多个,完成投资600 多亿元,通过项目建设,打牢了产业发展基础,推动产业提档升级。首批创建的30 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达1352 亿元、增长25.6%。柘城县实施辣椒大市场改造,完善乡镇辣椒交易中心和村级辣椒交易点85 个,推动辣椒市场年交易额达100 亿元,年出口创汇2 亿余元。
(五)经营主体多,带动强
河南省的8 个国家级和80 个省级产业园中,集聚了352 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农民合作社近20 000 个,家庭农场12 500 多个,吸引入园就业农民284.3 万人,其中,返乡下乡创业就业14.8 万人。首批创建的30 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 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0%,比创建初期增长14.8%。
二、存在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个别市县政府部门认识不到位,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实质理解不透,对创建任务和建设目标把握不准,把产业园作为单一项目推进;部分县市对土地保障、科技支撑、人才引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支持力度不大,产业园投入仅仅依靠财政奖补资金,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力度不够,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的能力有限。
(二)谋划不到位
有些产业园主导产业定位不准,地域特色不鲜明,没有凸显出当地优势农业资源,或主导产业不聚焦,过于笼统,或选择的主导产业关联不强。有些产业园定位不准确,功能分区不合理,发展目标不切实际。还有些产业园前期工作不到位,项目设计随意性大,甚至出现擅自变更项目的现象。
(三)三产融合发展不平衡
一些产业园因为主导产业定位不准,在创建过程中未针对一二三产业发展的短板进行升级改造,建设成效不明显。一产种养规模小,不能有效支撑二三产业;二产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条较短,仓储、物流、销售体系不健全,配套跟不上;三产休闲、生态、文化等功能开发不足,价值链拓展有限。
(四)经营主体单一
产业兴旺需要众多经营主体一起发力。部分产业园经营主体多元化程度不够,产业发展缺乏活力。个别产业园存在“一家独大”的现象,产业园发展仅靠一家企业支撑,风险抵抗能力较为脆弱,企业一旦出现问题,整个产业园就要倒下。
(五)联农带农不紧密
一些产业园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配资金少,扶持力度小,农户受益不明显。而经营主体又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仅停留在订单农业、土地租金收益、就近打工收益等,没有充分利用合作制、股份制、二次分红等方式,不能保障农民充分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六)管理体制不健全
个别产业园被批准创建后,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产业园建设领导小组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产业园区也没有成立管委会或工作专班,仅由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协调难度大,创建进展缓慢。
三、建议
(一)要深化认识
现代农业产业园既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载体。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既能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产品供给,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提升产业效益,还有利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既能带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吸引各要素向乡村汇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各级政府应进一步深化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这一认知,把产业园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载体平台来建设。
(二)要做好规划
依据县域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提前谋划。立足县市级建设、争取创建省级和国家级产业园,选好主导产业。根据产业现状,确定产业园区域范围,科学布局,功能分区,谋划好重点项目,拟定产业园发展思路和目标。
(三)要坚持三产融合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要在更高标准上注重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突出规模化生产、加工、营销协调发展,强调产加销一体化、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把产业园打造成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区、乡村产业兴旺的引领区。
(四)要培养经营主体
围绕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强化合作社和农户开展产权、劳动、技术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对农民合作社进行规范提升,增强为农服务能力,带动农户抱团创市场。发展家庭农场,培育一批经营水平高、生产规模适度、经济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拓展经营链条。积极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主体,为小农户提供农资配送、土地托管、烘干收储、市场营销等服务,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五)要注重利益联结
完善“公司+农户”机制。通过土地流转、保底分红、务工就业、返租倒包、二次分红等方式,打造园区内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共同体。积极推进“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等模式,推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由种养业向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全面拓展,尽可能把整个产业链留在乡村,让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将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力度与带动农户数量挂钩。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及财政投入股权化、农村集体资产折股投入等创新性制度,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有效途径。
(六)要打好组合拳
产业园要创新组织管理,落实 “园长”负责制,鼓励成立管委会或工作专班等管理机构,统筹推进产业园建设和管理运营,牵头协调解决各类重要问题。要强化政策保障,不断健全完善支持政策。注重推动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向产业园集聚,激活发展动力。将产业园列入重点建设项目,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产业园需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进入园区,助推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