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需求有机结合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关于天津着力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对策研究
2022-11-16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课题组
◎文/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课题组
一、国际知名消费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启示
(一)国际消费中心的内涵
国际消费中心是全球化持续发展、全球消费市场一体化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一些国际大都市从消费城市发展中脱颖而出,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国际消费中心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大都市重要的核心功能,是具有丰富消费内容、高端消费品牌、多样消费方式、优越消费环境,能够吸引全球消费者的高度繁荣的消费市场,是全球消费资源的配置中心以及引领全球消费发展的创新高地。
(二)国际消费中心的发展类型
由于地理位置、市场条件、文化传统和政策环境的差异,国际消费中心的发展各有特色,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依托国际大都市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形成多元化消费功能、国际化高端品牌、全球化企业总部高度集聚的城市功能区,与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等一同成为城市的核心功能。这一模式主要在发达国家,以纽约、巴黎、伦敦、东京为代表。二是以某一领域的特色消费为引领,通过相关消费功能的完善和消费服务业的升级而形成国际消费中心。这一模式主要是在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如依托知名旅游目的地发展起来的迪拜、依托“韩流”文化和医疗美容等发展起来的首尔、依托影视发展起来的洛杉矶等。
(三)国际消费中心的建设经验
1.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标志性商圈。核心商圈是国际消费中心的主要标志,也是国际消费中心的发展引擎,通过开展国际时尚主题活动,进一步使商圈从单一的购物场所变成体验、社交、文化的中心。以巴黎为例,围绕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形成了蒙田大道、奥斯曼大道、圣奥诺雷街多个著名商圈,包括十几条呈辐射状的特色商业街区。这些商圈不仅集聚全球著名的国际品牌和上千家不同业态的商铺,还汇聚了大量展览、演艺、娱乐活动,引领全球消费时尚。
2.营造多个行业融合互动的消费生态。国际消费中心的发展是商业、旅游、文化、体育、会展等诸多行业联动发展的有机整体,从而实现消费的形态升级、规模效应和整体优势,提升全球消费知名度和影响力。以东京为例,六本木新城发展中将商业与文化、旅游观光相结合,通过引入东京电影节、森美术馆等文化活动和设施,提升了六本木在文化艺术消费方面的品牌形象,并成为重要旅游景点,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900万人次。
3.实施有利于消费集聚和实现的税收政策。国际消费中心大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免税购物和离境退税政策制度。消费者能够在免税店购买全球著名的高档消费品,还可以买到独特的国产商品。一些国际消费中心免税店的国产商品销售份额占到30%~40%,既扩大了商品出口,也提高了本国品牌的知名度。以新加坡为例,2012年就实行了离境电子退税政策,入境游客购物时只需一张信用卡作为支付手段,离境时可在3分钟内完成退税流程,为国外游客提供便利。
二、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和优势
天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是一座因商而兴的城市,作为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自贸试验区、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等构成了完善的对外开放体系,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和物流优势也为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保障。
(一)天津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扩大开放的政策优势
在区位层面,天津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位置,地理位置上紧邻首都北京,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直接面向东北亚和迅速崛起的亚太经济圈,同时位于环渤海大湾区,是东部沿海发展的核心地区。天津还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节点,是国际港口城市和北方经济重镇,在高端制造业、港口贸易、生产科技研发、物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同时天津在政策层面也具有突出优势。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同发展、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更为完备的基础产业、设施和强大的腹地资源。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5年4月21日 正 式 运行,是北方第一个自贸试验区,推出了涵盖投资、贸易、金融、通关、政府服务等方面502项先行先试改革措施。2021年,天津自贸区新设立企业12792家,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平台。2021年4月9日,天津获批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4月21日,商务部印发了《天津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从产业、区域、体制机制、政策和要素保障四个维度,提出了13个方面116项具体的开放创新举措,加快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新格局。这些政策都为天津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天津具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完备的产业体系
消费需求与供给体系是互相促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是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并不是只讲消费、忽视生产,而是要发挥消费对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构建与消费相适配的供给体系,实现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
