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2022-11-16冯松宝

科技与创新 2022年7期
关键词:螺旋应用型毕业生

汪 玲,冯松宝

(宿州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本科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就业的压力也随之增大。2010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性、创造力和创业能力[1]。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2015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规定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

由于中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工作年限不长,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2],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不高[3]、企业参与积极性低[4]、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准[5]、未能与专业课程相融合[6]、创新创业教学课堂手段单一[7]、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仅停留在理论层面[8]等。本文将三螺旋的理论引入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创教育中,以期能够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教育的发展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1 三螺旋理论的概念

三螺旋最早是应用在生物领域,用于描述环境、基因和组织之间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亨利·埃茨科威兹和罗伊特·雷德斯多夫教授首次提出以“大学-产业-政府”为要素的三螺旋理论,用来分析政府、产业、大学之间的关系。在三螺旋理论中具有创新力量的大学、政府、企业因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紧密联系在一起,三方主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并保持着动态的平衡状态,最终形成良性协同作用。

2 三螺旋理论的意义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导向的素质教育,通过发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育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为社会提供必需要的人才以及更多的就业岗位。把三螺旋的理论应用到创新创业教育中,使得教育学生的主体不仅是学校,还包括产业和政府。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和校政合作,使得三者紧密联系形成动态合作,让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够有力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最终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能够达到螺旋上升的效果。

3 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三螺旋理论构建

3.1 三螺旋主体的角色定位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构件三螺旋理论,首先要弄清楚这三方主体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高校能够直接培养和输出创新创业人才,具有学术核心、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转化的功能[8]。高校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别是应用型高校要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为依据,以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企业是高校培养出的人才的接纳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为高校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导向。企业的科技成果和行业专家可以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教学支撑,企业还可以为应用型高校提供实习实训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政府发挥职能作用搭建顶层政策设计,通过政策支持和宏观调控,为科技人才提供基本的服务工作,同时政府也是人才的需求方。由政府牵头,出台政策激励和税收优惠政策,利于加强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协作。

3.2 三螺旋理论的构建

基于三螺旋理论,学校、企业和政府之间应该建立起螺旋互动机制,利用三者之间的螺旋互动机制来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从而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得以提升。

3.2.1 政府和高校之间的三螺旋关系构建

从政府和高校的角度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双方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谋求共赢。政府可以从宏观上利用创新创业政策完善和加大对在校生和毕业生的扶持和引导,比如开展各级各类比赛(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讲座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将理论转为实际的能力。高校的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时,可以将学生参加各类比赛作为课程考核的评价因素,积极响应政府的各项政策,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公共信息平台上政府可以设置创新创业经验丰富的各行业专家库,高校在双创课程开设过程中可以邀请专家库的人员给在校双创课程授课教师做相关培训,甚至直接邀请这些专家来任课,以解决双创课程教师实践不足的问题。在政府公共信息平台上设立创业信息专栏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政策咨询服务以及必要的资金支持,关于学校的双创教育,政府可以从宏观上完善和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构建绿色通道。高校可以和基层政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高校的科技成果除了以论文和专利形式表现出来之外,政府在公共信息平台中去对接成果转化,为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贡献。

3.2.2 企业和高校之间的三螺旋关系构建

高校和企业之间可以形成校企合作、校办企业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关系。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从宏观上出台政策来促进企业和高校的深度融合。依据企业和政府的需求改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创融合,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最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不仅体现在派在校师生去企业实践这种单一模式,企业和高校应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的新仪器、新设备、新软件、新技术以及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等通过产学研的形式输送给高校,提高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企业积极参与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去,对于企业自身而言不仅可以在学生中打开知名度,为企业的创新型人才储备做准备,还能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对于高校而言,企业的深入参与,让学生对于创业的整个过程,以及企业的文化、运营模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利于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高校和企业之间互通有无、互利互惠,达到共赢。从三螺旋角度来看,政府在宏观政策上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通过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打通高校、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壁垒,使得“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转变。

3.2.3 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三螺旋关系构建

对于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而言,政府和企业这2个主体属于外部影响因素,这2个外部影响因素的协同发展,能够形成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外驱力。政府从宏观上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中小微企业就业或者自主创业,对去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提供相应的补助和优惠政策,对于接纳毕业生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见习补助和税收减免等政策,对于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和贷款支持并享受职业培训补贴等服务。由政府牵头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在公共信息平台上企业将最新的市场信息对地方高校予以公布,使得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定位清晰且更加贴合市场的要求。除此之外,公共平台上对企业人才缺口和高校毕业生源进行精准配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企业的蓬勃发展可以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留住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提高当地人口的就业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吸引人才落户,利于城市的发展。

4 总结

三螺旋理论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离不开三螺旋中的企业和政府这2个主体。这三者相互独立存在,却又能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通过政府的宏观政策扶持打通三者之间的隔阂,从而解决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猜你喜欢

螺旋应用型毕业生
南京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呜嗷,怪兽登陆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