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识的一种西周纺织工具—打纬刀*

2022-11-16

考古与文物 2022年5期
关键词:经线织机墓葬

马 强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商周时期纺织技艺水平已经有了相当高度的发展,诸如考古出土的玉蚕、青铜器上装饰的蚕纹,玉器、铜器上常发现细密的绢丝织物印痕,有的墓葬有丝织品荒帷(棺罩),甲骨文中有桑、蚕、丝、帛等字[1]。但是关于织机及其附件却鲜有报道,可能因为材质原因,不易保存,亦因对其形制、结构缺乏了解,对考古出土的织机部件未能辨识出来,将其视为其他生产、生活用具所致。在宁夏姚河塬遗址的考古发掘中,M12墓室出土一件骨器引起我们的注意,并辨识出是西周时期的纺织工具打纬刀。随后翻检相关考古发现,亦辨识出一些同类器物,在此报道出来以期引起学界的讨论和关注,并为今后考古发掘辨识同类器物提供参考,不当之处还请方家指教。

一、考古发现

有学者对考古材料做了梳理,将报告中定名为石刀、骨匕、石镰等遗物考订为打纬刀,并按照材质的不同分为木纬刀、骨纬刀、石纬刀、玉纬刀[2],但这些被认定为“打纬刀”的遗物多数都存疑,诸如潜山薛家岗遗址出土的30余件石刀,长度从13.4~50.9厘米不等[3],石刀呈长方形,扁而薄,刃部锋利,脊背钻孔1、3、5、7、9、11、13孔不等(M49:7为4孔,是整个遗址所出的唯一1件偶数孔石刀),通体精磨,个别石刀有朱绘图案。这些钻孔多系配合装木柄,当为农具[4]。

本文讨论的是有锯齿状的骨质打纬刀,这类打纬刀多采用大型哺乳动物牛、马等肋骨或原始状态使用或经过加工打磨而成。主要是用于织布时将经线撑开上下两层,然后紧线打纬,导致肋骨一正一反两侧边留下细密的齿痕,笔者用类似的牛肋骨模拟打纬实验,留下了与考古出土器物一致的细密齿痕,可确认这类正面侧边有细密锯齿状、且深浅不一的骨器为骨质打纬刀。检索商周时期的遗址及墓葬,有如下几个地点出土有骨质打纬刀。

姚河塬遗址ⅠM12出土1件骨器,编号为2017PYⅠM12:103,呈扁平长条弧形,由大型哺乳动物(牛、马)左肋骨纵向劈开后打磨而成(图一)。

图一 打纬刀(2017PYⅠM12:103)

骨密质(正面)和骨松质(反面)两面经长轴方向打磨,可见纵向打磨痕迹,骨密质面打磨光滑,骨松质面打磨后仍留有部分骨松质孔隙,但中部上下侧边打磨略薄。正反两面侧边中部有纤细的竖向齿痕,且一正一反,正面齿痕在正上侧面边缘,反面齿痕则在背下侧边缘。肋骨近端为右手握持部分,棱角有斜向磋磨痕迹,远端残断,但从收分来看当为舌形。残长34.8、宽2.8~3.8、厚0.17~0.48厘米,锯齿部分长15厘米,从肋骨的总体形制来看其长度当在40厘米左右,最薄处在两侧的刃部,最厚处在右端中部(图二)。

图二 打纬刀(2017PYⅠM12:103)

2017PYⅠM12是一座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活土二层台,腰坑殉狗,以西壁计,方向342°,墓口南北长5.5、东西宽4.6米,口大底小,墓口距墓底深7.82米(被休整土地推掉2米,实际深度在9.82米以上)。

该墓葬具有一棺一椁及一副椁架,椁、棺外侧皆覆有殓席,底板及棚板都发现朱砂痕迹。墓室人骨散乱,骨骼分别出土于墓室填土、棺椁内、二层台上,所有骨骼属于同一个体,为女性,年龄在28~30岁。

