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微生物检验及实验室质量控制应用

2022-11-16魏雅莉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精准食品

魏雅莉

(河南国德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河南新郑 451162)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持续性增强,对食品安全愈发重视,保证食品安全有助于保障人们身体健康。食品微生物检测作为食品检测核心指标,是客观判定食品是否满足相关规范的参考,严控食品微生物检测各个环节的质量要素,可减少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把控食品安全的重要防线,应该重视工作实施,选取可行性较高的策略,严格控制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达标,方可促使食品安全、可靠得以保证,实现真正的餐桌安全。

1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和特征分析

食品微生物正式检验过程中,需充分掌握其实际检验内容,严格依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落实,主要包含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微生物指标。开展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主要是以我国规范和要求为基准,检验其相关指标,将两者进行比对判定食品质量是否达标。①菌落总数。该检验内容主要是将待测食品的样品采取专业的处理和加工,严格依照特定环境,确定检验样品内相关细菌菌落总数,该指标主要用于分析食品被细菌污染的总程度,实时体现食品整个加工程序是否符合我国相关卫生要求。一般情况下,食品中含有的细菌数量越多,其被污染的程度就越深,该生物指标客观判定食品卫生水平。②大肠菌群。该生物指标作为食品内粪便污染的重要参考,是客观评析卫生质量的核心,需对其加以重视。③致病菌。其是导致人们患有疾病的重要因素,由于食品种类繁多,不同食品应选取不同的参考菌群完成检验工作,最终判定其质量是否达标。

2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及检验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和技术的选择直接关乎最终检验结果的精准性,需合理分析当下检验方法和技术,为后续合理化选取奠定良好的基础。原有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呈现为多元化,不同检验方法基本原理不尽相同,且实际适用范围不一,处于食品微生物基本标准体系内,主要针对上述3 个微生物指标进行检验,通过对样品进行一系列处理,严格依照相关规范和要求开展检验工作。虽然上述检验方法最终成果可靠,但存在一定不足,例如整个检验流程烦琐复杂,检验过程耗损时间较长,难以保证检验效率。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各类先进技术逐步兴起和应用,为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和技术的更新提供新思路,逐步向高效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确保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改革创新成功。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作为一类具备较强灵敏度的分析工具,将其用于食品微生物质量检验过程中,自身优势较为凸显,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促使食品微生物检验行业高速发展,进而增强最终检验数据成果的可靠性。食品微生物检验新方法较多,生物方法主要涵盖酶联免疫吸附法;仪器法主要包含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技术及质谱技术等。

3 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影响因素

影响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较多,主要体现在人为因素、环境因素、仪器设备等。若想保证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可靠性,需积极掌握监测和分析中存在的质量控制要素,以此保证最终的检测质量。

3.1 样品采集与保存因素

食品微生物检验不仅要求选用灵敏度高、准确性优良的分析方法,而且需结合检验目的合理化选定采样时间、地点及方法。为获取精准性较高的数据信息,应保证分析过程中样品具有代表性,若采样方法及地点有误,或存储方式不佳,均影响最终分析数据的精准性。在样品采集和存储过程中,由于操作方法不当、环境条件等,易导致样品发生变化,无法确保最终质量可靠性[1]。

3.2 检验人员因素

采样及分析人员作为整个工作的关键因素,其需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是保证食品微生物检验及分析数据精准的基础。当下检验和分析仪器种类繁多,对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3 检验仪器设备因素

检验仪器作为食品微生物检验和分析工作关键内容,仪器设备自身性能优劣与监测和分析最终数据精准性密切相关,仪器设备正式应用之前未依照相关规程,将其交由有资质机构完成计量认证,因仪器设备引起误差,无法保证最终监测和分析数据的精准性。各类仪器设备没有完善的操作流程,在应用过程中各环节操作不规范,且未及时做好养护和检修工作,会影响最终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3.4 实验室基础条件因素

实验室基础条件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及分析数据精准性也有一定干扰,检验人员分析样品之前需充分做好准备工作,部分实验室内温湿度难以满足检验要求,化学试剂不满足要求,标准溶液失效,外界环境对检验数据产生干扰,影响整个食品微生物检验成果可靠性。

