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丘陵山区果园智能农业转运机械设计研究

2022-11-16芳,明莉,冯梅,蒯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2年5期
关键词:丘陵运输机果园

刘 芳,明 莉,冯 梅,蒯 超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贵阳 551400)

1 现状与意义

1.1 研究现状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随着农机化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趋势发展,智能农机的发展需求日益显现。近年来,我国农机制造水平稳步提升,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但受农机产品需求多样、机具作业环境复杂等因素影响,当前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部分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农机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亟待解决。

要完善农机装备创新体系,瞄准农业机械化需求,加快推进农机装备创新,研发适合国情、农民需要、先进适用的各类农机,既要发展适应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大中型农机,也要发展适应小农生产、丘陵山区作业的小型农机,以及适应特色作物生产、特产养殖需要的高效专用农机。丘陵山区坡度大,宜机化要求难度大,尤其是货物、肥料、果实等田间运输环节。目前,市面上使用最多的还是传统的燃油机动力转运机械,消耗功率大、尾气排放对环境污染大,操作手的劳动强度大,部分坡度较大的农田,甚至还需要“肩挑背扛”,增加了果农的劳动强度,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1-8]。普通转运机械包括轮式和履带式运输机,运输能力强,但对道路要求高,在交通网络较好的地区使用广泛,但在山路崎岖甚至无路的丘陵山地中无法使用[9-14];索道运输机大多应用于无法架设轨道的地区;轨道运输机功能单一,配套装备要求高,与之配套的装备、系统不健全[15]。研发配套的自动搬运和转运装备,实现整个运输环节的无人化作业需求日益凸显。

1.2 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运输机械主要以轮式或履带式运输机为主,在山地丘陵地带的大部分农业生产作业还停留在人工作业阶段,存在效率低、工作量过大等问题。特别在四川、贵州、广西、云南、江西等地,多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地理环境复杂,地块小且不连片,种植分散,道路崎岖起伏不平。为解决常规的轮式和履带式运输机难以在地形情况复杂、大坡度的丘陵山地中运行的问题, 许多国内学者研究了依山地地形走势将轨道固定于地面的运输方式。目前,国内研究的轨道运输机主要有双轨道运输机和单轨道运输机,运行方式主要有乘坐式、自走式和牵引式。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决策部署,加快农业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制定了《“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节能减排、发展绿色农业势必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题。根据《规划》提出的要求,借鉴新能源汽车技术,将动力电池应用到转运机械作为动力能源,实现零排放的同时完成相应的运输作业,为国家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通过对一种智能果园转运机械结构的研究探讨,为新型智能果园转运机械的研发提供思路,以求减少劳动力成本开支,降低农民的劳动力强度,为山区丘陵田园的大面积种植和采摘奠定技术基础。丘陵山区田间智能农业转运机械是未来山地农业运输发展的趋势,较目前使用的汽油机动力式单轨运输车更加环保、高效,并且其传动系统更加简单轻便、容易拆卸维护,同时也可降低运输车的制造成本。从长远角度看,丘陵山区田间智能农业转运机械运行成本低,可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简单优化的传动方式使设备更加安全、可靠。因此,研发适用于丘陵山区的以纯电驱动的智能田间转运机械,可以为推进丘陵及山区农业机械化提供解决方案。

2 果园转运机械的创新点研究

2.1 果园转运机械的动力源设计

目前,市面上广泛应用的果园运输机动力源多采用燃油(汽油或柴油)驱动,传统能源燃烧后排出大量的废气,成本高、排放量大,对环境污染严重。本文设计的转运机械参照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应用,选取48 V锂电池或铅酸电池作驱动,续航能力可满足全天工作量,且采用双蓄电池作为动力源,可以实现双电源切换,增加续航能力。能源干净,实现零排放,绿色环保,还能有效降低成本,经济实用,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2 果园转运机械的底盘设计

