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陵县中华蜜蜂的养殖现状及发展思路

2022-11-16赵其毅杨庆然杨云艳汪秋芹杨根荣段生庆杨维林

蜜蜂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蜂群养蜂存活率

赵其毅,杨庆然,杨云艳,汪秋芹,杨根荣,段生庆,杨维林

(1.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畜牧工作站,云南 保山 678300;2.云南省保山市畜牧工作站,云南 保山 678300)

中华蜜蜂是蜜蜂科蜜蜂属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品种。中华蜜蜂是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具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等优点,非常适合中国山区定点饲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无污染的蜜蜂产品越来越受人们青睐。根据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将畜牧业建成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战略思路,及龙陵县提出建设“绿色林畜生态县”构想,为加快畜牧业产业发展这一目标,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实施中华蜜蜂养殖项目,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全面带动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增收致富。

1 中华蜜蜂的养殖现状

1.1 自然资源概况

龙陵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地处怒江、龙川江两江之间,高黎贡山由北向南伸入县境,地势呈中部高而东西倾斜之势,丘陵起伏,河流纵横,最高海拔3001.6 m,最低海拔535 m,垂直高差2466.6 m。总面积2884 km2。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种繁多,花卉植物,药用植物十分丰富,一年四季花开不断,为蜜蜂的繁衍生息营造了优良的栖息环境。

1.2 中华蜜蜂养殖基本情况

龙陵县自2016 年开始在全县推广养殖中华蜜蜂以来已有6 年的时间,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由公司在其合作社及基地上培育好蜂群,发放到农户,技术服务全程跟踪,到有蜂蜜收成时按市场价格回收蜂蜜的形式,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促进当地山区特色蜂蜜产业发展,以产业带动,拓展当地农民增收致富途径,改变生产生活面貌。其养殖情况详情见表1。

表1 龙陵县中华蜜蜂养殖情况统计表

从表1 可以看出,龙陵县从2016 至2021 年全县共在9 个乡镇66 个自然村2 8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养殖1 8711 群蜜蜂,现有8 613 群,飞逃或死亡数10 172 群,存活率仅64%。

1.3 中华蜜蜂在龙陵养殖的三种模式

中华蜜蜂在龙陵主要采取集中养殖、分散养殖、代养三种模式。

分散养殖:指对有劳动能力、有一定养殖基础的农户按协议分得的蜂群数自己养殖;

集中养殖:指集中在一户或几户懂技术,愿意养殖的农户手中养殖,每年按协议规定分蜂蜜或分钱给其他农户;

代养:指由公司代农户饲养,每年按协议规定分红给农户。

1.4 中华蜜蜂蜂产品类型及销售渠道

龙陵县现有云南野生悬崖蜂蜜、云南野生圆桶蜂蜜、云南野生蜂巢蜜等类型的蜂产品。当地蜂产品企业秉承“只为与您分享深山里最优质的蜂蜜”的理念,从蜜源地的选址到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的建设,均以绿色无污染为根本,开发优质产品。蜂产品在拼多多和一亩田等平台以及线下均有销售。

2 中华蜜蜂三种养殖模式分析

2.1 中华蜜蜂三种养殖模式效益分析表

从表2 可以看出,龙陵县从2016 至2021 年全县分散养殖9 170 群,现有2 138群,飞逃或死亡7 094 群,存活率23%;集中养殖4 749 群,现有1683 群,飞逃或死亡3 078 群,存活率35%;代养养殖4 792 群,现有4 792 群,飞逃或死亡0 群,存活率100%。按每群蜜蜂每年取蜜两次,两次合计产蜜至少5 ㎏,每千克蜂蜜120 元计算,三种模式按养殖100 群计算,分散养殖存活率23%,每年产蜜115 ㎏,产值1.38 万元;集中养殖存活率35%,每年产蜜175 ㎏,产值2.1 万元;代养存活率100%,每年产蜜500 ㎏,产值6 万元。

表2 龙陵县中华蜜蜂三种养殖模式的效益分析表

2.2 中华蜜蜂三种养殖模式飞逃或死亡原因分析

由表2 可知,在三种养殖模式下分散养殖的飞逃或死亡率最高,为77%,其次是集中养殖,为65%,代养的为0。笔者通过走访三种模式下的养殖农户得知,分散养殖的养殖户主要是扶贫户,其所处地方落后,文化素质低,对养蜂技术一知半解,蜂群发到手后由其自生自灭,对蜂群管理不到位,致使飞逃或死亡率较高;集中养殖的养殖户主要是村子里面有一定带头作用,懂一些养蜂技术,但又不是专职的以养蜂为生的农户,有时间的时候会去管理一下,没时间就听之任之,致使蜂群少量存活;代养是由公司的养蜂基地,由专业的养殖技术人员管理。技术到位、管理到位,所以无飞逃或死亡数蜂群。

