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栽培的水肥管理与晒田时机合理选择

2022-11-16宋喜津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2年7期
关键词:水田水肥氮肥

宋喜津

(方正县大罗密镇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黑龙江 方正 150821)

0 引言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具有高产特性,我国每年水稻的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5%左右,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对于保证粮食供应和农业发展十分重要。水稻生产过程中合理的实施水肥管理,并在适当时机进行科学晒田能够有效保证水稻健康生长,并有利于病虫害防治,能更好地保证水稻产量。传统水稻生产过程对于水肥管理实施相对粗放,常存在施肥量与灌溉量不合理问题,加之对水稻晒田时机把握不合理,影响了水稻产量,因此关注并掌握水稻生产中的水肥管理技术,合理选择晒田时机对水田生产的增产增收意义重大。

1 水稻生产的基础条件与现状

2000—2020年的20年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呈现稳定增长局面,年平均播种面积超过3 000万hm2,其中以黑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等省的种植面积居多,水稻年产量超过2亿t,产量十分稳定[1]。但人均生产耕地面积明显不足,且水田耕地质量差异较大,中等偏下地力的耕地居多,导致单产相对不足。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转移愈发凸显,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发展,造成了现阶段水田耕种区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农民群体老龄化问题导致其对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不足,水田生产技术得不到快速优化升级。在此基础上,我国农业管理部门加强了对水田生产的政策引导与技术扶持,鼓励和支持水田开展联合生产和承包经营,并鼓励水稻生产配套专业的技术和设备[2]。大面积连片化经营不仅提高了水田利用率,而且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尽管产业结构调整有效促进了水稻产量提升,但从整体上看,水田生产的技术实施仍存在一定不合理问题。一方面水稻品种选择不合理,大部分地区的水田生产仍然以普通水稻品种为主,不重视高产水稻和特色水稻引进,水稻品种选择不当直接影响水稻生长过程的抗旱、抗逆、耐密等性能,且普通水稻的口感也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部分地区还存在不同水稻品种混种问题,严重影响了水稻品质的统一性;另一方面,水肥管理工作不合理,生产过程中存在无序灌溉、滥用化肥、环境污染等问题。总体上看,我国水稻生产区的很多田地经营者对灌溉工作较为随意,往往只凭借自身经验进行灌溉,不仅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还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在施肥过程中过于重视氮肥施加,而忽视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应用,易造成土壤营养失调,出现水稻高产但不优产的问题[3-4]。

2 水稻植株特性与肥力需求

2.1 植株特性

现阶段,我国的水稻生产主要采用水田栽培的模式实施,部分地区近年来采用旱作方式生产水稻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体来看仍以水田生产为主。在水稻栽植和生长的过程中对于水资源和气候条件的依赖性很强,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是水稻稳产高产的基础。目前,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包括东北单季稻区、华北单季稻区、华南双季稻区、华中双季稻区、西南高原单双季稻区,水稻的适宜生长温度在18~30 ℃,不同生长期对于温度的需求存在一定差异。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水稻的生产也必须向更合理方向转变。水稻生产过程中合理进行施肥与灌溉能有效保证土壤的养分供给,因此,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性状及养分成分,科学补充氮磷钾等元素,合理实施晒田、润田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5]。

2.2 肥力需求

水稻生长过程中对于氮磷钾肥的依赖性最强,氮肥是保证水稻稳产高产的基础,其能够通过改善水稻的光合作用促进枝叶生长,增加农作物中的蛋白质含量,有利于水稻营养价值提升;磷肥能有效促进水稻的发育和成熟,还能通过增强水稻的植株坚韧度来提升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利于水稻抗旱、抗寒性能的提升,并能加速作物分蘖,促进籽粒饱满,促进水稻高产;钾肥起到对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平衡作用,且能促进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形成,显著改善水稻品质。此外,近年来,硅元素也成为了水稻生产中应用的重要元素,硅元素肥料的应用不仅能起到减少病原菌危害和降解残余化肥农药的作用,还能显著提升水稻的口感,其逐渐成为水田生产的第四大肥料元素。除此之外,微量元素和有机质肥料的合理施加也能更好地保证水稻优产,例如锌可预防水稻早衰;钼能消除酸性土壤重金属离子的毒害作用;钙能改善水稻促进生物固氮的过程;有机质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等。

3 水肥管理的关键技术

施肥工作是水田管理的重要工作,在实施施肥作业过程中,应充分结合田间实际情况进行预估和分析确定施肥量,保证施肥量既能补充肥力匮乏,又不造成肥料浪费和过度污染。同时,要保证施肥的均匀性,合理配比氮、磷、钾肥,此外针对不同水稻品种,还需因地制宜地选择施肥技术,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肥料合理施加

氮肥是水稻生长的基础肥料,氮肥的足量施加能有效保证水稻稳产高产。在施加氮肥的过程中,应注意根据耕地实际情况和水稻生长周期合理选择氮肥施加量。氮肥作为底肥施加时,多采用深施技术实施,通过土壤覆盖作用最大程度降低硝化反应对氮素的影响。此外,在水稻完成移栽后,应采用氮肥进行追肥,追肥通常在插秧完成后的第14天和第50天左右各实施一次,且应在水稻生长的中期施加适量平衡肥,并在生长后期根据苗情补施粒肥。应注意氮肥的施加量不要过量,以免造成水稻倒伏、贪青、无用分蘖、空秕粒数量增加等问题,影响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在水稻生产中,磷肥主要用于底肥使用,而钾肥多用于追肥,水稻生长后期可采用磷酸二氢钾喷洒,以提高结实灌浆效果,可在抽穗开花结束后和灌浆期进行喷洒[6]。

