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2022-11-16王春光
王春光
(吉林省公主岭市杨大城子镇综合服务中心)
马铃薯属于茄科草本植物的一种,主要是食用其茎快,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要想达到对马铃薯的高产栽培,科学选种、选地、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这些都是使其高产的关键因素,只有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实现其高产目标。
1 科学选地,优质选种
1.1 选地
栽培马铃薯要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pH值约在微酸环境中为宜,种植地要尽量集中安排,排水灌溉较便利,肥力中等,土壤肥沃的黑土地适于种植,提高效益。前茬最好是豆类或者稻谷类作物,不宜于白菜、红薯、甜菜等作物连茬耕作。主要是由于它们与马铃薯的病虫害有同源性。残留的病虫害能在土壤中存活,使马铃薯染上相同的病虫害,另外马铃薯对土壤的含肥力比较敏感,喜欢钾肥,忌过多的氮肥,如果钾肥缺乏,植株会生长不良,矮小,产量也会降低,品质也会变差。
1.2 整地
马铃薯属于浅根系的作物,根据特性应选择土地土质松软,土壤含有机物质含量高的,并且排水、灌水的性能良好,平整的土地。整地要细,耙地主要是碎土、平土、灭草。耢地主要是紧土,然后对土地进行压实,一般深度可达到3~4厘米,即可保证消除大的土块,又可以保证播种时的深浅达到一致,保证出苗率,苗体健壮。春季时期土壤过湿时不宜整地,应根据土壤水分而定,手握成土团即可。
1.3 选种
选择好的马铃薯种子是马铃薯高产的关键因素,优良品种的条件主要是块茎的产值量相当高,单个植株的结果能力超强,块茎的个头大,数量均匀中等等优点。其次要有抗旱抗涝能力,对不同的自然灾害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再有就是薯块的形状要好,芽浅宜保存,食用口感好,商品价值高。
2 合理处理薯种
2.1 种薯催芽
马铃薯的种薯一般会贮藏在温度较低的地窖中,它会一直处在休眠期。休眠期短的,在进行播种之前可用刀切法,打破休眠期。刀切法就是把种薯切块,之后把切好的薯块放置阴凉处,防止水分蒸发,使切面快速愈合。刀切后的薯块氧气活跃,呼吸机能提高,加速酶化,更利于薯块早早的发芽。
休眠期长的,贮藏时间短的,可采用外源赤霉素,刺激生长。具体做法是将种薯切块后用清水冲洗后,用赤霉素对成水溶液,浸泡薯块10分钟左右,直接播种即可。另一种可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种薯,36小时后7天之内可发芽,这样处理的种薯发生腐烂性极低。
2.2 种薯切块
马铃薯主要是块茎的无性繁殖,一般种植前都进行种薯切块,节约种薯数量,切块之前准备好轻便锋利的刀,最好用酒精把刀口消毒,准备手套和筐。在播种前1~2天开始切块,马铃薯块茎一般不能小于20~25克,25~30克为最佳。如果块过小,对幼苗的长势,出苗质量都会有影响。不选用小于50克的种薯切块,小于50克的整薯种植即可。大于50克的种薯根据克数切成相适应的块数播种,同时保证每个种薯切块都有1~2个芽眼,薯块的肉也不能太少,禁忌切成薄片,切块同时要去除杂薯,病薯,切块后要及时消毒,有播种条件的要尽快播种。
2.3 种薯切块后的存放
切好的薯块应该放在凉爽、潮湿的地方阴干,最好通风良好。存放时不宜堆放过高,防雨水的地方,防止雨水冲刷使其腐烂。
2.4 拌种
为防止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发生多种病虫害,在切块后应立即进行拌种,用赤霉素和多菌灵混合,比例大概是0.5毫克/升的赤霉素加50%的多菌灵粉剂10克,根据种薯的数量适当配液,浸泡15分钟左右,捞起滤干,再加适量草木灰搅拌即可。也可用多种药剂混合复配,大概是每50千克马铃薯种块配30克左右的甲基托布津,农用链霉素4.5克左右,复硝酚钠1.7毫升,对9千克左右水,喷雾均匀后,用草木灰充分搅拌。
3 播种与密植
3.1 确定播种时间
