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证书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改革与实践
2022-11-16黄丽丽
黄丽丽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1483)
1 问题提出
2019 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之后,各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并踊跃参与实践探索各专业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效融通。课程是最终落实人才培养的综合方案,1+X证书制度的落地,首先要做的是梳理不同专业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然后融入专业课程和专业教学[1]。截至2022 年1 月,与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相关的X 证书共有6 个。面对多个不同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企业财务会计,如何在做好专业教学的同时,将X 证书相关内容融入教学细微之处,是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需探讨的问题。
2 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现状
2.1 重核算的教学理念不适应数智化时代人才能力要求
企业财务会计是财会专业继会计基础课程后的一门深入专业学习的核心课程,是会计专业后续其他课程的基础。在工业化时代,财务岗位的要求是标准化、专业化与流程化[2]。财务岗位人才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会计信息归集、记录、报告,侧重于“证-账-表”业务循环专业训练,以确保财务报告信息数据的准确。但移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下的移动支付、移动办公、云会计和财务共享中心等新技术、新模式的发展,已能轻松实时自动生成证、账、表,RPA 财务机器人的投入使用,使即时财务报表成为现实。企业财务工作已从工业化进入信息化,再逐步走向智能化。基础标准化的核算能力已被弱化,对财务岗位的能力要求突破核算框架,更加注重财务资源共享,突出业务与财务的融合,以更高的业务视角来审视财务数据,更深层次理解财务数据背后的逻辑意义,从而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一直以来,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理念还停留在工业化时代,仍然在不断重复训练会计科目的记忆、业务会计分录的编制,以此确保得出准确的财务信息,而秉承工业化时代的教学理念无法培养适应数智化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
2.2 按会计要素逻辑设计的课程框架不适应新业态模式的发展
当前,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材类型繁多,但所有教材的框架基本上都是按会计六大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来编排的,每个项目下再按要素的流动性强弱设计学习模块,虽然这种教材在形式上符合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模块化要求,但其内部逻辑仍然是按普通教育所强调的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进行组织。而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养,教材框架应按岗位业务逻辑组织设计。按要素逻辑设计的教材框架割裂了岗位业务内在逻辑关系。企业业务不单单只影响某个会计科目或账户,按要素逻辑设计会导致课程内容重复,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性分析思维。单个会计科目的学习,只会聚焦于片面的财务处理,忽视业务与财务间的联系,忽视业务对资金运动的影响。这种按要素逻辑设计的教材框架,突出了教育属性,但忽略了职业教育职业性的特点。
2.3 平面式的教学模式限制专业体验
技术发展使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突破了“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课件。虽然物理教学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学生的专业体验并没有较大的改进,只不过是PPT 课件取代了手写的板书。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依据教材内容,以PPT的形式讲解知识点,课中通过测试题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这种“教材-课件-习题式”的扁平教学模式,更注重知识的传授,但掌握了知识并不意味着能力的提升。能力的提升是指能够在特定的业务场景解决实际问题。现阶段,标准化业务如费用报销、采购、生产、销售业务核算可以由财务机器人去完成,而需要人思考的领域往往需要结合特定的业务场景。然而,独立片段化的习题式教学模式无法将学生拉入这种专业业务场景,无法提升情景专业能力,不利于学生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法很好地培养综合能力。并且,企业财务会计知识点复杂且琐碎,有限的课堂时间被教师占用讲解新知识点[3],虽然教师也不太赞同“满堂灌”,但要在有限的专业课时内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只能牺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
2.4 单一局限的评价标准无法全面评价综合能力
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的评价目标,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3]。现阶段,企业财务会计课程评价更注重结果评价,单一的总结性评价忽视了全过程考核。总结性评价为覆盖面所限,仅侧重于知识性评价,但其涉及的也只是课程的冰山一角;而课程实践性评价更多的是采用对期末总结实训案例进行考核的方式,结课时,让学生完成一份课程综合实践案例,交由教师评价打分,以此评价实训技能成绩。但仅以一份实践案例去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持续、充分、全面地反映学生技能提升过程,最终导致评价的结果无法真正体现学习者情况。
3 X 证书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路径
3.1 激励教师广泛参与相关的X 证书深度学习