从经济实力看,天津具备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2021年,天津地区生产总值为15695.05亿元,在全国各城市中位列第十一位,其中第三产业占比为61.3%。
从人口规模看,2021年天津常住人口达137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4.88%,是具有千万级人口规模的超大城市,人口资源丰富。
从产业发展看,天津坚持制造业立市,在工业全部41个大类里占了39个,在207个中类里也占了191个,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同时,天津拥有中华老字号66个,仅次于上海(180个)和北京(117个),领先于广州(35个)和重庆(19个)。借助于天津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丰富的品牌资源,有利于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来吸引国际游客。
从港口建设看,天津具有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世界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天津港是综合性港口,港口功能齐全,拥有各类泊位192个,万吨级以上泊位128个,拥有集装箱航线130条,每月航班550余班,同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2021年,天津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标准箱。此外,天津港还是全国重要的进口汽车港口,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具有较强的规模优势。平行进口汽车试点企业占全国近四成,年进口量峰值达8万辆以上,占全国50%以上,2020年更是占到全国的73.1%。
(三)天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现代特色的城市风貌
1.天津号称“曲艺之乡”,是诸多曲艺形式发源、兴盛和发展的地方。其中,天津时调、天津快板、京东大鼓、京韵大鼓、铁片大鼓、快板书等曲艺形式是在天津形成,而京剧、河北梆子、相声、评剧、评书、单弦、梅花大鼓、西河大鼓等都是在天津兴盛和发展,相声和京剧更是天津曲艺和戏剧的重要代表。不仅传统文化艺术在天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消费市场,而且相声更是成为全国人民对天津最主要的关联词,是天津特有的文化标识和软实力。
2.天津具有“近代中国看天津”的历史底蕴。解放北路金融街、意式风情街等街区各具特色,五大道街区是中国最为完整的洋楼建筑群之一,被称作“万国建筑的博览园”,其中近代历史名人故居多达200多栋,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见证了中国百年社会的历史变迁。
3.天津具有九河下梢的丰富内河资源。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南运河等七条河流,汇集于天津市内的三岔河口,贯穿市区后,至大沽口处注入渤海,城市内水资源丰富、环境优美。
(四)天津具有较为完备的消费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1.公共交通体系发达。2020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6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25公里;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总长度2.7万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39公里,出租汽车约3.2万辆;2019年民用航空航线里程超22万公里。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邮轮母港,2019年共接待国际邮轮121艘次,接待出入境邮轮旅客72.5万人次,成为吸引外国游客在津旅游消费的重要载体。2019年全市客运量达到1.9亿人,旅客周转量达到585.11亿人公里。
2.消费住宿服务完备。2020年全市城市综合体商户共6255个,从业人数达4万余人,商品销售额161.7亿元。利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梅江会展中心等举办世界智能大会、天津国际车展等,形成会展效应。全市有星级酒店66家,客房1.3万余间,五星级酒店平均房价478元/天,2011—2020年 十年间平均出租率为52.1%;四星级酒店平均房价400元/天,2011—2020年十年间平均出租率为48.9%;三星级酒店平均房价255元/天,2011—2020年十年间平均出租率为47.9%。
3.文化体育活动丰富。2020年,全市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6个,艺术表演场所85个,座席数5万余个,2017—2019年每年演出超过3.6万场,年接待观众400万人次左右;拥有公共图书馆27家,阅览室坐席2.1万余个,藏书2175万册;拥有博物馆71家,文物藏品76万件;拥有公园134个,面积2700多公顷。天津着力发展体育产业,截止到2018年底,全市共有体育场地24903个,体 育 场 地 面 积3528.42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6平方米。2022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将“排球之城”建设纳入天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让天津率先成为全国排球建设的标杆,努力办好天津海河国际马拉松和武清国际马拉松赛、WTA天津网球公开赛、ITF国际网球巡回赛等品牌赛事。
4.教育医疗资源丰富。2020年,全市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5836家,床位近7万张,医疗卫生人员11.40万人,平均每个医院、卫生院负担人口2.4万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2人;全市有高等院校56所,教职工近5万人,在校学生超过57万人,外国留学生近万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校7.9万人,指导教师近1.2万人。
三、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问题与差距
首批入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五个城市在城市建设、经济实力上均位居全国前列,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但与国际著名的消费中心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根据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发布的《世界城市名册2020》,上海、北京为Alpha+(世界一线强城市),广州为Alpha-(世界一线弱城市),天津、重庆为Beta(世界二线中城市)。
(一)整体经济实力与北上广还有差距
