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2022-11-16房晶晶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包括: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创新欲望;关注学生个体,调动个性思维;采用游戏教学,增强学习体验;借助生活元素,提高实践技能;完善教学评价,增强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创新能力 双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5-0091-03
“双减”政策对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不但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要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效果。就小学美术教学而言,体现在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放松身心、展现自我,将内心天马行空的想法寄托于美术作品中,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避免一味地追求统一和逼真,而要通过开放性、多元化教学,正确引导学生,适时为学生提供帮助,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双减”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美术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新一轮课改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新颖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新潜能,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美术教学中增强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为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奋斗。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师需重点探究的课题。小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黄金时期,而美术学科以其突出的艺术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深受学生喜爱,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尚未形成系统的美术知识结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内容,培养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方法,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新知,充分领悟美术的魅力,增强对美术的热爱,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我和艺术创作,享受创新、创造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二)小学美术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小学美术课程内容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领域,各领域各具特色且相辅相成,为教师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依据。小学美术课程的安排有计划、有目的,有利于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艺术学科,美术以色彩鲜明、创作灵活、结构多样等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深受学生欢迎。而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和独特的创作思维,既为小学美术教学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也为教师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教师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美术学科特点,灵活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美术创新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度不够,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
美术是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课程之一,虽然当前学校安排了一定的课时用于美术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对美术知识理论讲授过多,且大多数教学围绕课本或教学大纲进行,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二)趣味性不强,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当前的小学美术课堂,普遍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很多学生只是被动地、机械地模仿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即使部分学生偶尔出现一些新奇的想法、创新的作品,也未能及时获得教师的反馈和评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单一化,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仍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全盘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对于思维仍在发展的小学生而言,难以理解抽象的美术知识,最终只学会简单的绘画技巧,而不能将其真正化为己用,更不能將其充分运用到创作中。
三、“双减”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美术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创新欲望
由于小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学习注意力,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因此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美术作品和美术创作的乐趣,进而激发创新欲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在备课和教学环节中,教师可尝试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被充分激发出来。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未来的建筑》时,教师可借助VR技术增强教学的可感性、直观性、有效性,使故宫建筑的壮美充分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之中,感受到建筑之美、中华文化之美。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欣赏比萨斜塔、圣保罗大教堂、埃及金字塔等西方建筑,使学生感受中西方不同的建筑之美的同时,内心逐渐升起“我也要设计一套特别的建筑”的想法。
信息技术能够打破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形式,赋予教学内容更多的表现形式,将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充分激起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作。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趣味游乐园》时,教师可以把课前搜集的各具特色的游乐园照片和视频素材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以此营造欢快、有趣的氛围,在此基础上播放舒缓的音乐,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梦想中的游乐园。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新运用美术色彩、艺术创作形式等,创作出各具特色的作品,如水晶球状的游乐园、机器人保镖等。这个过程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创作技能和美术素养,而且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关注学生个体,调动个性思维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等各不相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个性教学的重要性,关注学生个体,基于学生性格特点和个性发展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学习和创作的空间,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个性思维,使学生思维始终保持自身的独特优势。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关注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美术观察和思考方式的独特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获得个性化发展。
例如,教学人教版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奇妙的脚印》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个性思维,引发学生大胆创新,教师可以打破思维定势,不直接把各式各样的脚印展现给学生,而是通过问题的引导,如“在生活中,我们都见过人的脚印、小猫小狗的脚印,那么有人见到过不一样的脚印吗?”以此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在短暂思考之后,有学生说:“我见过机器人的脚印和树叶的脚印。”有人说:“我见过有人在雪地里踩出兔子的形状。”学生从各自角度出发,发现了生活中与众不同的脚印。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将自己看到的脚印形状描绘出来,或者发挥想象力,画出不同脚印可能会组合而成的形状,如乌龟、大树、花朵等,以此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从各自的角度进行创新,促进个性化思维发展。
(三)采用游戏教学,增强学习体验
小学生都喜欢有趣的游戏活动。在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展现自我。因此,教师可以把游戏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利用游戏的方式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这样,不但能够降低教学难度,使复杂的美术知识易于被学生接受、吸收和掌握,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中,在增强学习体验、体会美术学习的独特之处的同时,有效提升创新主动性,能在游戲活动的激励下主动参与美术创作。
例如,教学人教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十二生肖》时,教师可以将游戏竞赛引入教学中,把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先播放歌曲《十二生肖》,然后引导学生分组抢答其中的生肖信息,并说出自己组内成员的生肖属性。这一环节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自主创作,在纸上绘制出自己喜欢的生肖形象。之后,在班级内投票选出“最形象”“最特别”的十二生肖作品,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热情。又如,教学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曲曲直直》时,教师可以设计“听听画画”的游戏活动,分别播放舒缓、欢快、强劲的音乐,引导学生笔随乐动,一边听乐曲,一边画出线条,在音乐播放结束后将这些线条连接起来,形成一幅独特的作品。通过游戏活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借助生活元素,提高实践技能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艺术。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实践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美术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的美术理论和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引入课堂,拉近学生与美术知识之间的距离,给予学生一定的美术实践时间,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创新实践,使学生在具有生活气息的美术实践创作中,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逐渐提高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用的碗和盘子作为教学素材,课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家里盘子的花纹、图案等,课中向学生展示古代形状怪异、色彩斑斓的陶瓷,使学生初步认识陶瓷艺术;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家中盘子上的图案,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再利用课件将生活中各种精美的盘子和碗等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欣赏和评价;最后,提供一些纯白色的盘子,让学生在盘子上进行绘画创作,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很快,学生设计出众多新颖的图案,如高山流水之类的传统图案、哆啦A梦之类的现代卡通图案、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异形图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打破思维束缚,为这些图案画上不一样的颜色,如蓝色的树叶、绿色的哆啦A梦等。在多元化的实践创作中,学生提高了美术实践技能,培养了创新能力。
(五)完善教学评价,增强创新能力
如何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作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虽然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但是他们对事物都有着自己的态度和判断标准。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遵循客观规律,善于运用积极、正面的激励性评价,肯定学生作品中可取的地方,如结构优美、色彩得当、神态生动、线条流畅等,积极表扬学生表现突出的地方,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积极进行美术创作与创新。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创作环境,避免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使学生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独特思维和想象力。对于体现出创新意识和新颖性的作品,教师要重点表扬,并鼓励学生与大家分享,以此调动其他人的创新积极性。科学的评价能提升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获得感,有助于学生在今后创作出更多有创意的作品。
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思维模式会直接影响后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方面出发,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重视实践创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灵活运用到创作中,创作出更多个性化的作品,真正体验到美术创作带来的成就感,享受美术创作的乐趣。
作者简介:房晶晶(1989— ),女,福建泉州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美术教学。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