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探究活动促进“五育融合”发展
2022-11-17江西省赣州市章江路小学左昕宇
江西省赣州市章江路小学 罗 蔚 左昕宇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摆在学校教育发展面前的新问题、新挑战。“十四五” 教育规划指出,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学生“五育融合”全面发展。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学生逐步“减”掉了过重的学业和校外培训负担,并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终身成长的目标。那么,如何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促进学生“五育融合”全面发展,成了学校、家庭关注与思考的焦点。学校坚持“三主体育人”教育思想,力图将主题探究活动与“五育融合”理念结合起来,通过课程构建、课堂教学、学业评价和家校社共育等路径,采用融学科育人价值和学科与学科、学校与社会自然融合的实践方法,促进学生实现“五育融合”的全面发展。
一、以本土资源为依托,研发多彩课程
主题探究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五育融合”育人、落实“双减”政策实施的重要抓手。
学校融合资源开发“我爱宋城赣州”校本课程。课程目标为了解宋城赣州的历史和内涵,理解客家文化,领略宋城赣州在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精髓。课程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实践+学科”模式,从“艺”“食”“筑”“行”四个方面确定课程内容:“艺”指学习赣南采茶戏,将其与音乐学科相结合,意在通过学、唱、练、演等形式掌握家乡戏曲,传承家乡传统艺术;“食”指探究鱼饼、脐橙、赣南小炒鱼等具有赣州特色的传统美食文化,将其与语文学科和劳动体验相融合,以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珍惜粮食的高尚品德;“筑”指研究赣州古浮桥、古城墙、福寿沟、郁孤台等古建筑及遗址,将它与美术学科相融合,从而让学生体会赣州先民的无穷智慧;“行”指家乡交通演变探究,与数学学科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家乡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课程内容安排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彼此关联又螺旋上升。
为促进学生“五育融合”发展,学校还整合社会资源,开设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体育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场馆课程”。“场馆课程”的目标以理解并遵守社会公共场馆的基本礼仪规范为前提;培养和提升搜集处理信息、自主获取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人文精神;通过积极参与场馆志愿服务,树立自理自立、热爱生活、服务他人的学习与生活态度。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坚持以学生“五育融合”发展为基础。如“玩转图书馆”课程,包含“‘小书虫’体验记”“‘乐游’图书馆”和“畅游‘书海’乐成长”等板块,让学生走进图书馆,养成爱上阅读和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合作探究,实践参与,促进融合发展
(一)明确任务,形成合作机制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主题探究活动的重要实施途径。学生在讨论学习内容、解决认知冲突、分享实践成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对探究内容相对完善并有体系的理解和认识。
在“我爱宋城赣州”非遗文化——赣南采茶戏探究实践中,学生成立了采茶戏探究小分队、采茶戏小达人等探究小组,确立了“相约采茶戏 经典共传承”“采茶戏里谱人生 章江娃儿喜传承”“感受‘非遗’魅力 传承客家文化”等鲜明有趣的主题,明确欣赏采茶戏、学唱采茶戏、做采茶戏传承人等不同的探究目标。主题明确、合理分工为学生实践探究奠定了充分的基础,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如在“赣南脐橙”主题探究活动中,学生制定各小组探究主题和任务清单,由教师和家长带领学生走进高校研究所、果园、市场等场所,通过调查、访谈、记录、采摘、拍照、汇报等方式,了解脐橙的生长环境、脐橙树的样子、脐橙的营养价值,采摘脐橙并解决脐橙的销售等方面问题,制作探究的思维导图、海报、报告等。
在“玩转图书馆”场馆主题探究活动中,各探究小队的队员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分别制定了寻找自己喜欢的书籍、学习进馆借阅须知、归还流程、了解图书馆的功能、构造及图书的分类、践行图书馆读者礼仪等活动任务,做到目标明确、精准探究。
主题探究是融合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和社会,以及学生与自我的学习。低年级的学生由教师和家长志愿者带着组建小组,在分工任务的驱动下,协作完成;升入高年级,学生掌握了合作的方法,教师引领学生自己形成探究小组,主动分工与合作完成探究和学习任务。多样的探究形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和体验不仅记录着学生的成长过程,同时增强了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然的联系与合作,强化了课程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为“双减”政策下的课余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
(二)实践参与,共享探究之趣
实践参与是实现学生“五育融合”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实践,既能将学科的多种育人价值自然地融合起来,又能将学科与学科以及学校与社会自然地融合起来。
在实践探究中,小组成员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实践参与,丰富多彩的探究之旅精彩纷呈。如在“赣南小炒鱼”美食探究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长辈、走进超市采购、聆听厨艺教师讲解和现场烹饪学习,最后亲自动手实践、品尝劳动成果,领略到赣南传统名菜的美味,体会到了美食制作的秘诀与不易。
“我爱宋城赣州”校本课程整理并收集了宋城古建筑知识,是学习家乡文化最好的教科书。学生走进田螺岭、南市街等大街小巷,了解古建筑的风格,感受古代人民的市井生活;登上郁孤台、八境台,学习文人墨客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在古城墙、古浮桥等名胜古迹,领略赣州山清水秀的绿色文化,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走进魏家大院追寻古城记忆,走进城市博物馆,见证家乡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探秘七里古窑 共赏瓷器之美”劳动实践活动中,学生卷起衣袖,转动轮盘,泥随手变,通过捧泥、开泥、拉高、变形、收口等一系列活动,完成了一场与泥土的对话,制作出一件件富有创意的作品。
学生用脚步丈量、用心观察和体会,在实践中锻炼了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不仅实现了“五育”的同时发展,更实现了“五育”的有机融合。
(三)分享交流,走向成长之路
“五育融合”是学生更高质量的整体发展,需要多维度的活动与分享。在当今信息化环境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参与素养。因此,学校通过队日活动课、特色德育阵地——“我的小论坛”、课后托管等,给学生搭建探究成果展示平台。学生分小组利用演示文稿、视频等,介绍自己探究发现福寿沟防涝排水原理;穿上戏服,拿起扇子,展示自己学习采茶戏的成果;在班内制定阅读公约、开展好书推荐会、阅读沙龙,分享在图书馆实践探究习得的知识;制订阅读计划,晒晒阅读笔记、开展课本剧表演,制作思维导图,录制绿书签宣传视频,分享自己在阅读中丰富多彩的收获;参与“博物馆小志愿者”“我与胜地合个影”“苏区故事我来讲”“红色小导游”“我心中的英雄”讲解、故事、绘画、手抄报制作活动展示实践成果。为了激发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参与分享的热情,师生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上传自己探究的过程性图片,撰写探究日志心得,用空间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足迹,在空间里交流彼此的探究心得。
三、精彩探究结硕果,“五育融合”促成长
“五育融合”下的主题探究课程回归课程育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课程与“五育”之间的有效融合融通,打造了“立德树人”的有效课程平台和“五位一体”的育人体系,从而真正发挥了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引领作用,实现了“双减”政策提质增效的总体目标。
“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已经成为推动“双减”政策落实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走向。学校通过充分发挥主题探究活动课程的育人功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共育课程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地发展。学校拍摄的“绿书签之歌”快闪视频在学习强国平台展播;主题探究活动的经验也被《赣南日报》、赣州教育等多家媒体报道;“我爱宋城赣州”德育课程还荣获中央电教馆2021年全国小学校本德育课程示范作品及江西省德育课程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