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2022-11-16旭仁夫

吉林畜牧兽医 2022年4期
关键词:弓形虫球虫病贝斯

旭仁夫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农牧局,内蒙古赤峰 025150

现阶段牛场养殖人员将防控重点集中于细菌和病毒性疫病,往往忽视了牛寄生虫病的防治,由此导致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重点对牛养殖过程中几种常见的寄生虫病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治疗牛寄生虫病提供参考。

1 牛原虫病

1.1 牛球虫病

牛球虫病常见于1岁龄的牛,但年龄较大的牛感染后也可出现临床症状。牛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肠炎、腹泻,患病严重的犊牛可出现痢疾症状。目前已在牛体内分离出13种球虫。

1.1.1 流行病学

带虫牛是牛球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其粪便中可存在球虫卵囊,易感犊牛通过消化道摄入被球虫卵囊污染的饲料饮水等后感染球虫。牛球虫病可发生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但在部分地区冬季牛球虫病的发病率最高。

1.1.2 临床症状

患球虫病的牛临床症状以腹泻为重,严重时可出现痢疾和脱水症状,部分牛可出现神经兴奋症状。

1.1.3 诊断

对于疑似患牛球虫病的牛可采集其粪便,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测粪便中的球虫卵囊。

1.1.4 治疗

一方面针对球虫进行对因治疗,可口服或注射磺胺类药物,也可口服莫能菌素和拉沙洛菌素。另一方面,进行对症治疗,可使用高岭土或药用炭进行止泻,对于出现脱水症状的病牛及时补液。

1.1.5 预防

应加强牛舍的卫生工作,在清扫后用3%~5%的热碱水对牛舍地面进行消毒。犊牛和成年牛分别饲养,发现患牛球虫病的牛应及时隔离饲养并治疗,也可用氨丙啉或莫能菌素进行药物预防。

1.2 弓形虫病

弓形虫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主要造成病牛出现神经症状和流产。

1.2.1 流行病学

弓形虫的终末宿主为猫科动物,在终末宿主体内弓形虫进行有性生殖,而牛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在牛体内弓形虫进行无性生殖。牛感染弓形虫主要通过摄入被含有弓形虫包囊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等,随后弓形虫通过肠道进入血管或淋巴管,在肌肉、心脏、肝脏等器官组织内广泛分布。

1.2.2 临床症状

感染弓形虫的病牛主要出现流产、产死胎或弱胎,同时还可出现磨牙、惊厥等神经症状。

1.2.3 诊断

可剖检牛,在牛各器官和酮体上发现许多坏死点可初步推测为弓形虫感染,确诊应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ELISA和PCR等。

1.2.4 治疗

该病可使用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如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或乙嘧啶。

1.2.5 预防

牛弓形虫病的预防可使用莫能霉素进行药物预防,同时防止猫科动物进入牛群,放养的牛应保证其远离野生猫科动物。

1.3 新孢子虫

牛新孢子虫是由犬新孢子虫感染引起的,犬是该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患该病的牛临床症状主要为流产。

1.3.1 流行病学

牛可通过摄食被新孢子卵囊污染的饲料污染,而感染新孢子虫的犬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此外,新孢子虫可通过胎盘屏障,从母牛垂直传播给胎儿。

1.3.2 临床症状

患新孢子虫病的牛主要症状为流产,在妊娠3个月后的任何阶段均可出现流产症状。胎儿被新孢子虫感染后可死亡,也可形成木乃伊胎,部分胎儿可被分娩但产下的犊牛先天患有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眼球突出,同时体重比正常犊牛要轻。

1.3.3 诊断

剖检病牛中枢神经系统和视网膜,可在细胞中找到新孢子虫的速殖子和包囊。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测,常用于新孢子虫的检测方法有血清学检测的ELISA和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抗原检测的PCR。

1.3.4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用于治疗牛,通常用磺胺类药物、克林霉素治疗犬从而降低牛感染风险。

1.3.5 预防

主要是通过禁止牛群接触犬,防止犬粪便污染牛的饮水和饲料。

1.4 巴贝斯虫

牛巴贝斯虫病主要是由巴贝斯虫属的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和大巴贝斯虫感染引起,该病的传播与硬皮叮咬有着密切的关系。

1.4.1 流行病学

硬蜱是巴贝斯虫的中间宿主,可通过叮咬牛的方式传播巴贝斯虫。巴贝斯虫主要寄生于牛的红细胞中,从而造成牛出现血红蛋白尿。硬蜱可通过吸食感染巴贝斯虫病的病牛血液而感染,从而使巴贝斯虫在硬蜱和牛体内进行循环传播。