2021年,天津地区生产总值在内地城市中位列第十一位,排名比较靠前,整体经济实力较强,但与上海、北京、广州和重庆相比,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北京第三产业占比最高,达到81.7%;上海和广州紧随其后,占比均超过了70%;天津居第四位,占比为61.3%,高于重庆的53.0%(见图1)。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要依托更强的服务业基础,纵观国际上公认的消费中心城市纽约、巴黎、伦敦等,服务业占比均已超过90%。从这个角度来看,天津的条件要优于重庆,但对比北上广还有差距。
图1 2021年各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对比图
从消费情况来看,2021年,上海、北京、重庆、广州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据内地城市的前四强,且均已达到万亿元规模,天津与之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北上广三地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最高,均已超过40000元,天津为36067元处于第四位,重庆最低,为29850元(见图2)。
图2 2021年各城市消费情况对比图
(二)国际旅游吸引力存在释放潜力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是国际旅游吸引力,可以通过国际游客接待数量来体现。2020年以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跨国旅游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我们以2019年相关数据为基础来分析国际旅游情况。从国际上看,泰国首都曼谷接待国际游客最多,达2354.09万人次;巴黎、伦敦达1900万人次以上;迪拜、新加坡、吉隆坡均超1500万人次;纽约、东京在1300万人次以上。从首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五个城市看,广州和上海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最高,接近900万人次,重庆和北京在400万人次左右,而天津仅189.8万人次,国际旅游吸引力还有较大差距。但是剔除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天津接待入境外国游客占比最高,达到90.5%。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对外发布的《2021世界旅游城市蓝皮书》,天津作为TOP10之一,入选世界游客向往的中国城市榜单,这也反映出国际游客对天津还是具有较强的兴趣,在提升国际旅游吸引力上,天津仍有潜力可以释放。
(三)交通承载负荷有提升空间
完善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是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必要条件之一,与其他四城市相比,天津交通承载负荷还有提升的空间。京沪穗渝的机场跻身中国十大最繁忙机场榜单,以2019年数据为例,上海和北京均已开启双机场模式,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都已超过1亿人次,广州白云机场、重庆江北机场游客吞吐量分别为7339万人次和4288万人次,而天津滨海机场游客吞吐量仅为2381万人次。从城市轨道交通情况来看,2020年天津在地铁开通线路数量、里程、客运量等方面都低于其他四城市(见表1),0.39万人次/日公里的客运强度、3分钟的高峰时段最小发车间隔和16.4小时的日均运营服务时间也均处于落后状态,但这也反映出天津轨道交通远未达到饱和,有较大的交通运载能力空间,可以更好地承担因国际旅客增加而带来的压力。
表1 2020年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情况
(四)中高端和国际化消费的吸引力不足
从总体看,天津已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服务业发展格局,但在国际化消费的资源方面还不够丰富,竞争力还不足。第一太平戴维斯连续八年对50个国际品牌的国内门店分布加以跟踪,据其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零售20城》报告显示,上海牢牢占据“中国零售第一城”的地位,北京、深圳、成都、广州等城市紧随其后。杭州借举办亚运会的机会,预计将有数家商场蓄势待发入市开业,丰富更多新兴区域;武汉利用多个综合商业项目为推动奢侈品牌扩张门店;南京自2021年起,新增商业面积较多,已开业数个项目入驻率极高,也迎来较快发展机遇。相比之下,天津仅位列第十一位,发展势头不够强劲(见表2)。
表2 2021年20城零售商指数排名及变化
(五)消费引领作用还不突出
国际消费中心引领全球时尚消费发展,通过创新消费模式、升级消费结构,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国际化的消费选择和消费体验。以时尚买手店为例,时尚买手的职业特性要求买手不断跟市场接轨,了解新兴品牌、市场趋势和需求端偏好的变化。国内买手店数量激增,城市分布也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散,上海、深圳出现了顶级买手店密集进入核心商业项目的情况。2021年上半年成都的买手店规模已超300家,进入兴盛期。上海的多个标志性商圈还聚集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体验中心。再观北京,2021年前三季度共有696家首店(含旗舰店)落地北京,超出2020年全年入驻首店数量513家。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新增首店262家,单季度新增首店数量持续大幅增长。这充分表明了上海、北京对时尚消费的引领优势,而天津消费引领的作用还不十分突出。
(六)标志性商圈影响力不大
天津传统商圈主要包括南京路—滨江道—和平路商圈、鼓楼商圈、友谊路商圈、小白楼商圈、解放路商圈等。其中南京路—滨江道—和平路商圈是天津最核心的商圈,不仅是天津历史最久、最繁华、商业最密集的商圈,也是天津客流量最大、购物中心存量最大的商圈。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愈发多元化,新兴商圈和新商业模式对传统商业不断带来新挑战,传统商圈面临着升级压力。如目前滨江道的沿街门店基本以运动品牌为主,潮流吸引力不足。上海的南京西路商圈,是全国外资商业最密集、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街区,已成为上海高端品牌消费的集聚地和风向标,同时也是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最具有标志性的区域。天津与之相比,标志性商圈的影响力差距较大。
(七)城市吸引力减弱
随着天津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滑,天津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也有所减弱。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天津常住人口1386.60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92.78万人,年均仅增长0.69%。而广州共增加598.6万人,重庆、上海分别增加320.8万人和185.2万人。自2016年,北京在人口控制政策下,常住人口出现小幅下降,但十年间仍增加228.1万人,且每10万人中就有4.1万人拥有大学学历,人才质量明显提升。从天津市文旅局发布的2021年国庆节天津接待游客数量看,10月1日至7日天津累计接待游客730.98万人次,其中接待外地游客276.89万人次,与其他四个城市比较,也有不小差距。
