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课外阅读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022-11-16范爱国

名师在线 2022年28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核心素养

文/范爱国

引 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需要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和进行听说读写等一系列语言训练,发展语言思维,在参与语文活动的过程中学会欣赏语文美,评价语文美,创新语文美的表现形式。而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综合检验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如字词句、语法等,促进学生进一步积累语文符号,提高综合素质。而课外阅读相较于课内阅读,能使学生拥有更多的阅读自主性,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

一、课外阅读对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

(一)深化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小学生尚未形成系统的认知思维,若教师单纯告诉学生要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哪些能力,学生会认为其是抽象的、难以切身体会的。如语文审美和鉴赏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抽象、复杂的概念,而将其应用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出自身想法、自我感受,再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样学生就会发现感受是一种个人文学鉴赏与审美的表达,从而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清楚自己现有能力、知识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差距。

(二)践行核心素养目标下的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以核心素养为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目标是教授学生学习技巧。但仅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快速实现方法的转化。而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在自己选择材料,逐字逐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总结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模仿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用朗读法、略读法、精读法等不同方法完成阅读任务,在课外阅读的实践训练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个人的阅读技巧。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一)内容多而杂

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希望学生能够大量阅读,广泛阅读,从“海淘”中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但课外阅读内容如果过多过杂,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则无法实现对课堂阅读教学的补充,如学生读了很多文章但不清楚不同文体的具体区别,只是在模糊、朦胧中被驱动着向前走。

(二)教师指导少

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性导致教师容易放松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也无法找到有效的指导方式,选择的通常是事后指导,即学生反馈自己在阅读某篇文章时有哪些问题,教师再进行点拨或帮助,但学生较少将教师给出的指导意见用于二次阅读文章,最终也无法掌握该方法。

(三)学生习惯不佳

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相对较差,在课外阅读文章时容易被其他环境和事物吸引,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阅读质量不高。而部分学生为了完成阅读任务,会选择用手指读的方式,一字一字地读,或一边念一边读,或只是看文章,缺乏对关键或重点文字的记录,也势必影响到课外阅读质量。

三、以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多维课外阅读目标的确定

课外阅读在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起到积极作用,教师需要根据该作用的发挥角度、发挥程度制订多维的课外阅读目标,用目标牵引学生采取正确的阅读行为、阅读方式。

其一,要将小学阶段语文课外阅读的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提升能力方面。针对该阶段学生写作困难的实际情况,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读有用的材料、有用的文章汲取养分,了解自己没有经历过的社会生活,感受自己没有经历的情感体验,将阅读所获得的内容间接应用在写作中。教师可以通过长时间、大量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语感帮助下仔细研究不同文种、不同语言的特点和应用方法。其二,要将目标定位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涵养学生灵魂方面。教师应要求学生不只“看”文字,更要思考文字,明确该部分阅读素材所要传递的自然、科学、风土人情等知识,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到阅读材料中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明自己为什么喜欢,与自己内心情感又有哪些联系。其三,要将目标定位在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方面。学生有强烈的认知陌生世界的情感需求,想要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品味作者、文章主人公情感为主要方向。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注重对多元课外阅读题材的选择,根据教育部阅读指导目录和班级学生的阅读基础、阅读习惯选择全面、多元,能涵盖人文、科学、自然等类别的书籍,既让学生感受多元文化,又让学生拓宽视野,同时,依靠多样素材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现有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规律、编写重点,推荐课外阅读素材,可以作者为中心延展阅读材料,如同一作者写的不同诗词,或以同一主题为核心延展课外阅读范围,如描写月亮表达情感的素材,描写梅兰竹菊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材料,帮助学生拓展阅读思维。

在优选了广泛空间的阅读素材的基础上,教师要将优选的不同阅读素材按照内容、主题、体裁等大的方向进行分类,每一分类下又有不同体裁或主题的分组,如散文、诗歌、童话故事,科技、自然、亲子活动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和阅读目标选择相对应的材料,再通过阅读电子书、实体书等以自己习惯的方式完成课外阅读任务。这样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意愿会更高,也会在选择中无意识地实现对思考能力的锻炼。在学生有了一段课外阅读经验后,教师可以请学生提交自己的阅读素材或阅读心愿单,筛选其中的可读素材,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充满期待[1]。

