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专题片的采访技巧

2022-11-16马程光

记者摇篮 2022年1期
关键词:专题片新闻记者电视新闻

□马程光

作为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分支,电视新闻专题片与其他类型新闻节目存在明显的差异,专题片更注重新闻深度报道,放大新闻节目的人文价值与社会价值。电视新闻专题片通过深入披露与还原新闻事件,帮助观众清晰了解新闻事件。新媒体环境下传媒行业竞争激烈,电视新闻专题片记者需注重对采访技巧的灵活运用,确保节目制作质量,吸引更多观众,从而提高自身的行业竞争力。

一、电视新闻专题片概述

电视新闻专题片是指灵活运用电视播出与表现的手法,深入报道重大新闻题材或主题,为观众呈现独特和全面的新闻视角。电视新闻专题片相对于一般新闻节目来说,报道特点突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艺术性。新闻专题片在贯彻新闻报道要求的同时,灵活利用电视表现手段进行制作,采取艺术渲染手法,营造接近新闻事件的真实氛围,以丰富观众体验。

二是新闻性。电视新闻专题片实现了各种电视表现手法的灵活运用,但新闻仍是关键的内容核心,围绕新闻事件深入挖掘新闻价值,才是专题片的基本要求。

三是纪实性。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写实风格突出,在人物采访、镜头语言和剪辑制作等构成要素方面,都凸显出浓厚的纪实性,以确保专题片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观众在新媒体环境下获取信息途径广泛,对电视新闻专题片的质量要求更高。

从业内普遍高度评价的优秀电视新闻专题片来看,都具备较强的艺术性、新闻性及纪实性特点,实现了新闻信息的高质量报道。比如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的电视新闻专题片《小康大道》,通过《中原之新》《攻坚之战》《驱动之力》《开放之潮》《人本之城》《精神之火》6个篇章,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客观厚重的多元视角、温暖亲切的人文关怀、生动平实的叙述风格,全景式扫描中原大地沧桑巨变的壮丽宏图,高度凝练回望总结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既有厚度,又有温度,完成了一次“人民与小康的对话”,是推动重大主题报道实现“贴地飞行”的一次有益探索。专题片主题一般都比较宏大,这就需要创作团队敢于突破既定选题的束缚,在创作中将宏观叙事与微观描述相结合,将专题片的“有我叙事”和纪录片的“无我叙事”相结合,选取典型的、有影响性的事件和人物作为切入点,以小见大、以微观引出宏观,有效契合了宏大主题。

二、电视新闻专题片采访存在的问题

1.准备工作不到位

电视新闻专题片应具有鲜明的主题。但一些专题片存在主题不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采访准备工作不完善,直接影响后续节目制作工作的有序展开。记者不明确掌握采访主题,专题片内容就不清晰。这与新闻记者采访经验不足、心理素质不过关有关,导致电视新闻专题片的采访效果不尽如人意,制作效率和制作水平相对较低。

2.采访时效性差

任何类型的电视新闻节目,对时效性和真实性都极为看重。唯有合理把控时效性和真实性,才能实现新闻专题片价值的充分发挥。受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专题片采访时效性较差,直接削弱了专题节目的市场价值。

3.采访沟通不到位

新闻记者是传递新闻信息的桥梁,要求其及时到现场展开专业的采访工作,与采访对象展开有效的沟通,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获取更多深层次的新闻信息,确保新闻内容的真实可靠。但实际上,有的新闻记者未掌握沟通技巧,与采访对象的沟通缺乏有效性,忽略了采访对象的心理情绪变化,只注重新闻信息的挖掘,导致采访对象配合度不足,甚至出现抵触采访等情绪,直接影响有效新闻信息的获取。这也是导致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质量低的直接因素。

三、电视新闻专题片采访技巧分析

1.合理制定采访提纲

新闻报道的目的是还原事件真相,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大部分新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和提高关注度,在网上肆意传播失实新闻或虚假信息,使用夸张的标题,同一新闻事件被各媒体平台报道出多个版本,新媒体用户在片面了解内容后跟风站队,产生舆论纷争,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还原新闻事件的真相显得更加重要。记者在电视新闻专题片报道中需做到深入调查,到新闻事件发生的一线广泛收集真实的新闻资料,减少自身的主观随意性。如采访外卖食品安全问题,为了解外卖食品生产环境是否达标,需深入商家与厂家,认真进行走访调查与取证,获取真实信息。