四、加快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议
从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对本市居民就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意愿调查结果看,谋发展是居民期待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最大动因。在期待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被访者中,75.3%认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利于天津经济发展,51.5%认为可以提升天津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45.4%认为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32.5%认为交通、环境、发展空间等多方面受益,24.4%认为可以提升个人消费品质。广大居民普遍期待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021年天津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天津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了把握一个总体要求、遵循四项原则、聚焦六方面重点任务的目标,方案中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诸多消费领域。众所周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要构建与消费需求相适配的供给体系,实现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并引导形成绿色、安全、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此,提出以下六个方面的建议。
(一)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国际、国内中高端人才汇集天津,形成强有力的消费支撑力
1.提升综合实力,发挥城市优势。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天津作为首批选定城市,要继续提升综合实力,通过已经积累起来的消费基础、已经形成的消费能力和已经具备的国际消费水平,形成消费辐射效应,要结合天津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发展阶段、发展现状和发展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对标对表国际国内先进城市,进一步明晰功能定位,走出一条具有天津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要全力打造具备国际化水平的现代服务中心城市,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要充分发挥天津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发挥港口优势、产业结构完备的产业优势以及拥有较为完备的消费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优势,充分利用已有优势形成虹吸效应,构建强有力的消费支撑力。要分步打造世界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第一步,先打造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在京津冀、全国乃至东北亚地区担当起引领消费热潮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快速协同发展;第二步,打造世界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为与纽约、东京、巴黎等知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齐平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改善营商环境,加快引进高端优秀企业和人才。营商环境的改善重在吸引优质企业进入、高端要素流入、新兴产业聚集,进而激活天津沉淀资源。第一,要加快制度创新,营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快捷高效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实现在线沟通、在线审核、在线办结,减少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对涉及市场准入的审批事项进行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杜绝“一刀切”现象的发生。据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0年中国2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天津排在第二十位,优化营商环境仍需发力。第二,要加强“首创性”“突破性”改革创新,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本、信息、技术、人员等要素跨境自由流动方面取得新突破,打造引领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与天津海关推动建立联合创新工作机制,让世界潮流消费商品第一时间落地天津商贸区。2021年天津进出口总值为8567.4亿 元,略 高 于 重 庆(8000.6亿 元),但 与 北 京(3.04万亿元)、上海(4.06万亿元)、广州(1.08万亿元)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发挥自贸区优势和作用,扩大进出口规模。第三,要构建人才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多层次多结构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需求,大力度引进亟需的高端创新、制造、规划人才,高技能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破除现行的人才管理体制和人才使用机制,探索试行年薪制、股份制、期权制等形式,并通过优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以优厚回报留住人才。从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看,天津大专及以上人口占比为26.94%,在主要城市中位列第十二位,与北京、上海等地差距明显,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强。
(二)进一步发挥海空两港优势,提高信息共享水平,构建立体交通网络、信息化网络联动增强辐射能力
