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苗免疫接种方法的科学应用
2022-11-16余泓
余 泓
安徽省芜湖市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安徽芜湖 241000
免疫接种是指将动物体内的特异免疫力激发出来,并且将易感动物大概率情况下成功转变为非易感动物的一项重要的策略,是基层动物疫病防治的重要手段。当前,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度也在提升,面对养殖业中较容易出现的疾病需要有计划的进行动物疫苗免疫接种,确保接种过程的科学性,使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为养殖户和消费者提供保障。
1 接种前的准备
1.1 器械消毒
免疫接种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免疫注射的药物以及免疫器械的使用。类似于注射器、针头、容器等与免疫接种直接相关的器械,在接种使用之前都需要检查是否已经进行过较为准确的消毒和清洗工作,确保器械中没有残留可能对免疫效果造成影响的物质,避免因为免疫工作器械中残留的药物以及存放不当感染的病菌干扰到正常免疫接种效果,给当地动物防疫工作以及养殖户正常生产工作和产品出售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1.1.1 操作重点
首先使用清水进行细致的冲洗,将经过冲洗后的器械进行15 min高温杀菌消毒,如果没有专业的器械进行隔离杀菌,也可以使用煮沸的方式消毒。主要方式是将相关器械放置到可加热的容器中,煮沸的水没过器械,用时0.5 h左右,彻底冷却之后放入灭菌器皿中准备接下来的工作。其次,在消毒时需要注意将注射器的针管和针芯拆开并保存好,而注射器的各个部件都需要拆分开消毒,必要时候用纱布包裹相关器械,避免器械沾染细菌。对体积较大的器械则是需要结合化学药剂开展相关消毒工作,并且在之后利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1]。
1.1.2 注意事项
第一点,保证清水冲洗是否完全达到标准,并且对于利用其他化学药品进行清洗的器械依旧需要用清水进行消毒的收尾工作;第二点,高温消毒后的器械必须在温度降下来之后才可以正常使用,并且器械必须在使用之前就做好完备的消毒工作,如果消毒与后续实际使用器械之间的时间间隔过长,需要重新进行消毒;第三点,对一次性的器械要检查其有效日期以及外包装的完好程度,确保包装内的器械是没有受到污染的并且是还可以正常使用的。
1.2 疫苗稀释
疫苗稀释需要着重注意几点:第一点,在配备稀释液时需要检查是否是该疫苗药物可使用的稀释液,一般情况下没有稀释液要求的药物可以利用蒸馏水或者生理盐水进行配比稀释;第二点,需要认真检查相关资料,反复确认准确的配比要求,并在稀释时用酒精棉球或者酒精棉棒对瓶口进行消毒;第三点,稀释液以及相关药物的存储要按照常温开展,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影响稀释液和药物的效果;第四点,在进行稀释时要注意用注射器开展稀释液注入、溶解,并充分稀释,稀释完后的疫苗药物需要根据季节温度尽快使用,不能通过冷冻或保鲜下次使用。稀释过程需要注意的地方是疫苗稀释专用的稀释液要进行常温保存,稀释液中不能含有消毒剂以及金属离子,并且变质和过期的就不能再使用了,稀释时还需要确保稀释液的温度是低温并且清凉的,不能够使用热水以及温水进行稀释,然后禁止在稀释疫苗的时候加入抗菌药物,这是因为抗菌药物会减少疫苗的活性,甚至直接灭活,影响疫苗的正常使用。同时,疫苗在稀释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在3~6 h内进行使用,高温天气下需要在2~3 h内使用完成,部分特殊疫苗在稀释完之后1 h之内就需要进行使用,切记稀释后的疫苗不能通过冻结后再次使用。
1.3 人员准备
在疫苗接种之前相关人员需要开展培训,明确疫苗的使用相关事项,并且只能由相关兽医专业人员直接操作疫苗接种过程,疫苗的稀释、使用者需要有专门的记录,将疫苗使用情况以及相关负责人、使用人的信息记录在数据记录表或者是网络记录平台上,确保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解决问题。除此之外,除了专业的防疫人员可以开展疫苗接种,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由兽医专业人员指导相关人员开展疫苗接种[2]。
