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今时代变局下的高校学生活动中心设计应对

2022-11-16潘全郑曦阳

湖南包装 2022年5期
关键词:变局使用者高校学生

潘全 郑曦阳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6)

1 当今时代变局与高校公共空间使命

1.1 当今时代变局的内涵

新冠疫情爆发后的世界进入到一个多元巨变的时代。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区块链等科技产物飞速发展,科技的聚变使得全球化水平到达一个新的层次[1],随之而来的文化碰撞提升了人们的审美需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2]。与此同时,长期的生态环境上的难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水土流失、气候干旱、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环境问题以及伴随而来的过度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依然显著,显示出我们的环境早已严重失衡,人们不得不在探索前沿学科的同时,反思资源该如何合理利用的问题。另外,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刷新了经济、文化运作的方式,导致人们对人工环境产生依赖,因此设计者们开始对人性和自然投入更多的关注[3]。

1.2 高校公共空间的使命

复杂多元的时代变局为高校大学生带来全新的挑战,为了让高校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下时代,需要对校园公共空间进行设计反思[4]。自从教育部推进实施高校的教育改革以来,高校便开始强调创新型、综合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教育方式从封闭式、灌输式往开放式、互动式的方向发展,对美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旨在培养综合能力与美学素质兼具的人才,符合当今时代对全方位优秀人才的需求[5],自此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活动变成学生日常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校园公共空间的作用愈发重要[6]。其中高校学生活动中心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公共空间,成为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前沿教育与身心关怀的关键场所[7]。以便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各项需求、身心健康以及综合发展,应当在充分探讨当下时代变局内涵的基础上做好设计应对。

2 时代变局下的设计内涵与框架

2.1 时代变局下的设计定义

时代变局下设计学科的内涵实现井喷式的拓展,在过去的近百年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开发利用了过多的地球资源,而艺术设计则转变成为一种主动干预环境及社会意义变迁的媒介,高效地调和空间与人相互交叉或融合的关系。相较以往,任何设计领域都更加关注人的生命健康,如图1所示。随着机动交通、网络和智能手机等媒介的普及,人们足不出户便可完成社交、购物等多种社会活动,大大减少了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机会[8]。尤其在疫情后,人们在室内环境中的时间明显长于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多学习工作都以线上的形式完成,从一定程度上讲,人类人性的一面正在减退,即使在网上能够进行充足的线上交谈,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情感实则却不如以往。这样的转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对人们的身心产生负面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医学和公共卫生意识到人们的健康不仅和卫生保健,还和环境暴露、社交行为密切相关[9],由此可以发现当今设计学科的“人性化”特征变得更加实际。

图1 时代变局下的设计框架

2.2 时代变局下高校公共空间的设计框架

在高校学生体育健康、交往能力缺失的情况下,巴特利特(Bartlett)和布鲁纳(Bruner)将校园生活视为一种社会行为,认为高校设计应当更加人性和自然[10]。彭智凯等[8]认为在可期的未来,校园生活仍将以室内活动为主,将自然采光和照明及其带来的热舒适感受甚至绿色自然引入室内,能够拓展室内功能和体验。通过模糊室内与室外的感受和功能界限,实现空间的功能交融,将原来只能在户外体验的感受或完成的活动引入室内,弥补高校学生因户外暴露不足导致的健康问题。

其次,自21世纪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令世人瞩目的快速发展阶段,大量的高校校园建筑迅速落成,校园建设逐渐趋于饱和。虽然今天大学城的大规模建设为高校发展提供了优质充足的空间[11],但是校园内师生人数的增加依然造成了许多高校公共空间面临使用面积不足的问题,对此,除了地面上增加建筑楼层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向地下要空间”的设计理念已经成为校园工程建设的主流,郑州市2018-2020投入使用的校园空间中,地下空间面积达到了13 000m2。合理开发利用校园地下空间不仅能够有效拓展建筑空间容量,还有利于促进建筑空间功能分区的整合优化、增强空间之间的连通性、缓解地面交通与景观规划布置的矛盾,创造出更具合理性的校园公共空间[12]。另一方面,自从2014年“模糊空间”概念的产生,公共空间各功能之间的界限被弱化,功能和形式更加灵活,呈现越来越多的重叠、交融,增强了高校公共空间室内空间功能的多样性、可变性[13],为空间带来了更大面积供使用者自由使用的公共休闲区域,在促进空间使用效率的同时还有效促进了学生的面对面交往行为。

