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2022-11-17河南省农业农村信息中心尚亚丹
河南省农业农村信息中心 尚亚丹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从实际角度出发分析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为了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机械设备、农产品加工技术、环境监测、病虫害防治等,都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有着密切关联。合理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一方面,能够为农民带来更为便利的种植条件,提高劳动生产力,农作物生长、生产情况也会通过这一技术真实、动态地反映出来,进而更好地调整生产方式;另一方面,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减少人工劳动力,将产业资源、自然资源进行重新划分,确保资源使用达到最优状态。除此之外,生产企业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也开始朝着集约化可持续方向发展。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应用问题
(一)农业信息化建设不完善
目前,我国以省、市、县为三个基本级别,逐步建立起完善且具有针对性的计算机信息服务平台,基本上已经步入了较好的发展阶段。然而,如果从整体角度来看,农业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首先,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其他行业的信息化无法相提并论,尤其是在基层乡镇、农村区域,信息、信号网络没有实现全面覆盖,这就使得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自身优势无法被充分发挥,而农民也无法利用这些技术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其次,工作制度存在缺陷,缺少高端技术人才,且在政策、信息化建设制度方面严谨性不足,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推进。再次,计算机信息技术没有与电子商务结合。目前,电子商务已经成为零售行业内的一种有效手段,农户的种植产品可以直接销售,就当前计算机信息化建设情况来看,这方面无法得到充分保证。
(二)信息质量真实性难以保证
受到市场机制方面因素的影响,农业信息科研部门与信息服务部门之间无法进行有效协调与调控,在部分资料查询、工作中存在不足,而农业信息资源库也无法同步、协调,导致信息产品出现一系列问题,如生产信息与市场信息不同步,综合信息与专业信息不同步等,都影响到农业市场与生产的发展。同时,信息往往以领导参考、宣传美化为主,农民获得直接、有效的信息相对较少,难以筛选出与自身实际需求相符的农业信息。另外,由于农业生产本身具有区域性特点,各个地区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数据库,区域信息难以实现有效共享,无法完全满足农户对于农业种植与生产的需求。
(三)信息技术有效利用率不高
从现如今的农业生产情况来看,主体主要是农民,这些农民普遍具有年龄较大、文化水平偏低、信息技术难以完全掌握等特点,因而使得大部分农民都无法较好地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即使在农业生产中实现了信息化生产,也会缺少专业指导与训练,难以较好地应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带来诸多阻碍与负面影响。
三、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策略
综上分析可以了解到当前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开始实现机械化,如先进的机械设备、环境监测、农产品加工等都灵活应用了计算机信息技术,为生产力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针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策略加以改善,提高应用的有效性。
(一)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农业信息化建设基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镇、农村区域范围内的信息、信号网络全面覆盖,这样能够保证信息的有效互动与沟通,农民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完成各项生产操作。二是要优化工作制度,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在新时期下,制度与人才都是保证农业信息化有效落实的重要前提,政府部门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摆正对制度建设与人才引进的态度,结合区域内部的农业生产与信息化建设情况来加以优化。人才引进的同时还需要对内部人员进行综合培训,提高员工的自身能力与综合水平,更好地完成农业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三是实现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的紧密结合,打造农产品从生产到包装全过程生产线,并实施透明制度,让消费者可以更放心。为此,进一步拓展农产品的销售路径,加强产品信息宣传并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质量进行动态监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二)优化企业信息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需要各个部门、各个区域协同参与其中,信息共享本身对于农业生产与发展都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经验借鉴。因此,各个部门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数据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在今后开展的工作项目中,肯定数据库建设的地位,并拨付专门资金,支撑信息数据库建设的需求。此外,各个区域、部门必须要优化信息数据库内容,丰富其数据资源类型,并进行详细分类,保证农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获得直接、有效的数据资源。宣传美化类的数据资料所占比例应该减少,避免不必要的数据资源给农户种植、生产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三)为农民科普信息技术使用方法
农民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落实期间,很容易受到自身因素影响无法较好地掌握这些现代化技术手段,不仅无法起到提高生产力的作用,相反还会增加农户的生产难度。为了缓解这一状况,政府、农业部门必须要采取有效方式,在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施的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民的科普力度,并予以科学指导,提高农民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一方面,应考虑到农民本身接受能力较差,在推广与科普的过程中,采用多元手段,使农民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本质,并能够熟悉基本操作,循序渐进地为农民提供指导;另一方面,要确定推广周期,虽然农户在推广、指导以后能够基本掌握操作、实践方法,但为了避免农户出现遗忘、错误操作等问题,必须要进行定期回访,进行周期性的推广与指导,避免农户在遇到问题后出现求助无门的情况。
综上所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为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对于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不完善、信息质量真实性难以保证、信息技术有效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应通过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优化企业信息数据库建设、为农民科普信息技术使用方法等策略加以有效应对,使得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充分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