1.4 动物安定
因饲养人员比较了解饲养动物的习性,所以应当在饲养员在场情况下做好动物保定工作,在疫苗接种之前需要有专业人员使用专业的器械以及用具进行动物抓捕以及保定工作,切勿跳过保定工作直接进行疫苗接种工作。而数量较多、大规模的禽类疫苗接种可以采用分群、分组的形式,对已经做好疫苗接种的小组进行记录,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标记进行隔离,避免出现重复接种情况。当然,在开展疫苗接种工作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某些禽类先天性夜盲的特点在傍晚后开展接种工作,以确保疫苗接种环节中动物不会因为应激等情况干扰正常工作开展,以更高效率、更好的接种质量完成优质化动物疫苗免疫工作。
2 注射方法
首先,要根据动物的体型选择正确的注射器以及针头,便捷以及效率较高的连续注射器适用于小型动物以及家禽,同时部分型号的连续注射器也适用于大中型动物。在实际接种工作中要注意检查注射器的橡胶垫,并且调节活塞松紧度。检查好注射器的气密性,对于玻璃注射器要检查是否存在破损情况,及时排净玻璃管内存在的空气。下针的时候不能过猛过强,一旦出现弯针,需要立即出针,不能强行刺入,并且使用完的针头以及报废的针头都需要集中无害化处理;其次,抽取疫苗的时候要注意先通过轻微振摇防止疫苗瓶内有气泡,需要多次抽取的则应当将针头留在疫苗瓶上,并且用干酒精棉包裹好,确保之后可以继续抽取;再者,对疫苗接种动物的注射部位做好消毒,先使用5%的碘酊由内到外擦拭,然后再使用75%的酒精脱碘消毒,一般情况下需要实现调查到相关动物对什么消毒药剂敏感,尽量避开使用这些药剂;最后,肌肉注射的部位要选择肌肉较多、血管较少且不靠近神经干的部位,不同的动物要注射在相对应的位置。疫苗接种人员要先用手固定住接种位置,并且另外一只手持着注射器,针头垂直快速刺入后进行注射,为防止皮厚或者使动物受到惊吓,可以先将注射针头取下并且用后手拇指、食指和中指紧持针尾,先将针头刺入之后再连接注射器进行注射,需要注意的是注射人员要准确掌握针的力度角度和深度,避免出现操作不当,给动物的肌体造成损伤或者是免疫失效[3]。
3 疫苗免疫接种中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不同的疫苗接种方式有其自身特殊的科学应用要求。首先是注射方法,要充分区别胸腔注射、肌肉注射、穴位注射等不同注射方法的使用情况,并根据动物的体型进行针头、针管选择,保证疫苗确实有注射进动物的身体内,有效避免注射不畅、注射倒流情况;其次是饮水方法,饮水方法较注射方法来说动物应激情况较轻,并且适用于进行群体接种,尤其是大型动物接种,但是接种的均匀性较差,会造成一定的疫苗损失。所以在实际使用时要注意稀释药物并根据疫苗的剂量确定好饮水量,在使用饮水法接种疫苗时尽可能将不同年龄段的动物隔离开,对不同年龄段的动物进行不同剂量的调整,在加入疫苗药剂的饮水饮用完之后要间隔1 h左右再提供正常的饮水;再者是点眼滴鼻办法,这种方法较多使用在家禽疫病免疫中,先将疫苗药剂进行稀释,然后将家禽的头颈摆成水平位置,并且需要一侧的眼鼻能够朝向上方,同时相关人员从几厘米高的地方滴下疫苗药剂,防止出现滴管口碰到家禽眼睛造成损失的情况。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药剂的量要充足并且需要保证滴入的药剂不会被甩出、喷出,在点眼滴鼻与注射需要同步进行时候要先注射后点眼滴鼻;最后是气雾方法,气雾方法主要是对呼吸道相关的疫病有较好的疫苗使用效果,需要注意器械内无沉淀物,并按照详细说明调节气雾器械的压力,选择最合适的雾粒密度和大小,在傍晚或者清晨开展,借助灯光缓解应激反应,并在喷完药剂之后间隔20 min左右后通风换气[4]。
4 结语
综上所述,动物疫苗免疫接种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只有科学应用接种方法,做好疫苗接种准备工作,重视疫苗接种环节,才能有效提高动物疫苗接种后的效果,确保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