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史稿·地理志》勘误一则

2022-11-16敖佳鹏

北方文物 2022年3期
关键词:呼伦贝尔乾隆

敖佳鹏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

〔内容提要〕 《清史稿·地理志》中有关于博东齐旗、布图库旗的记载,但经考证,清代历史上并不存在博东齐旗与布图库旗。博东齐、布图库两部虽同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从新疆迁往黑龙江,但他们的具体迁入地不同,而且两部一直未独立编旗。布图库部的迁入地是呼伦贝尔,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被编入厄鲁特镶黄旗,隶呼伦贝尔副都统衔总管统辖。博东齐部的迁入地是通肯、呼裕尔,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被编入伊克明安旗,辖于黑龙江将军。

《清史稿》(中华书局本1977年,下同)卷78《地理志二十五》:“博东齐旗、布图库旗:均杜尔伯特族。乾隆二十一年来归,编置佐领。同牧于呼伦贝尔。隶呼伦贝尔都统辖,黑龙江将军节制。”①同书卷523《藩部六》亦载:“博东齐及布图库等咸置呼伦贝尔。”②

考《清高宗实录》《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等典籍文献,可知博东齐、布图库两部自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从准噶尔汗国内附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东迁黑龙江之前一直未被独立编旗。两部迁入黑龙江后,亦未独立编旗。在清代历史上并不存在博东齐旗、布图库旗。

一、博东齐、布图库两部东迁黑龙江之前,未独立编旗

博东齐、布图库二人均是准噶尔汗国杜尔伯特部台吉。其中,博东齐是杜尔伯特部大台吉伯什阿噶什弟达瓦济特之子。因伯什阿噶什无子,过继给伯什阿噶什为养子。

乾隆初年,我国西北境内的准噶尔汗国陷入内乱。乾隆十年(1745年),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病逝后,各部台吉相互倾轧,汗位屡经更迭。乾隆十七年(1752年),台吉达瓦齐联合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杀其汗喇嘛达尔扎。后双方反目,兵戎相见。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战败,无处存身,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率4000户约两万余人向清朝投诚。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征达瓦齐,师抵伊犁,定北将军班第遣使招抚各部。时杜尔伯特部台吉伯什阿噶什与其兄布达扎卜、达瓦克什克,弟达瓦济特、根则巴克等聚牧于伊犁河西沙拉伯勒。境邻哈萨克游牧。因准噶尔汗达瓦齐虐其众,台吉伯什阿噶什甫闻清军至伊犁后,即率属众三千余户投诚。其后,该部数遭哈萨克掳掠,人口、牲畜等锐减。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六月,伯什阿噶什谐同族台吉乌巴什带属人八百余户至额尔齐斯等地,遣人来投。乾隆帝诏封伯什阿噶什为扎萨克和硕亲王,乌巴什为扎萨克固山贝子③。八月,伯什阿噶什入觐。九月,清廷对其部编旗分佐领,别设一盟,“杜尔伯特亲王伯什阿噶什着授为盟长,贝子乌巴什着授为副盟长,所有伊等属人,应编立旗分之处,着照例办理”④。辛卯,“赏亲王伯什阿噶什银两千两、马五百匹、牛一百头、羊两千只;贝子乌巴什银六百两、马二百匹、牛五十头、羊一千只;管旗章京每员银一百两;副管旗章京每员八十两”⑤。此次编旗设盟,该部设一盟共两旗,即扎萨克亲王伯什阿噶什旗和扎萨克贝子乌巴什旗。

