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策略
2022-11-16曹宁宁
曹宁宁
辽宁省建平县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建平 122400
临床生产中饲养场发生猪流行性腹泻主要就是因为腹泻病毒而引发的一种肠道性的传染性疾病,此种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猪群一旦出现感染的病猪,会造成更多的猪只患病,给饲养场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在实际生产中,饲养者应该了解猪只腹泻的发生情况,并且掌握相应有效的防治措施,以确保饲养场的经济收益。
1 疾病的流行
临床生产中发现,猪只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有感染患病的可能。尤其是哺乳猪、育肥猪以及架子猪在临床中属于发病率最高的,其中以哺乳猪是最严重的受害群体。母猪感染腹泻病的发病率有很大的变动。病毒猪就是腹泻病最为核心的污染源,此种病毒主要的寄生部位就是猪的肠绒中,最后会伴随着粪便的排泄而排到体外,从而会造成饲养场周边环境不同程度的污染,饲料、饮水以及生产用具和交通工具等也存在被污染的可能,进而发展为污染源。猪只饲养场中如果同时有许多不同窝的仔猪出生或者是在同一个时间进行断奶操作,病毒就会因为失去母源抗体而造成猪只感染,所以在临床中也将本病称为地方性流行性腹泻,主要就是集中在寒冷的冬季发生。
2 发病机理
此种病毒的感染途径主要就是鼻和口,直接进入到机体的小肠中。通过电子显微镜与免疫荧光的双重检查,可见小肠与结肠绒毛是病毒的复制点,繁殖主要就是集中在上皮细胞浆中。但是猪只的其他的器官中目前还没有病毒繁殖的情况。因为该种病毒进行增殖的最初就是会造成细胞和器官发生损伤,继而可见细胞会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此时的肠绒毛会发生萎缩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小肠吸收的表面积。同时会明显的降低小肠黏膜上碱性磷酸酶,最终造成猪只机体呈现营养不良的状态而影响正常对于物质的吸收功能。以上就是造成猪流行性腹泻产生的主要原因,如果从病毒机理方面进行分析,是渗透性的腹泻。临床中如果病猪的腹泻情况比较严重会造成机体脱水,脱水情况严重则是直接造成患猪死亡的原因。
3 患病表现
猪流行性腹泻的潜伏期一般是5 ~8 d,但是人工感染的潜伏期大概在8 ~24 h。实际临床生产中可见病猪主要就是表现出水样的腹泻症状,患病严重的病猪会在腹泻的同时伴随呕吐的表现。病猪呕吐的症状一般都是在采食或吃奶之后而出现。病猪的患病严重程度一般都是与其年龄情况关系比较密切,通常临床中年龄越小病猪患病症状越严重。如果新生7 d 之内的仔猪感染患病,那么在出现腹泻症状3 d 后可能会因为脱水严重而发生死亡。临床中观察发现病猪的体温一般都处于正常水平或者是稍微偏高,表现出食欲减退或者精神沉郁。极少的患病猪在康复之后依然呈现发育不良的状态。育肥猪被同舍病猪感染一般都会有腹泻的症状,不严重的患猪会在7 d 后恢复健康。成年猪如果被感染患病后的症状相对比较轻微,有的病猪仅有呕吐表现,也有可能出现水样腹泻的情况,但是一般会在4 d 后自愈。
4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猪只,眼观的变化仅仅局限于小肠,可见小肠呈现扩张状态,并且在其中充满黄色的液体,肠系膜也呈现充血状态,而肠系膜淋巴结出现水肿变化,同时小肠绒毛出现缩短的变化。组织学变化,观察可见处于空肠段的上皮细胞出现空泡形成并且伴随有表皮脱落的现象,肠绒毛呈现明显的萎缩。观察可知绒毛的长度与肠腺隐窝的深度比值会由正常的7:1 下降至3:1。上皮细胞出现脱落的最早时间会出现在病猪有腹泻症状之后的2 h。
5 诊断
猪流行性腹泻在流行病学以及患病症状方面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差别并不是很明显,但是流行性腹泻病猪临床中的病死率要稍微低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生产中在猪群中的传播速度也相对比较缓慢。
猪流行性腹泻在寒冷的季节发生比较多,临床中各个年龄段都具有易感性,猪只的感染年龄越小,就会有越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并且会逐渐出现呕吐的情况,呈现水样腹泻还会伴随出现严重的脱水问题,但是临床中要进一步确诊则需要通过实验室的相关诊断措施。
6 综合防治
