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校园景观雕塑功能与形式:以厦门大学为例

2022-11-16郑志强byZhengZhiqiang

雕塑 2022年5期
关键词:纪念性装饰性校园环境

文/ 郑志强 by Zheng Zhiqiang

(闽江学院美术学院)

一、前言

大学作为普通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场所,为国家承担了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重任。同时因为其所具备的社会服务功能,大学校园亦成为了民众休闲、运动及娱乐的场所。以我国为例,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及厦门大学等校园成为了相关城市的重要景点。因而,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但可以为在其中求学的学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亦可以为美化城市环境助力。雕塑作为一种可以提升文化氛围、美化环境的艺术形式,在大学校园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当前我国大学校园环境中的雕塑参差不齐,因此有必要就大学校园景观雕塑的功能与形式进行深入探讨,以为大学校园中的景观雕塑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从传统雕塑到景观雕塑雕塑功能与形式的演变

回顾雕塑艺术的发展史,可以看到雕塑的功能从实用性向装饰性、纪念性、互动性演变发展。在原始社会时期,雕塑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实用性是雕塑的主要功能。无论是红山文化的玉猪龙,亦或是良渚文化的玉琮,这些早期的雕塑大多是原始人在宗教仪式中用以辅助祭祀的器物[1]。随着时间的推移,雕塑的功能逐渐向装饰性转变,如古埃及神庙用尊严的法老塑像、精美的柱式等来装饰建筑,营造空间氛围。此后,用雕塑装饰建筑与空间的处理手法逐渐被引入城市与园林建设之中,雕塑的装饰性功能不断提升。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因其直观形象的叙事能力,逐渐被用以塑造帝王相将或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以及某些历史事件,其纪念性功能逐渐凸显。20世纪初,随着现代艺术思潮的改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雕塑艺术逐渐从架上走向室外,更多地融入到城市空间中。传统雕塑开始向具有公共性质的景观雕塑转变。在此过程中,景观雕塑的功能在保留已有的装饰性、纪念性之外,逐步向互动性发展。二十世纪中叶随着艺术思潮的演变,艺术家消解了以往艺术作品与生活对立的局面,更加强调展示过程中受众与艺术作品的联系[2]。因此,强化雕塑作品与受众的互动性成为了景观雕塑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雕塑的互动性功能成为了众多雕塑家所强调的重点。“雕塑从架上走向了公众与自然,以其更具有参与性的特点成为人和环境不可缺少的交流媒介。”[3]。综上所述,雕塑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其功能不断演变,在不同的时期其主要功能发生变化。在传统雕塑时期,实用性、装饰性及纪念性是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功能。而传统雕塑在向景观雕塑转向之后,互动性逐渐成为了景观雕塑的重要功能。

雕塑的功能与形式密切相连,功能需要透过一定形式来展现。雕塑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雕塑在空间中的呈现形式,即雕塑与空间的关系,二是雕塑自身的表现形式。首先,从空间的呈现形式看,在发展的早期阶段,雕塑大多作为宗教祭祀中使用的器物,并不占有空间。随着功能向装饰性与纪念性转变,作为神像或英雄人物的塑像独立占有空间,另一方面其作为建筑的装饰,融入建筑的形态之中。这一阶段,雕塑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作为其展示的基础,雕塑与周围的空间是一种割裂的状态。此后,随着景观雕塑对互动性功能的强调,雕塑开始融入周围的空间,其与周围空间呈现相融的状态。其次,从雕塑自身的表现形式上看,雕塑主要可以分为抽象与具象两种形式。为了满足实用性、装饰性及纪念性功能的需要,历史上雕塑大多以具象的形式出现。而随着互动性功能的强化,抽象的、综合的形式逐渐增加,景观雕塑的形式更加多元化。

三、大学校园景观雕塑的功能与形式

图1 任重道远

相较中小学等其他教育机构,大学不仅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之功能,更具有引领社会创新文化发展的重任[4]。景观雕塑在大学校园环境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装饰、美化校园的环境,更能协助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因此景观雕塑成为了常见的装饰大学校园环境的艺术形式。大多数的大学校园,尤其是具有较为悠久办学历史的大学,都在其校园中设置景观雕塑以装饰校园环境。从大学所承担的功能看,大学校园需要营造具有浓厚文化氛围且优美的校园环境。因此,一方面大学校园景观雕塑应当发挥纪念性、装饰性功能,以传承学校的文化脉络,美化校园环境。另一方面,从引领社会创新文化发展角度看,大学校园景观雕塑应当紧随雕塑艺术的发展趋势,增强景观雕塑创作的创新意识,丰富其功能与表现形式。从功能与形式相契合的角度看,纪念性景观雕塑大多用来瞻仰,需要营造相对庄严肃穆的空间氛围,因此一般采用独立占有空间的形式来呈现,并且多以具象的形式来表达。装饰性景观雕塑用来观赏,通常也独立占有空间,表现形式上则抽象、具象皆有。而以互动性功能为主的景观雕塑有别于它们,其强调与周围空间的联系与融合,在具体表现上有时则结合了科技等新的元素。

