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路径
2022-11-16张远为林江鹏
张远为,林江鹏
目前,我国已建成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这为确立我国经济大国地位、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然而,在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逐渐显露,如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等等。
2015 年国务院颁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我国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2021年3月两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继续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目标。2022 年6月召开的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在报告中提出,湖北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制造强国高地。
湖北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省份、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在落实国家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如何贯彻中央和湖北省提出的制造强国战略目标、提升湖北省制造业的竞争力,意义显得非常重大。本文对湖北省制造业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对提升湖北省制造业竞争力,将湖北打造成制造强国高地的路径提出对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对制造业竞争力的研究,学界主要是以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
评价制造业竞争力的方法包括单一指标法和多指标法。以下学者衡量制造业竞争力使用单一指标法。余东华和孙婷(2017)用显示性比较优势(RCA 指数)来衡量制造业竞争力,[1](p35-53)发现环境规制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苏杭和李化营(2016)用显示性比较优势作为衡量竞争力的指标,[2](p31-37)发现行业上游度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之间存在负向关系。陈超凡(2016)用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工业竞争力的衡量指标,[3](p53-62)研究了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余珮等(2017)用出口附加值作为竞争力的衡量指标,[4](p124-139)研究了行业上游度水平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发现行业上游度水平对中国高技术以及中低技术制造业有着不同的影响。
更多学者在衡量制造业竞争力时使用多指标法。多指标法使用多个指标来衡量竞争力,如:出口竞争力、出口质量、市场份额、产业内贸易、生产规模、生产效率、创新能力、增加值、利润率等等。多指标法,需要将多个指标汇总成一个指标来评价制造业竞争力的强弱,常见的汇总方法有shannon熵值法、聚类分析法、灰色动态DEA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唐红祥等(2019)运用shannon 熵值法对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及发展质量进行了研究,[5](p128-142)发现二者呈先升后降的倒U 型模式。明星等(2020)运用聚类法研究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6](p114-121)发现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极不平衡,东部沿海省份明显强于西部地区,而东北老工业基地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张玉行和王英(2016)运用灰色动态DEA法对“十二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了研究,[7]((p35-41)发现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效率离最优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高科技行业的效率要高于其他行业,东部地区的效率比其他地区的效率更低。王伶(2021)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湖北省市州区工业竞争力,发现湖北省工业竞争力总体平稳上升,但各市州区的非均衡性非常明显。[8](p77-83)齐阳和王英(2014)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我国不同地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强弱,[9](p110-115)发现从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到中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依次减弱。
很多国内外学者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研究。李晓钟和黄蓉(2018)、[10](p21-31)Forero和Maria(2013)、[11](p126-141)Shao 和Lin(2016)[12](p43-53)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可以扩大战略资源方面的差异性、提高技术效率,从而显著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杜龙政等(2019)研究了中国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竞争力的影响,[13](p106-120)发现初期环境规制会导致工业绿色竞争力下降,但后期会使绿色竞争力上升,即呈U型模式。Berman和Bui(2001)、[14](p498-510)Ambec 等(2013)[15](p2-22)认为,环境规制不一定是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不利因素,合理的环境规制,能够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李勤昌等(2019)、[16](p110-124)何郁冰等(2019)、[17](p36-46)郭然等(2021)[18](p171-18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对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田祖海和郑浩杰(2018)认为,[19](p64-80)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以往文献对制造业竞争力的研究,大多是从国家层面以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从省份层面研究制造业竞争力的文献较少。其次,对制造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制造业全行业竞争力的研究,研究制造业分行业竞争力的文献很少。本文对湖北省制造业全行业及主要分行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价,有助于了解湖北省制造业竞争力的状况,提出的建议能够为制定提升湖北省制造业竞争力的政策提供参考。