马铃薯的播种时间因气候而定,只要周围环境允许的前提下,温度达到8℃以上就能播种。例如山东河南等中部地区,一般在春季2~3月份播种,到6~7月份就可以收获了,也可在秋季8月份左右种植,10~11月份也能收获一季。江苏等中部偏南地区,由于气温偏高,1~2月份该地区就可以种植,5~6月份收获。秋季9月份也可种植一茬,12月份收获。广东等南方地区,一般10~11月份播种,第二年2~月份收获。在东北地区,春季温度稍低,一年只能种一季,大多在4月中旬开始播种,秋季收获,这叫做一季区。
3.2 合理密植
马铃薯的密植是马铃薯高产栽培的关键环节,合理密植就是使植株能更有效地利用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有机物的大量积累,过稀或者过密都会对产量有影响。如果过稀,阳光穿过植株叶片时,中间空隙大,会直接照射到地面,透光率太大,会使阳光的能量流失,不利于高产。如果种植过于密集,叶片会非常繁茂,顶端的枝叶会阻碍下部枝叶采光,这样阳光光能利用率大幅下降。所以,根据密植与产量的互相依存关系,应确保单位面积产量达到最高值为宜。在肥力好的地块,早熟品种可以保苗穴数达到每亩4200穴左右,中熟和晚熟品种达到3800穴左右即可,另外,土壤肥沃的地块,可以稀种。
4 加强田间管理
4.1 查苗补苗及时浇水
马铃薯在播种时多余的种块应留在田间地头密植,如果有缺苗时用来补苗。如果发现缺苗,将穴中的病薯,烂薯挖掉,湿度不够时,在穴内浇水,补施少量的肥料后补苗即可。马铃薯属于需水大的植物,干旱时可适量喷水灌溉,另外需要在雨季及时排涝,避免烂种、烂苗。
4.2 中耕培垄
中耕培土是为了给马铃薯创造较好的生产环境。气温高时培土能够降低土壤温度,起垄能够预防苗秧倒伏。垄沟内有利于排水。培土一般1~2次,第一次在秧苗10厘米上下,可深锄,第二次在第一次培土后的7天左右,要浅锄,两次培土都应该掌握好时间,过早不起作用,过晚培土作业中会损伤枝叶,易使马铃薯感染病害,土层不能太薄,太薄会使匍匐茎形成窜箭现象。
4.3 科学施肥
马铃薯的生产过程中,合理科学的施肥也是马铃薯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它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钾肥是最多的,其次是氮肥、磷肥。追寻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基肥一般是在种植前沟或者穴内施肥,深度15厘米,每亩施用有机肥料2000千克左右,尿素20千克,钾肥11千克以上,追肥可以用尿素7千克对水溶液进行浇施。
4.4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晚疫病经常发生,属于真菌类病害,晚疫病主要症状是叶片出现病斑,没有规则,湿度大时病斑会变大,边界有水渍并附着霉状物,茎部发病时,初期呈褐色条形斑,稍向内凹陷。薯块受害时,出现紫色病斑,薯块皮下呈红褐色并且向内凹陷,晚疫病防治方法一方面要加强田间管理,多次巡查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并转运远离田间,深埋或者烧毁。雨季要注意及时排水。另外,用药物防治,发病初期用药剂甲霜灵锰锌,或者代森锰锌,根据田间情况,7~10天为一个喷药周期,连喷2个周期,发病晚期可用瑞毒霉、氟啶胺等药剂轮换喷洒,更能达到防效。
地老虎、蚜虫是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常见虫害。地老虎又名土蚕、切根虫等,一只雌性地老虎可以产卵1000多个虫卵,繁殖速度极快,主要对茎杆危害严重,对它防治除了田间灭杂草,还可以用药剂防治,敌百虫水溶液,搅拌切碎后的菜叶或者豆饼,在天黑后撒入田间对其进行诱杀。
蚜虫也叫腻虫,主要危害马铃薯叶片,蚜虫一般群聚在叶片背面汲取叶片汁液为生,导致叶片变形,枯死,间接影响马铃薯产量。防治蚜虫一是要掌握好马铃薯播种和收获期,减少蚜虫传毒,在田间地头插上涂有黏胶黄色板条,进行诱杀翅蚜。另一方面,可用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乐果乳剂,轮换喷施,也可达到杀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