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为本,创意无限
——浅谈小班幼儿在美工区域活动中教师开展有效指导的策略

2022-11-17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太湖实验幼儿园沈怡璐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27期
关键词:希希大树树叶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太湖实验幼儿园 沈怡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指出,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美工区域活动中,幼儿是通过不断思考和操作获得新经验的,而教师的任务则是努力捕捉幼儿创作的灵感与兴趣点,适时地引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使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得到发展。本着艺术从自然中来、回归到自然中去的宗旨,笔者抓住“秋天落叶归根”这一自然现象,关注并追随幼儿的兴趣点,带领幼儿开展了一系列以落叶为主要材料的美工区域活动。现以“‘玩’转落叶”课题活动为例,探索小班幼儿美工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

一、关注自然,抓住兴趣

大自然是幼儿的活动场,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教师要紧紧围绕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核心价值,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贴近自然的活动内容,尽可能地支持幼儿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案例1]秋天来了,树上的树叶掉落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里。孩子发现了躺在大树下的落叶,捧了一手,笔者把落叶当作材料投放进了美工区。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孩子们拿白纸开始作画,燊燊拿了一片落叶说:“我想画在树叶上。”

[案例2]垚垚把彩纸插进压花机里,一朵朵漂亮的花朵、一颗颗可爱的糖果就压出来了。垚垚注意到了投放在美工区的落叶,说:“我想压树叶,做一朵树叶花。”她拿一片树叶塞进压花机里一按,把漂亮的“树叶花”放进了作品罐子里。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小班幼儿对各式各样的美术材料兴趣浓厚,乐于探索,不断发掘美术材料的新玩法,笔者支持他们利用树叶的创意,并引导他们操作。在美术创作活动中,教师始终应是一位支持者,在肯定、夸奖幼儿创造性想法的同时陪伴和引导。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重在兴趣与爱好的培养,以幼儿偶然的发现和喜欢的方式开展美术活动,能引起幼儿对艺术活动及大自然的热爱。因此,在选择美术材料时,教师既要注意充分利用幼儿偶然发现的各种自然材料,又要注意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引导,从而激发幼儿进行操作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促进其艺术表现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二、捕捉幼儿灵感,支持幼儿创作

在美术活动的生成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谨记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参与整个活动的生成过程中,关注幼儿独特的内心世界,注意捕捉幼儿的灵感,鼓励并引导幼儿关注自然世界,积累素材和经验,从而创作完整的美术作品,在不断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熟悉并学会使用美术工具,提高美术水平。

[案例3]孩子们看到一只蝴蝶,开始模仿蝴蝶优美的舞姿,还拿起地上的两片树叶,搭在一起,扇动树叶,做出蝴蝶翩翩起舞的样子。在美工区活动时,瀚瀚拿了两片大树叶搭在一起,桓桓说:“蝴蝶有四只翅膀,还有两个触角。”接着,他挑选了四片树叶,一只漂亮的蝴蝶搭好了。

从自然中萌发的创意生动且有趣,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既能发展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又能在讨论过程中根据已有经验,丰富新的认知经验。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在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为美术活动积累素材。

三、变换材料组合,创造无限可能

(一)同种材料间的组合

[案例4]燊燊捏着落叶唰唰两下撕成碎片,放在画有爱心的树叶上,对瀚瀚说:“你看,这是冰激凌。”瀚瀚说:“上面的小碎片是什么?”“这是巧克力豆,送给你吃。”燊燊笑着说。

在该案例中,幼儿将树叶和树叶组合在一起,通过简单的线条在树叶上画出爱心,能够通过撕树叶的方式制作巧克力豆,完成了“巧克力豆爱心冰激凌”的创作。

(二)不同材料间的组合

[案例5]涵涵把一个纸筒放在桌上说:“你们看这像一个花瓶吗?”她拿起树叶插进纸筒里,直到把纸筒的口子堵得满满当当,可是看着光溜溜的“树叶花瓶”,涵涵不太满意,于是她给花瓶画上了彩虹。

在该案例中,幼儿选择了两种不同种类的材料(纸筒和树叶)进行创意组合,打破了花瓶主角永远是“花朵”的思维定式,制作了具有艺术感的“树叶花瓶”。幼儿不会按照成人常规的思维去定义自己的作品,他们有精彩的内心世界,有独特的思维方式。

[案例6]美工区纽扣材料总是无人问津,笔者问:“纽扣可以用来做什么呢?放在脸上可以变成什么?”幼儿们争着说:“眼睛!”小海绵说:“我想做一个小宝宝,可以用树叶做小宝宝的身体,用纽扣做他的手。”

