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贵的单纯
——德化瓷造像艺术的审美探析

2022-11-16高斯琦byGaoSiqi

雕塑 2022年5期
关键词:静穆神像德化

文/ 高斯琦 by Gao Siqi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一、温克尔曼的美学核要

“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是温克尔曼对古希腊美术的美学诠释,温克尔曼从人物的姿态、轮廓、神情、衣纹的处理,以及内在的寓意等多重视角,构建了古典主义的审美理想,并用高贵、静穆与单纯来凝练古希腊雕塑的审美特征。就古典主义的审美而言,温克尔曼的理论寻找到神像艺术的蓝本与审美逻辑——不论是西方的基督教艺术还是东方的佛道造像艺术,所塑造的神像既要展现一种颇具“人性”的现实美,又要升华为一种超乎凡人的庄严与静穆的神性之美。

“高贵的单纯,所指的是外在样式,静穆的伟大,所指的是内在精神”①。笔者认为,温克尔曼对古希腊艺术形态与审美的提炼,对崇高、优美、静穆、单纯等审美特征的阐释,为后来的艺术创作划清了高贵与平庸、神圣与凡俗的美感距离,并提供了一种审美类型与创作思路——何谓神圣之美;艺术家将如何塑造神性。

二、德化瓷造像的静穆之感

“静穆”体现在雕像神情与身姿的优美感与崇高感,用来展现神性与英雄不同于凡人的特征,温克尔曼指出神性体现为一种崇高的精神与柔和的灵魂,表现在神像与身体姿势的宁静之态,“静穆”是神像塑造的美感典范。

1.柔和的轮廓

首先,德化瓷造像的轮廓诠释了“静穆”之感。轮廓意指脸部与身体的轮廓或侧影,温克尔曼对青春躯体是这样描写的:“在这个非常统一的青春形式中,它们的边界不可察觉地从一处流向另一处,界定高处的点和围绕轮廓的线是不明确的。这条构成青春躯体流动的、模糊的线,其实包含了椭圆的构成性。”②圆满则指代轮廓的饱满,这种饱满不是臃肿,而是面部与身体所呈现的圆润感,圆润感体现为线条的圆润与流畅,或理解为线的椭圆性。

图1 德化窑渡海观音 图片来自网络

德化神佛偶像瓷塑的轮廓体现为一种整体、圆润的流线型,可以视为一种椭圆性的面部轮廓与身体结构。以渡海观音塑像为例,观音垂目颔首面部轮廓与身体姿态形成的整体的、合一的动势,眉目低垂,眼睑呈弧线形,鼻梁高度比例适中、嘴部与下颌的承接圆滑饱满,嘴唇呈现花瓣形,嘴角微扬,面部神情平和、宁静,身体竖直前倾,动势体现在衣纹的飘动上。在身体结构的表现上,艺术家将观音的肩部、肘部、手部、腰腹部、膝部、足踝部等结构进行一种圆润化的处理,呈现出流畅的具有椭圆性的线性形态,含蓄柔和的轮廓体现了一种优美与适度,温克尔曼认为轮廓的优美所蕴含的是一种道德上的纯洁无垢,这恰恰吻合了观音至高的道德性特征。(如图1)

2.平静、悲悯的神情

其次,德化瓷造像所呈现面部神情蕴含了高贵与静穆之感。德化白瓷雕像的神情,呈现出一种超脱物质世界的样态。温克尔曼认为指出神性的血液清净,精神清明,姿态安祥,即使处于动态的身姿当中也是保持着一种永恒的“静穆”,这种静穆已然超越道德伦理层面,围浸在神主义的氛围之中。德化白瓷的白色质地呈现了温所提出的“纯洁感”与“崇高感”,陶瓷的质地作为物质材料与感性的审美体验联结起来,实现了物质材料性到感官精神性的超越。

德化白瓷的观音塑像在女性美中加入一点冥思的、严肃的精神。温克尔曼提出:“美的形成作为某一个美的对象的模仿,始于个别的美好事物,在描绘神衹时也是如此,人们是按照美的妇女模样和形象来塑造女神像的”③。随着佛教的流入与传播,观音的形象从健陀罗式的男性形象转化为中国的仕女、妇人形象,根据《普门品》的记述:人在危难困苦的时刻呼唤观音的名号即得救赎,女性的形象能够全然展现出这位圣者的“慈悲”,像孩子殷切的呼唤母亲一般,观音的形象的女性化体现了信众的精神渴求,其形象也呈现出如母亲垂视孩子般的柔和与平静,如温克尔曼在探讨《西斯汀的圣母》中所描写的:“圣母的脸上,纯然无垢,洋溢着女性的伟大,展现出最高幸福且安静的姿势,并且拥有古人众神当中的静穆!”④

德化的造像,既有世俗化的亲切感又有神圣的庄严感,即便是表现达摩这位来自异域的智者,也力图从淡化的、隐匿的神情中体现一种内在的理性与智慧,宽阔的高额体现出深邃的眼神,微闭的嘴唇在莹白的釉色笼罩下,如同古希腊的大理石神像一样,整个面部呈现出一种庄严感,漂浮飞动的衣袖与静穆的神情形成了对比,古代艺术家用精微细致的手法展现了这位印度禅者的智慧,也营造了神像的静穆之感。(如图2)

