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发展瓶颈的几点建议
2022-11-17谭胜利孙召贵杨海波何义江
谭胜利 孙召贵 杨海波 何义江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农业农村局,青岛 266200)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种子是农业“芯片”,是粮食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1]。发展种业,已成为我国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2017 年青岛市提出建设国际种都,构建“一主、多副、辐射全域”的青岛国际种都布局空间[2]。“一主”即以即墨区国际蔬菜花卉种子产业园为核心,构建国际种都核心区域。青岛市即墨区奋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锚定现代种业全产业链发展目标,聚力建设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创建国内一流的种业聚集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不断提升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为进一步加快国际种都核心区发展,做大做强现代种业产业,增强种业产业综合竞争力,现通过分析国际种都核心区当前的发展现状,从突破当前面临的发展瓶颈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1 核心区发展现状
1.1 资源禀赋比较优越发展种业,水源和土壤条件是基础。拥有适宜的土壤和充足的水资源,才能为种业发展提供长期的基本保障。作为青岛市大沽河现代农业产业聚集的重要区域,即墨区域内水资源充足,大沽河、流浩河、五沽河等河流纵横交错,土壤肥沃且土层厚,非常适合发展育、繁、推各环节的种业产业。
1.2 产业发展比较成熟即墨区已引进瑞克斯旺、德龙、世农等蔬菜与花卉种业企业24 家,已研发培育蔬菜、花卉种子500 余种,初步形成集种子研发、培育、销售、展示于一体的全产业链[3],各类种子产品远销美国、韩国、日本等10 余个国家和北京、辽宁等29 个省市,年销售额超5 亿元。其中,瑞克斯旺公司的牛角椒种子占全国保护地市场的70%,硕丰源公司的旱黄瓜种子占全国市场的35%、胶东市场的85%,德龙公司的口感西红柿和辣椒种子占云贵川三省同类市场的60%,世农公司的黄心白菜“秋宝”占北方秋白菜市场的60%。
1.3 政策红利比较集中统筹整合各类资金建设国际种都核心区。以种都核心区建设为主要内容、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通过省级验收,市级给予财政奖补资金3000 万元;移风店镇被青岛市选为唯一的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创建单位,获省级财政资金5000 万元;同时,区市级出台了如《关于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不同扶持政策,安排区市级财政资金支持种业发展。不同层级的各种红利不断集聚,为打造国际种都核心区提供了有力保障。
2 目前遇到的瓶颈
2.1 现有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为建设国际种都核心区,即墨区相继出台了《关于建设青岛(移风)国际蔬菜花卉种子产业园的意见》《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等扶持政策,通过统筹安排使用涉农资金,确保核心区建设资金能够持续投入。但打造国际种都核心区是一项体量大、投入多、周期长的综合性庞大工程,仅靠区级财政难以为继。市级层面于2022 年2 月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从种质资源、品种研发、种业示范等方面进行了明确性奖补,但从促进国际种都核心区发展,扩大规模、提升集聚效应角度看,该政策还远远不够,还需市级层面从企业落户、税收、贷款贴息、社会融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政策扶持。
2.2 优质项目落地缺少承载空间国际种都核心区总耕地面积中约有95%的土地为基本农田,存有少量的规划建设用地和一般农田、园林地等。随着洽谈和签约入驻国际种都核心区的种业企业越来越多,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受限于该区域土地性质限制,现有规划建设用地和一般农田位置分散且规模较小等不利因素影响,一些龙头种业企业落户越来越难。截至目前,国际种都核心区有汉研种苗科技有限公司项目、金妈妈鲜食甜玉米研发种植加工基地项目、百利种苗培育项目等多个种业项目(包括已投产、在建、签约、在谈)缺乏建设用地指标,缺口达26.67hm2(400 余亩),同时还缺少必要的农业设施用地,影响了企业及时落户和发展。因此,缺乏建设用地和设施用地指标已成为制约国际种都核心区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需市级层面给予重点关注支持。
2.3 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有待提升近年来,即墨区加快推进国际种都核心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已整修道路12 条(70 多km),浆砌排水沟16 条(40多km),建设天然气站1 处、污水处理厂3 处,打造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和蔬菜展示中心2 处“双创”平台,园区承载力不断提升。但随着入驻企业不断增多,核心区在交通道路、给排水、地下管网等方面的短板日益明显,尤其是给排水对种业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园区内整体管网体系尚未建成,企业应对极端天气能力不足,成为影响项目落地和长远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另外,从国际种都核心区长远发展和宣传角度来看,缺少能够代表国际种都核心区的明显标志建筑物,也缺乏代表青岛国际种都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形象载体。
