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型乡村村容村貌提升研究以淳安县下姜村为例
2022-11-16黄发祥
黄发祥
村容村貌是由特定村庄范围内的山林、水系、农田、建筑、历史遗迹、公共设施、景观植物与园林小品等组成的复合型景观生态系统,是衡量当地人居环境、自然生态景观和传统历史文化品位等级的重要载体。提升村容村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提高村庄人居环境品质的同时有效保持乡土风貌,而且对乡村旅游业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本文以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为例,探索山水型乡村村容村貌提升的科学路径。
下姜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最近十多年来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穷山沟到“绿富美”,实现幸福蜕变。下姜村以“富丽下姜”为发展目标,村容村貌提升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现状分析
(1)下姜村自然环境条件整体优越,美中不足的是村内主要水系(凤林港)因其驳岸硬直、高耸,导致水土自然割裂,生态性、景观性和亲水性不佳。
(2)民居建筑密度较大,空间环境品质一般;建筑外观形象整体协调,但缺少乡土气息和地域传统民居风貌特征,可识别性较差。
(3)村内保留的清代民居建筑风貌良好,对下姜村传统风貌的延续及人文底蕴的展现可起到重要作用。
(4)公共设施配置较为完善,但设施的景观性不佳,系统性与特色性欠缺;公共绿地空间不足,已有绿化品质一般,植物种植形式和树木品种选择皆“乡村味”不足。
二、村容村貌提升研究
1.提升目标
(1)下姜村形象定位:“富饶美丽下姜、群众路线典范、党性修养圣地”。
(2)村容村貌提升目标:以“清新山水、朴野田园、素雅民居”作为整体风貌基调,建筑与环境景观建设突显“乡土”自然特征和“党性”人文特色。
2.提升原则
(1)维护自然生态。下姜村青山环、碧水绕、田园相依,现状自然条件良好。村容村貌应当依托于当地的自然生态,并在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中体现出价值。村容村貌提升应尽量避免挖山、填水、截弯取直等严重改变自然的行为,应因地制宜发挥自身的自然优势,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
(2)保留乡土气息。下姜村作为千岛湖南端淳杨线环湖绿道上的一粒明珠,从800年前建村开始,就薪火相传,如世外桃源一般保留着最地道的乡村味道。村容村貌提升应注重乡土气息的保留,让下姜村留住乡愁、展现独特原乡魅力。
(3)展现本村特色。合理依托“青山环、碧水绕、田园相依”的现状自然环境,充分挖掘人文内涵,并巧妙融入村容村貌之中,在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上形成鲜明的下姜特色。
(4)呈现美丽景观。下姜村村容村貌具体包括自然生态景观、农村聚落景观以及生产性景观等三个方面,这些景观和村民的审美、经济状况以及文化习俗等密切相关。村容村貌提升应注重培育“景观风格乡土化、基础设施生态化、环境提升多绿化、特色培育重文化、服务设施景点化”的景观多样性,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山水魅力的彰显和乡村风情的展示。
(5)强调以人为本。下姜村村容村貌提升的最终目的是:建设更好的山村居住环境、吸引更多游客到来以便村民创收增富、营造一个更加美丽的“党性”学习践行示范地。所以,提升必须以人为本,从人的基本感受出发,使人与自然能够达到有机结合。将环境景观及人文内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村容村貌更符合人的审美,更贴近村民生活。
3.提升策略
下姜村村容村貌提升应坚持目标引导、遵循基本原则,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着手,着力于整体风貌和特色景观的精心打造。提升策略可具体归纳为以下两点:
(1)宏观层面:形成清新自然的山村“整体风貌”
整体风貌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空间格局、天际线、色彩等,它一方面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历史发展进程及村庄文化景观上的差异与特点。空间格局是指空间的布局形式,村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从村落选址、空间整体布局到群体组合、单体建筑的空间结构等,都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态意识,保护和延续村庄传统空间格局是村容村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天空为背景的建筑及其他物体的剪影即被称作天际线,天际线被视为标志性景观,直接影响村庄景观风貌的整体形象。村庄色彩应与自然环境相配合,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形地貌、风土民情等形成不同的色彩。见图1。
图1 下姜村整体风貌
(2)微观层面:营造乡土气息浓厚、党性内涵丰富的下姜村“特色景观”
特色景观依托于自然环境形成并发展起来,其主要包括山林、田园、水系、建筑、公共绿地、景观小品、室外家具等。下姜村村容村貌提升,乡土气息的营造主要以山林、田园、水系等自然环境要素为依托;而党性内涵的表达则主要以建筑、公共绿地、景观小品、室外家具等人工环境要素为载体。这些特色景观不仅是下姜村历史文化的见证,更是村庄乡土风情的直接反应。
