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资本如何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基于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的审视

2022-11-16汪义贵

江苏教育 2022年71期
关键词:子女资本家庭

汪义贵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特殊青少年群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者一方外出务工而另一方无监护能力、年龄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1]。民政部201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 万人[2]。面对这样一个特殊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群体,一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来保护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3],另一方面,来自不同时期的文献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状况令人堪忧”[4]。

笔者最近学习了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这本书,尝试引入资本理论来分析其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这是一种新的范式和视角,为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一、家庭资本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布迪厄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资本是其社会实践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5]303。布迪厄把资本定义为行动者的社会实践工具,只有在场域的关系中,一种资本才能存在并发挥作用[6]60。在每个场域中都存在着资本竞争,资本决定着这个场域的地位和权力的变化,每个场域都是一个斗争的地方[7]。布迪厄将资本分为三类: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8]。以往研究表明,儿童的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问题解决、性格、态度、行为等会受到家庭资本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一种直接的影响,而是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产生的间接的影响。

1.家庭经济资本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布迪厄认为,经济资本可以直接转化为货币,通俗点说也就是金钱,当然也可以转化为一些产权形式,它包含了我们平常所说的物质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5]307。经济资本是所有其他类型资本的根源,其他类型的资本,只有在掩盖了家庭经济资本是其根源这一事实的情况下,才能产生自己特有的效应[6]60。农民在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不得不外出务工多挣钱,努力提升家庭经济资本[9]。

首先,家庭经济资本通过父母提供的经济支持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为了生存和提高经济收入,父母将子女留在农村来到大城市进行务工,将务工挣到的金钱用于支付家庭的日常开支和子孙教育等。交齐相关的学习费用、购买一定数量的学习必需物品之后,那些能够用来开发子女智力、拓宽子女视野的书籍、玩具、电子设备等几乎不可能出现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这是不利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更重要的是,在经济比较拮据的情况下,他们没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甚至不能保证子女完成学业。

其次,家庭经济资本通过选择优势的教育资源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研究发现,家庭经济状况会显著影响子女的教育获得,而且这种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比如在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等阶段,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子女就越容易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学区房”、校外补课便是最好的例证,而经济匮乏的农村留守家庭则无能为力。优势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提升学业成就,缩小与农村非留守儿童以及城市儿童的差距,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村留守儿童融入社会的积极性,降低其自卑、孤僻等负性心理,而父母也可以依据子女的这种积极发展,对其进行更加有利的家庭教育。

2.家庭文化资本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即身体化的文化资本、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和制度化的文化资本。身体化的形式表现为持久存在于行动者心智和肉体的性情倾向,如个体所拥有的语言风格、审美能力、教养方式等;客观化的形式指的是文化产品,如书籍、图画、工具、字典、古董和机器等;制度化的形式是制度所认可的各种文化场域的资格、文化水平和文凭。[5]313农民大多来自落后、贫困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资本欠缺。但是,传统农村地区实际上非常重视文化资本。

首先,家庭文化资本通过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父母深知家庭拥有的文化资本总量越多,在日常家庭教育中就越要注重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以及注重对子女进行言传身教的影响,子女的学习机会因此变得更多,学习成绩也会更加出色,子女的学术成功率也会变得越来越高,这也是造成阶级和阶层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民感受到城市中教育的氛围、懂得高学历的人更容易成功后,他们开始转变教养方式,逐渐重视对子女的文化教育。但同时,对于有的农村留守家庭来说,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很少有机会对子女进行耳濡目染的教养,这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又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家庭文化资本通过家庭藏书量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家庭文化资本的标志之一是家庭藏书量,它对子女的教育和学习成绩提升也有正向预测作用,家庭藏书量越多,子女的学习成绩就会越好,家庭教育就会越成功,这一点在很多国家都得到验证。同时,家庭拥有文化资本的多寡,与个人素养的提升以及社会地位获得也存在着密切关系。但是,限于经济压力,农村留守家庭父母很少会为子女购买课外书籍,尤其那些昂贵的书籍,家中的学习资料多以学校发放的书籍为主,这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知识的学习、视野的开阔等是有所欠缺的。

最后,家庭文化资本通过父母文化水平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对于大多数农民而言,由于接受教育的机会有限,其自身文化资本十分欠缺,他们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弥补家庭中文化资本欠缺的这样一种事实,外出务工便是其中方法之一。他们离开农村到城市去参加技能培训、进行学历深造获取相应教育文凭。经过长时期的影响,进城务工除了增加了经济资本之外,在客观上的确还增加了他们的阅历和文化,形成了与城市生活比较一致的价值观、相适应的生活态度以及相似的社会行为模式。作为父母文化资本之一的文化水平,可以通过相关的亲子互动传递给子女,从而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但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即使平时放假了也会因为上班很辛苦想多休息以及考虑到回家一趟成本的原因选择放弃回家,一年回不了几次家的现实,也就谈不上与子女进行一系列的亲子互动了。

