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学科作业设计,助力“双减”

2022-11-17

教育 2022年38期
关键词:双减作业数学

“双减”,对“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对每一位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要求教师转变以往的惯性思维,科学系统地开展作业的优化设计研究,以达到减负增效提质的目标。

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小学南邵学校,充分把握作业的育人功能,从儿童的发展需求出发,站在课程高度,瞄准单元目标,指向学生发展,统筹优化设计作业,将作业与课堂、评价、学生学习等联系在一起,实现五育并举育人目标。

◎“双减”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之策

2021 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这样的背景下,除各地区、各部门全面布局、通力协作外,一线学科教师也需践行科学规划、切实让作业减负,成为“双减”政策顺利落地的重要一环。

数学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而适当的数学训练是达成上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但近年来,受教育中“盲目攀比”“过度拔高”等短时化理念的裹挟,过量、过难的数学作业已成为小学生学业负担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如何结合数学学科特征,合理设计数学作业,实现减负、增效,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

控量减负,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过重的作业负担会引发学生生理上的疲劳感和精神上的压迫感,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是小学作业布置的首要标准。《意见》中也明确了小学各年级阶段分类作业总量:确保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 分钟。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数学作业也是小学生课后作业的主要来源。如何有效控制数学作业量,以达到复习巩固、拓展延伸的目的,同时不会增加学生身心负担呢?本学期我尝试了以下方法。首先,教师预做,评估作业总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首先明确数学作业并非越多越好,机械性地重复会适得其反,“适量”才应是数学作业的最好配置。因此,布置作业前,我精心筛选题目,先模拟中等学生水平预做学生作业,从而较为精准地以时长把握总量,进而更好地筛选题目和规划作业设计。其次,家校协同,监控作业时长。学生受发展水平的影响,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我为本班学生设计了作业完成情况记录表,然后根据班级数据评判学生学习效果,适当调整作业量和难度,并针对个别用时过长的学生,量身定制作业,真正实现人人获得适合的数学发展。

创新增效,提升数学作业质量

“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表象上是减轻课后作业量,其本质则是提高课后作业的效益和价值。而如何设计高质量的数学作业,使其成为课堂学习的优质巩固和延伸?一是渗透数学文化,让数学作业更有高度。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的文明力量,其本身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因此,我在作业设计时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渗透文化内涵,让学生在作业中感受数学文化,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涵养数学精神。二是融入生活,让数学作业更有温度。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处于相对感性的阶段。数学教学中融入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对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增加经验积累、提升数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交汇处设计作业,可以增加学生的数学经历和体验,有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发现和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三是调动感官,让数学作业更有维度。传统的数学作业以书面作业居多,形式比较单一。这样的作业,一方面不利于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单一的训练也无法达到全方位提升学生数学水平的目标。因此,我在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设计形式多样且针对不同智能发展水平的作业。通过与各种训练方式的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开发学生多元智能,促进学生持续和全面的发展。四是合理分层,让数学作业更有梯度。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模式以及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数学教育的目标从来不是实现所有学生均衡、同步的发展,而是帮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层次水平上获得适合的发展。数学作业设计亦当遵循此原则。因此,一些教学内容,设计时应合理分层,讲究梯度,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五是关注情感,让数学作业更有态度。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认知心理学也认为,情感对学习的定向、维持以及调节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情感体验会为认知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因此,我本着“情感关怀”的理念,在作业设计中适度加入情感关注。

教育是民生之基。“双减”政策给我国教育领域带来了重大变革。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更应以此为契机,以改革作业设计为抓手,控量减负,创新增效,继续探寻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改革之路,助力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

(文/崔国旺)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重要组成,“双减”背景下如何合理有效地设计作业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优化作业设计需要从儿童发展需求出发,落实“双减”政策,实现五育并举育人目标。基于此,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思考:基于课时进行有效设计,巩固应用,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迁移;基于单元进行系统设计,关联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基于领域进行综合设计,拓展延伸,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基于课时的有效设计

课时作业要在单元视角下进行设计,在“质”上下功夫,题目要紧扣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思考性、探索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课时作业的选取与确定要优先选择教材的课后练习,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教材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改编,还可以创编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个性化作业。

