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蔬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初探

2022-11-17张素耕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保鲜剂果蔬运输

张素耕

(临朐县东城街道办事处,山东临朐 262600)

果蔬类农产品是人们生活所需和人体营养所需的必需品。由于人们直接食用和频繁接触果蔬类农产品,其质量安全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果蔬类农产品的质量问题仍时有发生,影响和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避免果蔬类农产品各个环节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成为当下质量安全监察部门的关注重点,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 果蔬类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内涵

质量合格、品质安全的食品是指不包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食用后对人体无不利影响的食品,其配料和包含的物质剂量能满足国家统一监测标准,符合质量安检要求,这也是广义上的食品质量安全的内涵[1]。

果蔬类农产品由于生长培植的特殊性,相关部门对其质量安全标准有更具体、更细致的要求。如在培植过程中农药、化肥含量是否超标,成熟果蔬的内在品质是否符合要求,按质量等级划分的每一级别是否符合相对应的具体指标,主要检测内容是其是否含有对人体产生危害或隐患性危害的物质。此外,果蔬的采摘包装过程、预处理和加工过程以及运输和储藏过程中产生的对果蔬品质和等级的影响也纳入了质量安全的范畴。这些环节都是测试果蔬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方面,是当前我国在果蔬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面的重要检查内容。

2 简析当前存在的果蔬类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2.1 种植不当,农药超标

由于设施农业的温度、湿度管理不当,果蔬类农产品病虫害时有发生,遭受病虫害侵袭的菜叶、果实、秧蔓等在温室内堆积,会导致果蔬病虫害日益严重,甚至出现集中性爆发式病虫害,加大了治理难度。为控制病虫害,果农、蔬农以使用化学类喷雾药剂为主,易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引发果蔬类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此外,过量使用化肥也易导致果蔬类农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目前,我国的果蔬产品种植仍以个体户为主,无法实现规模化管理,导致果农、蔬农易产生施药、用药方面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为使果蔬达到更好的生长效果,在规定的药物使用剂量或化肥用量的基础上增加用量,导致土壤板结、重金属超标等土地问题,也造成果蔬成品的药物残留超标。更有甚者,为追求更高的产量,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2-3]。

2.2 采摘不当,二次污染

成熟果蔬的采摘大多以农户的自行采摘为主,无正规的采摘流程,在采摘环节也缺乏正规的质量检测和品质认证。违规采摘用药安全期未满的果蔬会增加药物残留的风险。此外,果蔬采摘现场无正规的清洗除泥条件,通常采用就近水源清洗,难以确保水源的安全性,若使用被污染的水源,会对采摘的果蔬造成二次污染。果蔬采摘完,在进行收购或转销时会经过初步的剔除和筛选,进行分级处理。而这些操作一般是人为进行,缺少正规科学、标准规范的分级标准,可能会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影响果蔬类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3 存储不当,化学残留

果蔬采摘后为保持其新鲜度,会在运出销售前进行预冷处理,但这些处理基本由农户完成,仍采用最简单、成本也最低的冷水预冷处理。但如果预冷处理使用的冷水是循环水,则为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舒服的“温床”。即便是在保鲜制冷设施比较健全的农贸市场,在采用冷库对果蔬进行预处理的条件下,也会因存量过多而出现处理尾菜的难题。尾菜未及时清理产生腐烂变质会引发微生物的滋生,如果影响到后熟的蔬菜,也会造成二次污染,产生质量问题。为保持果蔬的新鲜度和延长保存时间,通常会使用化学性质的保鲜剂,但过量使用化学保鲜剂,会造成果蔬表面残留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造成果蔬质量不达标,质检不合格[4]。

2.4 运输不当,毒性隐患

果蔬农产品由于受到不耐碰撞、极易受损的局限,在运输过程中需格外小心和采取防护手段。常见的防护措施是对果蔬农产品进行合理包装,在防撞防擦防压的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农产品的水分流失,保持鲜度和光泽,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隔离污染。但采用包装增加了运输的成本,大部分企业为节省成本,采用劣质的包装进行农产品的运输。这些劣质包装不仅无法保护好农产品避免遭受机械损伤,还会在长时间的使用中释放有毒物质,影响果蔬的品质。同时,运输过程中缺乏制冷设施也会引起果蔬的腐烂变质,但采用制冷处理成本过高,部分中小企业和商贩多选择无制冷处理的普通运输,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果蔬的质量安全问题。

