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市共建模式下成都市构建有效支持小微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研究

2022-11-16胡斌杜恒

中国商论 2022年21期
关键词:省市领导小组经济体

胡斌 杜恒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体制机制的改革目标,将在未来几年内全面提高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近年来,全国各地围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做了许多工作,并在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吴晓求等,2020;郭贝贝和吕诚伦,2022)。

然而,受多重因素影响,加之新冠疫情的持续作用(朱武祥等,2020),全国各地面临着不同程度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金融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徐忠,2018)。金融资本脱实向虚的现象仍然在一定范围和一定阶段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供给水平尚待提升(陈晋祥和李恩付,2022),不利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相关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陈久会,2018)。

在实体经济中,小微经济体占据绝大多数,对吸纳社会就业和满足人民日常所需等方面贡献巨大(巴曙松和游春,2015;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课题组,2018)。但是,小微经济体有着财务数据不够完整、缺乏可抵押资产等特征,金融风险难以度量和融资增信工具不足导致小微经济体融资困难,已成为金融支持小微实体经济的主要障碍。因此,本文认为小微经济体的融资难题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系列问题中的重点,缓解该难题正是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实体经济机制的意义所在。

与此同时,在实体经济和金融业发展水平各具特色的每个省份中,每座城市都是所属地区小微实体经济和金融业的聚集地,在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带动作用不可忽视(柳卸林等,2022)。以四川省为例,四川省在实体经济和金融业发展水平方面稳居我国西部省份前列,其中成都市更是全省实体经济和金融业的聚集地,被誉为“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和中国西部金融中心。在此背景下,如果省市两级能够共建金融支持小微经济体的机制,必将有利于全面调动省市两级金融资源支持小微实体经济的发展,进而大幅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整体有效性。

综上所述,本文将以“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体制机制的要求为契机,以四川省和成都市为例,探讨省市两级联合构建以城市为中心的金融有效支持小微实体经济的机制,以期为全面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1 省市共建金融支持小微实体经济的总机制

1.1 科学设置统领相关机制的核心机构

从管理科学的角度分析,一项管理机制的成功运转离不开核心机构的统一领导。在设计省市共建金融支持小微经济体的机制时,为避免出现多头管理和力量分散的情况,先应由省政府和各市、州政府分别设立统领全省和各市州相关工作的核心机构——全省促进金融支持小微实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简称“省级领导小组”)和全市促进金融支持小微实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简称“市级领导小组”)。

(1)“省级领导小组”应由全省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一定数量相关领域的专家构成,并设固定办公场所和办公人员,以保证其决策在全省范围内的权威性、科学性、及时性和畅通性。“省级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在省政府的指导下,在定期汇总全省相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全省金融支持小微实体经济的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全省相关职能部门和全省各市、州就金融支持小微实体经济提出专业性的对策建议,以达到促进省属及全省金融资源持续支持小微实体经济的目的。

(2)“市级领导小组”应由各市州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一定数量的相关领域的专家构成,并设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办公人员,以保证其决策在全市或全州范围内的权威性、科学性、及时性和畅通性。“市级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在“省级领导小组”和市、州政府的指导下,在定期汇总全市或全州相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全市或全州金融业支持小微实体经济的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全市或全州相关职能部门就金融支持小微实体经济提出专业性的对策建议,以达到促进全市或全州金融资源持续支持小微实体经济的目的。

相应地,如果以四川省和成都市为例,为了统一高效地推进全省和全市金融支持小微实体经济发展,则应分别成立四川省和成都市促进金融支持小微实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后者服从前者的指导与监督,前者在全省范围内调动资源支持后者。

1.2 触达全省金融市场的传导路径

在设计一套机制的过程中,科学决策做出后能否及时、准确地通达被作用对象,是继设置核心机构之后的又一关键问题。相应地,此处应进一步梳理出金融支持小微实体经济机制的传导路径。

省级核心机构之下的传导路径为:第一步,相关决策意见从“省级领导小组”制定发出后,分别传达给全省各相关部门和全省各市州政府。第二步,全省各相关部门将相关决策意见转化为对省属金融机构及相关单位或省级金融机构及相关单位的具体措施,同时全省各市、州政府将相关决策意见传达给各市州的“市级领导小组”。第三步,省属金融机构及相关单位或省级金融机构及相关单位在金融市场中执行相关具体措施,同时“市级领导小组”结合本市、州具体情况将省以上相关决策意见转化为本市的决策意见。第四步,金融市场发挥作用,缓解小微经济体的融资难题。

市级领导机构下的传导路径为:第一步,相关决策意见从“市级领导小组”制定发出后,传达给全市、州各相关部门。第二步,全市各相关部门将相关决策意见转化为对市属金融机构及相关单位或市级金融机构及相关单位的具体措施。第三步,市属金融机构及相关单位或市级金融机构及相关单位在金融市场中执行相关具体措施。第四步,金融市场发挥作用,缓解小微经济体的融资难题。

1.3 省市共建金融支持小微实体经济机制的总构想

基于上述对相关核心机构和传导路径的设想,本文以四川省及下辖的成都等市为例,进一步描绘省市共建金融支持小微实体经济机制的总体构想,如图1所示。

图1 省市共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实体经济机制的总体架构

观察图1,构想中的省市共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机制是一个有机整体,由省市两级中心(全省领导小组和全市领导小组)、省市两条传导路径构成,最终通过省市两级金融机构及相关单位的共同作用触达全省金融市场。它能充分利用省市两级现有相关部门的行政资源和执行体系,充分发挥相关专家的智力资源,注重对省市两级相关职能部门推进相关工作的评价考核。它的目标是用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调动省市两级金融资源,缓解小微经济体的融资难题。