电视新闻专题片更注重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因此,专题片采访需提前做好准备。要求采访记者提前收集新闻事件的相关资料,制定详细且可行性强的采访提纲,提前预测采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对不确定因素的把控,确保采访提纲的合理性,确保采访工作有序进行。在拟定采访提纲前,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丰富资料,更深入地了解事件原委,尽可能规避不恰当的采访行为与突发情况,确保采访方案的科学性。如在制作红色文化主题的专题片时,要求采访记者提前收集红色文化相关资料,找准采访对象,合理制定采访计划。要求记者站在受访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提前与受访者进行简要沟通,充分照顾受访者的心理感受,并以此为前提合理拟定采访提纲。

2.深挖细节

相对于一般的新闻报道,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时长较长,对专题片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及真实性等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采访时,加强对内容细节的挖掘和关注,不断丰富新闻细节,提高电视新闻专题片质量。在采访中加强对人物表情、关键数据等细节性内容要素的把控,让观众通过细节内容,充分感受到专题片的纪实性与新闻性等特点。如在制作扶贫主题的电视新闻专题片时,引入脱贫攻坚战不同阶段农村农作物种植种类、规模和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数据,真实有效地说明扶贫工作的成效。采访镜头多记录农民脱贫后生活环境的变化,从农民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导其生动地阐述国家扶贫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报道新闻细节,更利于突显电视新闻专题片的人文性、时代性和真实性,引发观众共情,提高节目的吸引力和关注度,强化观众对节目的黏度。由此可见,细节有利于放大节目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观众讨论度和关注度会更高,积极提出各种意见想法,从而推动专题节目的良性发展。作为新闻记者,需注意采访中对细节要素的把控,积极捕捉新闻中的细节要素,深入了解受访者的性格特点,提出针对性强的问题,获得受访者的配合,从而充实电视新闻专题内容。

3.叙事对象个性化

在采访拍摄时,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等方式,对拍摄对象的情况进行充分挖掘、细致捕捉,注重通过细节反映主题、用故事来引入主题。新闻记者不要预先给采访对象定调子、念稿子,而是事先与采访对象充分沟通需要采访的内容,再通过对话交流、现场访谈的方式,由采访对象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使其感情自然流露,真实展示生活的原汁原味与人物的原形原貌。

4.灵活转变采访策略

在电视新闻专题片采访工作中,新闻记者需面对性格特征和文化素养等个体差异明显的受访者。如果采取固化的采访方式与话术,难以达到理想的采访效果。对文化素养较低的受访者采用专业采访术语,受访者可能会无法理解记者提问的意思,易出现答非所问或拒绝受访等突发状况。因此,要求新闻记者掌握沟通技巧,面对不同文化素养的受访者,灵活调整采访方式,要求采访话语做到通俗易懂和言简意赅,强化采访的机动性与时效性,确保采访工作始终围绕新闻主题进行,从而挖掘更加全面的新闻素材。如在民生新闻专题的采访工作中,针对善于交谈、热情直爽、知无不言的受访者,完全可采取开门见山式的采访方式,直接提出采访问题,引导受访者根据新闻主题发表看法。针对不擅言辞的受访者,要给其充分思考的时间,加强对采访节奏的把控,逐步激发受访者的表达欲望。针对性格急躁的受访者,在采访时需避免激发矛盾,不能直接否定受访者的观点,需采取侧面诱导的方式,使其表达自己真实想法和感受。采访记者不能采取固化的采访方式,需结合受访者特点与新闻主题等采访要素,制定采访策略,及时调整采访的话术,以提高受访者接受采访的意愿和配合度,获取更全面的新闻素材,推动新闻专题片的制作质量稳步提升。