二、评价指标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选择合理的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是进行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的基础。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应该能够有效地评价不同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强弱,在构建指标体系时,本文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反映制造业竞争力的真实状况,指标的选取应符合统计标准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系统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制造业竞争力的状况,每个单项指标能够反映制造业竞争力某一方面的状况。
3.简明性原则。一方面,指标体系中的指标个数越多,越能够全面地反映制造业竞争力的状况。另一方面,指标个数越多,在数据收集以及分析时难度就越大。因此,指标的选取,应抓住关键因素、忽略相对次要的因素,遵循简明、实用的原则,选取那些能够反映制造业竞争力主要方面的指标,舍弃那些起次要作用或相关性很大的指标。
4.可行性原则。选取的评价指标,要么就是现有的规范统计指标,要么可由现有的规范统计指标经计算得到,这样可保证评价制造业竞争力时所需的数据能够通过官方统计数据而获得。
(二)指标体系框架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建立了由规模实力、经济效率、市场竞争力三大类、9项具体指标组成的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三)指标阐释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设计,分为三大类指标。
一是规模实力指标。规模实力是反映一个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本文选取了制造业总产值、资产总额、从业人员数占就业总人数比重、企业平均规模、区位熵五项指标。
1.制造业总产值。增加值数据本来更合理,但因多个省份缺少分行业的增加值数据,又因总产值与增加值有很高的相关性,故本文用总产值数据代替增加值数据。
2.资产总额。资产总额是衡量规模实力的重要指标,反映创造财富的实力。
3.从业人员数占就业总人数比重。反映地区制造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从业人员数占就业总人数比重=制造业从业人员数/该地区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数。
4.企业平均规模。企业平均规模=制造业总产值/制造业企业数量。
5.区位熵。反映地区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的高低,区位熵大于、等于、小于1,分别表示该地区产业集聚程度高于、等于、低于全国平均集聚水平。区位熵=地区制造业总产值占该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全国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二是经济效率指标。经济效率与地区制造业竞争力密切正相关。本文选取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三项指标。
1.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获利能力的高低,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集中体现,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资产总额×100%。
2.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企业投入的生产成本及费用的经济效益,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3.全员劳动生产率。综合反映企业经营管理及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子本应用制造业增加值,但由于多个省份缺少分行业增加值数据,故本文用总产值代替增加值。考虑到总产值与增加值高度相关,另在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时各省均采用总产值数据,故结果相差不大。全员劳动生产率=制造业总产值/制造业从业人员数。
三是市场竞争力指标。市场竞争力直接反映制造业竞争力的结果,本文选取市场占有率指标。市场占有率反映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程度,市场占有率=地区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全国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三、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一)研究方法
为比较全面地评价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强弱,本文选取指标数量较多,包含三大类9 项指标。由于指标数量较多,且可能有些指标之间高度相关(意味着数据所反映的信息重叠度高),难以直接用这些指标来衡量制造业竞争力的强弱。主成分分析的降维方法很适合用于处理此类问题。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可以对初始数据进行压缩处理。我们研究问题时,需要收集多个变量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些数据之间也许存在着较高程度的相关性,也即是,数据所反映的信息重叠度很高,这增加了我们进行数据分析的难度。主成分分析能够将初始的多个变量压缩成少数的几个主成分,在舍弃少量初始信息的前提下减少了变量个数,从而达到简化数据分析的目的。
(二)数据说明
