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2-11-16徐长亮陶加乐王卫星曹天亚
徐长亮,陶加乐,王卫星,曹天亚,卞 军*
(1.宿迁市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江苏宿迁 223800;2.宿迁市农业农村局,江苏宿迁 223800;3.宿迁市宿豫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江苏宿迁 223800)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们“舌尖上的安全”以及社会和谐稳定,更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形象[1]。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始终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并提出了“四个最严”的要求,并强调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2]。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监管角度创新工作方式、加强顶层设计,以满足人们对初级农产品的高质量需求。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农业农村部坚决执行农业农村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任务[3]。坚持“产管”并举,不断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加大农产品检测和监管力度。
1 宿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建成
宿迁市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室,监管人员共计21人,负责统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组织推进农产品农药残留定量检测工作,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溯源查处。乡镇一级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挂牌在乡镇农村工作局,每站配备1~2名兼职人员,隶属于乡镇政府管理,合计监管人员185人,负责日常巡查检查、农产品农药残留快检、宣传培训等工作。
1.2 五级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正常开展
①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飞行检测,由农业农村部统一组织,每季度在全国随机确定被检测省市和被抽样主体。2020年一季度和2021年四季度共抽检宿迁市各类产品90批次。②省级农产品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由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统一组织,采取市与市之间调片检测方式随机确定被抽样主体,2021年省级累计抽检宿迁市农畜水产品1 340批次。③市级农产品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由市农业农村局统一组织。2021年全市例行监测累计检测农畜产品2 240批次,监督抽检累计检测农畜水产品350批次。④县区级农产品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由县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2021年各县区累计开展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6 421批次。⑤乡镇级农药残留速测,以乡镇监管站为主体,结合日常巡查工作,常态化开展辖区内蔬菜产品上市前农药残留快检工作。2021年全市累计完成乡镇定性快检48.7万次,每个乡镇快检平均数量高于江苏省农安县创建目标。
1.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强化
①开展规模主体入网监管。开展全市农产品生产主体普查,将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部纳入省农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常态化开展巡查检查和检测工作,截至2021年末,全市入网监管主体数量达9 715家。②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联合市多部门共同启动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推广行动,在全省率先启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工作。③补齐市辖功能区质量安全监管漏洞。针对市辖功能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以市委巡察问题整改为契机,帮助功能区开展快检筛查工作,从机构、人员和经费3方面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补齐监管漏洞。④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围绕农产品种植养殖过程中质量安全管控不规范、违法使用禁用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联合市场等8个部门启动宿迁市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提年专项整治活动,对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11个重点品种,开展全链条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4]。截至2021年底,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累计出动监管执法人员8 517人次,巡查基地5 430家;累计查办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73件,总案件量均超过前3年之和。⑤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督促各县区强化属地责任,健全监管工作机制。目前,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以及宿豫区已创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宿豫区正在创建国家级农安县,宿城区正在创建省级农安县,泗阳县、泗洪县已启动国家级农安县创建申报工作。
2 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从基层检查调研情况看,宿迁市在县乡两级特别是乡镇一级存在“一高三低”(工作要求高,人、财、物保障能力低)、监管人员老化兼职化严重以及县乡两级监管工作经费编列少、拨付迟等客观现象,主要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严重不足
目前,宿迁市规模生产主体已接近1万家,监管任务量较10年前翻了10倍多,平均每个涉农乡镇要承担130家以上的主体监管任务,如把中小生产主体也纳入监管范围,任务量还将成倍增加。但市县乡三级人员力量严重不足,市县两级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人员平均仅2人,全市81个涉农乡镇185名基层监管人员中,兼职人员占96%,50岁以上占1/3,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的稳定运行。
2.2 县级检测能力参差不齐
检验检测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预警能力的有效途径[5]。宿迁市农业农村部门的检测机构不仅承担着检测任务,还承担着辖区内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区域风险评估、“两品一标”认证管理及绿色食品企业质量内检员、三品检查员的培训培养等公共服务职能。2018年,宿迁市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整合,三个县农业农村部门原有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合并到市场监管部门。撤并后,只有泗洪县市场监管部门能够承担农产品检测工作,沭阳县、泗阳县机构合并只划去编制而检测人员留在农业农村部门,导致至今不具备农产品检测能力。目前只能委托第三方完成检测任务。受合并工作影响,有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缺少专业性人才,存在抽样不规范、代表性不足、制备样品交叉感染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2.3 工作保障落实不到位
装备保障上,宿迁市市区两级现有检测仪器大多超龄运转,部分县区检测参数覆盖面和检测时效性、准确度已不能满足新形势需要,市农检中心和宿豫区、宿城区农检中心检测设备均是原农业部2010年按当时标准配置配发(色谱检测设备),除近年来宿迁市农业农村局统筹资金为宿迁市农检中心添置1台新型质谱检测设备外,两区级检测中心重点设备至今未更新,现有仪器参数覆盖面和检测时效性、准确度,已不能满足新形势需要。经费保障上,县区监管经费均未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在定量检测方面,市级财政每年仅支持100万元,定向用于宿迁市农畜产品检测中心开展市级例行监测,县区级监管和检测经费主要靠自筹或专报特批;乡镇层面,只有23个乡镇财政保障了部分工作经费,其他乡镇均是财政零投入。由于缺乏充足的经费保障,大部分乡镇快检设备只能依靠上级配发,目前配发的设备只能对蔬菜产品进行快检,无法检测肉蛋鱼虾等产品。大部分乡镇无法落实村级协管员工作补助,导致协管员工作流于形式。
3 对策及建议
3.1 着力加强基层监管体系建设
以创建国家和省农安县为契机,督促各县区、各功能区切实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健全完善基层监管体系。①提升检测能力,重点推动县区农业农村部门恢复农产品检测能力,加快市县两级定量检测设备更新和乡镇畜、水产品检测设备配备,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装备水平。②建强基层队伍,重点加大监管人员招录、培训和培养力度,推动基层监管员专职化、年轻化,着力打造和培养一支有资质、懂业务、精检测、善管理以及人员相对稳定的专职化监管队伍。③落实工作保障,重点推动各县区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工作正常开展;出台激励措施,推动各县区完善基层监管车辆、装备配备,保障基层监管人员工作待遇,提高履职尽责能力。
3.2 加强和规范监管工作
①继续实施十万规模主体集中入网监管行动,降低入网门槛,推进分级分类监管,逐步将中小主体纳入监管范围,提高监管覆盖面,督促入网主体落实主体责任,加快实现带合格证产地准出。②持续实施乡镇监管标准化提升行动,开展星级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评选工作,在四星级以上监管站开展胶体金检测试点行动,进一步规范基层监管和检测工作流程,提高快检的覆盖面和精准度。抽检计划,提高监管的及时性和针对性。③实质化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以合格证(检验检疫证)的索票索证为突破口,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加快落实农批市场、农贸市场等准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准入机制的反向传导效能,以市场端凭证入市、批批索票索证的准入要求倒逼生产端在产品上市前主动送检或自检,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源头安全。
3.3 纵深推进专项整治
持续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专项整治行动,围绕用药关键节点,加大农资市场检查力度,严查假劣农资,禁止使用高毒农兽药;加强用药指导,用好常规农兽药,推广使用生物防治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本质安全水平。突出产品上市关键时节,持续加大检打联动力度,高频率开展专项监督抽查,严查禁限用农兽药违规使用和饲料隐形添加行为,切实保障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4 结语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分析宿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提出了通过着力加强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和规范监管工作以及纵深推进专项整治3个措施,为当下宿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切实保障人们初级农产品食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