1.4.2 临床症状

患巴贝斯虫病的临床表现有高热,可达41 ℃,“喷射状”腹泻,尿液中有血红蛋白存在,呈红色,黏膜苍白,妊娠母牛可出现流产症状。

1.4.3 诊断

病牛出现上述症状时且有蜱虫叮咬的历史,可初步诊断为巴贝斯虫病,确诊应进行血液图片,在牛血液中见到巴贝斯虫即可确诊。

1.4.4 治疗

患牛巴贝斯虫病的病牛可用双咪苯脲进行治疗,对于失血严重的牛可采取输血方式进行治疗。

1.4.5 预防

牛巴贝斯虫病可使用双咪苯脲进行预防,此外,在蜱虫活动频繁的时期及时对牛进行体外驱虫可防止该病。

2 牛体外寄生虫病

2.1 牛皮蝇蛆病

牛皮蝇蛆病是由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感染所致的寄生虫病,可破坏牛皮,造成牛出现神经症状甚至死亡,危害较大。

2.1.1 流行病学

牛皮蝇和纹皮蝇主要在温暖的季节活动,成蝇将卵产于牛毛上,卵发育成幼虫后钻入牛皮并开始在牛体内迁移,在冬季时蜕皮成为2期幼虫,在次年春天迁移至牛背部蜕皮成为3期幼虫。在4~5月份幼虫会从牛背部蹦出,化蛹,在5周后羽化为成蝇。

2.1.2 临床症状

在秋冬两季,常见牛出现站立不稳、瘤胃鼓气,在春季时牛背部可出现脓包、呼吸孔,挤压可见孔中有白色幼虫。

2.1.3 治疗

在每年的11月份使用有机磷类、伊维菌素类、莫西菌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次年春季再次进行驱虫。其他时间不可进行驱虫,防止虫体溶解造成牛出现过敏反应。

2.1.4 预防

可在每年的春天和秋天使用驱虫药进行预防性驱虫,如使用有机磷类的浇泼剂进行体外驱虫,用伊维菌素类药物进行体内驱虫。

2.2 牛虱

牛虱是一种在牛饲养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体外寄生虫,是多种病原体的传播媒介,此外牛虱可造成牛出现皮肤炎症、贫血等症状。

2.2.1 流行病学

寄生于牛的虱可分为吸吮虱和咬虱,不同种类虱的外形和寄生后牛的症状可出现差异。牛虱的生活史一般为3周左右,整个发育过程都在牛身上进行。该病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

2.2.2 临床症状

感染牛虱后,牛可出现皮肤炎症、瘙痒、擦伤,吸吮虱可造成牛出现贫血和体重减轻。此外,牛虱还可传播血液原虫或其他细菌病毒病原,导致牛出现其他疾病。

2.2.3 诊断

肉眼观察到牛体有牛虱存在即可确诊,通常在无毛区和毛发过渡区可见牛虱的成虫和若虫。

2.2.4 防治

牛虱可用有机磷类、双甲脒类、除虫菊酯类药物的喷剂、浇泼剂和粉剂进行驱除。但应注意,牛虱可对驱虫药产生耐药性,因此要合理使用上述药物,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驱虫药联合用药或交替用药保证驱虫效果,不可长期用药,同时还应避免牛舔舐药物造成中毒。

2.3 螨虫

寄生于牛身上的螨虫有牛足螨、疥螨、蠕形螨等,可导致牛出现皮肤瘙痒、脱毛、皮肤损伤等,此外螨虫还是多种病原的传播媒介,可导致其他疫病的传播。

2.3.1 流行病学

牛螨虫病主要通过病牛传播,与病牛直接接触或与病牛蹭痒的墙面、围栏接触均可感染螨虫病。此外,大部分螨虫只寄生于牛,很少寄生于其它动物,多数螨虫可在牛身体完成其生活史。

2.3.2 诊断

牛螨虫病的诊断主要通过镜检,刮取病变区边缘,将样品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离心后取沉淀物进行镜检,发现螨虫虫体即可确诊。

2.3.3 防治

牛螨虫病可用双甲脒、有机磷类、除虫菊酯类、大环内酯类、莫能菌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前应将牛皮肤表面的癣和其他杂物剔除干净。此外,每年可用上述药物在气温回暖后对牛体表进行驱虫,防止螨虫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弓形虫球虫病贝斯
林下养鸡球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南墙贝斯15首原创曲目及创作背景
鸡球虫病的防治研究
孕妇和弓形虫那点事儿
关于鸡球虫病的流行因素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黄瓜中有大量弓形虫吗
浅谈牛球虫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
怀孕后不能养猫狗?
怀孕了能养猫狗吗
《麦克贝斯》的悲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