伯什阿噶什甫归牧,其妻卒,乾隆帝遣御前侍卫佛保携马驼前往哈达青吉勒致祭。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一月,伯什阿噶什亦卒,乾隆帝命副都统唐喀禄赍银三百两,并赍茶酒往奠。因伯什阿噶什无子,乾隆帝封其兄达瓦克什克之子协理台吉丹巴都噶尔为贝子,封其弟达瓦济特为公爵,俱授为扎萨克。“伯什阿噶什并无子嗣,著将伊兄子协理台吉达巴都噶尔封授贝子,伊弟达瓦济特封授公爵,俱授为扎萨克,其所属人众,即令此二人管辖,伊等属人无多,或即归入车凌等部落居住,或愿移至内地,并著唐喀禄明白晓谕,听从其便,奏闻办理。”⑥此时,该部落变成一盟三旗,即扎萨克贝子丹巴都噶尔旗、扎萨克公达瓦济特旗与扎萨克贝子乌巴什旗。

少顷,“奉使被劫”事件发生。台吉丹巴都噶尔曾夺佐领色布腾牲只,又责惩数次,佐领色布腾因此与护卫孟克柴等纠众抢其牲只,致台吉丹巴都噶尔的属人穷困,劫夺了前往致祭伯什阿噶什妻子的御前侍卫佛保。乾隆帝下谕:“今伊等既自相抢掠,复敢劫夺奉使侍卫驼只,则不惟不应加恩封爵,亦毋庸任其向内迁移,著传谕瑚尔起等,俟带兵到时,即将劫夺侍卫为首贼人,尽行剿杀,余俱赏给喀尔喀等为奴。”⑦扎萨克贝子丹巴都噶尔、扎萨克公达瓦济特遂被削爵,属民被分赏喀尔喀为奴。至此时,该部落只余扎萨克贝子乌巴什一旗。乌巴什旗后被附入杜尔伯特汗车凌部内游牧。乌巴什卒后,爵位停袭。

副都统瑚尔起收伯什阿噶什属户给喀尔喀为奴时,将遣博东齐归杜尔伯特汗车凌部内游牧,同族台吉布图库、班珠尔、布林等挈属至,称与车凌等析处久,请求异牧。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二月,乾隆帝下谕:“谕军机大臣等,唐喀禄奏称,据杜尔伯特台吉布图库、班朱尔等呈称,伊等与车凌相离年久,无庸归并同住,请送至察哈尔安插等语,布图库等既不便与车凌同居,自应另筹安插,第察哈尔地亦无多,若将此等户口,俱行送往,恐于伊等生计无益,著在呼伦贝尔及通肯、呼裕尔等处,令布图库等居住。”⑧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乾隆帝再次下谕:“至伯什阿噶什之子博东齐等,虽与杜尔伯特同族,归并居住,或仰藉车凌等养赡,殊属未便,著将博东齐等送至乌里雅苏台,交车布登扎布等,酌量移往通肯、呼裕尔或呼伦贝尔地方居住。”⑨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九月,杜尔伯特台吉伯什阿噶什部落初次编旗时,该部设一盟两旗。嗣后,旗的数量多有增减。但该部中自始至终无博东齐旗、布图库旗。博东齐、布图库在东迁黑龙江之前,一直未被授予扎萨克,未被独立编旗。

二、博东齐、布图库两部迁入黑龙江后,亦未独立编旗

(一)布图库迁入呼伦贝尔,编入厄鲁特镶黄旗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杜尔伯特台吉布图库、布林、班珠尔率属民54户195人自哈达青吉勒启程迁往呼伦贝尔⑩。九月,乾隆帝授布图库、班珠尔为二等台吉,授布林为四等台吉。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迁入呼伦贝尔的厄鲁特诸部落中,除台吉布图库、布林、班珠尔的杜尔伯特部外,还有噶勒杂特和明嘎特两部。

乾隆二十年(1755年)十一月,噶勒杂特宰桑都噶尔所属得木齐丹毕率属民112户共计600多口内附。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六月,噶勒杂特得木齐根敦率巴图孟克等90多户投诚。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五月,署理定边左副将军车布登扎布将噶勒杂特得木齐丹毕、根敦等146户532人自扎布堪迁往呼伦贝尔。同年十月,徙至呼伦贝尔。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平定伊犁时,明嘎特鄂托克既降复叛,大部分被剿灭。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未叛乱的得木齐巴苏台率属民26户120人自科布多迁往呼伦贝尔。同年九月,徙至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总管鄂博什将杜尔伯特台吉布图库、布林、班珠尔、噶勒杂特得木齐丹毕、根敦、明嘎特得木齐巴苏台等安置在呼伦贝尔城东南乌兰布尔噶苏台、乌努尔等处一同游牧。