再次,面对疫情的威胁,紧张的社会氛围对人们的神经发育和心智健康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部分在校大学生表现出敏感、压抑的心理状态。统计研究表明,城市高校学生精神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乡村。神经影像学家表示,高复杂、高异质性的环境能够影响人的负面情绪调节机制。因此需要减轻负面刺激给环境使用者带来焦虑的可能性,通过加强空间的“家庭感”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最后,疫情虽然为出行活动带来困难,却进一步改变了全球化的方式和格局——得益于物联网技术迅速崛起,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轻松共享文化、传播文化。中国移动物联网平台开发的OneNET环境监测系统,用于查看室内设施运用管理和实时检测环境使用情况等,目前已进入实践阶段[14]。也有高校投入使用UWB技术及空间感应装置,打造智能教室的案例。通过捕捉信息与云端大数据计算快速关联的分析,为后续使用者在空间中的实时需求提供可靠依据[15],这便是真正让物联网发挥作用。

2.3 时代变局下高校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素

时代变局下的设计要素基于以上现状和定义进行探索,学生活动中心设计应当从学生的感知需求出发。国外学者[10]对355名高校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与问卷调研,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8项设计要素具有强烈的感知需求,其中主要包括“大自然的存在”“轻松移动的能力”“新鲜空气”“寂静”“自然采光”等因素,累计提及率占到95%以上,这意味着从以上要素切入设计能够较好地缓解学生当下因缺少自然暴露而引发的生理健康等问题。该研究[10]还发现,学生对舒适灵活的家具、天然元素的存在、自然光、充足人工照明这几项要素的提及频次最为频繁,占到参加统计的215名学生中的90%以上,表明这些要素的存在使得学生具有更好的心理状态和交流欲望。另外,通过学生活动中心色彩运用、空间布局等要素设计可以缓解学生们因缺乏沟通而产生的疏远感,解决学生的心理以及交往问题,有研究[16]表明:活动范围多集中在亮环境、多自然色彩区域的人群压力感小,压抑情绪较低,正确的空间色彩可以有效治愈改善困扰年轻人的精神健康问题。

空间的智能性和交叉性也是当下高校公共空间的设计应当关注的要素。在校园公共空间的应对中是否能够通过技术途径,让空间的使用者轻松实现资源调用和共享,更加清晰地观测到自己的活动状态,是提升空间体验、规避环境压力的重要手段。需要更符合时代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智慧型产品。

3 时代变局下的设计应对策略

3.1 高校学生活动中心设计定位

时代变局下的校园生活体验是发展变化、充满未知与想象的,应当制定出自然美学和时代感兼具的多功能健康高校学生活动中心方案。将室内空间与自然环境、技术手法与人文情感、传统与创新、生命与健康有机相连。高校学生活动中心不仅是一个满足使用者基本需求的公共空间,更是一个能让使用者得到治愈的人文美学综合馆。

3.2 高校学生活动中心设计策略

3.2.1 丰富并拓展现有建筑功能 (1)为了弥补当前部分高校学生活动中心自然体验不足的缺陷,应当增加自然光及天然绿植的渗入。运用玻璃幕墙材质增加室内采光,打开原本“密不透风”的建筑外立面,增加室内与外部景观的互动关系,为使用者带来更强烈的室外感受,以减轻学生的压力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2)在高校学生活动中心内设置健身房,打破健身空间只能出现在体育馆内的惯例,突出空间功能的交融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既能进行专业学习又能用来强健体格的空间。其意义与在体育馆内设置健身房相比具有更强的健康教育作用。健身房内部可包括跑步机、单车、健身器械、瑜伽球等不同功能的运动设施,保证在科技聚变的当下依然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勉励使用者将体育锻炼视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在活动中心内设置创客空间。创客空间在大多数高校中都以其较强的展示性受到在校师生的关注。其为学生提供了科技成果展示的平台,也为高校学生活动中心通过高科技的智慧技术引入户外和健康相关的复杂感受提供了契机。目前AR、MR等虚拟技术已能为空间设计提供更健康、更舒适的环境,在不久的将来智能穿戴设备可以提供压力缓解、情绪调节的沉浸式体验,增加人工空间的环境多样性和体验趣味,减少由于长时间处于室内带来的疲乏感[8]。

3.2.2 让有限的空间得到最大化利用,形成空间可持续 (1)巧妙开发利用校园地下空间,为原先空间有限的学生活动中心开拓更多的使用面积。设计下沉围合广场,并将广场空间地面设计为可踩踏式草坪,作为一个“包裹”在建筑内部的可供休闲的室外活动空间,在增加校园建筑绿化面积的同时又具有一定观赏性;灰空间的存在可以将室内功能向外拓展,对“灰空间”的塑造和开发可以有效增加空间层次感和流动性,起到拓展建筑功能、同时增加学生交往活动的作用[4]。