3.2 施肥时机合理选择

通常情况下,水稻的施肥工作主要集中于4个时期,包括耙前施肥、返青施肥、分蘖期施肥、孕穗期施肥。针对不同的施肥期,所施加的肥料存在一定差异,应根据不同时期合理实施施肥方案。耙前阶段应根据土壤性状配比施肥比例,确保所施加肥料为水稻生产的各个时期持续供给养分;返青期施肥要保证磷元素足量供给;分蘖期的肥料中要适当配比锌元素,以保证水稻生长速度;孕穗期要重视氮元素、磷元素的供给,促进穗、粒的长成。施肥时机的合理选择有利于水稻对肥料的有效利用,尤其通过施肥促进分蘖,能够有效实现水稻的增产,应在水肥管理过程予以重视[7]。

3.3 合理增施有机肥

在现代化的水稻生产过程中,仅依靠化肥很难长期有效实现水稻稳产增产。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合理施加有机肥,能起到良好的肥力供给和改善土壤性状的效果。在水稻生产中,有机肥主要用于基肥使用,可在翻耕作业前进行有机肥施用,可施加饼肥600~750 kg·hm-2、腐熟土杂肥20 000~30 000 kg·hm-2,并在翻耕结束后施加一定量的牲畜粪肥,利用秧苗移栽前或越冬期提高土壤的综合肥力和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用量还有利于提升水稻的产出品质。

3.4 适当应用叶面肥

叶面肥的应用能够在传统的氮磷钾肥基础上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更好地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提升水稻的抗病害能力,有效提升水稻抽穗率。叶面肥多应用于微量元素的补充,主要包括硼、锌、锰等元素。叶面肥的施加应充分考虑天气因素,避免喷施过程存在风力过大、温度过高等问题。叶面肥的喷施适宜在风力小于3级的晴天下午或多云天气实施,肥料喷施要均匀,确保能被水稻充分吸收,实现高产优产的目标。

4 水稻晒田的合理实施

4.1 晒田的功能与作用

水稻晒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其能够有效优化土壤的理化性质,能够有效改善水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土壤透气性差,微生物数量减少的问题,通过间歇实施晒田,使土壤避免长期浸泡于水中,有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从而提升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其次,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水稻的病虫害受到田间温湿度关系的影响很大,很多病虫危害都是在水田平均湿度超过70%以上时产生的,通过晒田,能够有效降低水稻植株生长的环境湿度,进而切断病虫害传播的环境条件,有利于水稻植保;再次,有效减少无效分蘖的产生,通过晒田,水稻的无效分蘖数量明显降低,避免了无效分蘖占用有效分蘖水、光、肥等资源,使养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使水稻子粒饱满、穗大粒多、千粒重增加,有效提升水稻的产量。

4.2 晒田时机的合理选择

4.2.1 设计合理的晒田方案

在实施晒田前,应设计合理的晒田方案,通常涉及到晒田的时机、持续时间、操作标准等。晒田方案的设计要充分结合地区的生产实际进行,通常来看,对于轻度晒田,应满足表面出现硬皮后人踩在田间鞋上不沾泥;中度晒田应满足田间出现分叉裂纹;重度晒田应满足田间表面裂纹达到2~3 cm。

4.2.2 晒田时机与水稻生长状态的关系

水田晒田时机的选择对晒田效果的影响很大,晒田应选择水稻对水资源需求量最小的一段时间实施,通常情况下,以分蘖临界叶龄期最为适宜。若晒田时机过早,可能导致有效分蘖数量降低,水稻最终产量减少;若晒田时机过晚,则可能造成幼穗分化不良,同样造成水稻减产。从生产实践来看,当田间水稻的整体茎蘖数超过计划苗数85%以上时,便应实施晒田。

4.2.3 晒田实施的注意事项

1)晒田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晒田程度,当符合晒田的标准要求后,应当及时灌水,且当田间超过30%植株拔节时应当停止晒田,且在停止晒田后进行5 cm左右的深灌,并适当补充肥力,避免成穗率降低;2)对于因地势不利而排水不良田地,应采取适当的助排水措施,提早晒田和重度晒田;3)对于秧苗生长过于旺盛的田块,为避免出现生长后期的倒伏问题,应当适当进行提早晒田和重度晒田;4)对于栽植过晚、前期生育不良、茎蘖数不足的稻田及中度以上盐碱地均不宜晒田。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水田生产模式的合理化发展,对于水田生产技术的合理化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田的水肥管理和合理晒田对于水稻的稳产高产至关重要,水田生产的经营管理人员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粗放生产思维,充分了解地区水稻的生长习性与种植品种的植株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好施肥、灌溉、晒田相关工作,并合理实施水稻生产农艺技术,确保水稻在适宜的环境和肥力条件下生长,利用水田管理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为食品稳定供应和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猜你喜欢

水田水肥氮肥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氮肥供应充足 春耕生产有保障
莫里斯的短篇小说——《小个子法国人和他的水田》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
江淮小氮肥 耕耘六十年——纪念安徽小氮肥诞生六十周年
抓住机遇 主动作为 努力推进我国氮肥市场稳步前行
“水肥一体化”这么厉害!
浅谈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北方贫困山区的应用与推广
2017春季各地氮肥市场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