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旌油169 的选育

2022-11-17雍晓平李晓梅冉茂林孔垂豹

中国种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芥酸甘蓝型含油量

雍晓平 李晓梅 杨 峰 冉茂林 冉 科 孔垂豹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德阳 618000)

油菜是我国优势重要油料作物之一,也是四川种植业重要产业支柱之一,双低油菜对改善人们膳食、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怎样利用科学的选育方法,培育出在高产前提下,出油率高、品质优、抗逆性强的好品种,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是一个研究难题[1]。目前,通过“杂优+双低”育种,利用杂种优势结合品质检测,仍是培育高产量、高含油量、双低品种的有效途径[2-3]。旌油169 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在此背景下育成的甘蓝型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2021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杂种优势强,稳产性好,品质优,熟期适中。

1 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1.1 母本7391AB2007 年从贵州省引进的油研9号(编号PQ1758,贵州)材料后代中分离出3 株天然不育株,用本株行可育株对该不育株大量测交。2008 年春季进行育性鉴定,15 个测交组合中3 对发生育性分离,可育株花器官发育正常,花粉量大,套袋自交结实好,不育株退化彻底,不育度100%,对不育株率高的组合大量成对兄妹交。2009 年对株型较好,不育率高的组合继续兄妹交,将收获的种子进行室内定性检测芥酸、硫苷含量,初选双低不育系。2010 年继续对株行好、品质优、生长势强、分枝性好、不育株率约50%、花瓣大、不育株花朵雌蕊外伸的株行兄妹交,将收获的种子进行室内定性检测芥酸、硫苷含量以及含油量、千粒重,初选双低不育系,并开始广泛配制杂交组合。2011 年选择不育株率约50%、株型好且稳定、抗逆性强、品质达双低的株系进入株行决选,对配合力好的亲本搭网棚小繁小制,生产种子。2012 年对决选的株行扩大种植,田间调查育性,总株数1870 株,群体不育株率为49.3%,农艺性状优良,同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组田间技术鉴定,定名为7391AB。

7391AB 属于半冬性中迟熟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用系,籽粒较大且饱满,种皮深褐色,出苗快,苗期生长势强,叶片宽大,叶形椭圆,裂叶少,叶柄较长,叶脉白色明显,叶色淡绿,叶缘波纹状有小据齿,叶表面有皱折小窝,薹茎叶淡绿色、细长。不育株率50%左右,不育度100%,雄蕊退化彻底,花药萎缩干瘪暗黑,无花粉,雌蕊外伸,异交活力强,结实好。生育期207d,株高212cm,一次分枝数10.7 个,有效分枝部位高度60cm,单株有效角果数637 个,每角粒数21 粒,千粒重3.95g。2009 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芥酸0.2%,硫苷25.07μmol/g(饼),含油量42.9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田间鉴定抗病毒病和霜霉病,耐菌核病,感根肿病。

1.2 父本2169R父本2169R 是 2005 年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引进的双低常规油菜品种中双9 号经系统定向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系。2006年大量套袋自交,单株进行品质定性检测芥酸和硫苷;2007-2012 年根据育种目标定向系统选择,选育出含油量高、芥酸和硫苷为双低、花器官正常、花粉量大的自交系。2013 年表现出株系间无差异,株型紧凑、秆硬、抗倒伏、性状稳定、花粉量大、耐菌核病,种子含油量高,芥酸和硫苷为双低,配合力强。2014 年通过决选,根据育种目标确定株系,搭网棚繁种子,并定名为2169R。2015 年3 月2169R 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田间技术鉴定,一致认为2169R 是一个选育来源清楚、遗传性状稳定一致、性状优良且与四川省现有生产上应用的核不育恢复系具有明显差异的新核不育甘蓝型油菜恢复系。

恢复系2169R 株高209.6cm,叶柄较长,裂叶7~8个,叶片较小,椭圆形,深绿色,全生育期213d。叶层与分枝层分布明显,分枝层上移,基部叶片叶缘带红色,一次分枝数11.6 个,单株有效角果数585 个,每角粒数23.4 粒,千粒重3.87g,种子褐色,性状整齐一致性好。经多年测试,芥酸含量0.1%~0.3%,硫苷含量16.79~18.31μmol/g(饼),含油量41.35%~43.67%。

1.3 选育过程2012 年春天用甘蓝型核不育系7391AB 与多个油菜恢复系广泛杂交,配制多个杂交组合。2013-2014 年进行株系(组合)观察,将配制的组合以株系为单位对比,选择优良组合,其中7391AB/2169R 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双低,抗性较强,整齐度好等特点。2015-2016 年将7391AB/2169R等优势组合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多点试验,与对照德油6 号比较,重点考察植株整齐度、产量水平、品质、抗病性、恢复能力等。2016-2017 年度、2017-2018 年度参加四川科乐组油菜联合体试验,并进行抗病性鉴定和品质测定,2019 年进行品质测定、转基因测定。2021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定名为旌油169,登记编号:GPD 油菜(2021)510026。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旌油169 属于甘蓝型半冬性杂交种,生育期208.3d,中熟种,植株半直立,生长势强,根系发达,叶脉明显,叶柄长、叶裂6~7 个,叶片深绿色、中等宽,秆硬抗倒、花瓣浅黄色侧叠,开花习性好,花粉量大,花期繁茂,种子落色好,黑褐色。株高205.0cm,有效分枝数10.4 个,分枝部位高度63.7cm,单株有效角果数618 个,每角粒数20.6 粒,千粒重3.96g,花期无倒伏,无病害。