截至2022 年1 月,与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相关的X证书分别有智能财税、财务共享服务、财务数字化、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业财税融合成本管控以及企业财务与会计机器人应用等。依据所涉及能力的不同,上述各等级的X 证书与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相关的主要是初级、中级。各X 证书考核评价方是业界有代表性的企业,证书所涉及的考核内容基本上代表了当前及未来对财会人才能力需求的方向,同时融入了行业新技术的运用。要想使未来人才具备这些能力,教师要先了解掌握不同证书的考核内容,亲身感受人才能力培养方向,感知产业新变化、新技术。通过将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标准与X 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相比对,我们梳理出各X 证书与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相关的知识点(见表1)。教师通过X 证书培训,可以了解各X 证书实训平台的使用方法,方便后续将X 证书实训平台的业务训练题引入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使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
表1 各X 证书与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相关点
3.2 按“业财合一、流程管控”思想重构教材框架
大数据的环境更易于业务与财务之间的对接,会计能实时、精准地服务于业务;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使得业务数据在各个节点相互自动验证,任何记录都无法篡改。这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业务即会计、会计即业务”成为现实的可能。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框架可以按业务流程组织设计,从业务流程角度分析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而采取相应的会计处理,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引入对业务、资金运动、会计处理的分析。一般企业的经济活动按流程可以分为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和投资等五大环节。按这五大环节重构企业的业务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环节的基本资金运动,从而形成企业整体基本资金流程框架,最终构建新的基于资金运动视角的课程框架。构建的课程框架如表2 所示[4]。
表2 按“业财合一、流程管控”设计的教材框架
3.3 融合X 证书业务平台的线上线下立体教学模式
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知识点复杂且琐碎,为避免线下课堂的大量时间被知识讲授占用,教师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课程知识点分解为最小颗粒,录制成知识讲解视频,上传至智慧化教学平台,如职教云教学平台。将课堂延伸至课前,学生可通过云课堂随时随地进行知识性学习,体现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中,借助不同的训练平台,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平台教学模块融入课程教学,如借助各X证书业务训练平台,开展业务情景式体验训练,把专业知识融入具体的业务场景。例如,在学习薪酬业务的核算时,可利用“智能财税X 证书初级”社会共享外包服务中的工作领域四的工资及社保外包服务平台资源,以及平台内置的训练资源,加强学生对综合性财务知识的学习,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不需要做会计分录,只需要审核控制流程,审核合同、入库手续、相关票据等[5]。侧重于职业教育技能训练,将业务知识融入具体企业业务,学习者通过平台的训练案例,达到专业知识运用与技能提升的目的。例如,可以借用财务共享服务(初级)工作领域一——财税共享模块的训练内容,让学生感知完成业务单据的审核后,系统会自动完成业务会计分录的编写,引导学生突破只面向于财务核算职能,培养业财融合的思维。课中,通过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观点碰撞,形成“知识运用、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价值引领”有机融合立体式的教学学习体验,践行“三全育人”理念,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3.4 建立融合X 证书考核的三段式课程评价方式
建立“理论+技能+态度”的评价标准体系。理论考核的重点是检查对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适宜采用总结性评价,但要避免传统的纸笔统一卷面的考核模式。可利用智慧教学平台的考试功能,从课程题库中生成随机的题目,以此扩大知识点考核覆盖面。技能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可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等级的X证书训练平台,利用平台案例立体考查学生能力。如果处于课程学习的起步阶段,可结合智能财税初级平台,借助X 证书业务训练平台内置案例,进行递进式阶段考核。教师可利用智能财税初级X 证书的工作领域二——中小微企业票据整理制单模块,将该模块的业务训练题引入课堂技能训练,让学生对业务单据进行审核,对单据类型归类并提交后,由系统自动生成会计分录,以此考核学生的业务初步判断与处理能力。课程后期,可借助智能财税中级平台。X 证书训练平台的案例来源于真实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能够体现企业对新技术的运用,更能评价学生的职业教育综合技能,深入考核学生的综合处理能力。此外,可通过对课程出勤率、在线课程学习时长、课程任务完成度以及课堂参与率等方面评分的方法进行态度考核,依托智慧教学平台,即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并生成学生档案,数据具有客观性。
4 结语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一方面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规范、新标准。会计专业变革应积极推进专业课程变革,提升会计人才的能力。承担人才素质培养责任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必将随产业、技术的发展面临更多的问题,教学改革的方向要结合产业发展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而调整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