一要关注单元整体备课,提高课时作业的针对性。教师应从单元备课的角度出发,整体把握知识结构;结合课标与核心素养内容,确定本单元的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定课时目标及课时作业。课时作业的内容既要能巩固核心知识,又要能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二要关注作业学习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作业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作业设计可以分为基础性内容、能力提升内容和个性化拓展内容;作业评价可以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分别制定不同的评价量表或量规,评价内容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要关注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与发展,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巩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是作业设计的重要目标,但我们还应关注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在作业设计时需要给学生提供真情境,让他们在真情境中解决真问题。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因此,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动手操作性作业、调查性作业以及综合实践类的作业,帮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数学学习的兴趣、好奇心与求知欲。

四要关注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能力。在作业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一是提供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让学生有意识地利用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解释或解决;二是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能根据生活中的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解决。可以设计迁移应用类作业、实践体验类作业、综合活动类作业等形式,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在亲身实践中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单元的系统设计

基于单元系统的作业设计,首先教师要站在单元整体的高度对整个单元进行整体把握。要突显单元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围绕单元学习目标,聚焦单元学习内容,关联知识核心要点,依据学生已有经验和水平进行归类优化设计。一是前置型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已有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前置型作业是指教师预先设计探究性问题,以课前作业单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结合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活动经验进行自主探究。设计前置型作业的目的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为新知的探究做好准备。二是实践型作业,激发学生数学兴趣。课中教学时,围绕核心知识,设计问题链,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发放课中探究单,结合现实问题,让学生动手实践或是实际调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拉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三是复习型作业,整体建构知识体系。复习是学生系统完善、深化知识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学生巩固、内化基础知识,建立网状、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设计绘制思维思考形式的复习型作业,目的是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中明确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建立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学会更全面、更系统地思考问题。

基于领域的综合设计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所涵盖的知识内容和聚焦的核心能力有所不同,作业设计可依据各领域的核心概念,多维度综合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关注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综合设计实践性作业,如实践调查、数学实验、数学小报、数学小论文、小课题研究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借助这些途径让学生增长见识,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科技、数学与体育等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作业,培养其创新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总之,优化作业设计需要全面认识作业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功能,着重思考“为什么要布置作业”,聚焦作业的本质属性,深入思考作业质量的内涵,提高作业的“设计感”。

(文/崔燕岭)

◎花样作业助减负,快乐学习提质量

小学数学作业是帮助学生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途径。因此,在实施创新教育的当下,数学作业的设计必须彻底打破以往重复、单一、书面性的应试作业,使作业不再枯燥乏味,缺乏情趣,要能够促使学生张扬个性,挖掘其思维潜力,使作业不再是学生的负担。基于此,在“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如何使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创造性的作业呢?基于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选择性作业,让学生体会成功。人的身心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性,这也直接导致了个体之间存在能力差异。因而,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发现和尊重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对此,教师可以布置分层作业,即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能力差异,对应布置难易程度不等的作业。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要求学生通过剪开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分别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后,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将作业分为以下三层:学困生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基本图形;中等生要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够正确计算鱼缸、手提袋等的用料;优等生要能够解决如粉刷教室墙面、贴游泳池瓷砖之类的问题,并尝试计算雨水管、火柴盒之类的特殊物体的表面积。实践证明,根据不同层次设计作业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不仅能够使学业水平较低的学生能着手解决,品尝成功的喜悦,还能为成绩较好的学生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水平都能得到相应提高。

童趣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因此,作业设计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更具童趣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性作业,引导学生的探索欲。科学、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

生活化作业,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是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用武之地。为此,数学作业设计要注重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以引导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逐步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能力。

制作性作业,使学生成为创新者。数学作业的设计不应受学科的限制,应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可以布置一些手工制作、小研究等类型的作业,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之前,布置如下作业:你能给家中的长方体物品穿上漂亮的外衣吗?以此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到表面积的含义,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阅读性作业,拓展孩子的视野。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教材中设计编排了“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游戏”等栏目,专门向小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发现、数学方法与思想、数学史等。教师设计与之有关的数学阅读作业,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善于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才能使课内、课外融为一体,使作业不再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多元的花样复合体,从而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发展学习能力,提升数学素养,获得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文/李小俊)