2.5 销售不当,品质失保

进入销售环节的果蔬类农产品在销售渠道上以超市和农贸市场为主,对于超市销售的果蔬,存放环境和销售条件相对较好,在果蔬品质方面有一定的保障。农贸市场也会通过遮阴、喷水等保持果蔬的鲜度,且农贸市场人流量相对较大,流通速度较快,果蔬产品的质量也能得到认可。但对于零售摊贩和小型门店来说,销量少,存放空间小,质保设施也不健全,果蔬易产生质量安全问题。部分不良商家为节省成本,减少尾菜,使用过量的保鲜剂或违规的杀菌手段,都会引发果蔬类农产品的质量问题,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5]。

3 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原则

(1)科学性与目的性相结合的原则。果蔬质量安全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以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法规作为实施原则,而科学性是这些理论基础与法规政策原则性的集中体现。在确保果蔬全供应链内质量安全和质量管理理论有效性的同时,将科学理论与实际目标相结合,达到高度统一,保障果蔬种植质量、仓储运输安全、销售安全,提升消费者食用健康系数,有助于果蔬质量安全指标体系的健全完善。

(2)简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果蔬质量安全指标体系不仅包含一系列数据指标,也包括对果蔬全供应链的监督和管理,导致其中的要求、规定较繁杂。在具体执行中,需对大量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提取能够反映果蔬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组成具有逻辑关系的关联因素或整体性因素,有利于果蔬产品质量的检查或核验。这些重要因素不仅是对整个流程环节的简化,更是对可操作指标的选择。通过具体实际操作能实现数据的采集、获取,验证果蔬质量安全标准,从而保证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果蔬农产品质量提升举措和安全保障策略

4.1 提高果蔬生产环节的标准化

①改善种植环境,种植地的选择要避免与易产生污染的工厂相邻。②选择科学的种植方法,避免违规操作,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广科学技术培训,发展科学农业,改良种植技术,规范种植流程。③加大病虫害的防控和治理力度,科学防虫,规范治害,多采用生物防治和绿色防治方法,采用生物科技、植物性农药,避免采用化学性质的农药和化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机械方法隔阻病虫害。例如,采用种植功能和防治功能兼具的农业机械和植保技术,在改善种植条件和提高果蔬农产品产出品质的同时,能有效发现和防治病虫害,实现精准防治,科学用药,适时用药。避免农药过量,产生药物残留和化学物质毒性污染[6]。

4.2 实行质量安全追责机制

从果蔬农产品的生产源头出发,自上而下建立起一套明确的质量安全追责机制,贯穿果蔬农产品生产、采摘、运输和销售的所有环节,使农产品在到达人们的餐桌前的每一步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有责任可追溯。从而提升生产者和经销商的安全生产和合法销售意识,减少违规操作和违法行为。如大力完善安全质量检测,加大质量管控力度,追责到人,从源头上避免农药残留超标和质量检测不达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

4.3 研发采用新型保鲜剂

保鲜剂在果蔬类农产品的保鲜和储存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一种重要的质量保障手段。果蔬类农产品虽然因为保鲜剂的使用产生了一些质量安全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完全杜绝保鲜剂的使用。应禁止使用化学性质强烈、易产生毒性污染的保鲜剂,可以研发新型的、环保的、健康的保鲜剂,如生物性的保鲜剂,采用植物性的提取物混合而成,要严格控制保鲜剂使用的剂量,使其浓度和含量符合安全食用的标准[7]。

4.4 增加投入和技术支持

要增加保障包装材料品质的投入和运输过程中制冷保鲜技术手段的投入。提高包装材料的防护质量和安全质量,使其在防护性、透气性良好的同时,不会产生和分解或释放有毒物质,而且能够保证良好的防撞和抗压能力,从而在运输过程中为果蔬类农产品提供切实可靠的防护。运输过程中的保鲜措施,尤其是长途运输中的保鲜手段还有赖于制冷设施和冷链运输手段的建立和完善。因此,要加大冷链运输的投入力度,对果蔬类农产品进行预冷处理,结合新型保鲜剂的使用,保障果蔬类农产品的品质,减少腐烂变质的发生。

4.5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是保障果蔬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对于腐烂变质的农产品,要严格禁止上市销售。对于经销商的销售环境要加强管控和检查,检查销售环境是否干净卫生,是否有污染源的存在。同时,要严格监管保鲜剂的使用,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5 结语

果蔬类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避免果蔬品质产生安全问题是相关部门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相关部门要从生产环节,保证种植安全;关注产后环节,加强质量监管;增加科技投入,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多措并举,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品质,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

猜你喜欢

保鲜剂果蔬运输
奇思妙想的果蔬们
有趣,才是婚姻的保鲜剂
别把蛤蟆油当青春保鲜剂
清洗果蔬农残 你做对了吗
这些果蔬能保护呼吸道
果蔬大作战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山鸡椒精油微胶囊大米保鲜剂的研制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