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探究社区模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活动设计

2022-11-16赵振宇孙峻张庆敏

现代英语 2022年17期
关键词:云班评分探究

赵振宇 孙峻 张庆敏,2

(1.石家庄铁道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3;2.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外语系,河北 石家庄 050043)

一、引言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信息社会高校学生个性化、多样化、便捷化的学习发展需要。现代化教学要求以互联网为动能,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打造开放灵活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教学融合了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的双重体验,将庞大网络教育资源与多种学习方式进行整合,兼顾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推动了教学方式的迅猛变革。关于混合式教学,不论是国内外研究者、教学实践者,还是政府和

教育机构,都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1]。

二、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被广义理解为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的结合。2000年,“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中第一次正式提出混合式教学这一概念。该概念发展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①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2006年,技术应用阶段。该阶段强调互联网技术在教与学中的重要作用,注重教学平台的搭建和教学视频的录制。②2007~2013年,技术整合阶段。该阶段从教师的视角来审视混合教学,关注混合式学习模式对师生的交流互动带来的影响以及教学设计的调整。③2014年至今,“互联网+”阶段。该阶段从学生的视角来评估混合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借助移动通信设备、网络资源、课堂面授等创造良好的教学体验[2]。

三、探究社区模型

目前,探究社区模型(Community of Inquiry,简称CoI)是混合式教学领域重要的理论框架之一。该模型由加拿大学者兰迪·加里森(Randy Garrison)、特里·安德森(Terry Anderson)和沃尔特·阿彻(Walter Archer)等人于2001年提出。模型以协作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协作建构学习与批判性反思对话为实施理念,以批判性探究迈向有意义学习和深度学习为实施路径,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反思性思维和高阶思维为终极目标,是一个包含在线学习和混合学习在内的动态、过程导向的有效教学理论模型[3]。

探究社区模型包含教学临场感、社会临场感和认知临场感三大要素。其中教学临场感的创设包括教学管理、建立理解、直接指导三个子维度;社会临场感的创设包括情感表达、开放式沟通和群体凝聚力三个子维度;认知临场感的创设包括触发事件、探索、整合、解决四个阶段。只有当这三种临场感都达到较高的水平时,有效的学习才会发生[4]。而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搭建脚手架、呈现三大临场感的过程。

四、大学英语混合探究社区的建构

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以英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为依托,以英语语言知识、交际技能和综合文化素养为主要内容,以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支撑,构建多种学习渠道,实现英语教学中“知识加实践、语言加文化、讲解加思辨”的有机结合。

大学英语教学普遍面临学时短、任务重的问题。有限的课堂时间,难以满足语言浸润的需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破课堂授课时空的限制,给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使用了云班课和QQ群两大软件,QQ群用于通知和打卡,而资料发布、课堂签到、课堂互动、作业提交在云班课完成。云班课上的各项活动包括资料浏览、课堂签到、头脑风暴、同学互评、回答问题、投票测试、作业提交、教师点赞都有经验值。教师在学期初,告知学生会将云班课经验值纳入平时成绩当中,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教师以云班课和QQ群平台为基础,构建网上探究学习社区,以线下课堂为基础,打造面对面探究社区,通过各种活动,将整个班级组建成为探究型混合学习团体。

探究社区模型的教学临场感、社会临场感和认知临场感三大要素相互依存。与其他混合式教学理论相比,探究社区模型更为强调社会临场感和认知临场感在提高学习者学习绩效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应该以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和认知临场感的创设为目标指向,培养一种开放探究的社区氛围,将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基于竞争性、趣味性、合作性的原则,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教育过程,提升三大临场感,优化学习体验,提升学习效率。

五、设计教学活动,创设三大临场感

(一)巧设预习互评任务,教是最好的学

预习互评任务包含“预习”和“互评”两大部分。根据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学习金字塔”,“教别人”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互评”任务的设置,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去“教别人”。另外,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学生的预习、教师对学生存在问题的把控极其重要: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才能了解存在的问题,进而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课堂专注度;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才能因材施教,明确教学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提高授课效率。

在大学英语授课过程中,每个单元在讲授之前,笔者都会在云班课设置预习任务“My Recommendation&My Question”,让学生列举出在课文预习过程中精彩的语句(My Recommendation),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My Question)。而在云班课评分阶段,教师采用指定学生评分的方式,根据教材单元的数量,将全班学生平均分为若干小组,每一小组负责一个单元的评分。评分学生由组长组建QQ群,通过线上线下讨论协作完成三项任务:在评分区打分;在评论区解答学生问题;汇总共性问题。

根据探究社区理论,认知临场感的创设涵盖了触发事件、探索、整合、解决四个步骤。云班课中任务的设置是触发事件,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启发思考;学生阅读文章,提出问题,评分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与提出问题者进行信息交流均是探索的过程;提出问题者和评分学生将各自汇集到的信息进行交流整合,最终解决问题,完成认知目标。教师通过划分小组,指定任务,明确要求,时间把控来创设教学临场感。这项任务教师指定人员评分而非随机评分,增加了参与评分学生的责任感,评分学生因为共同任务汇聚在一起,为了解答汇总全班学生列出的问题,而进行线上线下的沟通,增加了情感表达的机会和渠道,培养了协作精神和团队凝聚力。而提出问题的学生,因为问题被解答而与评分学生展开沟通对话。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一条纽带,将全班的学生联系在了一起。不同的章节任务中,评分人和被评分人的身份轮流转换,学生之间的联系逐步加深,社会临场感随之增强。