4 食品微生物检验及实验室质量控制应用

4.1 食品微生物检验前质量控制

抽样检验作为食品微生物检验之前核心控制方式之一,抽样检验过程中实际操作规范性与最终检验成果准确性密切相关,检验人员规范性操作是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达标的基础保证。实际抽样检验过程中,抽样人员应按照实际状况,尽量选用代表性较强的食品微生物检验,并完成随机抽样、规范保存等工作。部分食品微生物检验由于持续性与空气接触,增加潮解风险;少数食品微生物检验具有见光分解特性,所以实际抽样工作过程中,应严格依照标准实施,确保保存规范性,熟悉不同检验项目中不同检品采集相关注意事项及要求,综合性考量检验过程中干扰结果因素,抽样应保持迅速、规范、安全。

4.2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相关质量控制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作为重点环节,其包含多个质量控制节点,不仅包含检品管理、实验室环境,而且涉及仪器性能、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等,通过多方面质量控制措施,有助于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水平,控制内容要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检品管理。检品管理十分关键,应充分确保实现专人管理,及时完成检验样品的接收、分发及留样等工作内容。应严格依照我国相关规范,做好样品接收质量把控工作,严禁质量不达标的样品进入检验实验室内,并及时将相关拒收原因予以阐述。为进一步保证检品可追溯性,应建立统一标识,完成一倍量检验,将二倍量送入留样室内保存、留样等[2]。

(2)实验室环境和人员控制。实验室环境应最大限度满足相关基本需求,以免由于检测环境干扰影响结果的精准性。针对试验室中色谱仪器、甜品室等应增设相应的除湿装置,保证其环境内温湿度满足相关要求。应将检验试剂和器皿划分类别存放,构建相应的存储仓库,用于存储备用试剂,每天定期对实验室环境进行监测,完整记录监测数据,定期对数据进行分析。

(3)仪器性能。仪器设备是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重要工具,其设备实际工作状态及性能与食品微生物检验最终成效密切相关,应配备专业人员对其设备进行管理,建立完整的仪器设备档案,保证设备始终能安全、正常地运行,动态化管控仪器校准、使用及保养等操作,保证其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针对计量不达标的仪器设备,应及时进行淘汰和更新,促使最终食品微生物检验成果质量达标[3]。

(4)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应按照实际状况,适当提高将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的实效性,及时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的相关信息及更新动态,并将修改之后的标准纳入控制范围内,定期加强检验人员培训,加大宣传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保证检验人员深层次掌握质量控制方法,明确目标,减少检验中出现错误,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检验效率,保证检验质量。

(5)实验操作。按照实际状况完成检品留样、仪器设备维护及使用等相关操作规范,并要求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应严格依照相关规程实施,保证各项操作具有规范性。制定仪器操作标准要求,应明确仪器设备正确使用方法,降低由于仪器设备操作不当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为保证检验过程中不出现误差,检验人员需严格依照相关标准实施,并完整填写使用记录[4]。

(6)标准品试剂。严格控制标准品试剂评价、选取及采购过程管理,禁止将质量不达标的标准制品试剂应用于检验中,严控标准品试剂出入库登记、保存条件等质量,保证食品微生物检验样本实际检验中全部使用的标准品及试剂具有良好的溯源性。

4.3 食品微生物检验后质量控制

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完成后的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对检验结果层面,主要包含三大模块,即检验结果、检验报告、结果质量控制。①检验结果质量控制。应按照相关食品微生物检验规程中方法,对原始记录进行系统性分析,对最终形成原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需采取多项措施严控原始结果,以免由于检验操作因素干扰,导致结果不准确。②检验报告质量控制。检验报告质量控制是检验工作最终呈现结果,是客观反映检验工作质量文件,应严格依照我国药监局出台相关规范标准落实。通常不同单位选取报告模板不同,核心目的均为操作更具完善性,可与实际工作匹配度更高[5]。③结果质量控制。单位应制定质量控制程序及计划,保证特定时期内检验结果可靠度。如积极参加能力验证,单位内部人员比对,对提取检验品实际留样再次进行检测,通过上述举措及时确定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而有目的性、有针对性采取解决措施,及时改善不合理的操作。

5 结语

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影响其最终结果精准性的因素较多,检验人员需积极掌握此类干扰因素,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促使整个检验分析过程实现可控化,将其误差降至最低,保证检验数据可靠性及精准性。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精准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食品造假必严惩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基于能力培养自制实验仪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