鉴于前述金融支持小微经济体的主要障碍,若要达到上述目标,本文认为就应赋予该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克服金融在支持小微经济体方面主要障碍的功能,需要在省市共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实体经济的总体机制架构下,进一步构建两个延伸机制:一是创新金融风险度量方法的机制;二是创新融资增信模式的机制。

2 省市共建金融支持小微实体经济的延伸机制

2.1 创新金融风险度量方式的机制

如前所述,小微经济体的金融风险很难用传统方式予以度量,这是导致金融业对小微实体经济有效供给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云计算的发展,以数据挖掘为基础的金融科技为解决有关小微经济体的金融风险度量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邱晗等,2018;宋军,2018)。因此,本文认为在上述机制总体架构下,需要进一步建立一个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机制,以促进小微经济体金融风险度量方式的创新。

对于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和政府各有优势。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拥有长期积累的各类金融风险基础数据,金融科技公司的优势在于拥有数据挖掘等技术优势,而政府的优势则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拥有政策法规的制定权;另一方面,拥有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都没有的一些有关小微经济体及其关键人物的关键数据资源(例如,通信数据、家庭成员数据、交通出行数据、房产资产数据、能源消耗数据等)。

创新风险度量方式的机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将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和政府优势力量汇聚起来,变革小微经济体的金融风险度量方法。该机制应由省市两级政府相关部门、各大金融科技公司和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参与,有着如下传导路径:首先,省市两级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将各级政府、各大金融科技公司和各类金融机构三方在研发金融科技方面的优势联合起来,组成优势互补的数据共享平台和技术共建平台;其次,三方共同研发各项科技在小微经济体金融风险度量领域的应用,并将研发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最后,使金融机构能够准确而及时地识别更多小微经济体的金融风险,为提升金融支持小微实体经济的有效供给改善基本条件。

相应地,若以四川省和成都市为例,为有效促进小微经济体金融风险度量方式的创新,应在四川省和成都市自上而下地建立健全创新金融风险度量方式的机制。

2.2 创新融资增信模式的机制

如前所述,缺乏可抵押资产和担保方及融资增信模式创新不足是导致金融业脱实向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课题组,2018)。近年来,供应链融资、仓单融资、知识产权融资、贷款保险、涉农保险和出口保险等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为拓展实体经济的融资增信模式提供了多条值得探索的途径(宋华等,2017)。因此,本文认为在上述机制的总体架构下,需要进一步建立一个机制来促进小微经济体融资增信模式的创新。

对于创新小微经济体的融资增信模式,省市两级政府、银行类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有着独特的优势。(1)省市两级政府的优势在于拥有面向银行类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制定政策法规的权利。(2)银行类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总能在小微经济体的内外部找到某些传统抵押物的替代品,例如来自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保证、小微经济体的知识产权、小微经济体的实质性订单等。(3)保险机构的优势在于两点:一是拥有足以替代传统融资担保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和雄厚的资本实力;二是总能围绕小微经济体的不同融资需求拓展各种保险新业态,例如贷款信用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等。

创新融资增信模式的机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将省市两级政府、银行类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的优势力量汇聚起来,创新小微经济体的融资增信模式。该机制应由省市两级政府相关部门、各大银行类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共同参与,有着如下传导路径:首先,省市两级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将各大银行类金融机构和各大保险机构联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的融资增信创新平台;其次,三方共同创新和试点各项小微经济体融资增信新模式,并将试点成果及时推广于实际应用;最后,让越来越多的小微经济体的信用等级达到金融机构的要求,为增加金融支持小微实体经济的有效供给改善基本条件。

相应地,若以四川省和成都市为例,为有效拓展小微实体经济的融资增信模式,应在四川省和成都市自上而下地建立健全创新融资增信模式的机制。

3 结语

“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体制机制的改革目标,为解决小微经济体长期面临的融资难题带来了契机。本文针对金融在支持小微经济体方面存在的主要障碍,从核心机构设置、传导路径梳理和延伸机制构建等方面,以四川省和成都市为例,系统设计了省市两级联合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实体经济的机制。综上所述,得到以下几点可当作政策建议的结论:

第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问题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小微经济体的融资难题,联合相关力量促进小微经济体金融风险度量方式的创新和融资增信模式的创新是构建金融支持小微实体经济体机制的意义所在。

第二,构建以城市为中心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体制机制,离不开来自省级层面的支持和对全省相关资源的调动,省市两级共建金融支持小微实体经济机制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省市两级行政及相关资源的优势,高效调动全省金融市场支持小微实体经济的发展。

第三,构想中的省市共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机制应由省市两级中心(全省领导小组和全市领导小组)、省市两条传导路径及创新金融风险度量方式的机制和创新融资增信模式的机制构成,通过省市两级金融机构及相关单位共同发挥作用而触达全省金融市场。

研究提出的观点和设计的机制,对于全国各地以城市为中心、以全省为依托,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进而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全面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省市领导小组经济体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工作图什么?
江苏高邮农商银行成立巡察工作领导小组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新兴经济体分裂为三大阵营
江苏省侨办系统“侨梦苑”建设领导小组成立
2013年1~12月中国花卉进口省市海关统计
“运动式政令”让领导小组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