本文将湖北省制造业与选取省份的制造业相比较,得出湖北省制造业竞争力相对强弱的结论。选取的省份如下:中部地区其他五个省(安徽、江西、湖南、河南、山西)、东部地区的浙江省、东北地区的吉林省、西部地区的陕西省和四川省。所采用的数据来自各省的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或由年鉴中的数据计算得到。统计年鉴中,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大部分数据,只有规模以上工业的数据而缺乏整个行业的数据,故评价时这些数据都统一采用规模以上工业数据。为比较近年来湖北省制造业竞争力的变化状况,我们研究2010 年、2015 年、2019 年三个年份湖北省制造业相对于其他9 个省份制造业竞争力的强弱。①2020年湖北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大(所受影响远大于其他省份),2020年湖北省的经济数据不能反映正常年份的经济运行状况。因此,本文在评价10个省份制造业竞争力时,未使用10个省份2020年制造业的数据,而是使用2019年的数据。
四、湖北省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
本部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使用上文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将湖北省制造业与相关省份制造业进行比较,来评价湖北省制造业竞争力的相对大小。
(一)制造业全行业竞争力评价
1.数据标准化处理。初始数据单位、类型各不相同,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在对数据进行分析之前,往往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运用SPSS19.0软件,对2019 年各省制造业全行业的初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见表2。
表2 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
2.求相关系数矩阵。将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到SPSS19.0数据表中,运行因子分析程序可得到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因子载荷矩阵),相关系数矩阵是这一过程的中间结果,各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见表3。
表3 相关系数矩阵
3.确定主成分个数。表4报告了各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以及多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从表4可知,前两个特征根的值都比1大,后面的特征根值都比1 小,前两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4%,因此只需提取前面两个主成分,选取前两个主成分已能够描述竞争力指标的绝大部分变化。
表4 解释的总方差
4.求各主成分表达式。表5是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由此可得最终的因子得分公式:
表5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F1=0.18×总产值+0.165×资产总额+…+0.179×市场占有率
F2=-0.018×总产值-0.124×资产总额+…-0.03×市场占有率
5.求综合得分。由上面两个公式计算出的F1、F2两个因子的得分,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衡量了各省制造业全行业竞争力的水平,要得到各省制造业全行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应以各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不同省份的综合得分:
上式中,λ1和λ2分别表示两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由上式可计算出2019年各省制造业全行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及排名,见表6。
从表6 可以看出,2019 年湖北省制造业全行业竞争力在10 个省份中排名第4,位于中等偏上水平,离排名第2 的河南省、第3 的湖南省得分非常接近,离排名第1的浙江省得分相差很大。
表6 2019年10个省份制造业全行业综合得分及排名
受论文篇幅所限,以下省略评价过程,直接给出各省评价得分及排名。2010年、2015年各省制造业全行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及排名,见表7。
从表6 和表7 可以看出从2010 年到2015 年再到2019 年,湖北省制造业全行业竞争力经历了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2010 年和2015 年湖北省在10 个省份中排名都是第5 名,但2015 年得分比2010 年有所上升(从0.13 上升到0.2),2019 年排名上升到第4 名,得分也进一步上升到0.32,三个年份得分都高于10 个省的平均得分(10 个省的平均得分为0)。
表7 2010年和2015年10个省份制造业全行业综合得分及排名
(二)分行业竞争力评价
1.金属制品业竞争力评价
表8 是湖北等10 个省份2010 年、2015 年、2019年三个年份金属制品业综合得分及排名。从表8可以看出,湖北省金属制品业竞争力从2010 年到2019 年略有上升。2010 年湖北省排名第4,但得分与排名第2 的河南省以及排名第3 的安徽省相差很小,与排名第5 的湖南省及排名第6 的四川省相差更小,与排名第1 的浙江省相差很大。2015 年仅从排名来看,比2010 年略有下降,为第5 名,但得分与排名第4 的安徽省相差仅0.01 分,与排名第3 的浙江省相差也才0.04分。从得分来看,2015年湖北省得分比2010 年得分超过10 省平均得分更多(10 省平均得分为0),2010 年湖北省得分为0.09,2015 年湖北省得分为0.23。2019 年,湖北省不管是得分还是排名,与2010 年及2015 年相比都有所上升,2019年得分为0.4,排名为第3名。
表8 三个年份10个省份金属制品业综合得分及排名
2.通用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
表9 是湖北等10 个省份2010 年、2015 年、2019年三个年份通用设备制造业综合得分及排名。从表9 可以看出,湖北省通用设备制造业竞争力排名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呈U 型。2010年排名第6,得分为-0.15,低于10 省的平均得分;2015 年排名下降,为第8 名,且得分进一步下降,为-0.42;2019 年排名和得分都上升,为第5 名,得分为0.17,高于10省的平均得分。
表9 三个年份10个省份通用设备制造业综合得分及排名
3.专用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