更进一步强化饲养场的生物安全措施,与此同时针对消毒措施也要不断的加强,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病原传入到饲养场内。在流行性腹泻病高发的季节,应该避免从场外带入病原而造成饲养场区的污染。同时还应该定期全面的针对饲养场的周边与场内通道开展彻底的消毒,尤其要重视粪便通道的定期消毒处理,一般每天消毒1 ~2 次即可。提高舍内的温度,尤其是配怀舍、产房和保育舍。保证饲养生产的大环境温度适宜,通常配怀舍不能低于15 ℃、产房在母猪生产前的第一个星期维持在23 ℃、分娩的第一个星期维持温度在25 ℃,以后每个星期将温度下调2 ℃,保育舍在第一个星期温度保持在28 ℃,以后每个星期都应该调低2 ℃,降低至22 ℃为止;产房小环境的温度可以通过采用红外灯和电热板的方式调整,第一个星期维持在32 ℃,以后每个星期应该下调2 ℃。保证猪只的饮水温度不能低于20 ℃。将生产前2 个星期以上的母猪赶入产房中待产,并且要对产房提前进行加温处理[1]。
实际临床生产中可以在猪群的饮水中通过添加口服补液盐的方式治疗患猪,应该确保病猪群能够自由的饮用。还可以通过给病猪服用阿托品的方式,以有效缓解病猪肠道痉挛的情况。病猪可以选择1 000 ~2 000 mL 浓度为10%的葡萄糖以及适量的25%葡萄糖、维生素C 等组成的溶液进行输液。临床中表现症状较轻的患猪,可以选择口服适量的补液盐。如果病猪腹泻的症状消失,可以给其改为饮用卫生的清水,确保猪只机体可以自行调整渗透压,从而更好的促尽肠道功能的恢复。除此之外,可以给病猪饮用米汤+盐,以有效的调节胃肠机能,任其自由的饮用,对于保护机体的胃肠黏膜更加有效,并且发挥抑制毒素吸收的功能,更好的改善机体的胃肠功能。对于8 ~13 日龄的病猪,出现呕吐和腹泻症状的,可以采用口服补液盐加入土霉素碱或者是诺氟沙星进行均匀的搅拌,温热至39 ℃左右可以给病猪以灌服的方式用药,一般每天灌服4 ~5 次即可,确保患猪不会出现脱水为主要的治疗原则。此外要将发病猪进行严格的隔离措施,有效避免疾病的大范围扩散。
养猪生产中需要根据饲养场的具体情况而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处于妊娠期的母猪可以选择在生产之前的2 ~3 个月分别免疫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弱毒苗、猪传染性胃肠炎三联弱毒活疫苗,并且可以选择在生产之前大约1 个月再强化一次免疫接种。此外,处于妊娠期间的母猪还可以在其临产之前约21 d 左右就完成新生猪腹泻大肠杆菌K88、K99 双价基因工程菌苗的免疫接种工作。平时也可以给猪群免疫接种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具体配制方法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即可,通常是选择在猪只的后海穴进行注射,但是在进针时应该保持与直肠平行或者是略微偏上的角度。妊娠期的母猪可以选择在其产仔之前的20 ~30 d 进行疫苗接种,通常每头接种1.5 mL,其产下的仔猪可以在断奶之后的7 ~10 d 每头接种0.5 mL。如果母猪没有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对其所产的仔猪应该尽量在3 日龄之内接种,通常每头接种0.2 mL 即可。如果体重达到25 ~50 kg 的育成猪,一般每头需要免疫接种1 mL,但是如果体重超过50 kg 的成年猪,每只应该免疫接种1.5 mL。在给猪群进行免疫注射的时候,3 日龄仔猪的进针深度控制在大约0.5 cm 比较合适,并且伴随日龄的增长应该不断的加深,通常成年猪只的进针深度控制在大概4 cm 即可。
养猪生产中应该及时的针对猪群开展药物保健,尽量将细菌性病原消灭,并且有效的避免猪只饲养场出现细菌性腹泻的流行,同样可以控制病猪由细菌性腹泻转变为病毒性腹泻的严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饲养场的损失。饲养场内的猪群应该每个星期都同步配合进行保健措施,有效控制猪群感染细菌性疾病。母猪通常在分娩之后可以选择龙米先注射液进行保健处理,在其产仔当天给每头猪注射10 ~20 mL,一旦出现腹泻感染则可以在产后的3 d,给每头猪再注射10 ~20 mL。
7 结语
现阶段,我国养猪生产行情比较理想,猪只饲养量逐年增加,但是在实际饲养生产中由于饲养水平以及专业技术的差异,造成仔猪因为腹泻而出现死亡的概率非常高,对于很多猪只饲养场的实际出栏率产生影响,同样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猪的价格。因此要求饲养者在实际养猪生产中了解流行性腹泻的发生特点,并且掌握相应的有效诊治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