乌兰布尔噶苏台、乌努尔,均为河流名。乌兰布尔噶苏台,蒙古语,意为红柳。乌兰布尔噶苏台河发源于库克齐老山阴,向东北流八十余里,汇入海拉尔河支流扎敦河。乌努尔河,又作乌讷尔河、乌诺尔河、乌尼耳河、乌努尔果勒河。乌努尔,蒙古语,水草丰美之意。乌努尔河源出大兴安岭山阴,屈曲东流一百三十余里后,又北流五十余里,入海拉尔河支流扎敦河。

在台吉布图库、布林迁入呼伦贝尔之前,呼伦贝尔即早有八旗兵丁驻防。雍正十年(1732年),清廷从布特哈地区的索伦、巴尔虎、鄂伦春等部族中抽选男丁3000人,令其披甲,移往呼伦贝尔驻防,建立了索伦八旗。在索伦八旗外,另附有厄鲁特一旗。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七月,清军征乌梁海,征西将军祁里德在铿格尔山之战中将厄鲁特宰桑色布腾等二千余人迫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七月,徙察哈尔,编设佐领。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授色布腾为散秩大臣。雍正十年(1732年),因受到察哈尔旗猜忌,散秩大臣色布腾率两佐领属民自察哈尔移驻呼伦贝尔,建一旗,沿用旧有之镶黄旗纛,附于索伦八旗驻防。为了与索伦八旗中的镶黄旗相区别,一般称该旗为厄鲁特镶黄旗。索伦八旗官员均食半俸,唯有从察哈尔移驻呼伦贝尔的厄鲁特镶黄旗官员食全俸。

厄鲁特镶黄旗的游牧地主要在呼伦贝尔城东南伊敏河流域。伊敏河,又作伊绵河,即《金史》移米河。伊敏,满语,聚集之意。伊敏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蘑菇山北麓,由南向北流经鄂温克族自治旗红花尔基镇、巴彦托海镇,在海拉尔市区北部注入海拉尔河。

雍正十年(1732年)从察哈尔迁入呼伦贝尔的厄鲁特人,因迁入时间较早,俗称旧厄鲁特。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迁入呼伦贝尔的杜尔伯特部、噶勒杂特部、明嘎特部,一般称之为新厄鲁特。台吉布图库、布林、班珠尔的杜尔伯特部、得木齐丹毕、根敦的噶勒杂特部、得木齐巴苏台的明嘎特部等新厄鲁特初迁入呼伦贝尔后,经济条件极差,牲畜短缺,口粮匮乏,甚至出现无食饿毙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廷开始对新厄鲁特进行赈济,向杜尔伯特、噶勒杂特、明嘎特等部发放耕牛、种子和农具,折现银购买,令其耕种。“又谕,据绰勒多等奏称,安插呼伦贝尔地方之杜尔伯特台吉班珠尔、布图库、噶勒杂特之得木齐根敦、达木拜、明噶特之巴苏台等一百四十七户,伊等户口甚众,一时不能办给产业牲畜,请每二户合给农器价银一两、麦种一石、耕牛一头、每一头折银八两,令其耕种,以资养赡等语。”因呼伦贝尔气候寒冷,以及厄鲁特人不适应农业耕作,粮食产量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经黑龙江将军都尔嘉奏准,台吉布图库、布林、班珠尔所领之杜尔伯特部与噶勒杂特部、明嘎特部等新厄鲁特一同被编入呼伦贝尔旧厄鲁特镶黄旗的两个佐领之内。“台吉布图库、布林为代骁骑校”,食半俸。与此同时,自索伦、巴尔虎四十八佐领各减一箭丁,赐予新厄鲁特,四十箭丁,永为定制。《黑龙江志稿》载,乾隆“五十五年,增设额鲁特骁骑校二人,领催四名,马甲四十名,裁新旧索伦、巴尔虎兵各二十四名”。