3 中华蜜蜂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3.1发展模式上不科学,导致中华蜜蜂养殖不成功

龙陵县自2016 年实施养蜂扶贫项目以来,蜂群由公司培育后分发到建档立卡户所在的村集体,村集体统计建档立卡户的意愿后,以每户5 群蜂采取集中养、散养、代养的模式养殖。笔者对全县养殖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本身懂养蜂技术又爱好养殖的农户,从发放养殖到现在基本上蜂群数量只增不减,经济收入也增加了,但不懂养蜂技术,又不情愿养殖的农户,蜂群发到手后至现在基本上都飞逃或死亡了,这种盲目的发展养蜂方式不值得推广。另外从思想观念上农户认为无偿得到的东西也不会用心去管理和经营。

3.2 过度盲目推广

推广养蜂的指导思想是好的,本着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方向出发,但对当地蜜源植物、地理环境,农户是否愿意养殖等问题缺乏调查及了解,蜂群发到农户手中后,随处摆放,不看不管;其次是技术指导部门对蜜蜂养殖技术培训、指导,跟踪不到位,最终导致养蜂失败。

3.3 管理粗放,缺乏技术支撑

蜂群发放到农户手中后,农户采用传统的养殖方法,认为蜜蜂会自由采蜜,自然繁殖,不用管理,坐等取蜜。不学习活框饲养中华蜜蜂的专业技术,不注重养殖地址的选址,不懂得蜜蜂的分群,不了解蜜蜂的饲喂方法,长时间不进行箱内清洁等等,最终导致养殖失败。

3.4 蜜蜂病害及敌害预防能力薄弱

养殖户对蜜蜂病害的识别能力差,不能分清病害的种类,往往滥用化学药物,不但不能治好蜂病,反而伤害蜜蜂体质,影响蜂产品质量安全。据这次对全县养殖情况的调查中发现,野生动物对中华蜜蜂的危害是较大的,包括黑熊、胡蜂、鸟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黑熊,在15759 群蜜蜂中,黑熊破坏了247 群。

3.5 养蜂人员老龄化

据调查,养蜂人的平均年龄在60 岁以上,对新技术、新事物的接收能力较差,在活框饲养中华蜜蜂的养殖技术上仍然沿用传统的养殖方法,而且养殖地点多在离家较远的山上,交通不便,一次来回几公里,致使有的养殖户一个月左右才去管理一次。

4 中华蜜蜂养殖的发展思路

4.1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 +农户”或“龙头企业+ 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 合作社(养殖大户) + 农户”的模式是引导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采用相对集中管理的养殖模式,由公司指导蜜蜂养殖合作社或养殖大户对中华蜜蜂进行养殖,特别是对蜂群越冬、雨季的饲养管理技术的培训和分蜂的培训,并对蜂蜜进行保底收购,收益按照分配方案发放到农户手中;“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由公司派技术人员具体负责中华蜜蜂的养殖,签订合作协议,确定收益的分配方案。

4.2 加强中华蜜蜂的饲养与管理

在蜜蜂饲养管理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做好蜜蜂各个时期的管理,是蜂群能正常生存生活、繁殖发展、夺取高产稳产的保证。在不利的季节,要求保存蜂群的实力,在有利的季节,力求快速繁殖,使青壮年蜂出现的高峰期与大流蜜期相吻合,以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4.3 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

技术是养殖成功的保障,可在养殖前做好技术培训,在养殖中做好跟踪服务,在养殖后做好销售保障。可请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养蜂专家与技术人员定期和不定期的为蜂农举办培训,提供参观学习+实践的基地,从而增强蜂农的养蜂专业技术。

猜你喜欢

蜂群养蜂存活率
养蜂振兴待后生—拜读张莉代表建议有感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癌症10年平均存活率为57.2%,胰腺癌最低仅5.3%
蜂群春管效果佳
植物栽培温室大棚养殖林蛙试验
温度对克氏原螯虾苗种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人工扩繁异色瓢虫幼虫和蛹最适贮存条件研究
蛰伏为王
养蜂专用车实现养蜂一站式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