◎“双减”下的作业变奏曲

“双减”背景之下,学生的作业量和完成时长减少了,表面看起来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对作业质量的要求却更高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生的作业也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心声。“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对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问卷内容包括你喜欢的作业是什么样的?你不喜欢的作业是什么样的?你喜爱作业的评价方式是怎样的?之后,根据学生的答卷组织教师进行反思归纳,发现学生喜欢的作业普遍具有以下特点:有主题、有目标、有层次、有创意、有趣味、贴近生活……他们喜欢的评价普遍具有如下特征:及时的、被赏识的、有激励作用的、有具体引导措施的……

回声。针对前期调查结果,我们对作业布置进行了相应的优化。一是变“天女散花”为“精准定位”:尽量避免出现机械性、重复性的无效作业,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精心选择、分层布置,既面向全体,又兼顾差异。二是变“反复操练”为“吸收内化”:改变以往反复练习的作业方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算理、算法,将知识和方法真正得以内化。三是变“散点练习”为“结构构建”:在完成了一个单元的学习后,可以让学生将本单元的知识制作成思维导图,从而巩固、深化和拓展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而向高阶思维转化。

和声。经过一个学年的实践与交流,教师们针对学生的作业达成了以下共识:明确作业完成的流程(复习—作业—查漏补缺—预习新知),培养学生科学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本“变脸”,作业方式多元化,可图文、可实操、可作品、可表述等;要求学生制作单元错题反思卡,开展每日晨读和分享会活动;作业教师及时批,学生及时改;为特殊学生在班里设置作业角,教师进行错峰面批;举办优秀作业评改细节研究会,养成反思、交流习惯。

鼓声。作业布置精准了,对教师评改作业的要求自然也就提升了,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精准评价,充分发挥引领和激励作用。一方面,量化细化评价,让教师、学生、家长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借鉴作文评价,利用旁批侧批的方式,关注过程评价,成为助力学生成长的战鼓。作文批改往往采用“批”“评”相结合的方式,教师除了使用作文批改符号,还常常运用眉批和旁注,以强化评价效果。“双减”背景下的作业批改,也同样应该“批”“评”并重,不仅要发挥“批”的作用,即评价学生的作业对不对;更要注重“评”,即评价学生的作业做得好不好、解得妙不妙、态度认真不认真等。

“少得终缘涉水浅,碧波深处有奇珍。”“双减”之下,教育人在“减负提质”的路上仍任重而道远,愿这首“作业变奏曲”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奏出更和谐的乐曲。

(文/李晓鹏)

◎优化作业,把学生从“作业困局”中解脱出来

2021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指出: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一年内有效减轻,三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面对全面缩减作业总量和时长的大趋势,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探究优化作业设计是教师亟待思索的问题。基于此,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课堂作为减负提质的主战场,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让学生动起来,使作业活起来

圈一圈,画一画,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指导学生在读书时动手圈画,一要注意目标明确,使学生思维定向,如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先读一读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二要向学生提供一些圈画符号,使学生易于操作,如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时,指导学生把不认识的字用圆圈出来,把喜欢的词用横线划出来。这样日积月累,学生不仅能够学会怎样读书,还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画一画,拼一拼,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受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影响,小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过渡,他们大多对绘画比较感兴趣,“画一画,拼一拼”的作业形式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我常借助画图的方式来提高作业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学了《赵州桥》一课后,我布置作业让学生画一画赵州桥,画一画自己理想的桥,然后分小组说一说、议一议。这种融合了讨论、交流、演示、绘图等环节的作业形式,学生更加喜欢,也能够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做一做,演一演,加深理解,深化中心,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儿童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离不开感知对象,离不开行动。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做一做、演一演”。其实,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应基于教材设计能够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作业,使新知识在动手操作中产生,让操作成为创新的源泉。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詹天佑的创新精神,我设计了“请学生边读书边结合文意设计绘制隧道开凿图”的作业。第二天上课,再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探讨,并选派小组代表上讲台演示讲解。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沙子,请学生在展示环节先动手将沙子垒成居庸关、八达岭,再按照詹天佑采用的方法开凿隧道。这种边演示边讲解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詹天佑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教师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在相互启发、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将得到激活。