(二)每日英语打卡,让英语成为一种习惯

英语学习应该是先有大量的语言接触,再去学语法。然而现在我们大多数人学英语,都是将英语当成知识来学习,将语言肢解开,进行条条框框的分析,缺乏大量的语言输入,本末倒置。不乏学生想用技巧代替努力,想用一些听力窍门、作文范式来代替天长日久的语言浸润。

笔者所在的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每学期只有48学时,要想帮助学生完成足够的语言积累,仅仅依靠课堂学习远远不够,必须充分调动学生课下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会在每学期初,在任课班级专属英语QQ群,开启“每日听写摘抄打卡”任务,该任务持续时间为一学期。教师每天清晨将当日打卡内容发布到QQ群,学生将听力材料听写或摘抄下来,在QQ群应用“打卡”里提交作业。教师发布的每日听力材料,绝大多数来源于喜马拉雅China Daily英语新闻,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国内外大事。另外,听力材料有文本,语速可调节,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听写或者摘抄两种形式完成作业,满足了不同听力水平学生的需求。

在每日打卡活动中,“每日听写摘抄打卡”任务的发布是触发事件,学生听听力,做笔记,解决听力过程中的疑难点,是探索的过程,学生将知识整合,内化吸收,最终完成听写摘抄任务,解决问题。学生在打卡过程中,形成合作竞争的关系,互相学习,互相督促,凝聚团队合力。教师则可以运用点赞、评论、打卡提醒、打卡统计等功能来创设教学临场感,保证教学活动的良好运行。

(三)趣味测试,让竞技成为一种动力

传统的单词测试,是教师在班上提问,学生在纸上作答,然而这种形式需要教师的现场监督,线上推广难度较大。笔者也曾尝试在云班课设计单词测试题和在词达人小程序进行单词测试,虽然可以达到测试的目的,但是在提升学生的社会临场感方面,成效并不明显。

在大学英语授课过程中,笔者总结出一种竞赛性的线上单词测试方法,该测试在云班课完成。测试前,教师会在QQ群以群公告的形式,告诉学生比赛的时间、内容、形式,并按学号将学生分为两队。比赛当天,教师会在云班课同时开通两个讨论组:Speedy Words第一战队和Speedy Words第二战队,学生按照各自学号进入不同的讨论区答题。教师会限时在线提问10个单词,提问的形式有单词乱序、听音写词、听义写词等,最后根据每组的准确率评出获胜组。在比赛进行过程中,教师给各组最先回答出单词的三位学生点赞并加经验值(经验值计入平时成绩),而失败的一组,需要完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任务。

此种小组竞赛活动,将班级成员分为不同小组,为共同的目标与对手展开竞赛,易于培养小组成员的归属感,创造社会临场感。小组的每个成员都需要代表小组答题,答题有经验值,答题前三名有额外加分。单词比赛作为触发事件,促使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掌握单词的发音、拼写、含义和用法,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教师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可以随时查看未参与活动的学生名单并对其进行督促,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点赞。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单词,总结易错点,对难点进行重点分析,对获胜方进行奖励,向失败方发布额外英语学习任务,从而加强学生的教学临场感。

(四)小组任务,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来自不同院系班级,互相之间并不熟悉。为了尽快破冰,提升社会临场感,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了大量的团队任务,让学生以任务为契机,互相沟通协调,形成团队合力。这些团队活动,有视频拍摄、模拟面试、小组讨论,也有前面提到的小组评分。

以大学英语第二单元“智能汽车”为例,在课文导入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Free Writing”任务,要求学生按照云班课小组成员方案在教室就座,以

“Even if I could afford a car,I may not actually want to drive one because...”开头,写下各自的原因,然后展开小组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云班课作业区提交以下材料:音频答案、集体答案文本(注明“集体”)、各自答案文本(注明姓名)。

这样的设计考查了学生的想象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受传统课堂时间限制,只有部分学生可以进行课堂展示,如果学生课堂展示时间过长,就会严重影响教学进度。而这种要求全员线上提交的形式,节约了课堂时间,尽可能保证全部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有效地杜绝个别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浑水摸鱼的行为。该任务以结果倒逼过程,确保每个人都进行思考,组织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促进了认知临场感的创建;讨论的展开促进了小组成员间的情感表达,实现了小组成员间开放式交流,进而形成群体凝聚力;教师在云班课上提前设置任务,在课堂上阐明任务的具体要求,明确截止时间,鼓励学生分享观点并进行讨论,择优选择学生的文本和语音在全班分享,对学生回答问题中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和评论,对语言和发音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从而建立起较强的教学临场感。

六、结语

混合式教学是将面对面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精心设计,合二为一的产物。其将传统的教学方式重新组织,突破了原有的时空局限,改变了教与学的结构和路径,是一种彻底的教育再设计。经过多年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关注的重点由最初的“资源”逐渐转变为“活动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是混合式学习设计的重要依托[5]。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中需要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整合规划,秉承合作性、趣味性、竞争性原则,以一种不动声色、浑然一体的方式将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精心“镶嵌”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引领学生去交流、分享、辩论、合作、探究,进而构建和谐开放的探究性学习社群。

猜你喜欢

云班评分探究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实证分析
设问引导探究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形成性评价驱动的高职大学英语“云班+课堂”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与实施
云班平台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基于云班课的SPBTC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双周最佳阵容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双周最佳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