1.发挥海空两港优势,完善交通网络和物流体系。天津优越的京津冀海上门户、“一带一路”战略交汇点优势以及京津冀城市群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促使天津港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北方功能最完备的综合性港口,其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名列全球前十,具备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贸易、航运融资等“八大功能”,在腹地建设了23个内陆无水港,辐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2%,为打造便利化的贸易环境和便捷的对外通道,提供了运输途径和承载平台,是亚欧大陆桥重要节点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新支点。但目前天津港货物吞吐量与上海港、宁波港等存在较大差距,潜力和辐射作用应继续加大。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系国家重要干线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与中国北方航空货运中心,具备承接北京首都机场溢出分流的条件。为此,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进一步发挥天津海空两港优势,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和物流体系建设。
2.树立网络化、共享化思维,提高信息共享水平。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地理空间无感知、孤立的束缚,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完善了城市空间智能服务新功能,为企业协作、产业聚集提供了新“应用空间”。天津市政府作为新型智慧应用空间的建设主体,应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云计算等技术,服务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构建,并实现全部商圈的智能化、分布式、云端化管理,提高信息共享水平,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政策的激励作用。通过构建扁平化的信息网络,及时了解企业、商超的所期所盼,了解消费者的所需所想,政府才能更好地做到“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解消费者所忧,满足消费者所盼”。同时,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如物联网、消费互联网、遥感等技术,实时感知网络的建设,使得天津发展进入一个能够进行科学决策的瞬时变化的信息新空间。
(三)建立在国内及全球有影响力的地标或商圈,加强消费产业协同聚集,共享商圈、产业聚集优势
1.建立有影响力的地标或商圈,形成消费集聚效应。要打造创新发展强力引擎和消费城市改革开放示范高地,继续加大国际型消费商圈建设,利用政策、区位、物流优势,成为东北亚等国际潮流产品首店的首选地,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良好的消费场所。同时,要利用天津现有的消费商圈、旅游资源、文化底蕴等优势,打造海河国际商业中心、滨江道—和平路地标商圈、老城厢—古文化街地标商圈等,结合天津五大道街区、意式风情街等浓厚的万国建筑风情,“曲艺之乡”独特的文化特征,完善内部协同发展机制。要注重错位发展,与北京消费都市圈优势互补,建立既有国际化都市气息,又兼具天津特色的新型消费都市商圈,逐步形成以点带面的消费商圈集聚效应,充分发挥海河资源优势,借鉴上海打造黄浦江两岸“世界会客厅”的经验方法,逐步打造海河沿途商业圈。深入推进“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双城要“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高效”,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一体化建设,推动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配套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天津港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国家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等优势,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活力,形成双轮驱动合力。
2.提高消费产业协同聚集,共享产业聚集优势。消费产业主要包括消费产品相关企业的生产制造以及消费商圈与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从企业生产制造的角度出发,天津具有较为完备的工业产业生产链,能够实现消费产品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对于现代社会个性化产品的订制具有绝对优势,任何想法、设计理念都有可能在天津独立实现产品的生产制造。无论是消费产品的批量生产制造,还是个性化产品的独立订制,天津都有信心、有能力去实现,具备从供给侧创造和制造消费产品的绝对实力。但是要想在市场上长期保持优势和竞争力,必须与所处产业内的相关企业协同合作,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从而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和能源消耗,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同时共享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节约投资成本。建议一方面,要做好先期的消费产业布局规划,同步做好每个产业片区的相关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既可以吸引更多相关企业落地,又可以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要做好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招商引资工作,特别是上游的企业招商,要根据产业链需求,着力重点引进高端上游企业,完善产业链,从而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四)加强区域、产业、商超多层次创新,提升本土消费能力,吸引带动外来人员来津消费
1.构建多元主体的消费产业协同创新模式,提升创造和制造全球高质量品牌产品的能力。构建产学研多元主体的协同创新模式。继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激发作为创新主体的行政区、企业、商超增加产品研发、创新经费中的投入比例,依靠科技进步、创新发展,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加强前沿领域消费产业的技术创新,在高端潮流服饰生产制造、消费电子商务平台、智能消费产品制造等细分领域,组织天津促进消费产业发展相关人员以及企业相关人员开展消费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取得更多的核心创新及研发成果,进而树立更多属于天津本土的国际化商业品牌。建立与高校院所、国内外高端设计人才的成果转化对接机制,打造天津现代潮流设计创新成果库,赋予科研人员、设计人员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以服务天津智能消费产业技术创新和推动消费相关信息技术应用为目标,集聚各类行业资源,打造智能消费创新发展生态,重点支持智能龙头企业的引进,加大对培育本地独角兽企业的投入,推动“天津制造”向“天津智造”转变。建设消费智慧城市,尽快实现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全覆盖,不断提升天津创造和制造全球高质量品牌产品的能力。