表10 是湖北等10 个省份2010 年、2015 年、2019年三个年份专用设备制造业综合得分及排名。从表10 可以看出,湖北省专用设备制造业2010 年和2015年均比较靠后,排名分别为第7名和第8名;得分均为负值,低于10 个省份的平均得分0,但2015 年得分与2010 年相比有所上升,从-0.51 上升到-0.34。2019 年与2015 年相比,湖北省专用设备制造业竞争力上升较快,排名从第8 上升到第4,得分也从-0.34 上升到0,等于10 个省份的平均得分,但与排名第5 的四川省以及排名第6 的安徽省相比,得分差距很小。
表10 三个年份10个省份专用设备制造业综合得分及排名
4.汽车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
2012 年之前的统计年鉴中对汽车制造业与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合并统计,统称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从2012年开始,统计年鉴中对汽车制造业与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分开统计,故此处分别进行分析。
从表11 可以看出,2010 年湖北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在10个省份中排名第2,得分为0.56,超过10 个省的平均得分0 较多,但与排名第1 的吉林省相差很大(吉林省得分为1.68)。
表11 2010年10个省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综合得分及排名
从表12 可以看出,2015 年和2019 年湖北省汽车制造业竞争力在10个省份中均处于领先地位,排名均为第2,得分分别为0.72和0.79,超过10个省的平均得分0 较多,但得分与排名第1 的吉林省相差也很大(吉林省得分分别为1.65 和1.36)。此外,2015 年湖北省得分超过排名第3 的四川省较多(四川省得分为0.24),但2019 年得分超过排名第3 的浙江省较少(浙江省得分从2015 年的-0.1 上升到2019年的0.63),浙江省赶超湖北的势头很猛。
表12 2015年和2019年10个省份汽车制造业综合得分及排名
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
从表13 可以看出,2015 年湖北省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处于中游水平,在10 个省份中排名第5,得分为0.02,略高于10 个省的平均水平。2019 年与2015 年相比,湖北省排名及得分都有所上升,排名从第5 名上升到第4 名,得分从0.02 上升到0.22,2019 年得分超过10个省的平均得分较多。
表13 2015年和2019年10个省份铁路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综合得分及排名
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竞争力评价
表14是湖北等10个省份2010 年、2015 年、2019 年三个年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综合得分及排名。从表14可以看出,湖北省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在10个省份中处于中游水平,三个年份均排名第5 名,得分也在10 个省份平均得分附近波动,分别为-0.05、-0.13、0.13。
表14 三个年份10个省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综合得分及排名
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
表15是湖北等10个省份2010 年、2015 年、2019年三个年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综合得分及排名。从表15可以看出,湖北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竞争力下降很快,2010 年处于领先水平,排名第3,得分也远超10 个省的平均得分,为0.48;但到2015 年和2019 年,湖北省排名下降到第7,2015年得分为0.01,几乎等于10 个省的平均得分,2019 年得分甚至比10 个省的平均得分略低,为-0.04。
表15 三个年份10个省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综合得分及排名
8.仪器仪表制造业竞争力评价
表16是湖北等10个省份2010 年、2015 年、2019 年三个年份仪器仪表制造业综合得分及排名。从表16 可以看出,湖北省仪器仪表制造业竞争力近年来下降明显。2010 年湖北省在10 个省份中处于领先地位,排名第2,得分0.56 超过10 个省的平均得分较多;2015年湖北省排名下降到第6,得分-0.22 低于10 个省的平均得分;到2019 年,湖北省排名进一步下降到第8,得分也进一步下降到-0.39。
表16 三个年份10个省份仪器仪表制造业综合得分及排名
(三)小结
从以上分析可知,湖北省制造业全行业竞争力近10 年来缓慢上升,在10 个省份中的排名从2010年的第5 名上升到2019 年的第4 名;得分从2010 年的0.13 上升到2015 年的0.2,进一步上升到2019 年的0.32,三个年份的得分均高于10 个省份的平均得分0。
从所研究的八大分行业来看,湖北省汽车制造业竞争优势明显,一直稳居10 个省份的第2 名,得分也远高于10 省的平均得分。这主要是因为湖北省的汽车制造业在全国拥有较强的实力,拥有东风本田、神龙、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东风乘用车、东风雷诺、三环集团等1500余家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2021 年汽车产量达209.9 万辆,位居全国第四,营收达到6941.77 亿元,占全国8%,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很快,目前已建成新能源汽车年产能超60万辆。
从2010 年到2019 年,制造业八大分行业湖北省竞争力上升的分行业有: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等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该分行业2012 年才开始单独统计,用2015 年的数据与2019 年相比较)。金属制品业排名从2010 年 的 第4 名上升到2019 年 的第3 名,得分从2010年的0.09上升到2019年的0.4。通用设备制造业从2010 年的排名第6 上升到2019 年的排名第5,得分从2010 年的-0.15 上升到2019 年的0.17。专用设备制造业从2010 年的排名第7 上升到2019 年的排名第4,得分从2010 年的-0.51 上升到2019 年的0。铁路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从2015 年的排名第5 上升到2019 年的排名第4,得分从2015 年的0.02上升到2019年的0.22。
从2010 年到2019 年,制造业八大分行业中湖北省竞争力大幅度下降的分行业有: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10 年湖北省在10 个省份中处于领先地位,排名第3,得分0.48远超10省平均得分;2015年和2019年,排名下降到第7,得分也下降到几乎等于10 省平均得分0。仪器仪表制造业,2010 年湖北省在10 个省份当中也是处于领先地位,排名第2,得分0.56 远超10 省平均得分;2015 年排名下降到第6,得分下降到低于10 省平均得分,为-0.22;2019 年排名进一步下降到第8,得分也进一步下降到-0.39。
