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2022-11-16张晓儒戴桂香孙影焦欣磊李强

农业与技术 2022年19期
关键词:农产品检验生产

张晓儒戴桂香孙影焦欣磊李强

(1.乌兰察布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2.乌兰察布市草原工作站,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3.乌兰察布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4.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也逐步增多,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群众的广泛重视。如何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舒心,成为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人员的首要工作。农药与化肥的过度使用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研究表明,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严重超标,直接导致餐桌上的污染,影响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对此,探讨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及改进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

1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1.1 我国农产品安全标准有待完善

农产品安全标准在农产品安全监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判断一种食物是否安全,是否有风险,能否被生产销售,最终取决于标准如何制定。因此,标准要根据当代社会的发展、公众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理解和认知以及技术水平而不断更新。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安全标准还存在些许不足,许多迫切需要制定的标准缺失或者相对滞后,已经出台的标准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农产品安全需求[2];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不接轨且普遍低于国际标准,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阻碍。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质效需进一步提升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在我国仍较为突出,上市的农产品以传统种植模式为主要方式,使用化学农药量多、面广,规模较小的生产经营主体缺乏规范管理和自律诚信意识,农产品在种植、初加工、深加工和市场销售等环节依然存在把关不严等问题,质量安全监测监管体制、标准、法制等方面设置庞杂,有待协调统一,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管不力、违法不究、地方保护现象时有发生[3]。这些问题和弊端,导致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

1.3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有待完善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主要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相关信息进行跟踪和记录的信息网络,有助于推动农畜产品生产经营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也可以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对农畜产品生产经营以及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虽然国家已在部分省市设立了追溯试点,但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标准,各地根据实际自行建设,追溯信息系统功能难以做到无缝对接,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难;依据新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实行分段管理,这就造成各部门推行的追溯平台不能有效衔接,导致从田间到餐桌完整追溯链条没有最终形成,而且有效的市场准入倒逼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尚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撑及相关配套资金保障,应用追溯系统过程中,企业需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导致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与的主动性不足。

1.4 检验检测水平有待提升

质量检测工作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部分地区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责任划分不明确、多头监管、管理成本高,管理层次多,检测效率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程序繁杂,抽样、制样、检测需要不同部门和监管机构相互配合才能做好,而我国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部门间相互协调困难,上下联动,形成工作整体合力难以实现[4];农产品检验检测技术得不到及时更新,检测仪器设备老旧,灵敏程度不高,与检测方法的要求匹配程度低,检验检测能力与国外相比相对不足;部分检测机构对专业检测人员的素质要求逐渐降低、培训力度不断下降,对国内外食品安全检测的新技术、新仪器的更新和学习进度滞后,导致检测人员专业知识不够全面,专业素养覆盖面不广,检测机构秩序涣散,难以及时发现问题产品;我国西部地区有些检测机构的人员配比不足,高素质人才较少,引不进来,留不住,许多高素质的人才向国家中心和发达城市集中,人才流失情况日益严重,无法满足繁重的检验检测任务需求;基层的检验检测机构检测类别和检测项目不够全面,检测机构认证的项目和服务的范围覆盖面不广,许多农产品需要检测的指标或项目有限,致使部分关键性指标未能检测,食品安全隐患不断增加,大大降低了检测的准确度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1.5 农业生产经营者安全生产意识有待提高

农业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生产管理方法不当、安全生产意识水平落后是制约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够强,虽积极提升了自用食品安全意识,但公共安全意识滞后薄弱,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千家万户的全过程中,在质量保证、监测、标准等各方面得不到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有些生产主体为了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安全,不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不能自觉依法使用杀虫剂、农药、化肥等投入品和灌溉、加工用水,造成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目前,各国在检测农产品中发现的农药残留都是杀虫剂、农药和化肥的不规范使用导致的,如给药途径、用药部位、用药剂量等不符合用药标准,用药时间不合适,休药期用药等都会造成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由于部分监管单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技术支撑薄弱、可操作性不强,质量安全信息发布不对称、不全面、不规范,导致公众知晓率较低,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准入等相关知识普及不够,消费者容易因虚假信息形成片面认识,阻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发展。

2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改进措施

上文的分析已经了解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来探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改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全面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农产品质量标准是约束生产责任主体规范生产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监督部门执法的重要依据,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借鉴先进的国际标准转化为适合我国国情的各级标准,学习国际标准的制定原则和方法程序,全面推进我国标准的制修订进程。

2.2 加强监管执法队伍建设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手抓执法监管,强化产地环境安全、投入品监管、生产控制、质量追溯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通过加大执法查处力度,系列专项整治,有效遏制生产责任主体的违法行为,不断破解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5]。同时加大对监管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频率,强化执法人员对于专业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监管执法办案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3 完善农产品质量全程追溯系统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对实现产品溯源,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管理效率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通过扫描条码能够跟踪产品的生产经营主体、时间、流程、工艺等重要环节。消费者或者监管部门通过追溯手段,能够准确有效地找出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不规范环节,并对生产经营主体进行质量追究,进而提升生产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推进和完善农产品可追溯制度,要调动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参与性,以认证“二品一标”的先进责任主体为突破口,加大对小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训力度,双管齐下,让企业意识到农产品质量全程追溯体系的方便性、必要性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从而提高农产品可追溯的覆盖面;监管部门要提高对可追溯农产品的监督抽检与例行监测频率,对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做到程跟踪监督,依法加大对提供虚假追溯信息生产责任主体的处罚力度,保障信息的科学性、完整性、真实性,确保消费者入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6]。

2.4 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

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是农业监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监管措施有效实施的基础。全面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扩大监督监测、例行监测范围,加强农药残留监控,从源头上治理农药残留问题,从而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以国家级检测机构为总抓手,省级检测机构为骨干成员,基层检测机构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我国一流的国家检验检测平台,全力落实各级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和仪器装备标准;严格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跟踪评价和能力验证,发展社会检验力量;政府要加大对检验检测经费的资金投入,及时更新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引进检验检测新技术;定期培训检验检测技术人员,使实验操作人员及时学习新的检测标准,操作知识,从而保证技术人员专业素质水平[7]。

2.5 加强宣传教育

近年来,网络舆情监测结果表明,在社交媒体上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网络舆情中,约有50%是谣言,在有关谣言形成的网络舆情中,有许多网民和媒体人士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生产和安全消费知识缺乏了解,也存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情况,不排除一些利益至上集团或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散布谣言,刻意损害我国农产品形象,破坏民族产业做强做大。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风险交流和科学普及非常重要,需要科学地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农产品质量政策法规、安全措施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科学技术知识常识,提高公众意识、辨识能力和认知水平,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心态、态度和意见,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营造一个良好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宣传载体和新闻媒介,以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漫画宣传册等方式开展广泛的学习宣传,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氛围;要牢牢抓住农产品生产、市场、产地3大关键环节,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治意识,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按规范化开展经营,标准化组织生产,不断提高各类经营主体对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农业产业发展,事关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不断完善贯穿农业生产前、中、后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和体系建设对推进农产品向安全、优质、营养、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结束语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关乎我国农业发展以及消费者身体健康的民生工程,应当受到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8],除了应全面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也应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全程追溯体系,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为突破口,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工作为手段,坚持宣传教育,逐步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工作成效。

猜你喜欢

农产品检验生产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用旧的生产新的!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