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学视角下的小说教学初探
——以《女娲造人》为例

2022-11-16郁乐伟

初中生世界 2022年36期
关键词:叙事学女娲虚构

■郁乐伟

传统小说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展开,教学设计往往以人物描写方法、故事情节、环境的作用为核心,最终走向人物特点和小说的主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采用“人文精神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结构,如果教师从叙事学视角出发,进行教学设计,那么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更能实现教材编写的意图。下面,笔者以《女娲造人》为例,从小说中的“虚构与真实”出发,进行与“想象”这一语文要素有关的教学策略研究。

一、梳理结构

1.小说中的“虚构与真实”。

《女娲造人》的体裁是神话。什么是神话?神话就是用故事的形式,借助想象的手法,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如何让学生读懂这种体裁?教师不妨从叙事学视角进行教学设计,拓宽教学视野,进而帮助学生读懂想象这种手法。教师首先要思考如何从辩证的角度理解“想象”。想象是人们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即想象的基础来自生活中真实的形象。掌握小说中“真实与虚构”这一知识点是理解想象这一语文要素的前提。

2.教学策略:梳理虚构与真实两条线。

《女娲造人》中虚构与真实两条线是相互交织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两条线。创造生物、让人类繁衍下去,这些都是神的想法,而神是可以实现这些想法的,这就是“虚构”一条线。那么,神又是谁创造的呢?当然是作者创造的。作者力图让读者体会到故事的真实感。“单单没有”之后就会写“有”,“说也奇怪”后马上写“惊喜”,叙述的铺垫与情节的呼应使得故事的发展显得合情合理,“真实”这条线贯穿全文始终。

作者的叙述、神的想法,一实一虚。教师在带领学生梳理虚构与真实两条线时,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体会小说中的真实性

1.遵循内部逻辑。

小说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真实性”,为了让读者感觉故事是真实的,小说家们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对小说的内部逻辑做了各种处理,时空关系、铺垫与呼应、对比、因果关系的处理等都能呈现小说的内部逻辑。小说源于真实生活又高于真实生活,《女娲造人》中女娲的动作、神态、揉泥的过程,与现实生活中人的动作、神态吻合,体现了人的特征。作者用“真实”去塑造神的形象。

2.教学策略:从“反复”中抓“真实”。

《女娲造人》中有不少反复出现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些反复出现的内容遵循因果关系,符合逻辑,让故事显得很真实。传统小说教学,往往只强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去感受人物形象,但最后无法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是如何表现真实的。本文的叙述者将最真实的人类特点分布在故事的内部逻辑中,并借助修辞的逻辑“反复”,让神话体现出“真实感”。

三、感悟小说的反逻辑

1.“虚构”:反逻辑。

《女娲造人》中,作者笔下的女娲是神性与人性交叉呈现的,女娲的形象介于人与神之间。作者描写的女娲在使用神力的时候,又伴随人的行为;描写她人的行为时,又夸大了人的形象。因为作者的想象是根据已有、已知的事物来创造新鲜的、不在眼前的事物。从叙事学角度出发,想象在某些时候没有逻辑性,即“反逻辑”。作者要生成写作意图,便要抓住神话的特点。虚构的“黄泥可以成人、藤条一挥无数人降落地面”的内容,没有逻辑可言,但遵循了“虚构”的特点,运用了“想象”的手法。

2.教学策略:看无声微电影续写女娲故事。

教师可采用“微写作”方式,让学生进行女娲故事续写训练,以此检验学生对小说特征的掌握情况。故事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教师要将这三点需要告诉学生,指导学生用“真实与虚构”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写,写出女娲的特点,而不是让学生天马行空地写。

笔者采用让学生观看无声微电影的方式,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并选取电影中某一个场景,结合文本,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完成微写作。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激活想象力,体验小说家创作时的心境。

四、解读文本传达的意义

1.传达一定的意义。

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有不少好故事,除了《女娲造人》外,《皇帝的新装》《寓言四则》都在传达一定的社会意义,这些意义有的指向某一个群体,有的指向某一个人,但这个人的身上一定集结了很多人的特点,有一定的代表性,体现了社会某个阶段的价值观。从一个人身上挖掘丰富的人物形象,从不同的人身上发现相同的特点,对更多的人进行分类研究,这些做法都能实现对社会意义的解读。

2.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文本后的“阅读提示”启发学生对文本蕴含的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很多学生从黄泥的角度看到一种文化精神,从女娲的描写中看到一个伟大的造物主。通过“阅读提示”,学生还对人类的起源、生命哲学进行了思考、研究,还进行了关于美的探讨。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他们的思考有深度、有广度。他们甚至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等多个角度,思考故事写作的方法。学生不只是懂得了一些概念,更是真正读懂故事,明确了小说叙事学的价值。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渗透了不少小说有关知识,“真实与虚构”只是一个研究点。教师可以利用叙事学理论开展教学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叙事学女娲虚构
虚构
女娲
虚构的钥匙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女娲造人
外宣翻译研究——基于修辞叙事理论视角下的构想
女娲补天
完形填空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