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低年级段个性化朗读的有效策略分析

2022-11-16盛静玲

小学生 2022年22期
关键词:课文情感语文

☉盛静玲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其中,朗读作为阅读教学一种有效的形式,可以通过声音的传送,把视觉和听觉有效联动,增强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记忆、对文化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有利于带动学生勇于发言的课堂活跃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占据主导地位,应该对成长中的学生加以正确引导,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一、朗读的意义

(一)朗读是通过眼、口、手、脑、耳相互协作,发出声音的吟诵,是一种视觉文字到听觉文字、再到联想文字的转变。最早我们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的吟诗作对、词曲传唱,朗诵者可以通过对作品的理解丰富自身情感的表达,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在朗诵时,学生可以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活动,对书中描述的内容、人物的生活年代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效的朗读,可以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基础文化知识,也能够掌握关于朗读的艺术技巧。在课堂上,老师融合新型教学方式,塑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培养他们自信、开朗、善于倾诉的乐观性格,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三)朗读的真正含义是可以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文化知识,在充分理解书本内容的前提下,使用科学朗读的发声技巧,通过教师针对朗读内容的指导,规范发声部位,正确、清楚地朗读文字,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理解展现丰富的内心情感,达到与书本内容的共鸣。

二、小学低年级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一)朗读教学模式单一

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教学的发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朗读教学成为一种形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多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获取课本知识,这种单调的朗读模式,并不能引起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共鸣和情感的理解,关注到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展开对教育本质的思考,通过小学低年级段个性化的朗读,带动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

(二)朗读教学没有明确目的

有些时候,朗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变成一种应付,教师本身所带有的学习态度会通过课堂表现直接影响到学生。如果教师对于朗读教学只是“填鸭式”教育的话,学生无法提高课堂学习积极性,会导致学生对于朗读产生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在进行朗读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朗读的目标,对于朗读的课件和需要达成的朗读效果有一个充分了解。传统的语文课堂,主要是教师根据语文课本上的内容,采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段或者全文朗读。朗读之前没有设定明确的要求,朗读之后也没有问题的详细讨论,单纯为了完成课本要求,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朗读对于新时代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三)朗读教学阅读选择对象的狭隘

在平时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偏向提问成绩优异的学生,学习较好的同学可以对教师的提问有正确应答,使得教师得到事业的满足感。然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朗读和回答问题时,容易支支吾吾、含糊不清,甚至回答错误,教师为了控制每节课程的进度,通常不愿意在差生身上浪费朗读时间,这就导致了成绩一般的学生几乎没有朗读机会,无法发挥自身的特点,进行自我的展现,长此以往,一些学生对于课堂学习产生了消极情绪。朗读教学对象在选择上的狭隘,会对不同的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部分学生在得不到公平对待的情况下,会产生负面怠学的现象,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因此会下降,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

三、小学低年级段朗读的教学策略

(一)针对教材,选择方式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段进行不同的学段朗读教学,每个年级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不同,课本与课外读物的选择也各不相同[1]。在备课期间,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教材选择,结合当下课堂的氛围,选择良好的朗读学习方式,对优秀的朗读及时赞美和肯定,对于一般的朗读随时进行鼓励和指导。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教师应该善于倾听,细心教导,对于学生的识字和发音,正确地加以教导,带领学生进行朗读方式方法的探讨,拓展学生的思维。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文主要是以“记叙文”为主体,其中也有一些歌谣或者童话故事穿插其中,这种组合比较符合小学低年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教师应该结合课文展现的形式,加以扩展课外读物,选取适合本阶段学生的课外读物,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普及,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分类教导,从学生的角度看待朗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教师可制作课外读物选择表,根据每本书进行打分,将统计表发给学生,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读物,从而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朗读前,应该编制预习的项目单,设定朗读预习的要求。例如,1.画出文章中不认识或者没有掌握读音的生字;2.默读文章两遍,尝试朗读一遍;3.感受文章体现的意义,融入自己的感情朗读两遍等,使得学生对于朗读的内容有一个充分了解。教师还可根据每个学生朗读的情况,进行小组划分,分成团结互助小组,选出小组长,分配好组员。小组之间可以先进行课文的讨论,还可以轮流进行朗读或者分段进行接力朗读,小组之间可以安排组与组的竞争和朗读比赛,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对于朗读能力薄弱的同学,要相互帮助,可以向朗读能力不好的同学指出其朗读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你的哪句话读音不正确,或者这段话应该加入作者心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学生之间相互汲取经验和相互协作,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感悟、理解朗读的内容和表达的含义,组员之间分享心得,从而进一步完善对于语文知识的吸收,养成团结友爱的班级风气。教师还可以针对朗读好的同学进行实质性奖励,针对朗读不好的同学进行象征性奖励,通过激励的方式带动学生个性化朗读水平的提高,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二)掌握方法,指导拓展

