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022-11-16于明

科技与创新 2022年7期
关键词:桩基础桩基基础

于明

(山东华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潍坊 262500)

桩基础是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施工方式,其作为一种关系着建筑基础结构稳定性的土建技术,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水平。中国有着十分复杂的地形地貌,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水文地质、气候条件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只有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桩基础施工技术才能真正发挥出基础的价值,才能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才能推动建筑行业进一步发展。近些年中国建筑朝着高层化方向发展,要求基础结构要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也对桩基础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研究和实际应用桩基础施工技术时,工作人员要重视高层建筑地基承载力不足等现象,明确桩基础发展过程、应用优势,切实根据建筑工程实际需求开展桩基础施工作业,切实提升基础承载能力,保证建筑结构可靠、安全。

1 桩基础施工技术概述

1.1 桩基础发展过程

中国桩基础施工技术有着较为悠久的应用历史,早在宋代时期就出现了将木质结构嵌入土层来提高建筑基础承载能力的施工方式,这种结构形式可以有力支撑上部结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现代技术支持下,桩基础有着越来越完善的施工体系,其施工工艺、建筑理论、施工技术水平都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桩基础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在具体实践中,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建筑结构特点和功能需要合理选择不同的桩基础结构,充分发挥桩基础的作用,提高建筑结构整体可靠性。桩基础施工结构在现代化材料的支撑下已经实现了从木质结构到刚性材料支撑的转变,这对于建筑整体建设质量的提升、支撑能力的优化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

1.2 桩基础施工的技术选择

建筑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建筑自重大大增加,对基础承载力、稳定性有着更高的要求。提高建筑基础结构稳定性有助于延长建筑物使用年限,有助于发挥基础结构的真正价值。工作人员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合理选择桩基础施工技术,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情况、预算资金、企业施工水平等因素,尽可能提高桩基础技术应用的综合效益,在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成本。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客观地评估计算建筑物基础施工方案合理性,严格监管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施工质量等,杜绝偷工减料、违规操作等不良行为。

1.3 桩基础技术的要求

桩基础包含多种技术类型,不同的技术类型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适用范围也不同,这也是在建筑工程基础处理时为何要综合分析并且选择桩基础施工方法的原因。工作人员必须深入调查了解现场施工条件,在选择建筑工程土建桩基础施工技术过程中根据施工技术特点、施工条件、工程建设要求等多方面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同时施工单位还要详细研究和分析施工现场的整体情况,加强归纳总结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范围。

无论是公路桥梁、港口仓库等特殊建筑还是普通的民用建筑、商业建筑,往往都有着较大的体型和质量,对基础承载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有的地区地质条件不佳难以和建筑需求相吻合,需要经过特殊处理才能保证基础的承载力。现代建筑往往楼层较高,基础深度也较深,需要使用桩基础技术提高基础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基础结构足以支持上部结构。有的建筑物对稳定性有着较高的要求,使用功能较为特殊,比如一些人防工程,对基础结构有着比普通建筑更高的要求,此时可以选用桩基础施工技术。有的建筑物处于地震多发地带,这些区域需要采用桩基础技术加固处理地基,以免在发生地震灾害时建筑物发生坍塌。有的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只有利用桩基础处理技术才能满足建筑工程建设需要。

1.4 难点分析

1.4.1 施工环境差异性较大

中国有多种地质条件,比如有的地区有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有的建筑工程需要沿海建设,有的地区为黄土地质,有的地区为冻土地质。不同的施工环境所选用的桩基础施工技术也不同,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和桩基础施工特点合理进行选择。比如对于一些冬季寒冷的地区,在冻土开化后方可进行桩基础施工作业,否则可能出现沉降不均匀问题,进而威胁到上部结构稳定性。

1.4.2 地下水影响

当前很多建筑物需要进行深基坑作业,并且基坑深度在不断增加,很多地区在进行深基坑施工作业时面临着地下水的困扰。建筑高度越高,基坑深度越深,越容易受到地下水的影响,施工难度也随之增加。一些深度较大的基坑工程施工时,如果遇到大量降雨,会进一步加剧地下水的影响,此时需要工作人员制定有效的降水方法或者基础防护措施,保证桩基础施工的质量安全,避免发生事故。

1.4.3 施工要求严格

土建工程施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基础结构施工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施工技术标准要求较高,如果不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很容易出现质量不合格的现象,导致无法真正发挥出桩基础的作用,降低施工技术应用效果,还可能引发施工工期延迟、施工成本增加等情况。

2 桩基础技术常见类型

2.1 钻孔灌注桩技术

钻孔灌注桩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施工技术。在施工中,工作人员利用机械设备进行钻孔,在地基上留下桩孔后在里面放置预制好的钢筋笼,并且用混凝土灌注最终形成稳固的桩基。钻孔灌注桩不同于打桩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先钻孔后成桩,周围土体一定程度上会压迫桩基,施工中如何避免桩基发生塌孔、缩径等问题是采用该技术时应控制的重点。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桩孔的垂直度,通过测量确定是否能够和规范标准相符合。为了提高桩基的牢固度还可以适当扩大桩基支撑面,定期核查钻杆、钻架的垂直程度,尽量提高钻孔的垂直度。成孔后,工作人员用超声波探测仪器确定成孔的质量,并且拆卸相关设备。贝诺特钻机作业结构如图1所示。

具体应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时,要对桩位线和护筒中线偏差进行科学把控,通常按照不超过500 mm的标准控制其偏差,并且技术人员还要注意勘察回填土质量,明确其是否能够和规范标准相符合,避免在施工中发生漏浆等不良现象。此外,工作人员要如实记录钻孔深度、梁底和桩具间距等相关参数和施工过程,为后续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为了保证桩基施工质量,清孔时将内部所有杂物清理干净,确认内部洁净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灌注等作业[2]。