3.恬适的姿态

另外,德化瓷雕的身姿多呈现为一种宁静祥和之质。温克尔曼指出:“静穆的表情与姿势被认为是伟大人格的表征。”⑤德化瓷雕所表现的神仙塑像多为坐、卧、半卧、立等姿势,表现为一种“放松”“自在”“恬适”的姿态。如文昌帝君多表现为正襟危坐,一手自然下垂至膝,一手托如意,细目低垂,面部轮廓柔和,没有情感的化表情,神貌静穆,以一种头戴冠冕,宽袍大袖,以古代文官的形象出现(如图3)。笔者认为用平和静穆的姿态来诠释神明高贵与优雅,是塑造神像的必要审美目标,其身姿形态所呈现的宁静与优雅,目的则是唤起他人的崇敬、仰慕之心,平静的神情与姿态构建了一种神圣感,而这种神圣感正是世俗信众的精神诉求。

德化瓷雕塑的崇高性也体现在衣纹褶皱的处理上。与古希腊神像比较相不同的是,古希腊早期神像的衣褶是直的,或者是微微曲沉的,而德化白瓷雕像的衣褶则体现出一种优美、生动的线,这些线形成韵律性的语言,既能精准的表现出人物的结构与动态,又体现出一种崇高的美感。德化白瓷雕塑的线条呈现律动性,柔和性,也体现了一种“自由”“轻盈”“洒脱”的动感,用衣纹的“动”势来衬托神像面部的“静”态,体现出“超然”“沉静”的神像样式,最终形成一种“高贵”审美感受。

三、德化白瓷造像的“单纯”之美

“单纯”意为“纯一性”“整一性”或“一体性”,在温克尔曼的美学视野下,单纯指道德上的纯洁无垢,抑或将单纯理解为一种心理与精神的感受:一种内心深处的纯洁无暇的世界,这种世界呈现出平静、宁和的外貌特征,在纯一、无暇的中孕育着无限的生命力,甚至,单纯意味着一种空灵。德化白瓷所塑造的神明形象体现了单纯的审美意味,其白玉般的釉质感展现了神像面部的纯洁无暇,营造了神像内在崇高的神性,造像整体的艺术形态将高贵与静穆之感蕴含在空灵、单纯的意境之中。

德化瓷的材料质地营造了单纯之美。德化白瓷的胎骨洁白细柔、坚实致密,瓷胎的材料中含有较多的氧化钾,使得瓷胎在烧成的过程中呈现出玻璃相,德化瓷的釉水在高温中与胎骨结合紧密,呈现的色泽温润如玉的艺术感。这种白润无暇的玉质感正是德化窑独有的艺术风格,构建了德化瓷在中国陶瓷史中独特的审美样式,温润的白玉感烘托出纯洁、无暇的艺术效果,为德化瓷的人物形象增添了一种宁静、纯洁的美感意蕴,展现了审美的纯一性。

笔者认为,单纯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与心理气质,无论是表现神像还是人像的雕刻艺术,其外在的形态无非是为了表现所塑造人物内在的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才是有别于圣贤与凡夫最根本的判断标准,因此,对神像的塑造在于对其内在精神的升华与表现。如玉的白色釉质为神像增添了纯净的审美,为观者带来宁静的心灵感受,其釉质感所传达出的宁静,在于超然尘世之外的脱俗与庄严,白润如玉的釉色色与精美细致雕刻结合在一起,将道德精神蕴含其中,通过外在的形态美感阐释了内在的、高贵的精神特质。

图2 德化窑达摩渡海 图片来自网络

图3 德化窑文昌帝君 图片来自网络

结论

总之,明代德化窑白瓷塑像体现了一种古典主义的审美样式,也体现了一种“自律性的内在创造冲动”⑥——将虚无的神明信仰刻写为有形的崇拜偶像。在对偶像的塑造中,中国古代艺术家将美的理想、美的形态、神性的崇高等多重准则凝练在纯一、淡远的艺术形式中,体现了高贵与单纯。

德化瓷的神像艺术可视为中国古代人物瓷塑审美的典范,然而在技法多元性、表现语汇多样性以及审美现代性的今天,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德化瓷烧制技艺所蕴含着的高贵与单纯的古典主义审美在当下该如何传承,艺术家是否应当回归神像雕刻艺术的本质,值得每一位雕塑家去省思!

注释:

①[德]温克尔曼.希腊美术模仿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2):92.

② 高艳萍.温克尔曼的希腊艺术图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1):75.

③[德]温克尔曼.希腊人的艺术[M].邵大箴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125.

④ [德]温克尔曼.希腊美术模仿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2):89.

⑤ 高艳萍.温克尔曼的希腊艺术图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1):122.

⑥ 高艳萍.温克尔曼的希腊艺术图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1):3.

猜你喜欢

静穆神像德化
印度失窃神像在美国现身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李真 为神像赋新韵
德化窑白釉雕鹤鹿老人像
神像与游走:文昌出巡非遗口述史系列之十一
德化昆坂村:穷山沟变身红色旅游胜地
咒语
书贵端庄与静穆——谈阚景荣小楷书法印象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缓慢的静穆(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