五、湖北省制造业竞争力提升路径
本文认为,提升湖北省制造业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工程,推进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以调整制造业组织结构、推动制造业技术进步为着力点,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对传统制造业进行高新技术改造,从而达到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目标。
宏观上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加强制造业园区建设,引导企业集聚发展。
微观上推进企业调整组织结构以及产品结构,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提升产业集中度,加快形成大、中、小企业结构合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组织体系。应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改造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通过健全售后服务体系,提升产品品牌价值,提高经济效益。
(二)推进信息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助力制造业升级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实施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工程,推动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通信等新兴产业深度融合。
应充分认识到信息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对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具有的重要作用,加强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推广和深度应用,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利用“互联网+”提升制造业的服务化程度。“互联网+”通过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能够将市场以及用户的大数据信息及时传递给生产企业,使得企业有能力甄别市场需求的演变趋势以及客户的个人需求,结合物流、市场开发等辅助性行业的发展,实现制造业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的转变,提升制造业企业应对市场供求波动的能力。
(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增强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是提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而这主要依赖于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因此,湖北省应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努力突破制约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一直以来,我国科研项目评审和管理机制不健全,项目过程管理薄弱,绩效评估主要以成果鉴定形式代替,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能够推向市场的新产品少。湖北省应下大力气扭转这种状况,提高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四)汇聚产学研资源,激发制造业创新合力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充分发挥我省的科教、人才、产业等比较优势,着力解决一批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发展中的重大‘卡脖子’问题”。
湖北省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拥有130 多所高等院校、众多的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因此,提升湖北省制造业竞争力,要充分依托大学、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机构,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项目为载体、平台为纽带,建立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享机制,充分调动产学研各方面的积极性。
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主动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结合重大产业发展,联合建立实验室、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研发机构。
二是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利益保障机制。合理界定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和产学研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是提升创新基地和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能级。积极组织力量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努力争取国家科研机构在湖北布点建设。对落户湖北的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科研机构给予资金支持。继续做好产学研结合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把面向产学研服务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四是充分发挥高科技园区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功能。加快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布局,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各类科研机构向高科技园区集聚,实现园区、校区和社区联动发展,提升研发创新、孵化创业和转化辐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