2.2 静力压桩技术

所谓静力压桩技术就是提前预制桩基,在桩基成型后将其运输到指定地点由专门的压装机下压预制桩基,将其打入指定的位置。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该技术可大大提升基础土层承载能力,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在具体应用中,需要对以下2方面工作提高重视:①要控制好静力压装机速度,避免速度过快降低桩基构造的稳定性,避免速度过慢浪费建筑材料。②要尽量做到一次性准确成型,避免中途暂停施工。在人口较多的区域也可以应用静力压桩技术,该技术在提升基础稳定性方面优势明显。不过,具体应用该技术时对防护和焊接等方面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施工人员要保证其操作技术水平和规范性才能切实保证桩基接口的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出静力压桩技术的价值[3]。

2.3 挖孔桩技术

挖孔桩时最为常见的方式是人工挖掘,这种方式有着准确度高、质量高、承载能力强等优势,但是施工效率较低,通常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可以使用机械设备和人工合作的方式进行挖孔桩施工。具体实践中,人工挖孔无需占据过多的面积,通常在超过800 mm桩直径工程企业地下水较少的地区应用人工挖孔桩技术。一些地下水丰富、土质含水量大的工程不适合采用该技术。在人工挖空前,需要将表面松软土壤和杂质、垃圾清理干净,将土面恢复到平整状态,然后测量放线,在每个孔桩的具体位置用十字叉标记好价格,并且在庄外固定好龙门桩,根据桩径情况向下挖掘大约1 m的深度,用混凝土浇筑超出地面20 cm高度的井圈周围区域,浇筑厚度按照10 cm标准控制,同时还要加固处理井圈周围结构,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和护壁能够高质量衔接。在实践中,需要按照至少5 cm的高度控制上下护壁,并且在24 h后才可以将模块拆除。在挖掘第2个井孔土方时要用垂钓线将井孔中的具体方位确定好,然后在底部安装小木桩,并且在木桩顶部进行桩的垂直投影,在开挖前对土层变化进行密切测量,切实保证安全施工[4]。

2.4 预制桩施工技术

预制桩施工技术是现场利用打桩设备直接打入制造好的桩基。当前混凝土预制桩技术和钢桩技术是中国最常见的2种预制桩技术,这两者有着较强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预制桩技术被使用的频率更高。不过预制桩施工中容易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相比之下,钢桩常常被应用在特殊领域中,其中H型钢柱和钢管桩是最为常见的2种[5]。

相关技术人员需加强对预制桩构造特质的了解,从而科学地选择和使用预制桩施工技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要合理安排打桩顺序,保证顺利地在土层中打入桩基。在预制混凝土桩时,按照桩顶灌注的方式进行混凝土桩的灌注,然后再进行桩尖浇筑。在处理沉桩时还可以综合应用静力、震动等方式[6]。

3 桩基础技术应用优化

3.1 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3.1.1 勘察周围环境

在正式施工前工作人员需要全方位勘察周围人文环境、地势地形,分析和整合各项数据信息,利用计算机、BIM等技术绘制表格、施工模型,明确施工过程,保证顺利开展桩基施工作业。勘察后需进一步分析现场情况,对整体布局进行规划设计,有效避免异常情况发生。

3.1.2 审核设计方案

建筑工程实际施工整体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工程设计的影响,为此,需要科学、严格地审核设计方案。施工时设计部门要加强联系施工技术人员,仔细校对和认真商榷施工环节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减少施工阶段设计变更发生的概率。

3.1.3 科学判断桩基整体高度

桩基整体稳定性受设计高度的影响,为此,工作人员要严格控制好每根桩基的高度。由专业的技术人员熟练地完成定位放线工作,尽量精准地控制桩基高度,保障建筑物的质量。

3.2 选择桩基础类型

工作人员在选择桩基类型时要科学地分析负载力,同时有效结合人工挖空灌注桩、冲孔灌注桩等技术,全面优化工程设计方案。具体来讲,工作人员在选择桩基类型时要科学判断施工现场土壤环境、水文条件等,因地制宜,选择最佳施工方式。此外,自然因素是影响建筑物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选择桩基础施工技术时,要充分考虑自然灾害等因素,重视建筑物特征、地下管道排布等情况。

3.3 采用桩位复核技术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需通过桩位复核核查桩基偏差并且及时采取纠偏措施。一方面,技术人员要对已经建成的桩基进行复核,为顺利开展后续施工奠定基础,保证桩基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另一方面,遇到土质不佳的项目时要采用桩位复核技术对桩位具体的施工情况进行确定,明确是否出现了偏差,如果出现偏差要及时发现并且采取纠偏措施,保证各个桩基位置精准无误,为后续各项施工作业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工作人员可用卷尺、经纬仪等专业的工具进行桩基复核,在具体实践中要科学地选择测量设备,按照设备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尽量由同一个技术人员测量,尽量减少人为误差。

4 建筑工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发展前景

中国建筑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技术竞争,同时还包括资源竞争。为了适应国际形势,中国的建筑企业需要积极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不断创新,通过开发合作等方式加强技术交流共享,实现桩基础施工工艺的改进优化,从而将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为国际竞争提供技术支撑。

5 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的发展离不开桩基础施工技术的支持,高效应用桩基础施工技术能够全面推动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建筑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桩基础施工中的不足,桩基础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效果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未来发展中,技术人员要继续改进创新,提升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效果,为建筑行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猜你喜欢

桩基础桩基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钻芯法在桩基础检测中的应用
桩基础古今之用
CFG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探讨
桩基托换在鄂尔多斯大道桥扩建工程中的应用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让桥梁桩基病害“一览无余”
承台在桩基础抗弯中的应用
桩土滑移对桩基临界荷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