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科学管理措施研究

2022-11-17彭先武雷千蕴王红刚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食品质量法律法规监管

彭先武,雷千蕴,王红刚

(1.安利(中国)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730;2.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5)

随着食品安全战略的提出,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关注度越来越高,各级政府单位、食品企业围绕着“吃得放心、吃得舒心”开展了一系列食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注重食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有助于消费者享受到从田野至餐桌的全过程无污染的绿色健康食品。如果食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必然会阻碍健康中国战略推进进程,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食品领域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食品在源头、生产等环节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1]。因此,需进一步做好食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不仅需要从食品源头进行重点管控,还需对食品加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管,以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为人们提供放心可靠的食品。

1 当前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1.1 食品源头问题

我国食品行业中,农药污染导致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较为严重。我国农药产量大,用量高,农药种类多,类型复杂,滥用率较高,食品源头污染严重。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中对农药的使用仍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的情况,农药从研发至使用的各个阶段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例如,废气废水未经过有效处理,随意排放,固废危废随意丢弃,缺乏完善的环境监管制度和健全的质量监督体系等,都会加重食品源头的污染程度,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1.2 食品生产问题

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为了延长食品保质期,过量使用添加剂甚至在食品中掺入非食用添加剂;部分非法经营小厂使用腐烂变质的食品原料,加入大量调味品,以掩盖食品本身的味道;部分黑窝点为了使食品长时间保鲜,违规使用工业添加剂,这些行为均造成了严重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例如,2022年“3·15”曝光的红薯粉条造假事件;以低廉的木薯制造粉条;老坛酸菜的腌制生产环境非常恶劣,卫生条件严重不达标;2019年“3·15”曝光出虾扯蛋“毒辣条”事件,辣条的生产车间满是灰尘和油污,水桶又脏又臭;假冒“土鸡蛋”事件,使用斑蝥黄将普通鸡蛋黄颜色加深冒充“土鸡蛋”进行售卖,据报道这一品牌曾在2006年出现过严重的苏丹红添加剂行为。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食品领域出现了众多新工艺、新技术,引发了新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1.3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虽然有几十部相关的法律法规,区域地方性法规也较多,但这些法律法规缺乏结构层次性,部分法规之间相互重叠,部分法规之间又相互制约,法律体系的系统协调性差。最重要的是,部分法律法规的编制时间较早,存在较多漏洞,涉及的领域有限,留有大量空白,不符合现代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2]。同时,众多的法律法规也未做到食品从田野至餐桌的全程监管,未形成系统化规则体系。

1.4 监管不到位

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是各地方、各区域政府的职责所在。但部分区域政府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不到位,存在较多监管漏洞,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较突出。监管不到位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未能做到职责分明,严格监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工商部门等10多个政府部门都拥有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权,彼此之间尚未形成明确的责任划分,监管工作较为混乱。由于利益的存在,往往会出现多个监管部门共同对某一领域进行监管的情况,导致严重的工作重复、资源浪费。同时,部分领域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各部门之间在工作进度方面衔接不畅,工作效率较低[3]。②未能统一监管标准。食品质量监管部门彼此之间的工作信息未能有效共享,导致出现各部门监管标准不统一的现象。此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各级地方安全标准、行业安全标准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1.5 环境破坏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如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也引发了一系列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就当下社会发展而言,环境破坏不仅是经济层面的问题,还关乎社会稳定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部分厂家为追求经济利益,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倾倒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废气废水。此外,大量农业化学药剂的滥用也是造成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2 当前食品质量安全科学管理措施

2.1 控制源头污染

只有解决了食品源头污染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控制食品质量安全。由于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业生产用品使用不当造成大量的农药残留、危险废弃物。在食品从田野至餐桌的全程管控过程中,要做好农业生产用品的管控工作,这也是最关键、最基础的环节。应加大违禁农药的惩处力度,加强对农业生产用品的经营监管,防止制假售假行为的出现,严格贯彻农业生产用品的使用监管和技术指导,从食品源头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2.2 优化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机制

食品质量安全检验工作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工作内容,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机制能为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在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上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4-5]。①优化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机制需严格把控检验技术,严格落实检验工作,对可能发生的质量安全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对现有的检验技术和检验机制进行创新和完善,对检验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加强检验人员工作责任感的培养,继续深化教育培训,提高检验能力。②加强检验工作的重难点管控,认真贯彻执行重点食品的检验工作,落实对重点食品生产厂商的监管工作,严格把控食品生产关键环节的监管工作。③重视检验工作人员的全方位提升,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制度要求,规范检验流程,制定相应的检验操作制度,重视检验工作人员的检验技能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的岗位责任感和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在培训结束后,还应对检验人员的培训成果进行严格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检验人员进行适当的奖惩,以此来激励检验人员的工作自主性。

2.3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合理有效的法律体系能为食品质量安全的高效管控提供制度保障。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法律体系应涉及多层次、多种类,涵盖立法、刑罚和行政处罚等内容[6-7]。相关部门应借鉴国外成熟的食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不断完善健全现有法律法规,构建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缩小和国际水平的差距。

2.4 加大监管力度

①明确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各自的职责内容,协调各部门间的权责范围。②进一步优化完善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对于出现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要做到追究到底,严惩不贷,对于可能发生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要做好相应的应对方案和紧急处理措施。③建立统一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查标准,使得国家、地方、行业在同一个质量安全标准下开展食品检查检验工作,规避大量的工作重复和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填补监管漏洞和不足。④构建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公示系统,对于查处的不合格食品做到及时发布食品信息,避免人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用,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⑤加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选用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参与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高监管队伍专业化程度,严格落实各项监管制度,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2.5 呼吁全民参与食品质量安全管理

要想高效合理地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不能仅依靠某一企业或某一部门的管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社会性问题,需要全民共同参与,人们在享受食品的同时也需具有一定的质量安全监督意识,依据国家相关部门提出的规范要求积极履行自身的监督义务,全民通力合作,共同做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监管工作。①国家相关部门做好统筹全局的工作,加大食品质量安全的排查力度,对于发现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安全的食品质量问题必须严惩不贷,强调国家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视度。②宣扬食品质量安全人人有责的安全意识,呼吁全民参与到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严格落实各项措施。③国家相关部门对食品生产企业应做到奖惩并行,既予以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帮助,又要加强对其经营生产的监管力度,最大限度地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3 结语

随着越来越多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出现,处理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政府相关部门和食品企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政府相关部门和食品企业为切实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需从源头把控食品质量、优化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严格管控以及调动全民的力量参与到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食品环境,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社会繁荣稳定、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食品质量法律法规监管
解艾兰:食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热成像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中的应用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