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湘教版音乐教材的编排特色

2022-11-16刘超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音乐鉴赏高中音乐

刘超

摘要: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合理设计各个教学环节,促使学生提高音乐鉴赏水平。湘教版教材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整体性,强调借鉴迁移,强化谱例应用,编排特色体现了人文关怀、学科融合和综合实践,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要注意这些方面,指导学生鉴赏作品的内涵,引导其感受作品内涵,并组织各种主题活动。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体现教材的编排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编排特点;音乐鉴赏;高中音乐

音乐教材是音乐课堂的主要依据和载体,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课本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在编排结构和特色上独树一帜,所以教师要挖掘教材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体现教材深藏的理念。这样才能更合理地运用教材,提高教学效率。

1    砥志研思,探析湘教版教材编排结构

1.1单元结构,加强整体规划

传统的音乐欣赏教材一般会按照各种音乐作品的体裁、音乐发展史、地理位置等进行排序,将音乐作品分成若干大类,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显得比较系统、整体,但是却过于单一、专业,对于初学音乐赏析的高中生来说难度较大。湘教版教材则改变了传统的结构划分,采用单元整体规划的方式。如在“音乐的美”这一单元中,主要探究的是各种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学生要欣赏作品,体会优美和壮美、崇高美和欢乐美等各种不同形式的“美”。而在“音乐与民族”这个单元中,关注点又变成了地域特点,分别安排了中国民歌,亚洲、美洲、非洲、欧洲等地的民歌。但是,不管各个单元的重点是什么,都注重听赏和体验、活动和探究,包含了鉴赏提示、相关链接、互动地带、阅读材料等部分,注重能力的整体提升。

由此可见,湘教版音乐教材的结构独具一格,既能让学生进行专项分析,又能让他们在综合性活动中整体提升,是一种比较实用的鉴赏教材。

1.2内容结构,加强借鉴迁移

在传统的音乐赏析课本中,编者一般注重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感受作品的美,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深层内涵,但是却没有注意让学生迁移运用。湘教版教材就避免了这个问题,在内容结构上设置了一些应用板块,注重让学生迁移借鉴。

如在“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单元中,学生首先展开欣赏体验,感受《少女的祈祷》的独特魅力,然后对作品的结构进行分析,并再次赏析,此后,又通过讨论的方式讲述自己挖掘出了怎样的音乐情感。最后,通过歌舞剧表演、自主创作等方式进行迁移运用。这样的内容结构安排将听赏、表演、创造等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迁移提升。

湘教版课本的其他教学内容也具有相似的结构,都设置了音乐欣赏、交流互动、自主活动、拓展学习等环节,不仅注重学生欣赏能力的提升,还关注他们音乐知识的借鉴迁移,能提升其整体素养。

1.3形式结构,加强谱例应用

一般的音乐教材常常只在“歌唱”环节设置谱例,而音乐欣赏的课文则一般只会安排背景资料等辅助赏析的信息。但是湘教版鉴赏课本却独树一帜,在课本中加入了大量的谱例,在形式结构上独具一格。

如在“五十六朵芬芳的花”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其中的谱例设计各种相关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对比其中的谱子,区分不同地区、民族的音乐作品在结构、节奏等方面具有怎样的特点,是否具有当地独有的音节旋律。在对比谱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开展改写谱子的活动,将某音乐改写成具有其他民族特色的音乐。

这样的教学环节充分利用了谱例,让学生的音乐赏析不再只是空洞的“纸上谈兵”,他们可以结合谱例进行对比分析、改编原创等活动,在应用中切实提高自己的赏析水平。

2    知行并进,探析湘教版教材编排特色

2.1遵循心理特点,渗透人文关怀

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湘教版教材的编排特色,将其和学生的学情结合起来,知行并进,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由于欣赏是一种个体行为,所以要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教学策略,体现出人文关怀。

