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培育“三有”时代新人
2022-11-16高维
高 维
2022 年4 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版),旨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义务教育新课程注重素养导向、重大主题教育以及学科实践,体现了德育的新取向,为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引。
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确立各门课程的德育目标。作为专门德育课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其他课程的核心素养也普遍指向德育目标,如语文课程的文化自信、历史课程的家国情怀、英语课程的文化意识、科学类课程的态度责任、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体育品德、劳动课程的劳动品质和劳动精神等。各门课程的核心素养体现了该门课程独特的德育价值,而各门课程又共同指向学生一般的核心素养发展,如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健全人格等,协同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注重将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重大主题教育体现国家意志,新方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国家安全、“党的领导”教育等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进行整体规划,并指导落实。新课程注重结合学科特点对重大主题教育进行整体规划和系统安排,以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课程为主,直接安排相关专题;科学、地理、体育与健康等课程也有机融入。重大主题教育在学生德育中具有培根铸魂的关键地位,对于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传承民族精神,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强化学科实践,充分发挥实践的德育功能。学科实践是基于某个学科性质和特点(且可能联结其他学科)而开展的实践活动。学科实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的联系,注重在活动和情境中、在操作和应用中、在实践和体验中学习。学科实践不仅是学生经历发现和解决问题、建构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养成品德和价值观、体验生命价值的过程。在学科实践过程中,学生将体验到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养成知行合一的精神、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创新意识、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是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引,着力将重大主题教育融入各科课程,深入开展学科实践,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进其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使之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