4.提升措施
(1)形成清新自然的山村整体风貌的具体措施
措施一:依托现状自然环境、遵循下姜村传统风貌,构建由“一环一带”环境基质空间、“一轴两翼”居民群落空间和“一心两端”地标界定空间组成的村庄空间格局。
“一环一带”环境基质空间:以周围山林与田园为“外环”,迂回穿越于村中的凤林港作为“纽带”,共同交织成“山环水绕、田园相依”的自然环境风貌。见图2。
图2 环境基质空间分析图
“一轴两翼”居民群落空间:以迂回穿越于村中的凤林港为“中轴”,向北向南呈“两翼”布置建筑组团,整体形成“枕水人家”民居群落风貌。
“一心两端”地标界定空间:利用凤林港(村中段)及其两岸滨水区域营造“中心”公共休闲空间和风景地,在村东口和西口打造“端口”风景,形式上不必追求“宏伟的体量”,重点应在于其对下姜村内涵的标识性的体现。
措施二:勾勒“高低错落、重点突出”的乡村风景天际线。
村庄民居群落应当与南面、北面山体有机地结合到天际背景中,建筑轮廓线应与山形走势相和谐,避免建筑挡山、压山或破坏山形。总体来说,建筑物、构筑物、植被、山体等景观相结合,形成下姜村的动与静、软质与硬质、形态丰富、个性鲜明的天际线。
措施三:描绘“墙白瓦灰、山绿水蓝、偶得鲜艳点缀”的清新色彩。
具有下姜村个性的村落色彩描绘,可通过地域自然条件、特色历史建筑、当地材料等方面提取色彩。民居传承徽派建筑墙白瓦灰,置于山绿水蓝的自然怀抱中,整体形成清新素雅基调色彩,于水畔、宅间和山上合理布置季相景观鲜艳的植物,它们总能在适当的时候给您带来那舒爽的“一抺红”。让民居建筑物与青山绿水互相映衬、协调一致,建设和谐统一的村庄色彩景观。
(2)营造乡土气息浓厚、党性内涵丰富的下姜村特色景观的具体措施
措施一:营造“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骨”的山林景观。保护和培育村庄周围山林植被,通过适度林相改造,合理点缀季相景观鲜艳的植物(如映山红、海棠、碧桃、乌桕等),营造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骨的山林风景。
措施二:营造乡野、纯美、季相丰富的田园大地景观。保护周围农田,四季成片轮种季相景观鲜艳的农作物(如向日葵、油菜、荷花等),营造乡野、纯美、季相丰富的田园大地景观。
措施三:让凤林港及其两岸滨水区域成为生态、宜人、特色鲜明的下姜乡村客厅。村庄因水而活,滨水区域往往是最能反映地方特色、人们最向往的风景地。通过垂直绿化“软化”硬直高耸驳岸,并对河道两岸进行合理绿化,提升凤林港及其两岸滨水区域的生态性;通过亲水平台和亲水台阶的建设以及在沿岸水浅处营造卵石滩(平时游客可进入亲水憩嬉、洪水来时不影响行洪),提升其亲水性;沿岸打造反映“党性”内涵的主题景观和文化体验空间,提升其文化性和特色性。让滨水区域成为生态、宜人、特色鲜明的下姜乡村客厅。
措施四:营造素雅清新的淳安徽派建筑风貌景观。建筑风貌是村容村貌特色的直接表现。下姜村村容村貌提升对于建筑风貌的更新和发展要进行统一考虑,具体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保护建筑。对于历史建筑和乡土建筑,要进行严格的保护和修缮。设立一定的保护标识,悬挂建筑出入口,不仅保护单个建筑物,而且保护能够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
第二类:改建建筑。对于沿凤林港和淳杨线两侧经立面整治后的居民建筑,在尽量维持原有样式的前提下在“特色化”方面作进一步提升,建筑细部的处理上突出淳安徽派建筑风貌特色:如马头翘角者谓之“武”,方正者谓之“文”,墙线错落有致,粉壁黛瓦,色彩典雅大方。
第三类:新建建筑。对于村内的新建或者在建的建筑,应使建筑形式、高度、体重、材料、色彩、屋顶形式与传统徽派建筑风格相吻合,力求与周围环境相统一、相融合。
第四类:拆除建筑。拆除村内质量较差且影响村庄风貌的建筑。
措施五:结合村口、水系、公共活动场所等空间营造具有较强特色性、乡土性和艺术性的公共绿地景观。下姜村村容村貌提升,绿地景观建设尤为重要,结合村口、水系、公共活动场所等空间营造具有较强特色性、乡土性和艺术性的公共绿地景观。
公共绿地景观营造融入“党性”内涵,将“四个人”“群众路线”等文化作为主题,打造个性鲜明的绿地景观,切合下姜村村情、响应下姜村群众路线典范、党性修养圣地的形象定位。
公共绿地植物绿化充分考虑造景效果和季相变化,根据下姜村气候条件,以抗逆性强且兼具观赏效应的乡土树种为首选,可选用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的果树和经济林树种,以及选择一些有一定自播繁衍能力的植物种类,体现乡村独有的“野”趣;还可选用适应性强、花期长、管理方便的多年生宿根花卉,形成清新纯美的乡野绿化格局。
措施六:将地域文化融入景观小品和室外家具设计,采用乡土材料,从细节上进一步展现下姜村生态乡土、自然美丽、独具个性的村容村貌。景观小品是村容村貌中的点睛之笔,一般体量较小、色彩单纯,对空间起点缀作用。具体形式包括构筑小品(如雕塑、亭台、牌坊、墙绘等)、设施小品(如座椅、垃圾桶、护栏等)和标识标牌。
下姜村村容村貌提升,景观小品应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强调其美感度和艺术性。景观小品的设计应强调历史文脉饱含的记忆、想象、体验和价值等因素,在细节上成就独特的、引人神注的意境,使观赏者和使用者产生美好的联想,让景观小品成为下姜村村容村貌的亮点。
三、结语
村容村貌凝聚着厚重的人文精神,是地域记忆的集中体现,关系着文化的传承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下姜村村容村貌提升应通过保护、继承、延续和利用乡土特色景观,减少对村庄风貌环境的冲击,使保留下来的传统风貌和文化资源得到保护与发扬,也使得村庄特有的文化、自然景观得以永久延续,进而创建一个生态、优美、健康、宜居的美丽乡村,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