朗读也是一种培养学生性格的技能训练,根据新课标对于朗读的标准要求可以看出,朗读教学可以针对字、词、句、段、文等基本的语文知识进行发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字词句的朗读方式指导。掌握好生字,是通顺朗读的关键,如果学生连课文中的字词都无法正确认识,就无法做到流畅的朗读[2]。所以,生字的认识是朗读训练的基础,只有掌握了生字,才可以熟练掌握句子,再到一整段课文,最后到全文。由于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比较多,学生认识生字首先就要从拼音学起。低年段的小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开始接触汉语拼音了,拼音需要牢牢掌握才可以根据拼音来识字认字。一些声母和韵母的难点知识,教师需要着重指导发音方式和发音部位,对于生字的读音和声调,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把朗读的基础打牢,这才是学生朗读技能进步的关键。

低年段的学生朗读能力比较弱,在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放慢速度,让学生用手指点到朗读的字上,眼睛跟着手指的移动,逐字逐句进行朗读,集中注意力,从口中一个一个念出,根据移动的位置,放慢朗读的速度,正确地进行发音。其中,教师需要对朗读课文中的多音字和生僻字进行重点检查,例如,很多学生容易读错的,在“曹操称象”一文中,“称”字在文中的发音应该是“cheng”,语调为第一声平声,这个“称”是一个多音字,也读作“chen”,语调为第四声,是称心如意的意思,还可以读作“cheng”语调为第四声,和秤杆的“秤”都是计量一种物体轻重的器具。在“曹操称象”中,称重量,课文需要读“cheng”音,发第一声,平声。不光需要读对,还要读得准确,在南方方言中,“n、1”区分不清,韵母发声不准,在北方方言中,an、ang区分不清楚,in、ing区分不清楚,声调把控不准……在朗读中,不光是要读得字音清晰,还要声音洪亮,教师需要在平时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拼音读写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还要鼓励班级同学进行相互督查,专心倾听朗读的同学所产生的发音问题,互相进行纠正和提醒。

(三)代入情感,多元发展

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大多是记叙文体,包含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不同思想和情感。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展现。朗读语句,不能只是机械化地进行词句发声,还是应该理解段落文章的真实意义,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才能够真正理解课文的意思[3]。小学低年段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还有一些歌谣诗词,这些文字不应该只是文字,通过朗读,学生可以赋予词句新的生命,通过声情并茂,向倾听者展现其中丰富的情感,感受文字的真正魅力。所有的事物都有着一定的规律和节奏,这是一种客观规律和现象。所以,朗读要求学生把握到文字的节奏,把书面的文字节奏,变成声音的节奏,然后融入自身理解的情感节奏。体会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光是靠查阅字典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留意,善于发现生活的美,捕捉社会生活中的情感流露。教师在朗读教学的时候,需要让学生代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去理解词句的意思和文字描述中表达的情感,根据课文的大致内容,基本掌握朗读时所需要的那种感情状态。

在朗读中,语气和语调尤为重要,教师首先要根据整篇课文的内容,明确指导学生,应该是使用欢快的、轻松的,还是悲伤的、愤怒的语气进行朗读。其次,还要体会朗读中重要位置的表现,例如重音的位置,重音的不同,会导致一句话的意思截然不同。重音,是体现课文内容的一种方式,学生需要牢牢掌握重音规律,这样可以正确表达出语句的内容。还有,顿挫的不同、截断在课文朗读中也是非常重要,需要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含义,明确哪些位置需要增加顿挫感,哪些情感需要进行收尾和截断,都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例如,在语文课本的《拍手歌》这一篇,整体课文属于童谣性质,这就要求学生不能一味地识字朗诵,而是需要注重童谣特有的“顿挫感”、有节奏的短句和收尾,把欢快的歌谣情感表达出来。例如,在课文《慈母情深》中,选取一段落,“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母亲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这句话所展现的情感,教师可以用日常生活举例,“妈妈平时给小朋友买的书包、零食、衣服,这些钱都是哪来的呢?”进行引导,让学生感同身受,朗读的时候,注意标点符号和重句的表达,以“母爱”为中心,融入自己对母爱的理解,缓慢而有力地读出“自己长大了”,体现出作者对于母亲的理解和自我成长。例如,在课文《大自然的声音》中,课文主要描述了大自然的奇妙,段落中“小雨滴敲敲打打……滴滴答答……叮叮咚咚……”这句是在形容雨滴的声音,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可以把类似这种“滴滴答答”“哗啦啦”的声音进行拟声处理,感受课文中大自然带来的奇妙声音,轻松愉快地进行角色朗读。

综上所述,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要求我们教师深入分析小学语文低年段朗读教学的各种问题,积极思考朗读问题出现的原因,科学选取符合小学生阅读的绘本读物,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教育,增加课本知识的丰富多彩,依托课堂中朗读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为学生带来更多元化的学习思考,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课文情感语文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