3 打破制约核心区发展瓶颈的建议
建设国际种都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重要指示要求的具体抓手,也是区市两级的一项重大工程,建议将国际种都核心区建设纳入市级决策、顶格推进,集聚全市相关资源,在政策资金、用地指标、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支持,将国际种都核心区率先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种业产业发展的示范样板。
3.1 统筹资源,集聚建设合力实施国际种都核心区、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美丽乡村片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三区两园”共建,整合资金、项目等要素资源,发挥集聚效力,集中力量建设,加快推进国际种都核心区发展。采取多元开发,推动园区有效运营。在核心区建设上,采用多元化开发运营模式,采用“政府+公司”投资建设模式,由区属国有平台公司为投资主体投资建设运营,或委托其他公司运营,属地政府或科技园发展服务中心负责落实政策、综合服务。在入驻项目建设上,按照市场化投资运营模式,由企业投资或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政府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3.2 精准施策,加大扶持力度结合国际种都核心区发展现状,研究完善新的扶持政策,为种业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充足动力。由市级层面在落实好现有种业扶持政策基础上,精准对接种业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出台扶持国际种都核心区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扩大涉种企业奖补范围,包括从贷款贴息等多方面减轻种业企业建设初期的资金投入负担,并且围绕人才引进、设备购置、成果奖励等方面,降低申领门槛,显著提升入驻国际种都核心区的吸引力。
3.3 增加指标,拓展承载空间前期发展过程中,国际种都核心区可利用建设用地总量小,且分布散乱、形状不规则、可利用度低,土地规划无法有效满足龙头项目落地需求。譬如,通常一个种业项目的落地,需要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还需要配套一定量的生产设施用地和辅助设施用地,使之具备育繁推加销一体化条件,但现有的土地规划中此类用地不足。国际种都核心区引进的瑞克斯旺、美田花木等蔬菜与花卉种业企业等基本已用尽存量的建设用地指标。国际种都核心区未来几年是发展的关键期,据测算每年至少需要13.3hm2(200 亩)的建设用地和66.7hm2(1000 亩)左右的设施用地,建议市级层面从全市发展的角度通盘考虑,综合统筹,科学调配,给国际种都核心区增加一定规模的建设用地及设施用地指标,为项目落地预留充足空间,给予统筹综合保障,满足入驻项目的需求。
3.4 提升功能,增强承载能力坚持基础设施配套与区域整体规划同步进行,加大路网、水网、电网、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希望在区级持续做好国际种都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由市级层面加大对国际种都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更好地满足种业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筹划建设青岛国际种都科普中心、种业研发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提高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其中,青岛国际种都科普中心坚持“全国一流、世界标准”原则进行打造,汇聚种业资源,彰显引领作用,为全国种业产业提供交流、交易、服务的专业化与综合性场所。
3.5 完善机制,理顺工作体制目前,国际种都核心区工作架构在推动整体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从长期发展和管理运转情况来看,该工作架构还不够完善,各相关部门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建设合力发挥不强,运转过程存在管理上的弱项和短板。建议进一步理顺各工作部门单位的运行机制,引进和实行“管委会+公司”模式,通过进一步提升国际种都核心区机构规格、组建工作专班等形式,并协调国有企业参与,进一步凝聚创建合力,加快推进国际种都核心区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要弘扬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把这件大事抓好。即墨区将紧紧围绕种业产业链,聚力发展,奋勇争先,全力推进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建设,为推动种业发展、加快农民增收、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作出即墨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