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制造下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22-11-16李珂
李 珂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 215300)
0 引言
从当前我国发展的具体情况来看,机械制造产业在全国整体产业结构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各个领域所需要的技术设备、装置等方面提供了十分关键的技术支持,并为我国社会整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此,高职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该课程内容一定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确保其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1 机械制造产业发展背景
当前工业背景下,机械化生产及发展总体呈现规模化、智能化等趋势,我国始终将实业作为发展基础力量,针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和方针,为工业、机械等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机会。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始终是我国较为关键的发展动力,近几年来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进一步凸显机械化生产的必要性,同时,机械装置的管理水平也是影响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进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国工业机械制造业中,机械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包括技术、管理等方面仍有所欠缺,市场方面能够提供的高质量人才较少,无法满足企业对制造业人才的需求[1]。
2 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主要措施分析
2.1 优化课程体系内容
在当前现代制造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进行改革的关键出发点,高职院校在设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内容时,应结合该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将现有的案例融入到教学内容,同时,相关教职人员需对课程体系的目标进行适时调整,确保课程内容能充分符合学生发展需求,这种方式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其综合水平和相应的技能。只有加强课程、教材内容与就业岗位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保证学生在社会招聘中发挥出更具针对性的优势和能力。在优化课程体系过程中,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调整,首先需对市场进行充分、全面地调研,了解机械制造业及相关岗位的就业率,加强对高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其次在机械制造专业课程内容设置方面,需确保内容与经济市场、人才市场的需求相一致,避免出现教学与岗位职责不相符的情况。
从我国现代机械制造业发展情况来看,在高职学生教学方面需及时转变过于传统和落后的教学理念,尽可能地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更为先进的实践内容和理论知识,并对市场进行定期调研,明确当前经济市场在该行业、岗位方面的发展情况。高职院校需加强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及业务水平,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大赛,营造积极、健康的竞争环境,为学生提前进入社会及相关岗位提供更为全面、充分的准备。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需与制造业的发展内容相关联,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机械制造业相关技术进行展示,如云工业中的机器人等。同时,高职院校教职人员也需对现有的比赛项目内容进行实时更新,在比赛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确保学生在比赛期间逐步提高安全生产和强化质量生产意识,广泛学习工业制图等软件,对原有的传统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促使高职学生能够发展成为具有综合实力的技术型人才[2]。
2.2 教学模式加强更新
当前阶段,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在机械制造专业相关的装置、设备等配套方面稍显不足,在数量、功能上相对局限,部分设施已不适用于当前行业需求。在机械制造专业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学生对各类机械装置使用情况能否达到一定的操作要求,若院校为节约成本,选用企业转型淘汰的设备,则不利于学生对现代机械设备的掌握,而教材内容是相对科学、先进的理论知识,与落后的设备形成了过大差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对自身专业及工作方向的误导。
针对此类情况,高职院校教职人员应针对设备问题进行及时解决,教学体系建立原则可遵循以下方式开展,首先可根据院校实际情况建立相对完善的实训基地,并将实训基地中各类装备、设施、装置等进行适当更新,确保其是市场中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的设备。其次,实训基地应与机械制造业的生产工艺相关联,充分体现机械制造生产工艺,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现代制造及机械化的生产规模,针对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并以此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未知问题探索的能力。在实训基地设计与规划中,院校需充分考虑现有实训标准和职业大赛内容的联系程度,这种方式能明显加强学生在工作、学习方面之间契合度,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脱节现象。
2.3 加强校企合作
由于机械制造专业非常注重实践性,学生走出校园后直接进入社会,若院校与企业方面加强融合度,便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学习实践知识、完善自己技术能力的专业平台,进而实现为社会输入新鲜血液的作用。首先,可在新生入学阶段,定期开展培训组织大会,为学生提供先进的知识,针对性地增强其职业素养和意识,并对当地机械制造类企业进行参观,结合实际情况落实调研工作,加强学生对机械行业的认识,逐步完善自身的技术能力水平,达到高职院校强化人才培养效果的目的。其次,还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方式对原有的实训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对学生起到全面且深入的引导作用,对实训目的实现更全面的理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4 对考评机制进行合理创新
