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玫瑰”绿色食品葡萄质量控制规范

2022-11-17新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崔卫陈茜

河南农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投入品绿色食品玫瑰

新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 崔卫 陈茜

新乡市原阳县雅源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原阳县陡门乡大王庄村,毗邻黄河岸边,具有环境优良,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等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优势。雅源种植专业合作社严格按照绿色食品葡萄生产种植规程,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紧密合作,精心培育出丰满圆润、皮薄肉脆、口感醇厚的阳光玫瑰葡萄,是新乡地区最大的阳光玫瑰葡萄生产种植基地,合作社生产的“鑫雅源”牌葡萄于2020年通过绿色食品标志许可。

一、合作社管理

(一)坚决依照绿色食品生产原则,积极推进并不断完善绿色食品葡萄的生产基地建设。

(二)建立健全绿色食品葡萄的生产管理体系,合作社理事长祁百松负责合作社全面工作。合作社理事祁百强负责生产管理、投入品管理、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合作社内检员邓丽霞负责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投入品管理、与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三)在绿色食品葡萄生产基地设立产品标识,明确种植范围、品种及技术负责人,将其与非绿色食品用隔离带区分开来。

(四)基地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业投入品需在专供点采购入库,并在相关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下按规定使用。

(五)种植基地必须严格按照绿色食品葡萄生产操作技术规程执行,并在基地负责人和内检员的监督下严格实施。

(六)在生产过程中,基地各种植户应按要求填写“田间管理记录”,做到应记必记,没有遗漏。技术人员应定期将管理记录整理归档,按照时间顺序标记存放,便于后期追溯。

(七)基地范围内的药品依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和化肥使用准则施用,不得使用标准规定外的药品,保持基地内部和周围环境的卫生清洁。

(八)对于未按本规程种植生产的产品,合作社不予回收。

二、投入品管理

(一)基地所用投入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安全使用标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农业投入品。

(二)基地所用投入品应由农技站统一采购、统一配供,并及时做好配供记录,多余投入品应分别保存,确保账物平衡。

(三)基地种植户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范,科学使用投入品,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和配方施肥标准,严格禁止各类禁限用投入品的使用,禁止各类破坏耕地质量的一切行为。

(四)基地种植户应按标准建好投入品使用台账,详细记载投入品名称、来源、用法、用量、使用与停用日期,并将台账妥善保存,保存期两年以上。

(五)农资采购专供点和基地种植户应积极配合,主动接受农业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销售、使用投入品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处罚。

三、种植过程管理

葡萄种植基地应选在地势较高、通风向阳、附近有可供浇灌的清洁水源处建园,建园前对周围1 km范围内的空气和水体进行检测,确保达标无污染。基地大棚应选用毛竹棚或镀锌钢架棚。在葡萄品种选择上应结合本地气候、土壤特点,选择肉质细腻、甜度适中且适宜北方栽培的葡萄品种,可优先选用无籽、带玫瑰香味的品种。基地葡萄主要种植品种为阳光玫瑰,葡萄幼苗全部由合作社自己培育。春季按要求挖定植沟栽植,沟宽沟深适中,在沟底铺一层秸秆,每667 m2混施入2 000 kg 腐熟有机肥和50 kg 钙镁磷肥,将其与底土混匀后回填。然后覆土起垄作畦,畦高30 cm,幼苗浅栽后浇水,排水沟深20 cm 以上。基地常用葡萄栽培架式以V 形架、高宽垂架或H 形架为主,以V 形水平架为例:每4 m 建水泥柱,在柱两侧离地面1.55 m 处缚2 道铁丝,在1.7 m 高处架设宽2.2~2.4 m的横梁,分别在横梁左右离立柱20 cm、60 cm、100 cm处共拉6 条铁丝,葡萄主蔓置于低位铁丝上,结果枝发出后左右成V 形引缚到横梁铁丝上。

四、产品采收后管理

根据葡萄的成熟度确定采收期,于最佳的采收期内根据市场需求分批次收获。阳光玫瑰的采收标准和要求为穗形紧凑,中穗大粒,单穗质量750~1000 g,果实自然成熟且达到品种应有色泽。采收时轻拿轻放,用标有商品名、品级和重量的泡沫箱、彩色纸箱或筐单层装箱,随采随卖,或装箱预冷后入冷藏库保鲜。

五、仓储运输管理

根据葡萄果穗大小进行分级,将果穗单层摆放整齐,果箱、果筐重叠摆放装车,不压果穗。入冷库的葡萄按要求预冷24 h 后进行密封保鲜。

新乡市原阳县雅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以上严格、规范、统一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利益,树立了绿色食品的品牌公信力,提升了产品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

猜你喜欢

投入品绿色食品玫瑰
没跪 玫瑰
玫瑰飘香
农田土壤重金属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分析
刺玫瑰
刺玫瑰
什么是绿色食品
农业投入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农业投入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
无公害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