1)在Matlab中对每个网络在10个TRs(23.4 s)的滑动时间窗口内的时间序列数据执行SVD,得到每个参与者、网络和时间窗口的酉矩阵。

四、厦门大学思明校区景观雕塑实地调查结果

1.厦门大学思明校区景观雕塑现状

思明校区是厦门大学的老校区,校园背山面海,绿树成荫,校内有众多的雕塑点缀其中。透过实地的调查统计,思明校区内共有户外景观雕塑22件[5]。按功能来进行分类,其校园内的景观雕塑可以分为纪念性景观雕塑和装饰性景观雕塑两大类。纪念性景观雕塑共有11件,占总数的50%,分别为《陈嘉庚立像》《萨本栋立像》《王亚南》《鲁迅》《罗扬才烈士》《萨本栋浮雕头像》《米·尤·莱蒙托夫》《孔子》《卢嘉锡》《林文庆》《李光前》。这些纪念性景观雕塑,一方面用以纪念对学校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士,如校主陈嘉庚及林文庆、萨本栋和王亚南三位原校长,曾在厦大任教的鲁迅先生以及在厦大求学的罗扬才烈士。另一方面用以纪念中外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如孔子以及俄国作家、诗人米·尤·莱蒙托夫。装饰性景观雕塑共有11件,具体又可分为主题装饰性和纯装饰性两类。其中主题装饰性雕塑共5件,占总数的22.7%,分别为《展翅飞翔》《清风》《究》《任重道远》及《陈嘉庚与同学》。《展翅飞翔》以书与鹰的形体相结合,展现了书鹰一飞冲天的姿态[6]。《清风》则立于芙蓉湖畔,以微风迎面而来,少女手插口袋仰头闭目感受的形式,表现清风徐来的场景。《任重道远》位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门口,中间以分子结构连接两端翻开的书籍,一侧书籍的页面上用浮雕的形式雕刻厦大化学系第一任主任刘树杞先生,另一侧的页面上则记录了化学化工学院办学历史上的中外院士名录,组合式的表现形式既纪念了为化学系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又以任重道远的主题表达了对后人不断努力的期许(图1)。《陈嘉庚与同学》则以组雕的形式,表现了陈嘉庚先生轻抚当代青年学子,殷切期望的场景,同时兼具了纪念性、装饰性和互动性的功能(图2)。纯装饰性雕塑共有6件,占总数的27.3%,分别为《萨本栋微机电研究中心》《青春》《无题一》《惊蛰》《无题二》《无题三》,这些景观雕塑作品没有鲜明的主题,或者难以直接从作品中感受到所要表达的主题,以装饰性功能为主。

小鲲一见,鸟眼里精光一闪,一张尖喙,就将玉玦啄进了嘴里。星雨又气又急,宇晴笑道:“这家伙除了爱捉晴狼,就是喜欢吃玉,看到玉,就吃到嘴里,星雨你就将你祖姑婆的这块玉当成是小鲲的见面礼吧。”星雨心有不舍,看到小鲲心意满足的神气,也是欣然同意。

2.厦门大学思明校区景观雕塑的作用及存在的不足

图2 陈嘉庚与同学

透过上述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到,厦门大学思明校区丰富的景观雕塑对于其校园环境氛围的营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景观雕塑在校园环境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纪念性景观雕塑起到了传承学校历史传统与文化精神的作用,营造了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其次,与纪念性景观雕塑比装饰性景观雕塑色彩更为丰富,形态更为多样,装饰和美化了校园环境。然而,虽然思明校区的景观雕塑在上述两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从景观雕塑的发展趋势看,依然存在着创新性不足的缺憾。首先,其景观雕塑的功能停留在传统的纪念性、装饰性上,主要用以瞻仰与观赏,绝大部分的雕塑作品缺乏与受众的互动。其次,其景观雕塑的呈现形式与表现形式较为单一,就空间呈现形式而言,大部分的雕塑以传统的占据空间为主,在空间上与受众拉开距离。而从表现形式上看,大部分的雕塑作品以具象的形式表现,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件作品以抽象的形式表达。现代大学崇尚多元、包容、开放、创新的教育精神。思想文化需要一定的载体加以体现,作为校园环境中传达思想文化重要载体的景观雕塑,理应承担传达多元、包容、开放及创新精神的责任。

五、结论

以纪念性、装饰性为主要功能的景观雕塑在大学校园中的应用,一方面有利于传承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有助于装饰大学校园,美化校园环境。然而,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校园内的景观雕塑停留在传统的路径上,功能有限,形式单一,与当前景观雕塑所强调的互动性、多元化的发展理念相比,传承有余而创新不足。因此,为了弥补上述之不足,一方面雕塑家在创作时应增强创新意识,紧随景观雕塑的发展趋势,增强作品的互动性功能,以丰富校园景观雕塑的样式。另一方面,应当在高等院校内加强审美教育,提升师生的审美能力,为提高多元化景观雕塑的接受度奠定审美基础,以引领社会创新文化发展。

猜你喜欢

纪念性装饰性校园环境
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 建设平安清朗校园环境
黎洁仪“装饰性泥沽沽”主题创作
论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装饰性镀铬用低纹波可调控高频开关电源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在现代纪念性园林中的应用
列车涂装功能性与装饰性及站内导视系统
纪念性景观的隐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