在考评机制建立方面,确保考评机制起到相应的督促作用,切忌盲目追求理论知识成绩,需将实践操作能力作为主要考察内容。在建立考评机制的过程中,相关教职人员可围绕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在学分制度方面可采取相对灵活的方式,其中学分内容可包含职业大赛的成绩及职业认定证书的权重项目。
在对考评机制进行创新时,需围绕行业、相关企业的评价标准展开创新,对职业技能的考核体系及各个功能模块进行全面分析,确保该考评机制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促使学生对机械制造专业建立足够的认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充分融合。同时,在考核机制运用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实践水平,针对无法适应该专业实践内容的学生,教师应创新考评机制,为此类学生提供更为适合的专业选修课,打造多样化人才体系[3]。
2.5 加大对教育改革的探索力度
高职院校需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从根本上重视教育改革的作用,加大探索力度,以此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现阶段职业院校的教学体系及课程内容安排来看,若想高效确立教学课程体系并使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高职院校首先需对相关岗位设置职业技能标准,与此同时,还需开展较为全面的市场调研活动,针对机械制造企业中各岗位的具体用人标准及必备技能展开统计,通过科学的市场调研,在第一时间掌握机械制造专业的就业情况,教师根据调研结果为学生制定符合职业发展的工作规划。具体的规划内容需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确保难度适中,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主,培养学生对专业相关问题的探索能力,促使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是我国教育理念中的关键因素,在满足上述条件后,高职院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将最终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予以确定并进行构建。
教育改革的有效性离不开高职院校在执教理念方面的创新,基于此,高职院校应重视新型且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执教理念,可根据机械制造企业的招聘情况开展现代化学徒制教学模式。在确保理论教学达到一定水平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加以检验,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使学生拥有学以致用的能力,并掌握相应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使学生对就业所需技能有更全面的认知,并有充分的时间将学生角色向职业工作者转化。在这种提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促使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也能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工作及职业岗位需求有概念上的理解,并以此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建立长期的职业发展目标,充分激发主观能动性。
2.6 将改进工作落实在实践当中
确保改进工作的各流程能全面落实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在高职院校方面,应根据机械制造业专业的发展情况设立具有一定特点的专业部门,对该专业能起到指导作用。此类专业部门应结合学生特点,根据就业趋势和该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科学的调整教学方式,充分提高教学效率。在该部门中需将师资合理分配,保障教学质量。其次,院校方面需设置几个具有方向性的发展阶段,并根据各阶段的内容设置不同的方案。对于机械制造专业而言,此类专业通常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并且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操作难度,基于此,对于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必须提前制定培养方案,否则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断层现象。例如,学生在课堂中掌握的专业知识,无法顺利运用在实践当中,造成一系列就业问题的出现。机械制造专业的培养方案在制定完成并投入使用后,也需定期对其进行更新,并逐步丰富其结构和内容,确保培养方案能真实的帮助学生适应实践及工作岗位需求。再次,高校的改进工作还包括相对灵活的任免制度及淘汰机制,此类机制的建立能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整体教学水平。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是通过高素质教职人员体现的,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职人员的重视,并以教学结果为判断目标,优选高素质教职人才,打造专业的教师团队,只有这样才能高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淘汰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能起到筛选作用,最终促使现代化教学模式更为完整。最后,高职院校应全面提高机械制造专业课的专业程度,由于机械制造专业课的内容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具有一定难度,对教师开展定期的专业培训十分关键和必要,是促使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必经之路。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需对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给以足够重视,并建立相关的监管机制。对于学校而言,教育是包含多方面的,不仅有教职人员,还包括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及专业学习进展。因此,在保证教学成效的同时,还需建立相应的学业监管机制,促使学生在各个阶段完成学习任务。
3 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制造下高职机械制造专业的实际教学效果提升能够对该专业的技术人才质量优化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趋势进行教学改革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能使学生充分了解当前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趋势,对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也能形成正确认识,进而明确自身的学习重点。通过有效的教学改革,可以使学生向着综合型方向发展,以此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