如“梨园百花”单元,学生主要赏析的是戏曲作品,但是很多学生对戏曲的了解不多,缺乏审美赏析的兴趣。针对这种问题,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中的过渡性板块,让学生先欣赏具有流行元素的《唱脸谱》等作品,这样的作品将流行音乐和戏剧音乐结合在一起,能提升亲和力,学生的参与兴趣也会提高。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利用教材中的戏剧赏析部分,让学生在倾听戏剧的同时试着将它们改写成戏歌表演出来。这样就巧妙地衔接过渡到戏剧欣赏板块,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如此设计教材,体现了湘教版教材过渡性强的特点,展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戏剧,促使其主动传播优秀的戏剧文化。

高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日趋成熟,在音乐赏析的过程中也体现出较为丰富、细腻的情感,同时,他们也有比较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探究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其创造性、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2拓宽学科视野,融合多元文化

湘教版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将本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性。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也要体现这一点,要拓宽学科视野,将多种文化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各地区的音乐文化,学会尊重其他地区的文化。

在“音乐与民族”板块,教师结合课本特点,将亚洲作为主线,串联非洲、美洲、欧洲等地域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行合一的实践活动中。在“民族大聚会”的主題活动中,学生首先自主欣赏各地区的音乐作品,在对比分析中感受它们的不同特点。此后,学生又拓展搜索信息,参与到自主学习中,了解各地独特的风俗、哲学理念等,分析这和该地区独特的音乐风格之间是否有关系。最后,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地区的群众,在听到某地音乐后,要做出具有该民族特点的标志性动作,完成“民族大聚会”。这样的活动体现了知行合一的特点,而且让学生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其他地区的音乐和文化。

教师不仅要将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传递给学生,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民俗民风、文学作品等,这样学生的认识就从本民族的音乐拓展开来,进而自主欣赏全世界的音乐,主动探索世界文化的异同点,发展迁移运用能力。

2.3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深化美学知识

音乐具有丰富有序的美,听者能感受到其精神内涵,同时音乐本身又具有音响的组织结构美。传统的教材一般很难两者兼顾,而湘教版教材则能让学生全面深化掌握音乐美学知识。教师要配合教材特点设计综合性音乐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全面体会、深層次赏析音乐美。

如在“音乐的美”板块中,课本将音乐美的内涵分成了优美、壮美、崇高美等不同的类型,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则结合这些不同的“美”展开,促使学生综合实践。在“选曲大会”游戏中,学生倾听不同的音乐片段,并判断它们适合用于哪种环境,如《国际歌》适合用在悲壮、严肃的环境。这样学生对音乐的美有了初步感受。在“读谱大会”游戏中,教师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乐谱片段,学生要通过读谱的方式说出它是哪首作品的片段,体现了哪种不同的美,此后再总结归纳,说说如何从音乐元素入手,判断作品属于哪种美。如有学生认为壮美的音乐一般旋律都比较舒缓。在“乐谱交易大会”上,学生试着实践创作,结合自己掌握的音乐元素,创作能体现不同美的音乐片段,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作为“购买者”,倾听并评价这些作品,分析其是否体现了特定的美。通过这样一些实践活动,学生将赏析、分析探究、创作结合在一起,学以致用,他们对美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深刻了。

在层层深入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体会了音乐语言的特殊性,在分析音乐元素的过程中感受其形式美。同时,学生又在听赏的过程中挖掘了隐藏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体会到情感美。这样就起到了知行合一的效果,能让学生提炼升华,全面感受音乐美。

3   笃行致远,探析湘教版教材教学策略

3.1指导聆听,体验丰富内涵

在设置教学环节时,要体现教材的特点。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以审美作为核心。湘教版课本在选材时充分考虑了作品的立意美、情境美、旋律美等,所以,教师要设计一系列赏析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更科学的欣赏方法,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其体验作品的丰富内涵。