(三)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等不同的方式组建阅读小组,让学生自行阅读。教师则在线播放音乐、散文阅读素材,帮助学生更快速地沉浸在阅读中,也方便学生有问题在线与伙伴、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将阅读同一素材的学生放在一个交流群中,让群内的学生分别朗读材料中的不同段落,给学生营造出大家一起阅读的氛围,让学生愿意主动思考,积极在群内交流对某一字词句的认知和看法。该阅读材料能让学生自己联想到学习过哪部分知识、哪篇文章,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将脑海中的想象画面与作者描绘的文字画面结合在一起。

(四)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教师除了要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环境和素材支持外,还应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学字词,学知识,感受文章的魅力。

教师要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使其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文章的大意、文章的语境,初步明白自己想要读懂该篇文章、该段素材需要知道哪些辅助知识,如作者的生平、文章写作的环境,科普类文章中涉及的专业术语等,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在快速阅读中激活认知思维。同时,教师还要教授学生摘抄阅读法,让学生学会一边阅读一边将自己难以理解的或认为有趣的、写得精彩的字词句记录下来,用批注的方式写在对应的知识点处,也可以用单独的摘抄字词小本进行集中记录。对于摘抄下来的不理解的内容,学生要通过查资料或寻求教师、同学帮助的方式进行解答,此外,学生还要定期对摘抄的优美字词进行分类,如围绕五官、性格、自然风光、内心活动等描写进行分类,使阅读更有意义[2]。

(五)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首先,应让学生通过制订阅读计划完成规律阅读。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整体学习计划、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材料的阅读难度安排合理的阅读时间,科学管理时间,如让学生在平常利用课后和休息时间完成碎片化阅读,在周末或节假日利用整段时间完成整体阅读,每一阶段阅读都要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用规律阅读打好阅读习惯养成的基础,通过高质量阅读促进自身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

其次,要鼓励学生完成个性阅读,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不再机械地读、程序化地读,而是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选择或融合不同的阅读策略。如阅读科普类文章,学生会稍感无聊,这时则可以通过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的方式促使自己沉浸在文章的汉字美、节奏美中,再去发现文章内容的精髓美。

另外,在学生已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推动阅读习惯向写作习惯转化,让学生通过阅读笔记、阅读记录等方式,积极转换自己的阅读结果,实现对阅读结果的升华,用写带读,用读促写。

(六)促进课内外阅读的结合

利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还需要做到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让学生看到课内外阅读之间的联系,不会将课外阅读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避免影响学生的整体认知感受。

课内外阅读结合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如学生学习了《大青树下的小学》《朱德的扁担》等相关文章后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可以让学生去选择与自己这种想法或感受有关联的阅读材料,如阅读红色革命故事、红色英雄传记、童年生活回忆、校园生活描写等相关文章,顺应学生的语文阅读情感。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课内的阅读问题出发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如学生在阅读和学习了《小英雄雨来》后会产生问题:小英雄雨来长大了会是什么样子?之后又会遇到哪些故事?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去收集材料,看可否解答自己的疑问,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其语文素材的整理和分析能力[3]。

(七)组织多样的阅读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还应组织更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通过实践类、社会调查类活动让学生从单纯的文本阅读中脱离出来,如定期组织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开展阅读评价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课外阅读心得体会,让小组成员或同桌互相点评记录的形式、记录的内容,通过记录可以看到彼此的阅读思维,用评价拓宽彼此的眼界。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某一课外阅读材料为文本,开展课本剧改编、表演活动,用变化的阅读活动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表达能力,变阅读为实践探究、勤于反思和乐于应用的活动。此外,教师也可定期举办课外阅读沙龙、课外阅读品评、课外阅读比赛、课外阅读手抄报制作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主动性,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多样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4]。

(八)生态阅读评价体系的构建

对阅读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打造生态阅读评价体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评价、反思和观察能力,也可以用评价结果,优化教师制订的课外阅读方案和学生的课外阅读计划。

首先,要实现评价主体的相互交流、相互转化,做到公正评价,应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结果进行直接评价,再在小组内进行互动评价。该评价方式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课外阅读的开展情况、实际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同时,教师要进行长效跟踪评价,以某一评价阶段为节点,反思该一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该阶段的课外阅读活动对整体课外阅读目标达成的影响,以及对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促进情况。另外,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完成评价机制、评价表现的生动转变,将汇报式评价变为朗诵式评价、要点评价、PPT 评价和作文评价。

结 语

教师用课外阅读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应考虑到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语文教学特点和课外阅读的知识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能激发其兴趣的阅读材料,给其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并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建立起课内外知识、方法的联系,完成文字阅读和立体阅读之间的架构。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