(2)现今公共空间的设计多以开放式、无边界的“模糊空间”概念呈现,各个空间之间无明确界限却又井然有序,室内人群可在各个功能区之间穿行,无形中形成某种情感上的互动。设计将这种形式引入高校公共空间,使空间整体呈现开放的状态。室内的家具也可以任意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摆放家具。

(3)对于具有召开中大型活动或会议功能的报告厅空间,可加强其空间功能的灵活性,满足多种活动的需求。在未来的设计中可参考甘斯勒的设计,取消空间内固定桌椅的设计,改用临时性的可移动、可拼装座椅设计,这样更便于根据不同的活动类型进行空间内的布局调整,也可适用于疫情发生时应急的隔离处理。

3.2.3 为空间使用者提供科技便捷的服务 (1)使用更加智能的方式解决后疫情时代的交往问题,连通空间中的每一个人。设计开发高校学生活动和中心配套APP,当使用者进入空间的那一刻起即可以共享资源、共享信息、进行线上的学习、网络预订,一定程度上减免了不必要的人员停留和聚集(图2)。

图2 “i大活应用程序”设计方案

(2)传统的人工问询处存在信息呈现不够全面、还需要占用学生时间值班的问题,因此在大厅中设置展示信息的LED触摸屏,使用者进入大厅后可以通过屏幕进行信息查询、地图导航、活动预约等功能。为了强化空间的资源调用效率,高校活动中心可引入UWB技术并配合空间感应装置,当学生下载“i大活”APP后,支持该项技术的移动设备就能进行精准的室内定位导航。可以在地图中清晰地看到使用者所在的位置,甚至是每个空间当前的人流量、活动室预约使用情况等,帮助学生规划行程、安排学习计划甚至进行预约工作。

3.2.4 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交往行为 (1)学生们对社交和休息场所的需求应受到更多重视。探究表明非正式的会议、聊天反而可以激发出更多的学术讨论和想法,因此,在设计中应当让用于休息、聊天的座椅随处可见,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相遇的机会。

(2)疫情后回到校园的学生因为长时间的线上学习,难以适应正常课堂学习,时间的日益紧迫和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也让学生变得浮躁,因此为活动中心设计一个温馨治愈的生活空间,让学生放松心情,在浮躁紧迫的校园生活中静下心来。根据该空间的功能性质,使用木制吸音板做隔音处理,有效阻隔周围空间的杂音,增加了空间的私密度,同时通过木色给人温暖的视觉感受,搭配充足的采光让整体氛围舒适安逸,在发挥隔音减噪作用的同时还充当木饰面的功能,营造出家的氛围感实现氛围和功能的双赢、材料科技与人性关怀并存。

(3)高校学生活动中心也需要私密性更高的学习、办公空间,杜威曾指出营造空间的私密性能够激发学生彼此交流的欲望[17]。设计上除了做隔音的措施,还可以通过明度的内外对比营造“隐形的”私密性。例如在会议室内运用深色清漆,外部使用浅色木地板处理,即使是开放式的会议室,以落地玻璃代替墙体,也可以形成强烈的私密感。同时为了保证会议室内的充足照明,可以使用一些高反光材质,起到一定辅助光照的作用。

针对当前学生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结合以上时代变局下的空间应对策略提出了可行性设计方案,如图3所示。

图3 高校学生活动中心设计方案

4 结语

进入新世纪后世界趋于高速发展,疫情的到来看似让世界停摆,实则让变化加剧,人们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当今时代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新形势下,人们的追求更理性、更健康,更寄希望于空间的安全、绿色、环保,更追求文化、艺术、情感等精神层面的收获,而高校学生作为未来事业的主力军,应当从校园健康设计上获得更多关怀。站在时代变局的背景下对高校学生活动中心进行反思和归纳,旨在为高校师生提供一个交叉前沿同时又能用于自我充实的学习、生活、娱乐平台,营造促进心理、生理健康的公共空间[18],使当前的校园环境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健康、行为以及发展需求。

同时,探索时代变局下的高校学生活动中心的可能性不应迷失于新兴的技术中。比如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不是让使用者沉溺、迷失,或是严重干扰到使用者的体验[8],而是让空间更好地回归需求本身,更好地将功能和感受体验结合,在当代的高校学生活动中心中创造交互式的空间体验是为了让使用者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获得便捷,精力更加集中,从而促进使用者的自身发展。

猜你喜欢

变局使用者高校学生
楼市新变局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中国,在变局之中开新局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中美经贸变局将走向何方
外币清算变局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抓拍神器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