山区丘陵地势复杂、坡度大,要求转运机械必须有较好的通过性能及爬坡能力,且对复杂地形具有很好的仿形能力。目前,普遍使用的轮式转运机械,在崎岖的山路上运输安全性能低;履带式机械底盘与地面接触面积大,相对于轮式运输机,重心较低,运行平稳,越野性能更好,更能适应复杂的地形,但制造成本高,原地转向能力差。部分研究侧重于依山地地形走势将轨道固定于地面的运输方式,可以做到根据地势更好仿形,但轨道成本大,市场价值不高。本文设计的转运机械车架底盘采用铰接式多边形结构,轮胎采用山地轮胎,并由两个800 W的电机驱动,可以实现45°的坡地攀爬能力,离地间隙大于120 mm,重心较低,运行平稳,越野性能更好,通过对底盘进行改造,更能适应复杂的地形。

2.3 果园转运机械的操作系统设计

目前,市面上运用最多的果园转运机械为驾驶员乘车控制机械操作系统,完成机械转向、加减速、倒车等操作。由于丘陵地势不平,坡度较大,作业环境恶劣,容易出现翻车等危险,严重影响机械操作人员的使用安全。本文设计的智能转运机械为无人驾驶运输车,采用自动化通讯系统,用遥控器控制小车工作,提高运输安全性。采用变速器和电机组合装置设计制动装置,运输车在失控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变速器和电机的组合装置进行自动制动,防止车辆在失控的情况下继续行驶,起到保护人员、运输车及货物的作用。

2.4 果园转运机械的原地转向设计

传统转运机械在果园内受地势影响较大,工作转向困难。本文设计的转运机械对液压马达、机械原理、伺服电机等转向结构分别进行三维数据设计及模拟验证,最终以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可靠性强、重量轻等作为决定因素,选取合适的结构进行整机布局设计,遥控器控制双电机分别驱动左右轮,实现四轮驱动,差速变速,以满足机械原地转向的功能。

2.5 果园转运机械货箱的折叠式设计

为该转运机械实现既能在果园运输肥料、果实,还能在农田运输树苗、玉米杆等长条作物,充分扩展机械的使用范围。本文设计的果园转运机械货箱采用可折叠的结构形式,针对不同的运输对象改变货箱的形状,以此提高该机型的通用性。

3 果园转运机械需改进的方向

3.1 整机重量优化

本文设计的果园转运机械在前期制造过程中,将研究重点放在功能的实现上,忽略了整机的重量。因该机主要应用于山地丘陵果园或农田环境,需要机械具有小型化、轻便化的特点,故后期优化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整机的重量,如机身材质、轻型电池、电机型号的优化选择等,在确保实现正常运转和智能控制的基本功能前提下,尽量采用最小化、最轻便化机型,整机重量控制在180 kg以内。

3.2 机械的多功能化改进

本文设计的果园转运机械因前期研究工作的局限性,机械功能仅停留在货物运输上,后期的设计将充分考虑购机者的需求,在保证满足果实、肥料及长条作物运输功能的同时,将果园的其他作业环节,如剪枝、喷雾等功能整合到结构设计中,实现该机械的多工况多功能使用要求。

3.3 农机与农艺结合

农艺技术的改进离不开适宜的农机配套装备,农机要根据农艺要求生产和装配。这就要求农机与农艺各个环节配套融合。农机与农艺融合是建立农机化技术与农艺技术相互促进、协调统一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两者高度融合,才能发挥农机潜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该机充分考虑丘陵地区农作物生长特点,设计适宜在陡坡环境作业的运输机械,运输机轮边距、车厢底盘充分考虑作物生长间距、高度,将运输机械与保护性技术有机融合,有效提高了运输效率。

4 总结

丘陵和山地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大多种植在地形复杂的坡地甚至高山之上,复杂的地理形势影响了全程机械化的发展,丘陵山区田间智能农业转运机械是未来山地农业运输发展的趋势,较目前使用的燃油机动力式运输车更加环保、高效,整机采用遥控器远距离控制,显著提高了操作手的安全,并且其传动系统更加简单轻便、容易拆卸维护,同时也可降低运输车的制造成本,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丘陵运输机果园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秋天的果园
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约旦大力神运输机
呼噜猪的大果园
40T刮板运输机尾辊的修复与应用
C-17运输机
我家果园丰收了
关于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