在该案例中,简单的纽扣材料在幼儿眼里可以是任何东西。幼儿丰富的想象力总是让作品变得生动有趣,教师不可以用成人局限的想象力和写实主义想法给幼儿的作品设置条条框框。

教师在创设美工区物质材料环境时,不仅要注意到投放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还要关注材料的层次性和结构性。层次不同、种类不同的材料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活动中,教师要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情况下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组合的可能性,最大限度挖掘幼儿的美术创造潜能。

四、相同游戏主题,打造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指出,应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达表现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教师应引导幼儿根据主题和已有的经验大胆想象,逐步丰富内容,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案例7]希希说:“老师,我也想做一条小鱼,你可以教我吗?”笔者说:“除了用树叶拓印添画的方式,还可以创作一幅小鱼树叶贴画。”希希说:“小鱼的尾巴可以怎么拼贴?”笔者说:“小鱼的尾巴像一条小裙子,可以把三片树叶拼起来做小鱼的尾巴。你觉得还少了什么?”“还有鱼翅!”希希一边说一边给小鱼画上了两只鱼翅,又画上了三个泡泡。

笔者逐步引导幼儿回忆关于“小鱼外形特征”的已有经验,协助幼儿解决操作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将小鱼形象变得更加丰富、生动、活泼。活动后笔者也查找资料搜集了一些幼儿优秀美术作品,并将这些作品和班级内幼儿的作品一起展示在美工区,供幼儿欣赏学习。

表现同种物体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树叶拓印添画之外,还有绘画、捏泥、折纸、贴画等方式,教师应引导幼儿使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美术创作,使幼儿充分体验到各种美术活动的乐趣。

五、结合区域活动内容,创设游戏情境

幼儿园艺术教育旨在激发和培养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创设游戏情境,明确活动目标,赋予美术活动以实际的意义,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

[案例8]桓桓说:“树叶宝宝离开树妈妈一定会很难过的!”瀚瀚说:“可以把它送回大树妈妈身边。”希希说:“老师,你能帮我们一起把树叶送回大树妈妈身上吗?”笔者问:“你有什么好方法?”希希说:“可以把它们贴在大树上,可是大树好像太高了,我够不着。”笔者说:“请你给它们画一个大树妈妈,再把它们贴在它身上吧!”

幼儿的想法天真有趣,但是幼儿的能力也非常有限,把树叶重新送回真正的大树身上,对幼儿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时就需要教师灵活转换形式,引导幼儿将大树搬到画纸上,创设游戏情境,明确“把树叶送回大树妈妈怀抱中”这一目标,幼儿兴致极高,很乐意地专注于贴画活动,这是给教师的指导最好的反馈。

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在为幼儿创设游戏情境的过程中,应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引导幼儿不断丰富自己的游戏故事,使美术作品更具意义。

六、让幼儿做问题的发现者与解决者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指出,要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和表现。把问题留给幼儿,使其发现自己解决问题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案例9]希希说:“三片树叶宝宝成功回到大树妈妈身上了,那其他的树叶宝宝怎么办呢?”“这棵大树妈妈怎么只有树干呢?”瀚瀚说。“是呀是呀,怎么没有树枝呢?”幼儿们说。“我要给大树妈妈画上树枝,这样更多的树叶宝宝就可以回家了!”希希一边说一边给大树的左右两边都画上树枝,给每根树枝画了一片树叶。笔者提示他:“如果树枝再多一些,一根树枝上再多送几片树叶,是不是就有更多树叶宝宝能躲进妈妈的怀抱了呢?”

本案例中,在幼儿发现问题并完善自己树叶贴画的过程中,笔者没有直接告诉幼儿“你的树枝画得太少了,树叶贴得太少了”,而是把问题留给幼儿,用提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幼儿很乐意接受教师这样的点评指导,从而在思考、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艺术审美、表现和创造的能力。

在幼儿自由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角度,用游戏化的语言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幼儿都是独立思维的个体,皮亚杰曾指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知识经验的。不仅仅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在与其他同伴的讨论中,幼儿同样能够重新审视、思考、反思自己的艺术作品,进而丰富自己的经验,完善自己的作品。

猜你喜欢

希希大树树叶
敞开怀抱 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杨杨和希希
“等待”时机“问”出精彩
树叶的不同称呼
大树的日常
大树
女儿用生病挽留父爱
一片树叶
大树的梦
小树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