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工作动物检疫现状的探讨
2022-11-16詹克宇
詹克宇
本溪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小市动监所, 辽宁本溪 117100
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畜牧业的实际发展受到动物检疫工作质量的直接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的基本饮食安全。因此,为了建设完备的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机制,需要全面开展动物检疫工作。虽然现阶段国家已开始高度重视畜牧业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动物检疫工作体系,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的检疫工作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多不同的问题,全新的检疫技术和检疫措施也很难快速、有效的推广开来。针对动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需要针对性的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从而切实增强动物检疫工作的实际开展效果。
1 现阶段畜牧业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分析
1.1 动物检疫方式相对落后
部分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不仅没有完善的动物检疫工作机制,甚至连基本的动物检疫站点都没有配置完全,这就导致动物检疫工作非常难开展。其他地区虽然已经配置了基本的畜牧业动物检疫站点,但是由于检疫技术和相应设备的配置不够完善,导致畜牧业动物检疫工作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无法保证,导致部分存在质量问题或者患有疫病的动物流入到市场中,使得人们的食品安全得不到相应的保障[1]。
1.2 动物检疫的效率较低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阶段的动物产品检疫效率过低,虽然政府的要求变得逐渐严格,相关的管理人员也设置了基本的动物检疫站和屠宰场,但是因为检疫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检疫工作还存在较多质量问题。尤其是养殖户和养殖区域较为分散,导致统一宰杀的要求难以实现,从而影响动物检疫工作的开展效果,很多养殖户也很难按照规定开展动物检疫工作。
1.3 动物检疫工作的监督环节需要进一步增强
在现阶段的动物疫病检测工作中,漏检和逃避检验等问题常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畜牧业动物的实际养殖和运输的过程当中,动物检疫工作机制不完善[2]。动物检疫工作的开展往往需要涉及到较多的单位和相关部门,为了保证动物检疫工作的基本质量,就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和深入交流。但是在现阶段动物检疫工作实际开展过程当中,各个工作部门之间一般各自为政、相对独立,彼此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交流,在动物检疫工作对应的监督管理制度方面也缺少最为基础的凝聚力,使得动物检疫工作没有实效性,往往只能流于表面。
1.4 动物检疫意识相对薄弱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户对于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其不仅不积极配合检疫人员的工作,反而还会阻碍动物检疫工作的开展。由于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理念存在误解,养殖户在动物检疫工作开展过程中参与度不足,导致整个检疫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很难达到预定目标,严重影响了动物检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2 完善动物检疫工作机制的有效策略
2.1 对动物检疫措施进行不断的创新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兽医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强化动物检疫技术,使其能够在动物检疫工作中发挥实际作用[3]。动物检疫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也需要尽可能全面的学习专业防疫知识,不断创新动物检疫机制。比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建立肉禽市场监控体系或者动物疫情监测机构,使用综合管理的形式,使用多媒体设备作为辅助,及时的发布并宣传各类动物检疫信息,同时以网络技术作为基础和主要技术手段,建立有效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逐渐提高养殖者的基本检疫意识。
2.2 明确动物检疫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责
对于产地检疫工作而言,要以法律法规手段为基础,明确动物检疫工作开展的时间,并且建立起完善的动物检疫工作机制,保证产地检验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在开展动物检疫工作时,产地检疫部分往往涉及较多的不同的工作部门,主要包含卫生部门和检疫部门等,各个相关部门之间联合执法,既能够提高检疫工作效率,还能够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不同的部门既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又需要相互配合从而形成合力,实现乡、县层次的统筹安排,从而构建起完善的联动机制,避免无人负责等不良问题的出现[4]。动物检疫工作的开展,需要始终以畜牧业整体的发展作为第一目标。
2.3 进一步规范并增强对于动物屠宰场的监管力度
除了对动物检疫工作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还要增强对动物进入市场准入的控制力度,真正做到随检随载,全面不漏的做好动物检疫工作。一旦发现存在病害的动物或者是病害动物的制成品,则需要及时的按照相关规定,对病害动物进行追踪和全力打击,实现无公害化的处理。对于畜禽制品的上市工作而言,需要全面增强盘查力度,重点打击含有“瘦肉精”等违法物质或者出售病害动物等行为。
2.4 全面提高兽医的基本素质和检疫工作意识
提高兽医的综合素质,从而保证动物检疫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主要分为提高兽医基本素质和动物检疫工作意识两个方面。首先是提高畜牧兽医的基本素质,从现阶段畜牧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分析,畜牧兽医整体的基本素养偏低,已经成为了影响动物检疫工作开展效果的直接影响因素[5]。畜牧兽医基本素养不足,导致动物检疫工作的质量很难保证,甚至会出现严重的误诊问题,因此想要完善动物检疫机制,就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兽医的基本素质,第一需要普遍的提高兽医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量,同时对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保证所有参与动物检疫工作的兽医人员都可以掌握最为先进的动物检疫方法和兽医专业知识,从而最大程度上提升动物检疫工作的基本质量;第二则需要增强兽医从业资格的审核力度,杜绝部分非专业人士蒙混过关的问题。
2.5 增强政府的监督管理力度
从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政府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监督管理作用不能忽视。在我国畜牧业暂时还没有建立完备且有效的动物检疫工作监督管理体系,导致畜牧行业的动物检疫工作相应的控制和监督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对于动物检疫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力度不足,导致在动物检疫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则很难快速的进行处理,从而使得动物检疫工作的质量较差[6]。因此,为了全面保证动物检疫工作的质量,就需要增强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在政府的强制干预下,增强动物检疫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
2.6 完善动物疫病的“检测+防控”制度
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关于动物疫病的防治体系,不仅仅是在动物疫情发生之后,对疫情范围和程度进行控制,而是需要在疫情还未暴发并造成大幅度经济损失之前,对动物群体可能患上的疫病问题进行准确跟踪和有效的排查,联合畜牧业副产品的加工、销售等流通性环节,全面检测动物疫病的发生情况,对动物疫病进行准确的检测和有效的控制。牧场也需要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与当地的地方政府和兽医机构紧密合作,在疫情难以控制等特殊情况下,还可以联系林业和交通等周边部门,共同实现动物疫病的检测和联控体系,有效治理并控制动物疫情,保证畜牧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总体分析,我国畜牧业想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全面重视起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针对现阶段畜牧业现代化改革和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防疫措施不到位、检疫体系不完善、疫情联控速度差等问题,需从实际情况进行实践研究,尽可能将其对现代畜牧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