2.发挥和构建资源优势,着力提升消费者本土消费能力,逐步吸引外来人群消费。据调查,天津居民的收入有六成多用于消费,年人均消费支出三万多元,在全国排名前五位,具有良好的消费基础。消费支出中,有三分之一用于食品烟酒支出,四分之一用于居住类支出,成为主要支出项目。而用于衣着、教育文化娱乐等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直接相关的消费仅有一成多,消费的提升空间较大。同时,天津居民消费外溢较为严重,旅游到国内外发达城市购物,在线网购等都严重削弱了本土消费能力。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天津2021年快递业务量123390万件,同比增长33%;京东2021年前三季度天津销售额同比增长39.4%,增速居全国各省市第二位。建议充分发挥和构建资源优势,一方面,对已有商圈、消费综合体进行升级改造,优先改造天津金街,要充分借鉴国内外成熟商圈的布局发展模式,全方位打造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商业消费场所。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海河购物节等活动,促进本土消费的提升,试点与上海甚至与东京、巴黎等城市合作,开展时尚消费活动,逐步形成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消费活动名片,通过活动提升天津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知名度。同时,要充分发挥天津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优势,用“吃在天津,尝遍天下”,实现在天津即可吃遍全国、吃遍世界的饮食文化优势,吸引国内外游客来津消费。扩大对外宣传,运用新媒体平台,以鲜明的天津个性增强对外来人群的吸引力。
(五)完善综合服务配套建设,充分发挥大城市集聚效应,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是全球消费中心,也是集休闲旅游、娱乐、信息、教育等知识性、创意性“软服务”的供给中心和消费中心。因此,第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要休闲旅游的带动,要不断提高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加快构建国际化的休闲消费场所,通过休闲旅游带动消费。第二,要充分发挥会展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随着天津国家会展中心的建成,将进一步繁荣天津的会展经济,形成以内外贸结合、进出口结合、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结合的发展模式,建成具有全球领先能力的会展综合体,进一步提升和扩大智能大会、糖果交易、国际汽车展等展会的影响力,聚焦天津产业特点和发展定位,开发新的主题展会。第三,要加快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建设,支持推进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知名高校高水平建设;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工程,开展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试点,加快发展智慧医疗,确保居民能享受到高端的生活配套设施。第四,要着力发展楼宇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高端写字楼的利用率,发挥楼宇经济对消费的辐射带动作用。第一太平戴维斯研究部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度,天津写字楼市场空置率维持在35%以上的高位,远高于北京的15.8%,应重点围绕天津发展战略和定位,大力扶持制造业研发、信息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吸引中小科技服务公司落户入驻。充分发挥大城市集聚效应,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六)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全面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长效化、科学化,构建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既要提升城市的综合消费实力,更要为国内外消费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为此,要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交通、卫生、占道经营等城市病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让每个消费者都能感受到津沽大地之美、之净。第一,要继续完善交通网络建设。一方面,加快地铁等轨道交通建设,解决部分地区交通出行不便及道路拥堵问题,特别要完善商圈周边的交通体系。另一方面,加大力气解决私家车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尽管近年来天津不断改扩建停产场,增加停车位,但仍未能有效满足有车一族的停车需求,有些地区在私家车乱停乱放,占用人行道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和城市环境,建议在居民区聚集的地方继续改扩建停车场,规范私家车的停车管理。第二,要积极改善城市卫生环境,提高城市卫生水平,加大保护城市卫生环境的宣传力度。一方面,持续增强市民的公共卫生意识,让市民自觉维护城市卫生环境,建立对沿街商铺、摊贩卫生环境责任制长效管理机制,彻底根治经营后垃圾乱堆乱扔现象。另一方面,要持续推进垃圾分类,有效节约资源,改善环境质量,带动绿色发展,建议出台更有力的政策措施,鼓励并约束市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为构建文明津城贡献个人力量。第三,要解决占道经营等其他影响市容市貌的城市“顽疾”。一要统筹规划建设农贸、商贸市场,为个体经营者提供合法的经营场所,对于占道经营等违规行为要加大整治力度;二要加大文明城市建设的宣传力度,形成奖惩并重的管理机制,对于影响城市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及时进行治理;三要建立城市公共设施维护长效机制,对景观、公共设施、人行道路路面、房屋立面等设施定期巡查维护,有效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打造美丽宜居的现代化大都市,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吸引更多国内外消费者来天津旅游消费,来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