5.掌握提问技巧

提问技巧是影响新闻记者采访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为确保提问的针对性、有效性及合理性,要求新闻记者在采访前合理设计各种问题,以获取丰富的新闻信息,全方位解读新闻。在实际的电视新闻专题采访工作中,记者需有的放矢地提问,把握提问的契机,得到想要的答案。获得各种回答后,对新闻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以形成专题报道。

电视新闻专题采访提问,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前设定各种提问话题,面对不同的受访者,提出合适的问题,引导受访者毫无保留地作答,从而从受访者的回答中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带动采访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尽快达到新闻采访的目的。设计采访问题时,要避免设计过于宽泛和笼统的问题,大部分受访者难以快速整理思绪和想法进行精简回答。二是提问不能过长,容易让受访者忽视问题重点,甚至出现受访者记不住问题等情况,会直接影响受访者接受采访的意愿和采访工作的进度。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加强对受访对象的关注,观察受访者的表情变化,不能一味追问受访者不愿回答的问题,否则会让采访氛围陷入尴尬,影响记者在受访者心中的良好形象。为缓和采访气氛,需在适当的时机提出观众最想知道的问题,给受访者一定的思考时间,缓解其心理压力,从而提供详细与高质量的信息。三是确保提问深度,提出粗浅的问题也会让受访者怀疑新闻记者的工作能力。新闻记者按照采访提纲提出问题的同时,应加强对细节的关注,针对受访者的神情与动作等变化进行提问,达到丰富新闻素材的效果。除此之外,新闻记者在与受访者面对面交流中,需要做合格的倾听者;在采访中做到换位思考,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对话,不能高高在上。受访者如果精神不放松,会直接限制其思维,不利于采访的顺利进行。

6.提高应变能力

在电视新闻专题片的采访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受访者不想回答问题,采访陷入僵局。比如,反映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成效的五集纪实专题片《国家监察》,制作团队从大量真实事例、案例中“海选”出20余例。摄制组先后赴天津、湖南、四川、吉林等20多个省区市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7家派驻纪检监察组实地拍摄,采访纪检监察干部、有关被调查人及涉案人员、群众330余人。拍摄过程中,同样也遇到了诸多困难——有些采访对象起初有思想顾虑,不愿接受采访,摄制组和审查调查组的同志就给他们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最长的一次谈了四五个小时,对方终于敞开心扉,面对镜头深刻反思自己走向堕落的历程。

新闻记者要把握采访的分寸,及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始终围绕主题展开采访工作,引导受访者,对受访者偏离主题的回答应当利用话术委婉地拉回来。新闻记者在采访工作中时刻谨记采访主题,深刻了解受访者的真实想法,运用表情或肢体语言给予回应,去感染与引导受访者积极配合受访,表达出更多真实的想法,确保新闻专题的真实度和电视新闻专题片的价值。作为新闻记者,需提升自身应变能力和采访技巧水平,加强工作经验总结,充分掌握采访技巧,懂得换位思考,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比如,采访刚刚在事故现场脱离危险的当事人,需理解与同情受访者,让受访者感受到新闻记者的关心。在采访时进行换位思考和情感共鸣,更利于采访的深入,使整个采访过程更加顺畅,引导受访者逐层深入地揭示新闻事件发展过程。

7.总结与把握采访规律

电视新闻专题片的采访工作对新闻记者专业能力的要求较高,其需秉承职业道德准则,坚守底线。要求新闻记者积极深入社会基层,加强对采访规律和注意事项的总结。同时注重同行间的沟通交流,学习优秀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采访技巧水平和专题采访质量。电视新闻专题片要让观众想看、爱看、愿意看,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性与可视性的关系,遵循电视创作规律,研究专题片的叙事技巧、表现方法,满足观众的需求。只有融思想性于艺术可视性之中,才能创造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实现理想的传播效果。

四、结语

新媒体环境对新闻记者的职业生涯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其需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锻炼与对采访工作细节要素的把控,优化采访工作模式。通过增强自身职业能力,积极适应电视新闻转型发展的新环境,实现自身专业优势和价值的充分发挥。

猜你喜欢

专题片新闻记者电视新闻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