总之,这种需要动手操作才能完成的语文作业,能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动手、交流、争论、归纳等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也能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肥沃的土壤。

让学生走出去,使作业有深度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同样需要打开校门,从课内走到课外,从校内走到校外,让学生到大自然中、生活中去求真求实。基于此,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娃娃文学社、手抄小报社团、小记者访谈活动等给学生布置相关实践作业,充分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同时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表达与写作能力。例如,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经常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考察。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实地考察工厂附近的空气污染程度”的预习作业,请学生实地到工业区周围观察工厂排放的烟尘、废气的颜色、气味及其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等,使学生了解到人类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发现和认识各种社会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不仅许多问题能够迎刃而解,还能够顺理成章地让学生意识到如果不保护地球,我们将别无去处。这样的预习作业,既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够培养学生自由探索、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总之,在“双减”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仍需潜心研究和大胆实践,通过巧妙的作业设计帮助学生从烦琐重复的书面作业中解脱出来,力求让作业形式更加开放,作业手段更加丰富,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

(文/王洪云)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传统的课堂作业设计,往往以教师的策划为主,这也是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低效的主要原因。对此我认为,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语文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不能完全按照教师的主观判断进行,而应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明确作业设计思路

当前,守住作业时长关、数量关、质量关已经成为“双减”工作的重要一环。对此,学校应在作业设计和布置上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改变以往的作业方式,向着多样化、弹性化方向转变,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发展自己的兴趣,在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中释放自由、快乐的天性,达到减负提质的目标。在具体落实中,为了进一步减轻小学生的作业负担,教师首先需要明确作业布置的要求和优化方法,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宗旨和要义,通过优化作业设计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要点

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思路,就是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和状态下完成课后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语文知识储备,激发对语文的学习热情。生动而富有趣味的语文作业练习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学生的思考方式,使学生在全力以赴完成作业任务的过程中探索和寻找新的学习路径,从而真正发挥作业的价值和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在作业中为学生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实践内容,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作业练习中。

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力。作业的布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复习和巩固,还能促进学生完成深度学习,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启发,拓宽眼界,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对语文作业的设计进行有效创新,使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思维和能力的多元发展。语文学科涉及知识广泛,作业内容并不局限于教材本身,教师可以借助作业的布置,帮助学生拓宽学习空间,引领学生的思考方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创新生活化探析作业。要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质量和有效性,就需要教师设计和布置趣味性探析作业。例如,在教学《翠鸟》一课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为学生布置了趣味性探析作业,请学生到公园寻找各种鸟类并观察鸟的外形,也可以询问身边的家长或长辈了解不同鸟类的样子和习性。这是生活化作业的体现,通过作业引导学生走进实际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学习描写的方式方法,从而促使学生走进生活,并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知识的应用价值。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求学生根据观察和了解到的鸟的样子,对鸟的外观进行描述。这样的作业内容更加生动,学生完成作业的心情也更加愉快;同时,他们对课文中有关翠鸟的描写产生了浓厚的探索欲,初步掌握了课堂知识,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找到了学习路径,促进了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设计互动型拓展作业。“双减”背景下,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在语文作业设计时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构思,致力于借助丰富的作业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而言,要在作业设计时注重知识的拓展,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素材和知识,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举例来说,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设计了如下拓展型作业,让学生利用相关手机软件阅读规定文章,并在软件中提交自己对于文章的看法和意见,教师再借助软件对学生的思考作出点评。这种作业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和思想观念,通过新颖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总之,在当前“双减”背景下,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积极对当前的作业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优化。要进一步提升作业设计的概括性、启发性,丰富作业的类型和形式,全面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适应“双减”背景下作业的基本需要,促进学生借助高质量的作业有效巩固课堂所学。

(文/吴建华)

◎“双减”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学为例

“双减”政策旨在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提高作业质量。基于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小学四年级语文部编教材教学为例,探讨在“双减”政策大力推行的背景下优化语文作业的具体策略。

