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构建研究

2022-11-17尚立成高生宾刘兰霞寇宗红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预警食品监测

尚立成,高生宾,刘兰霞,寇宗红*

(1.兰州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兰州 730030;2.白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白银 730900;3.白银市食品检测检验中心,甘肃白银 730900)

地沟油、瘦肉精、亚硝酸盐等物质在食品中的使用和添加均导致了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在破坏公众信任的同时严重阻碍了我国食品加工产业的发展。通过风险监测与预警,各类添加非法添加剂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在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仍然不容忽视。

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作用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不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危害。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作出了严格规定,并明文规定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要求对食品进行有害因素监测,在统筹全国各地各部门的基础上长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为区域内合理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创造了良好的法律制度基础和行政执法基础,并对大量违反食品安全法、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利益的事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处罚[1]。食品安全法推行后,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监测项目从农业残留、重金属污染等简单项目增加到包含超量食品添加剂等上百个项目,为保障食品安全,降低风险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作用不断凸显。

2 国外食品风险监测与预警现状

当前,国外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标准和体系。以欧盟为例,其早于2000年就发布了《食品安全白皮书》,针对食品安全提出了多达84项的技术标准,有效提高了欧盟国家的食品安全水平。欧盟于20世纪70年代开展的食品安全快速报警项目为保证食品安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能在第一时间发出预警。如RASFF系统,该系统联系了欧盟国家的食品与饲料安全主管机构、欧盟委员会等,在网络系统的运转下,成员国能在第一时间掌握风险预警信息,并对事故的等级、基本情况等快速做出反应[2]。

3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现状

虽然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起步较晚,但在“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我国加大了对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的力度,也出台了多部文件和法规,针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同时,为了科学地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工作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监测数据收集、信息汇总处理、分析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组成了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工作体系[3]。同时,相关风险监测项目也在不断增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涉及食品原料、生产和成品的各个环节,并形成了大量的检测数据。同时,行政部门的角色凸显,在相关专家学者的帮助下,各地监管部门的监测覆盖范围和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良好的检验效果,在整个食品市场和社会中形成了有效的风险监控覆盖网。

4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构建现状与问题

4.1 食品安全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

当前,大部分地区在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时是单独进行的,各部门、各区域之间的食品安全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导致信息闭塞,无法对采集的检测数据进行利用。由于存在相关数据采集和平台共享发展不完善、管理权限不清晰、商业使用与行政检测价值冲突等因素,大部分风险监测工作人员难以根据食品安全的数据进行整体分析,也难以实现风险因素溯源,导致监测工作虽能及时识别风险问题,但无法针对数据结果进行实时地调整和监管,数据流通速度慢,食品安全数据使用效率低,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4]。

4.2 食品风险监测预警机制落后

现阶段,食品风险监测预警工作主要采取分级分区域的模式,对各类检测任务和指标进行集中下发。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任务式的风险监测工作难以有效激发各职能部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且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采取的监测预警方法和标准并不统一,工作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同时,大部分区域是通过召开专家会议的形式来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判断,缺少与之对应的实时信息发布机制,造成大众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认知不到位,对如何发现和规避食品安全风险缺乏基本了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食品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的作用,充分联动各方,在监管目标的引领下保障同步开展监管工作和风险预警工作。

4.3 检测技术装备落后

检测技术、设备和采取的标准将直接影响对食品安全风险因素的采集和分析工作,其收集的检测数据是正确开展风险评估与预警工作的基础。由此可见,食品安全检测所使用的设备仪器、操作人员工作方法、专业程度等都会影响检测结果,进而对食品安全水平产生影响。目前区域内的检测技术设备还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支持,进而导致区域内的检测数值有较大出入,检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也难以得到保障。在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标准的基础上,地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更应注重更新技术设备和检测手段,进而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专业水平。

4.4 相关食品卫生标准不够完善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体系还不完善,不仅缺乏联系各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和风险预警联动系统,在工作标准和方法的制定上也与国际上有着较大的差别。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尚处于发展阶段,其涉及的检测标准、检测项目和工作职能等还在不断创新发展。此外,由于检测设备和技术的落后,食品安全检测工作难以针对各项风险因素进行深层次的检验,卫生部门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发展,缺乏体系化的信息数据参考[5]。

5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构建策略

5.1 建立统一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工作能够收集食品数据,其针对食品生产销售的各环节开展监测,获得了大量的资料,为准确识别和防范风险创造良好的基础。虽然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主要采取分段监管的模式,但由于影响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和主体众多,必须建立统一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信息共享平台。

5.2 多层次共同参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要加强自我监测,坚持引入科学的生产管理理念和优质食材原料,从而避免风险,同时还要根据特定的生产和监测标准来规范加工与销售行为,避免存在安全风险的食品流向市场。要在落实自主监管责任的基础上进一步防范食品风险,以技术支持和生产优势带动食品加工产业发展,让食品生产企业成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支持者。

5.3 全方位推进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

农村地区作为食品安全事故多发地带,应当全方位推进有关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工作。由于我国农业人口数量庞大,且经济水平不高,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或购买食品时往往忽视食品安全,其对食物的农药残留、化学物质残留和添加剂使用情况、生产加工是否安全合规的关注度不高,且农村地区的食品生产与销售的流通范围较小,使一些劣质食品大行其道,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相关卫生部门在加强农村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坚持建设覆盖农村地区的食品预警工作网络,积极推进监测工作,并加大宣传力度,从而稳步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水平。

5.4 扩大风险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公布范围和力度

为树立食品安全意识,相关监测和监管部门必须了解风险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公布范围,从而帮助人们认识食品风险并及时预防危害。定期公布常见食品的监测数据,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提供合理的指引,从而屏蔽食品风险。同时,要加强对正确食品消费理念的文化宣传力度,在公布相关权威数据的基础上帮助民众树立科学合理的食品消费观,并学会正确处理食品安全事故,在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进行消费。建议政府出台相关食品风险名单,从政策宣传的角度落实食品风险监测与预警防范工作。

5.5 做好针对食品安全风险检测机构的质量管理工作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构作为专业检测食品的工作机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发挥着重要的主体作用,因此,必须做好其风险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①完善科学的质检管理体系,对人员工作水平和操作的专业性进行系统性评估,确保相关责任人员的检测资格、操作技能水平和实验室检测环境和设施均达到国家制定的标准。②要坚持落实检测工作责任制,对机构承检的实验样品定期进行抽查,在落实上级管理监督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检查工作和流程,保证承检机构检测工作的专业性,以落实责任和高标准的要求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提供基础性的工作保障。在定期考核和工作监管的基础上,提升专业检测机构的工作水平,与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抽检部门等共同维护食品市场的安全。

6 结语

为保障人们“吃得健康、吃得安心”,必须坚持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工作为抓手,在落实各方职责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并依照相关的数据标准准确上报监测信息,进而将工作经验与工作数据相结合,准确预估风险,实现进一步的完善和解决,为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饮食安全提供支持。虽然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发展周期短,相较于国外工作体系的覆盖率和成熟度低,但要坚持在国家相关规定和技术的帮助下不断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并结合地区差异和实际工作需求优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全方位、有目的地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构建科学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平台和工作体系。

猜你喜欢

预警食品监测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食品造假必严惩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