除腰坑殉狗外,墓室还殉有一马肩胛骨,出土随葬品丰富。

打纬刀在下葬时已被折断(9块以上),埋葬时分置于不同深度和不同区域。其中两大残块,一件出土于棺底板上,靠近南端,东西向放置;一件出土于西二层台内,距二层台表面约0.2米,附近遗物有玛瑙珠、人骨、木痕、朱砂等,西二层台内还出土玉鱼、柄形器、绿松石片、玉器残片、散乱漆皮等,距二层台表面0.4米处发现较多的散乱殓席痕迹。

北吕周人墓地出土1件(ⅡM5:3),两端均残,仅存中部,用牛肋骨纵向劈开磨制而成,扁平长条形,正反面各有纤细锯齿痕(图三)。残长14、宽3.4厘米,原报告定名为“骨锯齿刀”[5]。

图三 打纬刀(北吕ⅡM5:3)

于家湾墓地总计出土5件,被定名为骨刀[6],分别出自5座墓葬,都是利用牛、马的肋骨制作而成,形制呈自然弯曲状。其制作方法是将肋骨前端的背部削去一半,然后磨成单面刃,柄部不修饰,保持原来的骨面,刃部有细密的小锯齿。

标本82CYM15:3,刃部残断。通长43.5、宽2.8、刃部长23、锯齿长15厘米(图四)。标本84CYM59:1,柄部残断。通长44、宽3、刃部长26、锯齿长15厘米(图五)。标本84CYM76:1,刃部残断。器身表面有朱砂痕迹。残长39、宽2.8、刃部残长29、锯齿残长11厘米(图六)。标本82CYM16:4,仅存刃部一段,锋尖呈三角形。残长2 3、宽2.3厘米(图七)。标本84CYM55:1,仅存刃部一段。残长10、宽2.8厘米(图八)。

图四 打纬刀(于家湾82CYM15:3)

图七 打纬刀(于家湾82CYM16:4)

图六 打纬刀(于家湾84CYM76:1)

图五 打纬刀(于家湾84CYM59:1)

图八 打纬刀(于家湾84CYM55:1)

二、打纬刀的使用方法与原始织机

打纬刀是古代织机存在的重要证据,但是经考古发现辨识出的打纬刀数量有限。经过我们的辨识,上述7件器物当是古代织机上重要的部件打纬刀,都是用马、牛等大型哺乳动物的肋骨制成,姚河塬墓地和北吕墓地出土的打纬刀是由整根肋骨纵向劈开打磨而成,制作精细。于家湾墓地的打纬刀是将肋骨远端劈开至一定位置后截断,近端手握持部分不经处理,要更随意一些。通过比对,这几件打纬刀的通长在40厘米左右,宽2.3~3.8厘米,但无一例外,正反两面侧边都有细密的齿痕,齿痕长约15厘米。这些齿痕深浅不一、或有重叠打破关系,并非人力加工而成,而是在织布的过程中紧线打纬形成的磨损。因而所织就布匹的宽度也应是15厘米左右。

根据考古发现的材料[7],如云南江川李家山铜贮贝器上的纺织场面[8],再结合民族学[9]、其他学者的研究[10]可知,上述打纬刀具体的使用方式是右手握持近端,按一定的规律穿过经线,然后将刀竖起,使得经线分成上下两层,形成一个开口,供梭子引纬而过,之后,再放平此刀,用于打纬后抽出。因此,打纬刀也充当开口刀的功能。立起打纬刀就可以扩大开口,从容的穿梭,再打压纬线,使纬线与经线紧密整齐的交织,提综、穿梭、打纬,上下交替,一寸一寸,经纬交错,线变成了布。在此往复的过程中因打纬刀穿过经线后左右手握持打纬刀远近端斜置打纬,受经线往复切割,最终在打纬刀正反各侧边留下了细密的齿痕。

原始织机的资料极少,《诗经·小雅·大东》中有“小东大东,杼柚其空”句[11],提到了织机上的两个部件,但其全貌尚不清楚。赵丰认为商周时期的织机可能有四类,原始腰机、双轴织机、踏板织机和多综式提花机[12]。