从纸质作业向实践型作业转变

只有将课本所学应用于实践才能留下深刻印象,从而真正转化成学生的能力。实践性作业的布置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能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结合,打掉学校的“围墙”。例如,在教学《黄继光》一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实践作业:上网搜集关于黄继光的文献资料,然后认真阅读后进行归纳比较,在判别资料真伪的基础上全面了解黄继光,并将信息记录下来;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到当地的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并将所观所感与同学分享;将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放在自媒体平台播放,并和粉丝互动,宣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从被动型作业向自主选择作业转变

传统作业往往是由教师布置,学生被动接受,而不管学生喜欢与否,这和当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从被动型作业向自主选择型作业转变是“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一个趋势。为此,我尝试着让学生来布置作业。例如,在学习了《芙蓉楼送辛渐》这首古诗后,我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然后汇总推送至班级群,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个完成,被选定的作业其他学生就不能再选择。学生设计的作业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基础字词性作业,如写出每句诗的意思、总结中心思想等;试卷性作业,如围绕本课出一份试卷;语言类作业,如背诵诗歌、带情感朗诵诗歌;艺术类作业,如创作一幅书法绘画类作品展现诗歌内容;比较类作业,总结学过的送别类诗歌,找到共性和差异性。实践证明,学生对自主确定作业形式和内容很感兴趣,创作的作业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对于自主选择作业的方式也很认可,不仅完成作业的效率很高,还很享受完成作业的过程。

从一刀切作业向分层作业转变

传统“一刀切”式的语文作业往往导致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了”。而在“双减”大背景下,作业设计必须体现出针对性、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例如,在学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后,可以设计如下分层作业,基础类的作业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完成,探究类的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道完成,特长类作业学生可以选择做或不做。一是基础巩固类作业,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包括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需要重点记忆的段落及课文内容,对教师课堂讲解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等。二是思考探究类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内容包括:思考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总理的愿望实现了没有,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周恩来总理为了中华之崛起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三是特长类作业,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打通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联系的综合性作业,可以是纸质的,还可以是视频、图画等形式。如书法训练、课后阅读、随手日记、实践活动等,形式多样,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强制要求。

从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

在传统“分数为王”的语文教学模式下,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多背、多写、多记就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在作业布置中往往“以量取胜”。在“双减”背景下,作业布置要从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语文作业比的不是量的多少,而是质量的高低,是能否在同等时间内让学生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得到培养。“双减”减少了学生的作业量,但是反过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作业设计的理念,掌握技巧,了解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作业,让每个学生将完成作业看作是一个享受快乐的过程、一个挑战自我的过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总之,“双减”背景下作业改革强调的“减”,并不是简单地减去或抹除,而是对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探究“有效用、有效果、有效率”的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质量,将学生从书桌前解放出来,释放天性,让教育回归生活,为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打下良好基础才是“双减”政策的根本目的。基于此,“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生语文作业设计,要坚持“提效减量”的原则,改变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从传统的纸面作业向以信息化为代表的实践型作业转变,从被动型的教师布置作业向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形式转变,从一刀切的作业向分层作业转变。

(文/张明珠)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优化

“双减”政策不仅是要给学生减轻过重的作业负担,更是要在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的同时,优化作业设计以增强实效,从而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要避免机械性、重复性,保证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自信心、快乐感、成就感。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决定,去思考去体验、感悟,去创造、实践、应用。”英语作业是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重要的补充和延伸,更是实现小学英语学科有效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在作业布置上要精心选择作业内容、精准针对不同学生、精确校正课堂布置,不能完全围着考试打转,要通过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思维品质,作业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

制作型作业。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潜能的舞台,制作型作业无疑是绝佳的选择。例如,节日期间,给学生布置制作英文贺卡的作业,并鼓励学生运用英文交际用语表达祝福,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练习了学生的英文口语表达,还渗透了德育教育,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如,在学完单词或句型后,给学生布置动手制作单词卡片或给句子配图的作业。再如,学习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后,布置制作相关主题手抄报的作业,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他们在完成作业时个个彰显神通,上网搜索参考、绘画排版,充分激发了学习积极性。

实践型作业。以教学北京版二年级下册第6 单元“你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为例,教师设计的作业是请学生运用“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My favourite season is…/It's…/I like…?”的英文句型,了解组内同学最喜爱的季节并记录在教材中的表格里。该作业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知识进行课外的真实交际,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和总结能力,同时增进同伴间的情感交流。