呼伦贝尔厄鲁特镶黄旗是内属蒙古总管旗,隶呼伦贝尔副都统衔总管统辖,黑龙江将军节制。

(二)博东齐迁入通肯、呼裕尔,编入伊克明安旗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杜尔伯特台吉博东齐率属民47人自哈达青吉勒启程,东迁黑龙江。同年九月,抵达呼伦贝尔。游牧一段时间后,博东齐由呼伦贝尔迁往通肯、呼裕尔居住。

通肯、呼裕尔,位于今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其名字来自于黑龙江境内的两条河流——通肯河与呼裕尔河。通肯河,又作“通铿河”。通肯,满语,其意为“鼓”。通肯河源出小兴安岭西南麓,由东北向西南流经黑龙江北安市、拜泉县、克东县、明水县、青冈县、望奎县,在兰西县境内注入松花江左岸支流呼兰河。呼裕尔河,今称乌裕尔河。乌裕尔河即《后汉书》所载夫余北疆的“弱水”。金代称蒲峪河、蒲与路河。清代称瑚裕尔河、胡裕尔河、呼雨哩河、乌羽尔河。乌裕尔为满语“涝洼”之意。乌裕尔河源出小兴安岭西麓,向西流经北安市、克东县、克山县、依安县、富裕县,注入齐齐哈尔市以东的扎龙湿地。博东齐的迁入地是通肯、呼裕尔,但《大清会典》《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等文献却记载迁入地是呼伦贝尔,误也。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十二月博东齐迁至通肯、呼裕尔后,黑龙江将军绰勒多将台吉博东齐与同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从准噶尔徙至通肯、呼裕尔的扎萨克阿卜达什、辅国公巴桑安置在莽鼐岗一同游牧。后又一同迁至乌裕尔河北岸大、小泉子一带游牧。

阿卜达什,准噶尔克尔努特台吉,乾隆十九年(1754年)因准噶尔汗国内乱,从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内附,诏授扎萨克一等台吉,徙置塔密尔,附入阿睦尔撒纳部内游牧。巴桑,准噶尔伊克明安台吉,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征达瓦齐,师抵伊犁,巴桑率三百余户降,诏封辅国公。八月,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叛清。辉特诸台吉不附逆阿睦尔撒纳者,议置塔密尔。巴桑徙塔密尔。十月,塔密尔的辉特诸部设盟。授郡王齐木库尔为辉特部落盟长。十二月,郡王齐木库尔病故,伊子车布登多尔济袭郡王爵,兼管辉特盟长事务。因其年幼,授贝子普尔普为副盟长,协同办事。乾隆帝原拟待战事平息后,即令各部落归旧日游牧地方。但随着战事的顺利进行,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六月,乾隆帝下谕:“现在正值收获之期,马匹肥壮,即乘此时迁徙,毋庸更俟明年。”行至乌兰固木时,辉特部落因口粮匮乏,请求在乌兰固木地方种地一年,再行归牧塔尔巴哈台,得到应允。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三月,辉特郡王车布登多尔济、贝子普尔普、克什克等暗中差人潜通阿睦尔撒纳,图谋叛逃。扎萨克阿卜达什、辅国公巴桑不从,率部携马至科布多告变。四月,乾隆帝下谕:“至投赴科布多地方之业克明安公巴桑、扎萨克阿布达什、克什克特等,原非辉特族类,且并无背叛情形,着交与车布登扎布,派人管理,令其自备资斧,迁至通肯、呼裕尔地方居住。”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十月二十六日,扎萨克阿卜达什、辅国公巴桑徙至通肯、呼裕尔。