2.2 品质2019-2020 年2 年经农业农村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旌油169 种子芥酸含量0.077%,商品籽硫苷20.29μmol/g(饼),商品籽含油量43.03%,达国家双低标准。商品籽镉含量0.061mg/kg。

2.3 抗病性2017-2018 年度四川科乐油菜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牵头组织的四川科乐组油菜联合体试验,自然条件下菌核病病情指数为11.62%,比对照高3.62 个百分点。经植保鉴定结果:低感菌核病,低抗病毒病。2018-2019 年度续试,自然条件下菌核病病情指数为5.60%,比对照低1.04 个百分点。经植保鉴定结果:低感菌核病,抗病毒病,高感根肿病。

3 产量表现

3.1 品种比较试验2015 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7391AB/2169R 比对照德油6 号增产7.8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6 年在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的同时,在泸州、德阳、南充、眉山进行多点试验,每个点均比对照德油6 号增产,增产幅度3.56%~12.3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3.2 四川省联合体试验2016-2017 年度参加由四川科乐油菜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牵头组织的四川科乐组油菜联合体试验,5 个试验点4 点增产,每667m2平均产量163.36kg,比对照德油6 号增产6.06%,增产达显著水平;2017-2018 年度续试,7 点试验4点增产,平均产量188.02kg,比对照德油6 号增产3.66%,增产达显著水平;2 年平均产量175.69kg,比对照德油6 号增产4.76%,增产达显著水平。

4 高产栽培技术

4.1 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在四川地区采用育苗移栽,9 月10-20 日播种,苗龄30~35d,10 月中下旬移栽,每667m2用种量100g 左右。直播则在9 月25日至10 月10 日播种,每667m2用种量250~300g,种子包衣后晒干,划片定量播种,穴点播、条播、撒播或机播均可。

4.2 科学施肥重施底肥早施追肥,一般每667m2施纯氮10~15kg、过磷酸钙30~40kg、氯化钾8~10kg、硼砂0.8kg,全部用于底肥,移栽成活后施尿素5~10kg;底肥也可施高效复合肥(N-P-K 为45%)40~50kg,移栽成活后施尿素5kg。

4.3 合理密植在四川地区育苗移栽种植密度5000~7000 株/667m2,直播12000~18000 株/667m2,高肥水田可适当稀植。

4.4 田间管理播种时注意防治田间和地下害虫;移栽前苗床地每667m2用5%虱螨脲30~50g+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2~3g 和80%多菌灵1000 倍液喷施油菜植株,做到带药移栽;苗期注意防治霜霉病、菜青虫等,加强后期水分管理,越冬前培育壮苗,长足够叶片促增产;始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蚜虫等;角果成熟期注意防治蚜虫和预防鸟害。

4.5 适时收获油菜主花序下部角果呈黄色、种子变黄褐色时收割,然后堆放几天,充分利用后熟过程增加粒重,再摊晒脱粒,机收可采取一次收割或两次收割(割断晾晒+捡收脱粒)。

5 高效制种技术要点

5.1 严格隔离,适时播种制种区要与油菜及其他十字花科作物空间隔离2000m 以上。父母本同期播种,四川地区9 月10-20 日播种,苗龄30d 左右,10 月中下旬移栽。

5.2 合理行比移栽行比1∶2,即父本1 行,株距50cm,母本2 行,行距40cm,株距33.33cm,父母本每穴栽单株。移栽时可先用绳子开厢,栽完父本后再栽母本,避免人为混苗。

5.3 及时去杂莲座期剔除叶色和株型不符合制种父母本特征特性的杂株、畸形株和病弱株。现蕾期拨除母本行中的可育株,注意尽早分批次拔除促进母本株早发增产,父本早摘顶心延长花期,以保证母本尾花能有足够花粉量授粉,授粉完毕母本谢花后,及时砍掉父本株,清除出制种地,防止父本混杂。

5.4 放置蜜蜂辅助授粉蜜蜂辅助授粉可以提高杂交制种产量,一般以每0.33~0.40hm2放置1 桶蜜蜂为宜,每桶3 匹以上保证蜜蜂数量。

5.5 及时收获九成黄时收获,收晒时注意防止机械混杂。

猜你喜欢

芥酸甘蓝型含油量
江西省不同品种油菜籽中芥酸含量的调查研究
甘蓝型油菜种质群体芥酸和硫苷含量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早熟甘蓝型春油菜‘年河18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6-2017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油菜种子含油量调控基因首次被克隆
Artificial miRNA调控甘蓝型油菜芥酸的研究
鲁花推出芥酸浓香菜籽油
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京华165”选育和栽培技术
甘蓝型油菜黄籽突变对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室内水淹和田间模拟湿害对甘蓝型油菜耐湿性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