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思想在高考数学命题中的渗透
2022-11-16侯飞建
侯飞建
(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江苏如皋,226500)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并利用数学思维,数学知识来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难发现高考这种具有极强选拔性功能的考试,在强调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明显将辩证唯物思想在试题中进行了合理与有效的渗透.高考数学真题中辩证思维的渗透也是对学生能力考查的一个体现.
1 “动”与“静”
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来看,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固有属性,是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静止是指相对某一参照系,事物没有发生特定的变化或者事物的根本性质不变.从辩证思想视角来看,“动”与“静”是密不可分的,运动是绝对的,是静止的一般状态;而静止是相对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 )
分析:根据题设条件,利用“点P,Q均在C上,且关于y轴对称”这两“动点”变化规律,化“动”为“静”,合二为一,以“静止”状态下“点P,Q重合于上顶点B(0,b)”这个特殊位置的选取来分析与解决问题.
解析:已知A(-a,0),结合点P,Q均在C上,且关于y轴对称,取特殊位置,化“动”为“静”,使得点P,Q重合于上顶点B(0,b),
故选择答案:A.
点评:本题借助题设背景下两“动点”的运动过程与变化规律加以特殊位置的相对“静止”状态化处理,化“动”为“静”,实现辩证思想的美妙应用.在解决一些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相关问题中,经常借助“动”与“静”的辩证思想并加以巧妙应用,引导学生对哲学的“动”与“静”进行思考,感受试题中的哲学辩证美学意义.
2 “整体”与“局部”
从辩证思想视角来看,任何事物都有其“整体”和“局部”内涵,而且“整体”和“局部”二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往往处于统率的决定性地位;而“局部”同时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起着决定的作用.
( )
A
B
C
D
分析:根据题设条件,先考虑整体性质,结合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来合理排除相应的选项;再考虑局部特点,借助特殊值所对应的函数值正负情况来进一步排除相应的选项,进而“整体”与“局部”相统一,本题得以正确判断.
解析:由于函数y=f(x)=(3x-3-x)cosx,
可知f(-x)=(3-x-3x)cos(-x)=-(3x-3-x)cosx=-f(x),则知函数y=f(x)是奇函数,其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由此可以排除选项B、D;
选取特殊值x=1,可得f(1)=(31-3-1)cos 1>0,由此可以排除选项C;
故选择答案:A.
点评:该试题以函数的图象判断的创设,引导学生从函数的奇偶性的整体性质来分析,并借助局部的情况来综合,两者有机结合,巧妙应用,合理引导学生养成借助“整体”与“局部”之间变化与统一的辩证思想解题以及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既要树立“整体”的全局观念,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细节,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也从更深层次引导青年学生在思考与解决问题时,既要从全局高度进行大方向的把握,也要从细致到点的缜密视角合理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最佳决策.
3 “变”与“不变”
从事物运动发展的辩证视角来看,“变”与“不变”两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相互变形与转化.在看待与处理问题时,要合理把“变”与“不变”的两面性有机统一起来,认识与把握“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 )
A.tan(α+β)=1 B.tan(α+β)=-1
C.tan(α-β)=1 D.tan(α-β)=-1
分析:根据题设条件,利用两个变角的“变”与一个三角函数方程的“不变”的辩证思维关系来创新设置,借助三角恒等变换公式的综合与应用,合理推导出相应的两变角的和或差的正切值这一“不变”的元素,实现“变”与“不变”的和谐统一.
则有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cosβ-sinαsinβ,即sin(α-β)=-cos(α-β),
所以tan(α-β)=-1,故选择答案:D.
点评:该题通过正确利用两角和与差公式对复杂角与简单角之间进行“正向”与“逆向”变形,通过“变”与“不变”的关系来实现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对于“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基本实现运动与静止、变量与常量等一些辩证统一体之间的转化与应用,有助于引导学生从哲学角度辩证地看待数学问题,提高数学思想高度,提升数学思维广度.
4 “对立”与“统一”
根据逻辑的辩证思想,任何事物内部都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矛盾对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主要源泉与动力,而矛盾对立的终点就是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矛盾对立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它告诉人们,矛盾对立运动是生命力的表现,其特点是自我否定、向对立面转化,形成统一体.
例4(2022年高考数学浙江卷·9)已知a,b∈R,若对任意x∈R,a|x-b|+|x-4|-|2x-5|≥0,则
( )
A.a≤1,b≥3 B.a≤1,b≤3
C.a≥1,b≥3 D.a≥1,b≤3
分析:根据题设条件,通过两变参的取值范围的假设,结合自变量的特殊取值情况加以分析,推理分析出与条件产生矛盾对立的结论,产生“对立”与“统一”的转化,结合反证法思维来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解析:假设a<1,当x→+∞时,可得a|x-b|+|x-4|-|2x-5|=a(x-b)+(x-4)-(2x-5)=(a-1)x-ab+1<0,这与条件a|x-b|+|x-4|-|2x-5|≥0矛盾,故有a≥1;
假设b>3,则当x=b时,可得a|x-b|+|x-4|-|2x-5|=|b-4|-2b+5<0,这与条件a|x-b|+|x-4|-|2x-5|≥0矛盾,故有b≤3;
综上分析,可知a≥1,b≤3,故选择答案:D.
点评:该题从正面直接分析与确定参数取值范围比较有难度,且难以叙述清晰,因此利用找出对立面,再通过逻辑推理发现矛盾的方法,达到应用反证法的目的.反证法思维是应用“对立”与“统一”辩证思想分析与推理问题的一个基本方法,对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立”与“统一”辩证思想引导青年学子在正面难以处理时尝试从对立面入手,化繁为简,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
5 结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应用发展与联系的眼光看待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合理构建哲学的辩证思想.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更要结合哲学辩证思想,不能微观片面地只关心学生的阶段性的暂时成绩,而要宏观地、全面地看到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为学生的长远发展铺砖砌石,切实做到传授科学知识时候既要体现科学价值也要渗透人文价值,做到所授内容对学生未来发展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