合作型作业。教师通过设计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合作型作业,引导学生通过相互督促与鼓励将学习效果最优化,从而实现“合作减负”。首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业,将学生根据学习水平和能力水平分成4~5 人的异质性学习小组,组内成员通过配合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如分角色对话、你说我演、比赛造句等等,在听写、背诵等环节实现互帮互助。其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英语交流的环境和氛围。如利用“一起作业网”“趣配音”等网络平台布置作业,对学生进行口语、听力训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从而对教学进度和策略做出及时调整。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教师布置合理有效的作业,是“提质减负”的一个重要的切入口。基于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做到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实现精心设计、优化英语作业的目标。同时,为了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还要树立崭新的作业理念,通过作业设计为每一位学生在“提质增效”的背景下提供更多一点的探索空间和思考时间,使他们能够拥有更多参与体验的机会,最终真正实现作业“量的减负,质的增效”。

(文/饶秀芳)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的有效设计

国家“双减”政策的核心目标就是“减负增效”,而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作业设计是关键。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切实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加强作业研究,提高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质量,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基于此,小学英语教师应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对小学英语作业设计进行合理规划,使其有利于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为此,本文主要从优化作业形式方面,结合实例阐述“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的有效设计与实施。

基于单元整体的进阶式作业

英语作业设计需要基于单元整体设计思路,创设单元大任务,增强课时作业间的关联性和进阶性。在单元视角下,各课时的作业内容应具有整体性,共同指向单元作业目标的达成。同时,单元作业中各课时的作业内容还应具有递进性,每一课时作业内容需前后关联,逐步递进,以帮助学生巩固、复习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技能,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北京版《英语》(下同)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教学主题,以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话题是“季节”。为了充分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巩固和练习,同时体现学科作业的育人价值,教师在进行这一单元的整体作业设计时,将主题确定为“多彩四季,精彩生活”,单元作业的设计目标为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力,同时引领学生在语言活动中感知、欣赏、体验、创造四季之美,热爱美好生活。本单元的作业设计围绕主题,紧扣教学重难点,层层深入,作业中的各项任务之间体现层次性和进阶式,前面的任务为后面的任务作铺垫,后面的任务在前面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任务之间既有独立性又有相关性。单元整体作业设计能让教师跳出碎片化的单课时作业,从课程整体和学生素养发展的高度出发,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基于“学习全程视角”的探究式作业

课后作业是学习全过程的有机一环,它与课前预习任务、课中学习任务密切相关,学生课后作业的负担与课堂学习效率也密切相关。因此,教师需基于“学习全程视角”布置探究式作业。教师通过布置“课前”预习探究作业,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准备和疑问走进课堂;设计和布置“课中”学习任务单,能够帮助教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疑惑、难点和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分组交流合作,进行“精学精练”,能切实提升课堂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率;“课后”探究作业为学生深化疑问提供途径和指导。

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端午节一课时,教师以端午节为基点向学生补充其他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知识,让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的语言学习,了解并传播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不同节日情境下进行恰当的语言交际。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教师设计了课前预习单,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知识和经验,让他们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帮助教师找准学生的问题,并根据预习单调整教学计划,针对“学生想知道什么”精选教学内容,创设更多、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基于学情分析,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并设计了课上任务单,通过补充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节日活动的理解,解答学生对于“为什么吃粽子”“为什么赛龙舟”等疑问;让学生观看端午节相关视频并回答问题,以此拓展对端午节习俗的了解,使学生对端午节的认识更丰富、全面。在课后任务单中,教师设计了端午节的思维导图,要求学生通过回顾本课的节日知识完成导图,并在教师提供的句式框架基础上介绍端午节,内化本课内容。实践证明,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书写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基于生活经验的实践型作业