教师结合教材特点,设计了听赏和体验、再次听赏、延伸听赏等多个板块,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感受,提升审美赏析能力。如在“动感地带”板块中,学生首先初步赏析《春天里》《黄土高坡》《常回家看看》《天堂》等音乐作品,教师则在学生听赏的过程中展示符合作品意境的多媒体课件,将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同时调动起来,增强其体验效果。这样学生就有了初步的体会,认识到这些音乐作品都体现了独特的时代气息,欣赏这些作品能让人了解中国不同时期的流行音乐特点。在“再次听赏”环节,学生围绕这些作品进行讨论,说说自己的倾听感受,同时也可以上网搜索一下,看看其他网友对此作品的评价,看看这些作品唤醒了听者怎样的情感。如学生发现不同年龄的人,在倾听《黄土高坡》的时候感受不一样,老年人常常想起年轻时闯荡的经历,感慨万千,而年轻人则对黄土高坡充满了好奇,想要一探究竟。最后在“延伸听赏”环节,学生欣赏了同类型的流行歌曲,还阅读了相关的背景资料,再次赏析时,他们的感受就更加深刻了。

为了增强学生的赏析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其体验效果。多媒体课件、交流生活经验、阅读背景信息等方式都能让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内核,探究其内涵,从而提升音乐赏析能力。

3.2对话曲目,感受深刻底蕴

湘教版教材不仅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赏析音乐,还指导学生探究作品的深层意蕴,挖掘隐藏在其中的文化底蕴。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的赏析超越音乐本身,逐步探究音乐和民族、音乐和时代的特点,从作品中挖掘优秀的文化,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促使其自觉继承并发展优秀的中国文化。

在欣赏《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参与到自主探究活动中,自己搜索该作品的创作背景,结合历史、政治学科,说说当时人们的心理特点是什么,为何会出现如此振奋人心的作品。最后,学生还要参与到课外自主探究活动中,搜索该时期创作的音乐作品,对比分析这些作品的异同点。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对话曲目,体会到了作品的深刻内涵,认识到音乐作品具有时代性,能体现中华儿女斗志昂扬、团结合作的姿态,具有积极的政治意义。这样学生就探究了音乐和时代的关系,欣赏更有深度。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系列活动,让他们从政治、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音乐作品,这样的解析体现了学科之间的融合,同时也能让学生对作品有全面、整体的认识。学生的赏析就不只是停留在听觉感受层面,而是深入下去,展开和社会、历史的对话,体会深刻内涵。

3.3主题活动,探究表现方法

音乐鉴赏活动要注重主动性和后续性,在湘教版教材中安排了“互动地带、活动与探究”等实践活动板块。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将赏析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充分探究作品的表现手法,参与再度创作,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学习“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时,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过滩号子》等音乐作品,体会船夫和浪涛搏斗的场景,感受紧张、激烈的氛围。此后在“互动地带”环节,学生参与到“民歌探究”主题活动中,以《过滩号子》为例子,欣赏更多的山歌、小调、号子等作品,感受它们的异同点,然后合作表演,扮演不同职业的劳动者,在劳动号子的伴奏下展现他们的工作场景,体会音乐作品如何展现日常生活。学生还围绕作品的表现方法深入探究,思考号子在旋律、节奏上有什么独特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组织学生参与到活动与探究中,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探究一个地区的民歌,学生不仅可以探究中国各地的民歌,还可以探究亚洲其他地区,甚至是非洲、欧洲、美洲等地区的音乐作品。最后,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形成文字上传到网络上。回到课堂上,教师又组织学生再次倾听《即使你的青春消逝》等不同地区的音乐作品,找到旋律、节奏等表现方法上的特点,挖掘民族音乐特点。

在“互动地带”中,学生运用联想、想象、表演等方法,对作品进行再加工,积极探讨作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提升鉴赏能力。在“活动与探究”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等方式,将学习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湘教版音乐教材在结构形式、知识构成、内容特点上都独具特色,教师要深度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充分展现对教材的理解,合理把握各个教学环节,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其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娟.体验式教学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北方音乐,2020 (8):179,181.

[2] 邓春华.对话式教学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应用[J]. 教师博览,2021 (8):81-82.

猜你喜欢

音乐鉴赏高中音乐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浅谈优化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