原始腰机又称踞织腰机,是没有机架却能够完成织机最基本的功能要求的机具,主要依靠的工具就是打纬刀。原始腰机所使用的主要工具有:前后两根横木(类似于现代织机的卷布轴和经轴)、一把打纬刀、一个梭子、一根比较粗的分经棍和一根较细的综杆。分经棍把经纱按奇偶数分成上下两层,经纱一端系于横木上,另一端系于织工腰部。织作时,织工席地而坐,双脚蹬住卷布棍,把经线拉紧(图九)。利用分经棍形成的自然梭口,用梭子引纬,再用打纬刀把纬线打紧。然后,用提综杆把下层经线提到上层经线之上,形成第二织口,把打纬刀放入织口,立起固定织口,梭子引纬线,打纬刀打纬;随后,把下层经线放下,形成第三个织口,再织。如此循环交替不断织作。织作时,经纱张力完全靠织工腰脊来控制[13]。实物资料有云南江川李家山69号墓出土的纺织场面铜贮贝器[14],人们依靠简单的工具和灵巧的双手,织就出漂亮的布匹和丝织品。

图九 打纬刀使用流程图

三、打纬刀与性别的关系及姚河塬出土的纺织品

上述7件打纬刀,有2件(姚河塬遗址2017PYⅠM12、于家湾M59)是明确出土于女性墓葬,1件(于家湾M16)出土于男性墓葬,其余4件因墓葬被盗扰或未作鉴定,墓主性别不详,所以无法判定随葬打纬刀的墓葬就是女性或者以女性为主,所谓的男耕女织在这几座墓葬中无法体现,至少有1座男性墓葬随葬打纬刀,虽被盗扰,但仅出土打纬刀1、货贝1、毛蚶2件(表一),陶器未见,也表明打纬刀作为随葬品的重要性,表明男性也会从事纺织活动。

表一 打纬刀出土地点统计表

在姚河塬墓地2017PYⅠM4墓葬二层台上出土车辆的青铜部件,如軧、軎内有纺织品(图一〇),是为起到稳固作用而有意衬垫[15]。出土时一团一团的粘结在軧内壁,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塞入之前当是成片状的纤维。可以明显看到十字形经纬交织。通过形貌和红外光谱分析,发现纺织品的纤维材质是亚麻,组织结构均为平纹。经过测量,经线密度为16根/cm,纬线密度为9根/cm[16](图一一)。这种在青铜车器内壁衬垫纺织品的现象在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有出土,经鉴定为苎麻和大麻的纺织品[17]。姚河塬出土的纺织品,为研究商周时期的麻纺织技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图一〇 2017PYⅠM4:199軧内衬垫的纺织品

图一一 姚河塬出土纺织品显微照片

四、小结

通过我们对上述出土的7件被认定为“骨锯”的西周时期器物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均属于纺织工具打纬刀。这种打纬刀当是在较为原始的腰机上使用,其主要特征是用牛、马等动物的肋骨制作,一端为舌形。通长40厘米左右,刃部两侧有一正一反的细密齿痕,齿痕长度15厘米左右,系织布过程中打纬时经纬线的磨损所致,所织布匹宽度应为15厘米左右。如果同意墓葬随葬工具是墓主生前所用的话,那么这几则材料表明纺织工作并非女性专属,男性也从事织布工作。通过这几件打纬刀的辨识和梳理,为今后辨识同类器物提供了参考。

附记: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王占奎、陈国科先生的帮助,文中所有线图均为于雁北手绘,姚河塬器物照片为边东冬拍摄,在此致谢!

猜你喜欢

经线织机墓葬
神机妙算 中国传统织机的分类和演进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一种反光耐磨编织袋
高考地理中关于日期比例问题计算的探讨
墓葬中的女人
古织机与丝绸文化
喷气织机辅助喷嘴专利技术综述
喷气织机松经机构与后梁配合的应用探讨
扬州胡场汉代墓葬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关、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