实践型作业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是一项具有很强综合性的作业。实践型作业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探究和体验,感受英语的魅力,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促使学习技能与生活技能和谐统一,相互促进。例如,小学英语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要学习人们生活中的一日三餐及食物的英文名称。因为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表达的欲望强烈,教师便设计了“介绍我的一日三餐光盘行动”的实践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既感受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树立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还受到了感恩教育,感恩劳动人民和自己的父母。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的作业设计要坚持主题性指向,立足单元挖掘主题的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主题意义的探究和语言实践活动相结合下优化英语作业设计;坚持精准性指向,作业目标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设计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注重作业的有效性和趣味性结合;坚持融合性指向,基于“五育融合”育人理念,提倡作业设计的学用结合、课内外结合和学科间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文/赵明明)

◎“双减”下体育家庭作业的优化设计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一系列“双减”相关政策文件的发布,不仅要求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也对作业设计提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新要求。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和其他学科作业一样,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能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来达到学习目的。但与其他作业不同的是,体育家庭作业的类型更加多样化,主要以身体练习为主,以观看体育视频、编排体育游戏等形式为开展。体育家庭作业的有效实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

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类型

自主练习型体育作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小学体育教师可以从中挑选一些适合小学生的运动项目作为家庭作业。例如,布置一分钟仰卧起坐和跳绳作业,要求学生自主练习,然后对照测试标准了解自己的分数和水平,做到心中有数,激发学生以更大的动力提高运动水平。

合作促进型体育作业。篮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属于团队、对抗类型的运动。教师设计和布置这一类型的家庭作业,可以要求学生和家长合作完成。例如,篮球运球,学生和家长进行比赛,看谁先完成,或者依次计时进行,用时时间少获胜,在竞争氛围下,学生对体育运动更感兴趣,不但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小老师”型体育作业。这类作业涉及广播体操、武术等方面的内容,就是让学生来充当小老师,将自己的课堂所学教授给家长,在家长掌握后可以和学生共同展示。这样不但可以巩固学生所学、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还可以拉近和改善亲子关系,让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自我挑战型体育作业。这类作业涉及具有一定难度或者学生还未掌握的运动项目,如轮滑、游泳等。自我挑战型体育作业适用于假期,需要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尝试和练习才能基本掌握。这类作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不服输的精神。

自主探索及认知型体育作业。例如,教师在教授足球前,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或者与家长交流,了解有关足球的知识;在体育课后,可以布置在电视或电脑上观看比赛的作业,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足球。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该运动项目有更深的了解和更浓厚的兴趣。

创新创编型体育作业。体育游戏是体育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创编体育游戏的作业,包括游戏方法、所需器材和评定办法。学生创编后可以与家长一起尝试练习,然后以书面形式上交老师,教师整合后再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练习。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规则意识。

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原则

趣味性原则。作业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反之,枯燥的体育锻炼作业容易让学生产生逃避和厌学心理,家庭作业的完成效果也无法保障。

可行性原则。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会受到场地、器材和保护人员的限制,需要体育教师合理选择体育家庭作业的项目和方法,充分考虑场地、器材的可实施性和安全性,方便学生在较为简单的场域中借助现有条件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

目的性原则。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目标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目标的指引下有目的地设计,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体育家庭作业的有效性。

安全性原则。安全是一切活动进行的前提,在设计和布置每一项体育家庭作业时,教师都应充分考虑该项内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明确表明注意事项,提示学生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选择合适的场所完成体育家庭作业。

差异性原则。对于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完成作业的负荷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既要让体育锻炼能力强的学生得到锻炼,还不能让体育锻炼能力较弱的学生丧失锻炼的信心。因此,教师在设计体育家庭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性别、性格和运动技能水平做出差异性处理。

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有效实施

首先,作业布置环节明确标准和任务。教师应明确告知学生作业信息,使其明白本次作业意图。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作业小条”布置作业,保证作业界面友好、简单明了。如同学们,明天我们要学习花样跳绳,请你完成一下任务,为明天的学习做好准备,任务1:复习双脚快速跳绳,提高跳绳连续性;任务2:练习开合跳和弓步跳。其次,作业完成环节:支持与沟通。作业完成环节往往是教师最无法掌控的时段,但教师仍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如通过运动App、提供资料、邀请同伴、在线答疑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支持。

总之,精心设计作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应像对待课堂教学一样着眼于效率,着力于设计,努力发掘和体现作业的价值。

(文/朱昕民)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