3.家庭社会资本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一个社会或群体所具有的现实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它主要由确定社会或群体成员身份的关系网络所构成[5]322。通俗地说,社会资本是一种被持续的社会网络所掌握的社会资源或财富,这种社会网络只存在于实践状态,以物质或符号交换的方式存在[5]322。这种社会网络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但它们都是在短时间内或很长时间内可以直接使用的社会关系,并通过社会体制被制度化[5]322。农民所积累起来的家庭社会资本,对子女的教育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家庭社会资本通过父母的社会关系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社会关系是社会资本的重要表现之一,农村地区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网络特征和其自身的封闭性,使得农民的社会网络呈现出同质性、封闭性、单一性的特征,导致了其社会资本的单一和匮乏。同时,由于场域的变化,他们不仅被正规的农村组织排斥在外,而且无法享受组织内部的社会资源,这使得农民的社会资本变得不足。在农村留守家庭中,由于家庭社会资本不足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父母在与自己的子女长期分离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良好沟通交流的机制,父母由于整日埋头干活,忽略了与子女沟通的重要性,子女由于缺少父爱与母爱,变得与父母格格不入。同时,父母限于自己农民工这种身份,害怕与学校的教师进行联系,与教师的沟通屈指可数,甚至有的父母一次也没有与教师交流过自己子女的学习问题,这都无益于对子女进行针对性教育。

其次,家庭社会资本通过与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的融合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个人社会资本的多少取决于其有多少财富、有多少文化以及个人社交影响力的大小。由于家庭经济资本的增加,农民在农村场域的地位也得到了重新分配,家庭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也显著增多。对于农民而言,只有将家庭文化资本与家庭经济资本相结合,并使两者的质和量达到显著水平,他们的社会地位才能在社会中变得稳固,并且同时能获得较高的社会声誉。但是,对于农村留守家庭实际上的现实状况是,农民经济资本贫乏、文化资本欠缺,导致其社会资本也变得不足,整体而言,这对子女的家庭教育非常不利。

再次,家庭社会资本通过父母的社会地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中提及中国乡村是一个熟人组成的社会,它有别于城市的社会形态,乡村中的个体通过熟人关系建立起彼此之间的关系网络,个体的社会地位在这张网络中得到彰显[10]。个体的教育获得与其父母的教育水平和社会阶层特征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家庭的社会地位对子女教育机会的达成有推动或制约作用。在获得社会地位的过程中,农村留守家庭处于劣势地位,他们可以调动的社会关系或力量是十分有限的,他们总是处于社会的底层。因此,农村留守家庭,拥有的社会资本十分不足,可以直接使用的社会关系也十分匮乏,难以支撑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路径探索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历来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作为学校教师,可以通过与家庭间的合作,指导家长努力扩大经济资本,增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物质基础;主动提升文化资本,积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文化底蕴;不断优化社会资本,筑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关系网络。

1.努力扩大经济资本,增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物质基础

第一,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无论是政策方面的支持,还是财政方面的投入,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建议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以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以减少农村留守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支出,缓解其经济压力。第二,各地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家庭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与指导,使其能够胜任相关工作岗位,获取较大的经济收入,以改善其家庭经济资本贫乏的现状,从而缩小与农村非留守儿童家庭、城市家庭之间的经济差距以及缩小因经济资本贫乏导致的区域间、城乡间儿童教育发展的差距。第三,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要想彻底地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做到“标本兼治”,除了要增加心理关怀、日常陪伴和情感沟通之外,真正要做到的是发展壮大农村产业,激活农村活力,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就业创业,留在子女身边工作,不断扩大经济收入,增强其经济资本。第四,农村留守家庭需要不断增加家庭教育的支出和投资,教育支出和投资是提高对子女教育经济支持的一种重要体现,一方面可以优化家庭教育的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子女学业成绩、个性心理的良性发展,进而进一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妥善解决。

2.主动提升文化资本,积累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文化底蕴

第一,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家长课堂的形式,给予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父母接受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对他们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学习的指导和帮扶。第二,教师应主动联系家长,与家长密切合作,在与家长的合作沟通过程中言传身教,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同时也可以给家长推荐一些有利于提高学识和教育观念的书籍、读物,通过阅读不断提升其文化资本。第三,教师也可以指导家长通过参加成人考试提升学历或考取专业证书提高自己的教育文化水平。第四,教师可以引导农村留守家庭父母重视家庭文化建设,建议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充足的外部学习资源,比如可以买些孩子感兴趣的书籍来读,陪孩子参观艺术馆、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抽时间带着孩子去户外玩耍或外地旅游,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潜力以及创造性,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自觉,有效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早期健康发展。

3.不断优化社会资本,筑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关系网络

第一,学校可以开设热线电话、视频网络会议,实现与家长的不定期沟通,家长也要主动联系学校和教师,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不断优化家庭社会资本,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第二,无论是在日常的学校生活,还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心和关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对他们的态度会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自信与学业情绪,进而影响其学业成就。第三,学校应注重增强农村留守儿童同伴交流的机会,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体育类、艺术类以及其他课外活动等多种多样的课程,鼓励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参加,增强他们的同伴关系。第四,鼓励有条件的退休教师加入到“双减”课后服务中来,为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课后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时,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一时难以获得解答增添力量,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业成就。

猜你喜欢

子女资本家庭
Tomb-sweeping Day
家庭“煮”夫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恋练有词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教育子女陋习
真实资本与虚拟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