台吉博东齐、扎萨克阿卜达什、辅国公巴桑等是经由喀尔喀扎萨克图汗部、三音诺颜部、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牧地东迁通肯、呼裕尔的。在途经呼伦贝尔地区时,各部落人口数量计为辅国公巴桑之伊克明安部13户50多口,扎萨克阿卜达什之鄂吉格斯部10余户100多口,台吉博东齐之杜尔伯特部10余户80多口,特楞古德部50多户120多口,总计90多户300多口。四部中,除辅国公巴桑之伊克明安部全部徙至通肯、呼裕尔外,台吉博东齐之杜尔伯特部、扎萨克阿卜达什之鄂吉格斯部及特楞古德部均有部分人口留居呼伦贝尔。

台吉博东齐之杜尔伯特部与鄂吉格斯、伊克明安、特楞古德等部落徙至通肯、呼裕尔后,清廷并未立即对他们进行编旗。四部实行的是部族管理体制,基层事务由各部自行处理,“四部之事务统归鄂吉格斯部之扎萨克掌管”。

乾隆帝十分关注博东齐迁入通肯、呼裕尔后的生计状况,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十二月曾专门下谕旨向黑龙江将军国多观进行询问:“又谕,前因伯什阿噶什身故,将伊弟达瓦济特子博东齐、侄布噜特及所属四十余人,移驻通肯、呼裕尔安插,今已数年,未知伊等生计若何,著传谕国多观等查明具奏。”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鄂吉格斯部之扎萨克茂诺海因压迫牧民过甚,引起牧民反抗,派代表赴黑龙江将军处诉冤索救。查实后,茂诺海被褫夺扎萨克,削爵。茂诺海被褫夺扎萨克后,黑龙江将军棍楚克策楞对游牧于通肯、呼裕尔的厄鲁特部落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厄鲁特四部落编旗分佐领,令辅国公巴桑后裔乌尔图纳逊统领旗务。由“辅国公一、佐领二、骁骑校三,掌理旗务,有事则由黑龙江将军转奏”。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台吉博东齐所领之杜尔伯特部方始被正式编旗分佐领,编入伊克明安旗。

伊克明安旗属外藩蒙古,但不直隶于理藩院,而是辖于黑龙江将军。

杜尔伯特台吉博东齐、布图库迁入黑龙江后虽然一直未被独立编旗,但最终均被编旗分佐领,成为黑龙江将军治下通肯、呼裕尔和呼伦贝尔两地的重要军事驻防力量。目前,博东齐部的后裔聚居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富海镇,布图库部的后裔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苏木。

注 释:

① 赵尔巽:《清史稿》卷78《地理志二十五·外蒙古》,中华书局1977年,下同,第2441页。

② 赵尔巽:《清史稿》卷523《藩部六·杜尔伯特》,第14485页。

③ 〔清〕祁韵士:《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95《传第七十九·杜尔伯特部总传》,包文汉、奇·朝克图整理:《蒙古回部王公表传》(第一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年,下同,第638页。

④ 《清高宗实录》卷521“乾隆二十一年九月庚寅”,《清实录》(第15册),中华书局1986年,下同,第572页。

⑤ 《清高宗实录》卷521“乾隆二十一年九月辛卯”,《清实录》(第15册),第573页。

⑦ 《清高宗实录》卷532“乾隆二十二年二月乙丑”,《清实录》(第15册),第704页。

⑧ 《清高宗实录》卷533“乾隆二十二年二月己卯”,《清实录》(第15册),第716页。

⑨ 《清高宗实录》卷536“乾隆二十二年夏四月甲戌”,《清实录》(第15册),第770页。

猜你喜欢

呼伦贝尔乾隆
论乾隆朝金川之战的影子腔演述
呼伦贝尔大草原,值得你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盛世之巅的一声叹息——《红楼梦》与乾隆前期政治谈片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来到这里,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纪晓岚戏乾隆
乾隆:当最牛点评师都是被逼的
闫锡聪
游唱在呼伦贝尔的脊背上
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